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液氢远洋运输难题的攻克,对于氢能发展意义重大。近日,川崎重工副总裁西村元彦(Motohiko Nishimura)对路透社表示,川崎重工希望能够复制其作为大型液化天然气(LNG)油轮生产商的成功经验:“我们希望证明,川崎重工可以像运输液化天然气一样,在日本和亚洲其他地方运输大量氢气。”
(来源:微信公众号“高工氢电”ID:weixin-gg-fcev 作者:郑棋珈)
该试点项目耗资5亿澳元(3.85亿美元),由川崎重工领导并获得日本和澳大利亚政府大力支持。今年春天,川崎重工将完成首次75吨液氢的运输,足够支持1.5万辆燃料电池汽车加满燃料投入行驶。这批氢燃料从褐煤中提取并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液化。
早在2019年12月,川崎重工建造的全球首艘液化氢运输船就已经举行了下水仪式,并且原计划于2020年将该运输船投入上述项目的运输。
2021年1月,川崎重工建成神户液化氢终端(Hy touch Kobe),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液化氢接收终端。目前该设施已开始运行测试,将用于从澳大利亚向日本运输液化氢的国际氢能供应链示范测试。
高工氢电了解到,目前使用液化天然气(LNG)和煤炭发电的成本大幅低于氢能发电。要实现与液化天然气(LNG)基本相同的成本竞争力,关键在于建立国际供应链和实现大量运输。而通过液化氧的运输方式可以将氢燃料压缩到气体体积的800分之一,这将大大提高氢气的运输量。
不过,液化氢的储罐温度要求为-253度,而液化天然气(LNG)的储罐只有-163度。理论上能够造LNG船的船厂都可以建造化氢运输船,但是对船厂的建造及技术都有更特殊的要求。
对此,川崎重工作为亚洲第一家制造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的公司,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开发包括氢液化系统和储气罐在内的氢供应链,力争2030年前后实现商用化。
川崎重工此前曾宣布将开始建造大型液化氢运输船,该船将获得日本政府提供的补助资金支持,计划2026年完工。这艘大型液化氢船全长约300米,建造成本约为600亿日元(约合5.78亿美元)。该船总吨位约相当于1艘13万吨的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
同时,川崎重工计划到2050年建造拥有80艘液化氢运输船的大型船队,以支持每年进口900万吨氢;到2030年,建造2艘商业规模的氢运输船,每年进口22.5万吨氢燃料。此外,它的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与氢相关的总销售额1200亿日元(11.6亿美元),在2040年达到3000亿日元(29亿美元)。
而这也符合日本政府的氢能布局方向。此前日本政府曾宣布,目标到2030年将日本的年度氢需求从现在的200万吨提高到300万吨,到2050年提高到2000万吨。
在此背景下,未来日本对进口氢气的大型运输船需求会不断增加,川崎重工也将受益其中。而本次日澳液化氢运输项目如果能够顺利完成,也意味着日本的全球性氢供应链建设将获得巨大突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5日,吉林省能源局发布关于2025年聚力攻坚氢能制储及应用专项课题拟立项名单的公示。原文如下:吉林省能源局关于2025年聚力攻坚氢能制储及应用专项课题拟立项名单的公示按照《吉林省聚力攻坚专项管理办法(试行)》(吉科发规划〔2024〕98号)和《2025年度吉林省聚力攻坚专项课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4月28日,北汽福田首次发布ESG报告。报告披露,福田将在2028年碳达峰,2035年核心工厂实现碳中和,2050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2024年福田汽车实现全价值链减少碳排放约1.3万吨,较基准年减少17.71%,相当于为地球种植63万棵树。得益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福田汽车已有6款车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9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中科富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转让公司3790.9895万股股份(占股11.48%)。转让方为北京富汇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富汇天使高技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青城鑫伙伴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富汇科转持股比例4.9586%、富汇天使持股比例3.071
4月26日于安徽合肥开幕的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上,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首发首展了万瓦级氦制冷机,这一超大型氦低温制冷机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的重大突破。万瓦级氦制冷机指液氦温度(即零下269摄氏度)下制冷量10000瓦以上的超大型低温制冷机,是
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一家名为江苏中鉴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鉴氢能源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所属阿克苏市清能中鉴氢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以坚定的步伐,向着清洁能源的未来迈进。2025年1月14日中国最大生产能力绿氢液氢工厂获批,年绿氢液氢规划年产能5万吨、液氧45万吨,该项目已进入建设设计完
2025年4月23日,由北极星电力网联合北京碳中和学会共同主办的“2025第二届绿氢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南京盛大召开。本届大会以“共享绿色能源新机遇共创绿氢时代新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能源电力集团、氢能装备制造企业、科研院所及金融机构等多位代表参会,会议围绕氢能政策导
江苏省特检院常州分院一支部践行“双碳”战略,统筹各类资源要素,打造集检验检测、标准制定、科研攻关、人才培养和咨询服务“五位一体”的综合型高端科创平台,为氢能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该支部是一支学历高、技术精、战斗力强的专业队伍,主要从事氢能储运装备关键零部件及材料进行性能检测与质量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0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中科富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转让公司4331.1094万股股份(占股13.11%)。转让方为北京富汇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富汇天使高技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青城鑫伙伴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中山翠亨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富汇科转持
4月18日,四川省经信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7年,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融合态势基本形成,新能源产业链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和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市场机制、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更加健全,链主链核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产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富氢能”)与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煤气”)于3月28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绿氢供应、液氢应用、城燃掺氢及绿色甲醇生产展开深度协作,以香港与内地多区域市场为支点,共同拓展氢能商业化路径,为国富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兰石装备自主研发的90MPa离子液氢气压缩机的设计工作已圆满完成。这一技术突破填补了国内超高压离子液增压技术的空白,为兰石集团氢能产业链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作为兰石集团氢能战略的重要一环,90MPa离子液氢气压缩机是加氢站的核心设备,对氢能产业链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在2024国际氢能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专家携两款最新研发的大型液氢运输船设计方案重磅亮相,并引发业内广泛关注。据悉,此次发布的180000立方米级和20000立方米级液化氢运输船,是目前全球最大舱容的液化氢运输船,目前已完成基本方案论证并联合ABS船级社进行认证,其中20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据韩联社11月12日报道,三星物产建设部门12日表示,已从国际能源专业认证机构DNV获得全球最大容量液化氢储罐的设计认证。该储罐的容量为4万立方米,可存储约2800吨超低温状态的液化氢,可一次性供50万辆以上氢能汽车充电。三星物产以中东和亚洲为中心,通过与跨国企业合作,在多地进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据韩媒报道,业内人士8月7日透露,SK集团最近正式启动了以液化氢的生产和充电为中心的氢能业务。8月6日,SKInnovation旗下子公司SK能源在仁川NetruckHouse开设了大型氢能巴士和卡车充氢站,这是继今年4月在蔚山开设第一个充氢站之后,韩国开设的第二个充氢站。据悉,仁川加氢站加氢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7月27日,硅烷科技发布公告称,与河南中科清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清能”)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依托各自资源优势,在河南省打造全国领先的液氢制储运一体化项目。液氢项目由中科清能投资建设或双方共同投资建设,具体合作方式以双方正式签署的合
2023年6月27日上午,由融科氢能、中国电建昆明院及丰镇市人民政府在内蒙古丰镇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年产5万吨绿氢暨氢能装备产线项目投资协议。项目项目集风光氢储于一体,采用国际先进的PEM制氢技术,通过3GW可再生风光能源制氢,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能源PEM制氢项目,项目总投资约为330亿元。内蒙古丰
6月6日,日本川崎重工宣布完成大型液化氢运输船货物围护系统(CCS)的技术开发。这是日本经济产业省下属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的“构建氢能社会技术开发项目、大规模氢能源利用技术开发、液化氢运输储存设备大型化及接收基地设备相关开发”补贴计划的一部分。在该项目中,川崎重工设计并
GTT、道达尔能源、LMGMarin和法国船级社四方目前正在开发一种15万立方米能力的液氢运输船概念设计。在零下253摄氏度的条件下安全运输大量液化氢的能力,是项目合作伙伴们希望能克服的主要技术挑战之一,以确保可靠、高效、安全和具有竞争力的全球零碳氢价值链。这种船舶设计将主要由轻量化的液氢驱动,
3月28日,河南巩义市(芝田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中科清能厂房交付仪式暨中科清能液化氢制储运加一体化科研示范项目签约。据悉,中科清能液化氢制储运加一体化科研示范项目,预计总投资1.2亿元,将采用中科清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氢液化设备,整个项目包括水电解制氢、氢液化、氢储存、氢运输、液
澳大利亚的一项调查为世界首艘液化氢运输船首航时发生的气体控制设备故障事件提供了新的线索。液化氢(LH2)运输船SuisoFrontier于2021年建造,作为原型船,用于评估海上运输LH2的技术方面。该船的设计目的是携带1250立方米液化氢冷却到-253°C,将氢气压缩到原来气体状态的1/800。它的处女航成了头条新
12月12日,欧盟和日本签署氢能合作谅解备忘录,旨在刺激创新并开拓国际氢能市场,此举将为日本的氢进口活动带来助力。与此同时,日本松下集团位于京都附近的一个基地正在进行100%可再生能源制氢测试,希望为日本氢能自给自足提供借鉴。一直以来,日本在能源安全方面存在紧迫感,当前除了应对气候变化以
氢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清洁燃料,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和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潜在解决方案,越来越受到关注。生产氢气的能源可以来自多种来源,包括天然气、煤炭以及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当氢气燃烧时,它只产生水蒸气作为副产品,使其成为一种清洁环保的燃料。它在海洋领域的应用是广泛的,但围绕氢作
2025年4月10日,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储能前沿技术大会主论坛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论坛汇聚国内外8位院士及行业顶尖专家,聚焦新型储能关键材料、储能系统安全保护、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氢能发展战略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5日,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氢能方面提出了建设氢能基础设施、发展柔性制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氢能轨道交通及航运、建设绿色燃料及储运加注等内容。在推动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中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期,中集安瑞科旗下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压缩机氢气缓冲罐顺利完成生产并正式发运。该产品将应用于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绿色氢氨醇一体化)总承包项目,为我国大规模绿氢储运提供关键装备支撑,推动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此次发运的压缩机氢气缓冲罐,是公司
江苏省特检院常州分院一支部践行“双碳”战略,统筹各类资源要素,打造集检验检测、标准制定、科研攻关、人才培养和咨询服务“五位一体”的综合型高端科创平台,为氢能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该支部是一支学历高、技术精、战斗力强的专业队伍,主要从事氢能储运装备关键零部件及材料进行性能检测与质量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9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室发布《锡林郭勒盟关于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谋划布局重力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氢储能等项目。依托绿电氢氨醇装备市场,进一步引进制氢电源、氢能储运加等装备制造项目,做全氢能装备制造产业链。依托绿电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7日,北京能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吴潮科在北京会见北京海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磊一行,双方就新能源及绿氢领域深入合作进行座谈交流。会上,双方就各自企业发展及绿氢领域业务布局进行了介绍,并围绕新能源及绿氢领域深入合作展开充分交流。双方一致表示,海望氢能在氢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27日,南充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南充市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旨在通过财政补助、金融支持等手段,促进南充市氢能产业快速发展。《措施》针对加氢(醇)站、氢能装备及零部件、氢能应用、制氢项目、氢能储运、研发创新、产业链配套、金融赋能、氢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27日,中国石化燕山石化氢气提纯装置现场,我国首台30兆帕氢气运输管束车顺利充装650公斤燃料电池氢后缓缓驶出厂区,前往中国石化北京石油昌平西关加氢站。标志着我国氢能运输实现了从20兆帕到30兆帕的跨越,相较于传统20兆帕管束车,30兆帕管束车卸氢量提高一倍,单车运氢成本可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20日,中国氢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信然压缩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然”)通过线上平台成功举办“加氢站设备及氢气压缩机技术交流会”。会议聚焦氢能储运装备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吸引了来自政府机构、科研院所、氢能企业及行业专家的几十位代表参与,共同探讨氢能压缩机技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11日由大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大连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气瓶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与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联合实施的国际首次基于UNGTR13-Ⅱ(联合国全球技术规则13号二阶段)《氢和燃料电池汽车》的70MPa(兆帕)车用储氢气瓶火灾爆炸
近日,香港建造业首个氢能项目启动礼暨氢能应用分享会隆重举行,标志着由国鸿氢能、中建香港及中石化(香港)联合打造的多项氢能应用陆续落地,开创香港建造业氢能应用先河。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机电工程署署长潘国英、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有限公司首席项目发展总监邓维勇、中建香港常务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