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时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石定寰所钟情的可再生能源也在能源革命的旗帜下日渐迎来“平价上网”的曙光,四十载艰辛求索,一个个项目的调研和指导,一次次政策的研究与谋划,在14400多个日子里,用辛勤汗水中书写了“不负风光不负卿”的壮丽岁月。可以说石定寰的从业履历,记录着我国新能源发展初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史”。
新能源的“16字方针”
成长于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的年代,石定寰开始接触能源时,满足短缺的能源供应是行业面临的主要矛盾。1961年,他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67年毕业后,经过5年的农村基层锻炼,于1973年进入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他告诉记者,“在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很多专家都是从核电转向新能源的,这种转变也代表了时代的变化。”1980年5月,石定寰从工作了8年之久的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借调到原国家科委二局能源处,参与能源政策研究,从此正式与可再生能源结缘。
彼时,国家科委意识到能源领域制定国家战略的重要性,开始组织专家做研究,石定寰参与了整个研究过程,研究结果形成了中国首部能源政策大纲。1981年,国家科委又向中央提交了中国能源问题的十三条建议,据石定寰回忆,“当时小平同志看到后,认为这个建议很有见地,并明确指出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至此,石定寰所参与的能源研究日益深入和细化,“1983年,我们提出了新能源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现在看来,如果增加一条‘智慧互联’,这‘二十字方针’仍然是我们坚持的方向。”根据石定寰介绍,我国新能源最初的发展与农村密不可分,彼时,国家科委等多个部委组织过一次农村能源调查,“那次调查后,我们开始解决农村的用能问题,一方面要提高农村柴灶的效率,另一方面要引入沼气等新能源,让农村享受到商品能源的供应,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村发展。”
事实上,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前,“在建国之初,小水电和沼气都有长足的发展。”石定寰告诉记者,早在1958年,毛泽东主席就在安徽农村对沼气项目进行了视察;而小水电也在改革开放前就有了较多的开发,到1994年,鉴于中国小水电发展经验与技术的成熟,联合国与中国政府合作,在杭州成立了小水电中心。
众所周知,新能源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长年从事科技工作的石定寰对此更是深有感触。记者了解到,进入原国家科委后,石定寰曾长期参与推动我国高科技发展的“火炬计划”的编制过程;1984年,他在工业科技司负责能源、交通和工业领域的科技管理工作;2001年,他担任了科技部秘书长和党组成员。
由于原国家科委和后来的科技部并非专门的行业管理部门,涉及产业较多,这些履历给了石定寰广泛接触各个领域的机会,使他对多个领域宏观的发展趋势、方向及对科技工作的需求有所了解,能够从系统和全局的角度观察、思考,从而在参与能源规划和政策研究中,对未来的形势和需要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石定寰告诉记者,在“六五”期间,科技攻关就被纳入国家计划,而新能源的研究开发也获得了一笔经费。据石定寰介绍,当时,国家科委组织全国的专家对太阳能、风能的发展进行了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由于资金有限,新能源的发展要以“小型”为主,“风能是从几十瓦的微型风机做起,太阳能则是从集热器开始发展,此外,光热、光伏、生物质、潮汐能和地热能,也都提出了一些发展任务。”
“改革开放初期,在国家资金很少的情况下,我们艰难地把可再生能源纳入到国家能源政策的范畴。”石定寰指出,当时可再生能源被认为“远有前景、近有实效”,“近有实效”主要在于解决农村的能源问题,比如太阳灶和沼气,“远有前景”则是指未来能用得上,“但是何时能迎来发展机遇、有多大发展规模,在当时都是未知数。”
在“对外开放”中成长
1982年,在美国密西西比州诺克斯维尔的世界博览会上,来自中国的太阳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航标灯、太阳能电围栏、沼气吸引了众多目光,石定寰回忆,此次博览会是以“能源”为主题的。由于经历了2次石油危机,能源问题一度成为美国以及全球关注的焦点,新能源的发展也引起重视,而当时中国送去的一艘小型太阳能龙舟博得满堂彩,在石定寰看来,使用太阳能做动力,标志着一个重大的转变。
在那次博览会前,世界首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会于1981年在肯尼亚的内罗毕召开,中国也派代表团出席,并签署了《内罗毕宣言》。从那时起,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就进入了全球的视野,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也密集地展开。
“那时候我们主要跟德国合作,在双方的科技合作协定中,确定了三个能源合作项目,其中一个是在北京大兴义和庄建立的中德合作的新能源示范村,”石定寰介绍,“那是中国第一次建立国际化新能源示范村,引进了德国的光伏、光热、太阳能集热器、风力发电等众多技术,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从80年代起,中欧合作也开始不断深入,贯穿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整个起步阶段。1988年,经过诸多专家的实地考察,根据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需要制定合作计划后,中欧合作的“大陈岛互补能源系统项目”之一——元宝山风力发电站开工。石定寰告诉记者,通过该项目的建设,我国开始引进欧洲的大型风机技术并开启国产化进程,直到新世纪初,国产风机才开始逐渐取代国外产品,逐渐占据国内的市场。
此外,作为“七五攻关”重要领域的多晶硅,在起步阶段也得益于技术的引进。石定寰回忆说,“我们当时引入了意大利的技术,同时在云南和浙江宁波分两条线,分别生产原料和多晶硅电池,最终带动了中国多晶硅的发展。”
石定寰指出,从建国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发展经验看,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成长很大程度得益于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基于这一判断,他始终在推动新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时至今日,他仍然频繁奔波于国内外能源合作项目。2011年,由于在“促进与传播国际间新能源科技交流与合作”上做出的卓越贡献,石定寰获得“剑桥世界杰出华人榜能源科技领域杰出华人”称号。
在石定寰看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在国际合作中获益,既包括项目的合作与技术的引进,也包括政策的借鉴。他表示,我国开始酝酿《可再生能源法》的时候,已经有多年对外合作的基础,所以在制定的过程中,借鉴了国外诸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长期对外合作的成果之一。
历史进入“新的征程”
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正式通过,标志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新的纪元。石定寰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使得新能源的发展建立在法律基础上,在这个基础上,我国又制定了补贴、上网电价、全额收购等政策,逐步形成了规范化的发展。”
石定寰进一步表示,《可再生能源法》确定后,依靠创新驱动战略和国家政策不断完善,我国可再生能源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记者了解到,这一点在光伏领域表现的最为明显,自2007年以来,在创新和政策的驱动下,我国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在十年间下降超过90%,成为引领全球的“领跑者”。
世纪之初,我国光伏制造业的发展,主要是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石定寰认为,通过“走出去”,中国光伏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提升,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光伏行业发展初期的“两头在外”:2007年,我国光伏产业90%以上的原材料和市场都依赖国外,“从那时候起,改变这两个90%,成了我们努力的方向。”
“2011年,国外开始‘双反’,对我国光伏业影响很大,”石定寰介绍,面对外界的重重困难,中国光伏企业坚持研发和创新,不断降本增效,同时,国家能源局相关文件、政策也在这一领域频发,使光伏行业在大风大浪中不断取得突破,总装机量和每年新增装机量均达到世界第一。“国家政策的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国际合作的深入,共同促进了光伏产业发展。”石定寰如是说。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边留下岁月的痕迹,一边推动着时代的变迁。当前,随着风电和光伏领域平价时代的开启,我国可再生能源迎来又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而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则让可再生能源与智能电网的结合成为重要的变革方向。石定寰告诉记者,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在战略发展方向上发生了很大改变,提出建设“三型两网”,逐步转向综合能源服务。他表示,“对于可再生能源,电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将释放出更多的发展机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为我国可再生能源领域40年发展的亲历者和推动者,石定寰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表现出一如既往的谦和与低调,对于自己的贡献始终轻描淡写,谈及可再生能源行业的成就与突破,则信心满满,“如何做好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之间的结构调整是当下可再生能源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石定寰表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发展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3月30日,远鹏集团嘉峪关市高端电力智能装备制造5GW光伏组件智慧工厂一期产品下线暨二期开工仪式在甘肃省嘉峪关市举行。嘉峪关市委书记刘永升,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凯出席仪式;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何正义主持仪式;嘉峪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淑华,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郑英,嘉
12月19日,以“无碳世界,与氢同行”为主题,由天合元氢、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中国能源报共同举办的“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天合元氢新品发布会”在常州成功举行。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氢能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机遇,以绿电制绿氢逐步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此过程中,部分氢能企业持续进行技术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的《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到2030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40%。“通过建筑节能减碳标准提升,迈向超低近零能耗和低碳建筑,我国碳达峰的时
2020年我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向全球庄严承诺减排规划,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规划给氢能产业带来了方向性的指引,同时也给氢能全产业链的企业带来更大的机遇。氢能作为清洁与可再生能源,也是未来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服务双碳目标?我国氢能产业与国际
2021年12月8日,中来光电J-TOPCon2.01.5GW智能电池工厂投产仪式、中来股份汇报交流会暨国电投合作签约仪式在泰州市姜堰区成功举办。
创新改变,超越期待。11月23日,上能电气2021年度户用新品发布会在无锡成功举办。本次重磅而来的『上能悦家』系列户用逆变器包含两大机型、九款规格,分别是SN8.0/10/12PT和SN15/17/20/23/25/28PT,兼备科技匠心与美学设计,开启用光能点亮千家万户的大梦想。
“叫好不叫座”一直是光伏建筑一体化(以下简称“BIPV”)项目的真实写照。虽然早在十几年前,我国第一个BIPV就已建成落地,但截至目前,该类型项目仍没有迎来大爆发。
今年正是我们习主席提出双碳目标,去年提出来,今年是实施双碳目标的元年,这个元年标志着我们国家能源建设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要转变能源结构,要建立以风能、太阳能新型能源,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彻底改变传统的电力系统,我想给我们提出明确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这就使我们所有的风电人更感到任重道远,我们不仅为我们过去的成绩感到自豪,我们更要为迎接新的挑战付出更大的努力。
纵观今日世界,“双碳”目标下,低碳经济与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和大潮流,中国乃至全球光伏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本次论坛为期一天,来自权威机构和知名企业的专家,现场分享了《全球储能产业综述及前景分析》、《我国新能源投资形势与政策趋势分析》、《光储融合发展趋势》、《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挑战与应对》等诸多新能源和储能议题。
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新能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无论是制造能力、装机容量还是运行水平,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风电、太阳能装机容量突破5.3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24.3%;发电量达到7270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为9.5%。如今的新能源已经成为960万平方公里上的新时代的地标,正在引领未来能源的发展。
本文节选自中国传媒大学科研课题、“‘十四五’时期绿色能源行业先进人物事迹传播策略研究”成果(HW23137)——《“中国新能源绿色发展”系列·御风者》。本文受访人为金风科技首任董事长于午铭。欧洲是风电的起源地,也曾是风电全产业链毋庸置疑的引领者。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风电从设备到运维都必
坐落于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境内的牛毛大山是辽宁省第四高峰,这里重峦叠峰,连绵起伏,在山的顶峰,一排排高耸的风机迎风转动,在斑驳的林地上投下长长的阴影。这里便是王建国与风结缘的起点。从一名中专生到龙源电力首席技术带头人、龙源电力新能源培训中心总培训师,再到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
近日,以“探索风电发展新模式,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为主题的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顺利落下帷幕。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气风电”)党委副书记、总裁王勇受邀出席国际合作论坛I,就“中国风电的国际化之路”论题与行业专家学者、同行碰撞思想、交流观点。王勇电气风电党
本文节选自中国传媒大学科研课题、“‘十四五’时期绿色能源行业先进人物事迹传播策略研究”成果(HW23137)——《“中国新能源绿色发展”系列·御风者》。本文受访人为原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处长李宝山。刚被调到国家科委的时候,李宝山打趣地对同事说:“你们都是搞尖端的高新技术,我是
本文节选自中国传媒大学科研课题、“‘十四五’时期绿色能源行业先进人物事迹传播策略研究”成果(HW23137)——《“中国新能源绿色发展”系列·御风者》。本文受访人为原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2000年,德国正式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在该法律的鼓励下,德国风电一飞冲天,
本文节选自中国传媒大学科研课题、“‘十四五’时期绿色能源行业先进人物事迹传播策略研究”成果(HW23137)——《“中国新能源绿色发展”系列·御风者》。本文受访人为原国家经贸委农业局农村能源处副处长、国家计委节能和综合利用司副处长朱俊生。囿于农村能源电力短缺,在国家的支持下,中国能源发
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4)以风电全产业链的卓越展示为核心,精彩呈现了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零部件(如叶片)、工程吊装、运营维护等领域的尖端技术与创新解决方案。这场盛会不仅为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观展体验,更深刻揭示了中国风电产业蓬勃发展的未来方向与巨大潜力。得益于政府政策的积
本文节选自中国传媒大学科研课题、“‘十四五’时期绿色能源行业先进人物事迹传播策略研究”成果(HW23137)——《“中国新能源绿色发展”系列·御风者》。本文受访人为原中国风能技术开发中心对外联络部主任、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施鹏飞。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风电初体验”,是施鹏飞
2024年,中国风电发展跨越了新的里程碑——累计装机容量突破5亿千瓦。过去三十年,中国风电完成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蝶变”,走出一条波澜壮阔的崛起之路,这是几代风能人奋力拼搏的结果,也离不开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为了铭记初心使命,赓续奋斗精神,大会特别举办了“中国风电装机5亿千瓦”庆典活动,
秦海岩:打破“技术锁定”,加快绿色电力燃料发展,助力碳中和目标——在第二届中丹航运脱碳峰会上的发言当前,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终端用能电气化,电力来自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的现实路径。而电力系统零碳化则是其他部门及全社会实现碳中和的基础。在此背景下,电力系
10月16—18日,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4)将再次汇聚全球目光。在开幕式上,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战略总监赵锋发表了主旨报告。以下是他的报告内容: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大家好!又是一年,去年我也站在北京风能展的舞台上,那会儿主要看全球的供应链,而且我们签了全球的供应
国华投资国华(齐齐哈尔)风电有限公司富裕风电场一期项目等容升级改造项目勘察设计服务公开招标中标候选人公示项目概况:富裕风电场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境内,富裕风电场一期项目于2008年1月10日并网,共安装33台华锐公司的SL1500/77双馈风力发电机组,5台华锐公司的SL1500/82双馈风力发电机
华能吉林分公司新能源开发公司5个风电项目可研勘察设计咨询服务招标公告(招标编号:HNZB2025-07-3-142)项目所在地区:吉林省1.招标条件本华能吉林分公司新能源开发公司5个风电项目可研勘察设计咨询服务项目,已由项目审批机关批准,项目资金为企业自筹,招标人为华能吉林清洁能源发电有限公司、华能吉林
华能江苏公司如海、大丰、盛东如东海上风电场海洋生态环境调查及环境影响后评价服务项目中标结果公示(招标编号:HNZB2025-05-1-230)一、中标人信息标段(包):HNZB2025-05-1-230-01华能江苏公司如海、大丰、盛东如东海上风电场海洋生态环境调查及环境影响后评价服务项目中标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
[华能江苏公司大丰海上风电场91台风电机组出质量保证期验收外委项目]中标结果公示华能大丰海上风电场共有91台机组,总装机容量405.1MW。其中一期共68台机组,其中远景48台风机于2020年9月1日进入质保;海装20台风机于2020年7月1日进入质保。二期远景23台风机于2020年12月1日进入质保。根据合同约定质量
7月5日,我国首套抗浪型深远海漂浮式光伏平台——华能“黄海一号”顺利完成了二期“风光共结构”融合升级改造与调试工作,实现了深远海“垂直轴风机+漂浮式光伏”融合开发应用。▲垂直轴风机与光伏组件共结构融合平台“黄海一号”漂浮式光伏平台由中国华能清能院自主设计研发,是我国首套抗浪型深远海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东方电气风电设备(临城)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风电设备(滦平)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均为周健聪,注册资本均为100万元,经营范围均包含: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新兴能源技术研发;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销售;风力发电技术服务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两公司均由东方电气旗下东
7月9日,宁夏中卫市发改委发布《关于中卫市清理废止不具备建设条件新能源项目公示》。根据公示,经汇总梳理,中卫市清理废止不具备建设条件新能源项目共4个,分别为沙坡头区靳家泉分散式风电项目(2019年度)、中化瑞泰中卫石墨沟40MW分散式风电项目(2022年度)、湖南水发兴业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42M
日前深交所官网显示,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数字”)创业板IPO获得受理。南网数字拟发行不低于3亿股、不超过4.77亿股,募集资金25.54亿元,若成功上市,其将成为南网体系内第四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25.54亿元投向六大项目招股书显示,南网数字目标为“构建世界一流的电网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2030年前,全省实现碳达峰,经济社会发展向低碳方向快速迈进。2045年前,全面建成低碳岛,全省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比峰值期下降70%,建成零碳、高效、智慧、韧性、安全的新型能源
7月1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举办新闻发布会,中电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郝英杰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电联连续20年发布年度发展报告。作为中电联“1#x2B;N”年度系列报告的主报告,《报告》以电力行业统计与调查数据为依据,系统回顾了我国电力行业2024
近期,国家能源局围绕保障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集中发布了一批重点行业标准。一、引领能源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一)《分布式调相机并网技术规定》。适用于新建或改扩建分布式调相机的并网设计和测试,规定了分布式调相机的并网原则,并在无功电压控制、运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