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以下为发言实录:
宁巧珍:各位嘉宾早上好!
由我来做海上整体化创新的汇报,这两天大家比较清楚“30﹒60”提的比较多,也成为了一个热点,大家从对整个风电行业有点判断不清或者迷茫状态进入了有信心和有更大期望发展时代。“30﹒60”在另一个层面上给了我们更多的责任,在这种责任下怎么能让风电实现平价,怎么能让我们实现习主席提出的目标,那是各位同行共同的责任。
我从几方面来做分享,第一海上风电整体发展趋势,海上累计装机量2019年底已经装机达到了593万千瓦的装机量,从风电发展状况来看已经进入了快车道,海上装机总容量能达到开发条件做了系统的统计,约两亿千瓦,广东深海深水区域5000万千瓦。截止2019年底中国海上风电招标项目有2000万千瓦,2020年截止今天大概有800万的招标,800万有去年定标没有确认200万,合起来总共有2600万待建量。
这2600万待建量我们评估了2020年以及2021年船舶的情况,全国现在有34艘船舶,还有6艘建造过程中准备下水为明年安装做服务,合起来大概有40艘船的资源情况。按照船舶资源和整个定标的量,我们初步评估到2021年底,抢装的过程大概预计完成2000万千瓦。换句话说,这2600万里有接近700万以上资源会截止到2022年。
同时整个海上能实现开发资源量加上结转、没建成以及未来要建和未来开发有1.8亿以上的资源,整个海上资源情况在“十四五”期间量还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对海上充满信心。
咱们再来看政策这一块,政策层面从2019—2020年需要补贴竞价来实施,同时政策导向是以收定支、减少增量项目对补贴的需求。从2022年开始停止了新建海上项目中央补贴,鼓励地方政府给予自行的补贴,从现在获取情况各地方政府资金情况相对来说比较紧张,明确给出补贴的省也不是很多,从标杆电价陆上和海上比,海上平价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这个差距对于我们也是比较大的挑战。
这种条件需要我们在整个海上风电上必须要进行创新,为实现海上风电平价之路,我们需要全产业链的协同,整体化创新,才能成为整个实现平价最终的方向。我们在全产业链需要在产品、工程以及整个海上业务模式三个环节进行创新活动,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在产品创新这个环节,我们来看整个整机的技术路线,我们从传统标准技术路线会逐步走向新兴技术路线的转变,整机大部件咱们来看,大部件叶片,碳纤叶片需求量高于玻纤,从直速慢慢到低速齿轮箱发展,全功率变流器逐步加大整个用量,在主轴承这块大直径圆柱弓子轴承潜移默化提升了,发电机方面可以看出来永磁同步发动机的占比也在逐步攀升。
整机关键技术这一块,我们要通过整机架构设计与平台化、模块化让成本降低下来,同时通过整机系统授予孪生与多目标的寻优,最终让迭代速度能提升上来。在风能气象技术通过大型风电厂尾流评估技术提升,更精准反哺设计的精准性,同时在叶片超柔叶片方面提高高声以及低噪声的翼型,来降低成本,在发电机技术上面会通过新型发电机和超导电机技术创新降低成本。
在智能控制技术方面,我们在未来智能控制方面希望通过最大风能捕获技术,主要通过设计环境自身硬控制、全生命周期疲劳控制,最终实现风电厂发电性能的最优。并网技术上通过一次调频技术突破以及风电厂弱电网适应技术的突破来实现并网技术的降本。海上风电技术上,未来中远海“十四五”规划里中远海资源会更多一些,飘浮式技术成为未来的趋势。
刚才我们谈的主要是整机技术方面创新,下面我们再来谈谈工程方面的创新,工程方面对于工程影响最大是塔架和支撑结构基础,载荷降低就是最根本的点,因为载荷1%降低会让整个系统重量有大幅度的降低,也是平价最关键一个环节。海上固定式载荷创新希望在几个环节进行,一方面通过载荷设计优化,通过我们对现在软件版本局限突破,实现深水单桩基础,塔顶载荷疲劳、极限有所降低,降低量达到5%,另一方面通过塔顶推力载荷优化,降低5%,再一方面通过精细化的分析来优化载荷,因为载荷是最根本的点,只有把载荷降下来,那整机系统才能最优。
第二通过精细化分析提出设计的冗余,通过大量测试和验证,让整个系统形成一个闭环,从而将每个环节中余量剔除出去,因为现在大家都知道塔架和支撑结构一部分在主机商手里,一部分在设计院手里,大家谈了几年一体化设计,真正做到一体化的落地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我们谈了载荷降低是风机创新的基础,同时针对结构方面我们也提了几点创新建议,在海上基础设计创新这块,随着现在机组功率和叶轮直径增大、水深增加,海上基础设计重量也迅速增加,我们希望在五方面进行技术方面的突破,这些技术方面突破也找到了关键技术点。
一是深水低频单装基础设计优化方面,在地基钢度精确计算,桩长鲁棒性优化,突破桩身D/t限制,这三方面实现技术创新。
第二导管架基础设计及制造工程优化,铸造管接点方面以及横架模块化设计方面进行创新。
嵌岩及软弱覆盖层下新型低成本基础创新,包括复合筒基础优化,多筒复压导管基础优化,单铜负压筒基础,摩擦盘基础。
另一方面设计规范,我们引用国外设计规范比较多,现在设计规范还有很多不适用中国环境条件和地理条件,设计规范方面希望在泥面转角限制和单桩基础循环方面突破。
塔架与基础整体化设计,怎么实现真正一体化设计,确保塔架和基础加起来总重量是最低的。这需要设计院和整机厂家将一体化设计真正落地。
举一个列子,我们对单桩基础减重做了优化分析,通过桩长鲁棒性优化,取1%柱长使得塔架从50米节省到44.8米,可以节省5.2米的长度,重量减重80吨左右。厚径比这一块也做了一些相关优化,满足使用工况前提下,适当提高厚径比可以减少20—40吨的重量。第二通过地基钢度准确评估,如果评估精准性提高那整个基础载荷降也可5—10%。
刚才谈了基础载荷、基础结构的创新,工程方面的创新是海上工艺的创新,海上工艺创新希望未来海上同船多套运输,而不是一船只能少量基础部件,通过单船多套和叶片叠放和塔筒立放以及相关部件合理布局,能让运维成本有所下降。
同时针对福建和广东区域浪涌比较大的区域,现在过舶和吊装比较困难,而且吊装效率比较低,我们希望在未来通过自用吊一体化技术实现效率上的提升。如果实现自用吊一体化对船舶要求以及对港口要求有比较高的要求,目前有些省港口以及船舶是不满足这个要求的,在未来需要在港口有专业部门的建设以及许可,以及对船舶优化和改造去提升吊装效率。我们通过自用吊的技术也做了不同里程、不同套数以及用具的评估,保守评估单台吊装成本会下降30—50%。
刚才我谈的主要是技术创新,全产业链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上需要创新,还需要我们在整个模式上有所创新,在模式上未来尝试进行EPC工程建设总承包的模式创新。因为现在模式主要是风电场的设计、整机采购,都是单独招标进行的,我们希望在未来由一家无论是设计院还是主机商还是业主,由一家整体进行EPC的总承包,这样子最终实现链条上成本最优。
另一个是在全生命周期运维服务方面的创新,我们希望未来提倡一种新的模式,这种模式希望由主机商或者相关单位负责全生命周期的运维,进行技术改进以及发电量的提升,最终保证客户无论是在五年还是十年段,客户要求发电量是多少,如果发电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那相互分成是什么样的。还有我作为业主或者作为投资方我是定相关标准的,一个是技术标准,另一个是合作分成标准,只有把这些东西明确形成契约关系,才能更快速的推进。
在模式创新上,我们还希望在未来倡导海上风电交付全链条寻优创新,目前是陆上、海运、吊装由不同单位进行,其实施工组织协调环节比较多,有时候环节协调不到位或者断点,导致吊装效率有所影响,未来希望通过链条的整合让模式有所创新,实现规模化风电场的开发和高效交付以及高效组织管理,真正实现链条上成本的降低。
这个环节需要把陆用端区域化整合起来,提升陆用装备的利润率,同时机组主要部件集港发货,不是今天主机上找港口,明天供货方找港口,我们要共同发运提高港口的效率。对于出货码头货物储备有综合安排,提高装船的环节效率,货用或者集港装船效率不是特别高,有时候很长时间,未来希望打通整合吊装业务整个环节,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风电厂各资源精准调度以及各阶段无缝管理,通过组织管理寻求效率上的最优。
实现平价的目标需要怎么去做?现阶段是离散式的创新,主机商做主机商的创新,包括电缆、光缆、箱变各个生产厂商都在做自己的创新,但是在全链条上什么样的创新很有效组合才能形成价值的最大化,我们也提出来整个链条上整体化的创新,整体化的创新提出怎么实现整体化创新四个环节。
一是规模化,国内规模最大是50万,咱们可以看到去年到今年整个全球规模不仅仅是50万了,全球现在最大规模已经到了300—400万的规模,规模化肯定会让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海上开发希望是规模化开发,不是今年开发这一点,明年又开发这一点,这是整个资源包括国家资源也是比较浪费的,所以开发上希望规模化,设计上希望陆上大基地状态一样,能够形成千万千瓦级的规模,施工也希望规模化,三方面规模化会让总成本大幅度降低。
第二一体化,现在设计都是独立各个环节在做,主机上做主机上的设计,我做完我的设计以后,至于后面的工程、运维,在现有模式下,仅从主机设计的角度去考虑不能达到尽善尽美。对于设计院来说,设计院设计整个风电厂,它的设计可能是局限在它的范围之内,我们希望从设计院的角度考虑总设计情况下机组和整个链条在全链条怎么实现最优,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比如说现在光缆有很多优化,怎么样把这些新技术、这些创新技术应用在未来产业化的项目中去,对我们来说也是比较大的挑战。所以一体化是从一个大脑考虑全链条,真正让我们实现链条上的最优,实现产业链成本的最优。
第三定制化,大家这两年也提的比较多,解决方案是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其实在一定层级上定制化意味着成本是比较高的,因为每一个项目定制化你的装备、你的工装投入、装备投入也是比较高的。现在提的定制化从设计端考虑我的定制化针对规模化的风电厂进行定制化的服务,从设计的模块化以及施工装备定制化以及整个运营定制化,形成一整套系统来为平价保驾护航。以专业化、模块化以及平台化定制化的服务,最终实现综合成本最优。
刚才我们从技术环节提到了创新点,同时也从模式上倡导未来的创新点,要实现未来习主席“30﹒60”的目标,呈现给整个行业、呈现给社会的应该是健康的行业,海上风电线阶段还需要补贴支持,靠各个省的政策引导,只有不再依靠补贴,行业发展才能更蓬勃、更有力,对于未来实现平价需要整个行业共同创新,全链条协同创新,才能实现风电行业的勃勃生机,谢谢大家!
(根据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演讲人审核)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5月12日,《三峡莆田平海湾400MW海上风电场DE区项目EPC总承包工程66kV集电线路海缆采购及敷设项目中标结果公示》发布。公告显示,德京集团有限公司、太阳海缆(东山)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功中标该项目,中标价格为115960957元。三峡莆田平海湾400MW海上风电场DE区项目距离岸线16.5k
1、拆除26台风机!湖北能源129MW风电改造项目中标公示4月30日,中国电建贵阳院湖北能源齐岳山风电场一期改造EPC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采购采购项目成交公示,金风科技预中标。湖北利川齐岳山风电场工程,原装机容量为49.3MW,安装58台歌美飒G58-850型风力发电机组,投运达14年。原址安装16台5.6MW
2025年5月7日-9日,欧洲最大的电池和储能系统展览会——EESEurope2025在德国慕尼黑展览中心盛大举行,此次展会共超800家国际企业参展,覆盖电池技术、储能系统、电网集成及商业应用全产业链。金风科技全资子公司北京金风零碳能源有限公司(下称“金风零碳”)携多款核心产品与解决方案精彩亮相。《欧
近日,一则消息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曾经在中国市场有过布局的德国风电整机巨头Nordex,正计划重返中国市场。Nordex的回归,会给竞争激烈的中国风电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回顾Nordex的发展历程,其在全球风电市场曾占据重要地位。2023年,Nordex集团在德国境内的新签订单量增加了36%,从2022年的1.1G
5月6日,中电建塔城额敏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采购项目成交候选人公示。项目装机规模600MW,成交候选人序号1为金风科技,序号2为三一重能。项目建设地点为中电建塔城额敏风电项目位于塔城额敏县南部区域,距额敏县城东南约56km。本项目是构网型储能示范项目,总装机容量600MW,拟安装17台单机
近日,中广核新能源(东兰)有限公司、中广核新能源(大化)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均为马丰云,注册资本均为500万元,经营范围均包含: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两公司均由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金风科技旗下钦州市金风科技
1、中标结果定了!中车株洲所斩获1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4月25日,华电辽宁丹东东港一期1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风电机组及塔架附属设备采购中标结果公示。公告显示,中车株洲所成功中标该项目,中标价格为322560.00万元。辽宁华电丹东东港一期1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离岸平均距离约为50km,水深位于30m~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4月30日,中国电建贵阳院湖北能源齐岳山风电场一期改造EPC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采购采购项目成交公示。公示显示,该项目中标整机商为金风科技。湖北利川齐岳山风电场工程,位于湖北省利川市谋道镇、南坪乡,原装机容量为49.3MW,安装58台歌美飒G58-850型风力发电机组,投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7日,中化商务数字化服务平台发布金风绿能化工(兴安盟)有限公司200万千瓦风电制绿氢50万吨绿色甲醇示范项目电解水制氢厂(一期)项目T+EPC工程总承包成交结果公告。公告显示,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标。详情如下:中标范围:从制氢装置进界区红线处开始,包含氢气储存、氢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期,中电建发布《中国电建2025年一季度第二批200MW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集中采购项目成交公示》、《中国电建2025年一季度第三批162.5MW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集中采购项目成交公示》,公示显示,中船海装、金风科技、三一重能分别中标。相关阅读:运达、远景分羹中国电建48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江苏海力风电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披露,2024年,海力风电实现营业收入13.55亿元,同比下降19.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11.20万元,同比上升175.0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772.97万元,同比上升1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品牌是企业的核心资产,是传递价值的无声语言,更是赢得未来的关键力量。多年来,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科工”)以匠心铸品质,以创新塑特色,让公司品牌在行业浪潮中熠熠生辉,赢得广泛认可与信赖。2025年5月10日是第九个“中国品牌
超声AI扳手助力螺栓的施拧精度从传统力矩扳手的30%提升至3%。风电螺栓施拧工具世界性革命螺栓施拧精度从传统力矩扳手的30%(间接换算轴力反馈)提升至3%(直接轴力反馈)。可节省约三分之二的风电塔筒螺栓和叶根螺栓的运维工作量。从根本上解决由于螺栓紧固一致性差导致的风机螺栓断裂风险。精准的轴力定
5月8日,“2025城市新能源论坛”在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北京活动周期间成功举办。活动期间,来自中日两国的能源领域代表就“绿色智慧能源,安全永续未来”主题进行深入讨论。该论坛由北京市昌平区主办,明阳智能作为唯一一家中国风电企业亮相本次活动。明阳智能业务总裁刘连玉出席论坛,在主题演讲中向全球
5月7日,在甘肃崇信黄寨风电二期5万千瓦项目现场,三一重能、三一重起的建设者携手完成了186米混塔风电机组的吊装工作。三一重能自研风机、自研混塔与自主建设,搭配三一重起自研吊装设备,自成一脉的“三一血统”创造了风电混塔项目建设的“加速度”。项目采用三一重能SI-200455混塔机型,是三一重能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在风电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有这样一家企业,在风电齿轮箱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凭借卓越的技术与优质的产品,南高齿在全球风电齿轮箱市场中脱颖而出,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稳居榜首。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今,在风电齿轮箱全球细分市场,南高齿占有率已连续11年排名第一,截
近日,兴蓝风电发布严正声明:XE、XD、HE系列风力发电机组(以下简称“该产品”)系湖南兴蓝风电有限公司(曾用名湘电风能有限公司、哈电风能有限公司)独立研发并享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对该产品所涉及的专利技术、软件著作权、技术文档及相关成果拥有完全所有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企查查APP显示,4月11日,明阳天成智慧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瑞,注册资本5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研发;机械电气设备销售;储能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明阳智能全资持股。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4月18,辽宁华电丹东东港一期10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风电机组及塔架附属设备采购招标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中车株洲所预中标,中标价格为32.26亿元。4月15日,河北建投祥云岛25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含塔筒)采购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三一重能预中标,中标价格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江西省发改委下达2025年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涉及91个电力能源项目,整理如下:一、建成投产项目江西赣能上高2×1000MW清洁煤电项目国能神华九江电厂2×1000兆瓦二期扩建工程风电、光伏项目(9项)三峡新能源万安弹前01.03风电项目江西省彭泽县棉船风电项目时代绿能奉新县赤田
在中际联合,有着独特的企业哲学。我们的工程师们秉持着“不接受‘差不多’”的文化理念,每一个数据、每一次测试都追求极致。他们深知,自己多付出一分努力,就能为客户多带来一份安全,这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好的产品首先需要好的设计,但严格的测试同样必不可少。这台被誉为“工业体检仪”的六自由
2025年3月24日,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海风全重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湖南长沙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夏长亮院士,副主任罗安院士、高翔院士,学术委员会委员欧阳晓平院士、王耀南院士、向锦武院士等19位委员,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湖南省
4月22日,威能极与上海电气合作开发的5.X兆瓦混合驱动PDFG2740产品正式下线并在威能极天津工厂举行了交付仪式,双方高层及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
2020年注定是中国风电不平凡的一年。陆上风电面对即将到来的全面平价,开始了有史以来最汹涌的“抢装潮”。就在“抢装潮”进入尾声、各大企业开始思考明年市场的时候,中国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提出,让整个风电行业为之振奋。在10月的风能大会上,风电企业纷纷对未来发展表达
“全球风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主轴承、变桨轴承等废旧润滑脂不便清理,新润滑脂不能有效注入,导致轴承润滑严重不良。轴承故障80%是由于润滑不良引起的,通过良好润滑,轴承寿命可以提高30%以上。”——奥特科技AUTOL董事长兼技术总工赵大平奥特科技AUTOL董事长兼技术总工赵大平再过两个月,我国将迎来里
2020年10月14日-16日,202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0)在北京盛大召开,大会共举行了20多场会议。我们将嘉宾已授权演讲PPT做了整理,在此分享给大家,欢迎转发给更多风电同仁参考。以下为CWP2020已授权PPT目录汇总:(黄色标记为视频演讲)中英海上风电合作吴侨文,英国国际贸易部贸易使节新
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展台现场,联合动力通过4.XMW新产品关键技术交互模型和风电场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沙盘模型,向业界公开发布了联合动力针对平价上网时代、面对以三北中高风速区为代表的主要风电市场而设计研发的全新陆上机型系列产品,以及包含三北大基地、高海拔、高风切变、丘陵山地和海上区域在内
日前,风电行业的年度盛会-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圆满落幕,作为此次展会重要邀请嘉宾,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局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锭明以“未来新能源和风电行业发展趋势,未来中国风电企业发展之道”为议题,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再发声。徐老的发言主要围绕以下几方
寻求年平均风速、单机额定功率、机组单位千瓦价格和上网基准电价之间的均衡,是风电行业实现平价的关键因素。中车株洲所基于大基地的风资源特点,在CWP2020上发布了WT4000+风力发电机组平台,实现单机额定功率柔性定制,风轮直径多层次搭配,精准匹配各种条件下的风资源条件,平衡单位千瓦时价格和等效
2020年4月到5月,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和虎门大桥相继发生风致桥面上下波浪晃动,引起了众多桥梁专家的广泛关注。随着风电行业的技术发展,陆上大型兆瓦级风电机组的风轮直径已超过160m,柔性塔筒高度也达到120~140m。叶长愈长,塔高愈高,风绕过塔筒引起的涡激振动,也愈发频繁地出现在风电人的视野中
近日,第十二届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在北京举行。面对2020年的疫情冲击和多变的经济环境,本次展会就“风电——引领绿色复苏,构筑更好未来”这一主题和众多业内企业展开了深入探讨。埃克森美孚在此次展会上展示了其全面的润滑解决方案,并带来全新推出的美孚优释达数字平台和美孚优释达智
我国风电产业经过早期快速发展,装机容量稳居世界首位,而数量庞大的在运机组逐步催生出一个庞大的后市场。每台风机自建成起要不停地运转20-25年,早期老旧风机或出质保,甚至已接近寿命尾声。截至2019年末,全国风电装机容量超过2.1亿千瓦,从风电结构看,其中陆上风电累计装机占主要比重,达到2.04亿
2020年10月14-16日,2020北京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召开。华锐风电作为重要参展商,今年主要展示了其子公司锐电科技公司的新产品-风电场/风电机组二次开发SL1590Plus机组。本文将向您重点介绍,风电场/风电机组二次开发电气重点技术及解决方案。作者简介:刘志,锐电科技公司电气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