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评论正文

国际典型湾区能源发展经验启示:推动能源清洁转型

2021-06-17 08:48来源:南方电网报作者:陈晖 李沛 陈政 朱浩骏关键词:清洁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能源发展应向何处去,已成为保障我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落实的关键考量。大湾区能源发展既需要考虑“一国两制”的差异化影响,也需要汲取国际典型湾区(含纽约、旧金山、东京湾区)的能源发展共性经验。深入分析对比大湾区与国际典型湾区的主要指标发现,大湾区的总体规模相较国际典型湾区毫不逊色,但在产业结构、人均发展水平、碳排放强度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大湾区应正视差距,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能源消费升级,优化能源供应结构,探索建立粤港澳三地能源协同发展模式,尽早实现能耗与碳排放达峰,在能源发展实践中充分发挥对我国的示范引领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典型湾区发展情况对比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一国两制”的差异化特征。与国际典型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属于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个法律体系并行的异质城市群,其发展既需遵循湾区经济体的发展规律,也需考虑粤港澳三地差异对融合发展的阻碍,包括湾区人才、资金、物流、信息的自由流动限制、能源协同发展的挑战等。

微信截图_20210617084520.png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典型湾区GDP对比

微信截图_20210617084540.png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典型湾区产业结构对比

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典型湾区当前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

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典型湾区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现状

大湾区与国际典型湾区当前主要指标对比

与国际典型湾区相比,大湾区在面积、人口方面具有体量优势,在经济总体规模方面旗鼓相当,但人均GDP明显偏低。大湾区陆地面积5.65万平方公里,分别是纽约、旧金山、东京湾区的2.6、3.2和1.5倍。2018年,大湾区常住人口7116万人,分别是纽约、旧金山、东京湾区的3.1、9.1和1.6倍。大湾区GDP为1.64万亿美元,超过了旧金山湾区(1.06万亿美元),与纽约湾区(2万亿美元)、东京湾区(1.86万亿美元)相差不大。大湾区人均GDP约为2.3万美元,约为纽约湾区的1/4、旧金山湾区的1/5、东京湾区的1/2。

与国际典型湾区相比,大湾区二产占比最高,三产占比相对较低。2018年,大湾区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32.8%,分别比纽约、旧金山、东京湾区高出24.3、16.8和15.1个百分点;大湾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66.1%,分别比纽约、旧金山、东京湾区低23.4、16.9和15.9个百分点。

大湾区能源消费总量接近纽约湾区,人均能源消费量接近东京湾区,能耗强度与其他湾区相比偏高。2018年,大湾区能源消费总量为2.61亿吨标煤,与纽约湾区(2.36亿吨标煤)规模相当,远高于旧金山湾区(0.72亿吨标煤)与东京湾区(1.17亿吨标煤)。大湾区人均能源消费量为3.7吨标煤,接近东京湾区(4.4吨标煤),仅相当于纽约、旧金山湾区的1/3。大湾区能耗强度为0.24吨标煤/万元人民币,高于纽约湾区(0.14吨标煤/万元人民币)、旧金山湾区(0.15吨标煤/万元人民币)和东京湾区(0.09吨标煤/万元人民币)。

与国际典型湾区相比,大湾区尽管人均碳排量水平较低,但在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方面仍面临较大的减排压力。2018年,大湾区人均碳排放量为6.3吨,稍低于东京湾区(7.5吨),约为纽约湾区(11吨)、旧金山湾区(12.9吨)的一半。大湾区碳排放总量为4.5亿吨,分别是纽约湾区的1.8倍、旧金山湾区的4.6倍、东京湾区的1.4倍。大湾区碳排放强度为0.41吨CO2/万元人民币,分别是2016年纽约湾区的2.2倍、旧金山湾区的3倍、东京湾区的1.6倍。大湾区人均碳排放量偏低主要受较低的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而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偏高,意味着大湾区能源发展还有待向低碳模式转型,碳减排面临较大的压力。

综合而言,大湾区的区域优势、土地面积、人口规模、经济规模、能源消费规模与国际典型湾区相比毫不逊色。但在人均GDP、第三产业发展程度和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上,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典型湾区之间仍存在不少差距。同时,大湾区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均高于国际典型湾区,节能减排仍具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对粤港澳大湾区能源发展的经验启示

湾区经济体作为一种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龙头,也高度依赖能源这一重要的物质基础。借鉴国际典型湾区的能源发展实践经验,有助于大湾区能源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助推降低能耗强度

产业结构优化是降低湾区能耗强度的重要手段。随着高能耗、低附加值产业逐步被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取代,湾区能耗强度持续下降,能够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速实现中高速的经济增长。从世界典型湾区的产业发展路径上看,都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四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能源发展的生态环境约束日趋严格,倒逼湾区推动能源密集型产业逐步外迁,转而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等高附加值低能耗产业。大湾区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第二产业的改造升级,在抑制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同时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尽快将能耗强度提升至湾区经济体的先进水平。

促进能源消费升级,助力能源消费达峰

从纽约、旧金山和东京湾区的能源消费总量达峰时间来看,达峰时间大体早于所在国家。美国在2007年能源消费总量达峰,纽约和旧金山湾区分别在1973年、2005年前后实现能源消费总量达峰,达峰时间分别提前美国34年和2年。大湾区需要严控能源消费总量,推动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用能的绿色转型,提倡绿色低碳的用能消费观,尽早提前于我国实现能源消费达峰。

优化能源供应结构,推动能源清洁转型

湾区经济体正从以煤、油为主的高碳模式,向以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为主的低碳模式转变,且能源转型进程普遍领先于所在国。以涵盖旧金山湾区的加州为例,加州计划于2045年实现全面碳中和,实现电力100%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大湾区应根据自身能源资源禀赋及发展条件,优化发展化石能源、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强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区外清洁电力,以能源结构优化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探索建立三地能源协同发展模式,促进联动协同发展

能源协同发展是国际典型湾区的重要特征。纽约湾区有三个各自独立州,没有统一的行政管理单位,但三州成立了跨州港务局,协调三州的港区发展。旧金山湾区归加州政府管理,因此形成了以州政府为主导的协同规划,在产业发展、规划布局上能够发挥协同的作用。东京湾区由日本国家中央政府(运输省)制定全国性港口发展计划,理顺了东京湾6个港口的各自定位和相互关系,也在客观上达成了协同规划效果。大湾区应基于“一国两制”的差异化特征,探索建立跨区域能源协调运营机制、优化粤港澳能源投融资合作机制、建设大湾区能源科技与信息共享平台等,深入推动粤港澳三地能源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

原标题:国际典型湾区能源发展经验启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清洁能源查看更多>碳达峰查看更多>碳中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