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能源煤炭政策正文

宁夏:到2025年全区煤炭产能控制在1.4亿吨

2022-01-14 14:42来源:宁夏生态环境厅关键词:煤炭煤炭产能煤改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严格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一)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

开展全区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实施方案,科学合理确定达峰目标,识别达峰关键因素,明确碳排放达峰的重点任务和具体项目,绘制宁夏回族自治区碳排放达峰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分阶段、分层次、分领域开展碳达峰行动。探索开展宁夏回族自治区碳中和研究,形成全区碳中和目标愿景、路线图及行动方案,选择典型区域开展碳中和示范区创建,为全国实现碳中和愿景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宁夏样板。

专栏1:自治区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总体目标

“十四五”时期,推动银川、吴忠等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并争取率先达峰;推动全区部分高耗能行业尽早达峰。“十五五”时期,推动全区大部分地市碳排放总量保持稳定并争取达峰;推动全区煤炭消费尽快达峰、重点领域及行业基本实现达峰,全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基本稳定。到2035年,确保全区实现二氧化碳排放稳中有降,能源清洁转型基本建成,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不断提升,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更加成熟,形成低碳生产和生活模式,为有效支撑全国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鼓励重点区域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开展碳排放达峰及碳中和行动,明确重点区域的达峰目标,绘制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强化率先达峰的配套措施。

专栏2:重点区域达峰行动

宁东基地与自治区同步达峰:加强对宁东基地的重点碳排放企业(国能集团宁煤公司、宝丰能源、中石化长城能源、神华国能宁夏煤电鸳鸯湖发电、神华国能宁夏煤电、京能宁东电厂、和宁化学、枣泉电厂和马莲台发电厂)的碳排放管控。从能耗总量控制和宁东基地煤化工发展方向等角度,对宁东基地“十四五”初步规划的项目进行严格评估,有规划有步骤地上马新项目,坚决杜绝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为煤化工下游行业留出能耗空间。

银川市率先达峰:重点依托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苏银产业园做大做强光伏制造产业,形成以光伏硅材料为核心,耗材、辅材和配套设备企业集聚发展的全产业链体系。加快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彻底“脱钩”,协同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

固原市、吴忠市尽早达峰: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驱动,广泛布局新能源项目,打造红寺堡区光伏产业园、风电、光电、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发电基地,深入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合理制定清洁能源利用率目标,稳步提升清洁能源电量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在本地清洁能源有效供给的前提下,建立健全清洁能源外地消纳体制机制,全力做好新能源并网服务,加快项目接入,促进各类清洁能源实现大跨步发展,积极推动形成规模化清洁能源外送能力。

中卫市、石嘴山市不晚于自治区达峰:做好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的经验总结与推广工作,以平罗县首朗吉元冶金工业尾气生物发酵法制燃料乙醇综合利用项目为试点,打造区域工业废气综合利用产业集群。进一步扩大“电能替代”成效,建设中宁县、平罗县前进农场等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围绕风能、光能等新能源产业,高标准建设中宁光伏基地和贺兰山、香山平价风电基地。因地制宜推动城市低碳发展,石嘴山市围绕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建设创新型山水园林工业城市,深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贺兰山东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等试点成效。中卫市依托区位优势和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和全域旅游示范城市。

引导重点部门和行业企业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明确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重点部门碳排放达峰年份和达峰目标,加快推进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高耗能行业碳排放达峰,推动形成重点部门和行业碳排放达峰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鼓励区内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高耗能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达峰行动,开展碳排放达峰研究,明确企业碳排放峰值目标和达峰路线图。

(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低碳发展。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结构改造攻坚行动,以单位产值碳排放作为行业格局构建的指引,大力发展“低碳高效”[1]行业,控制“高碳低效”[2]行业的扩张,严控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投入产出低的行业新增产能,严控石油化工、煤炭开采、火电等高耗能行业及重化工业产能过快增长,依法依规淘汰水泥、钢铁、铁合金、电石、焦炭、化肥等行业落后产能,支持煤炭、钢铁、水泥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企业通过主动压减、兼并重组、资本运营、战略转型、搬迁改造等方式压缩产能。实施技术改造攻坚行动,修订完善传统工业产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导目录,“十四五”期间每年滚动实施1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实施智能改造攻坚行动,深入推进“互联网+制造业”工程,加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深度应用,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推动企业上云、设备联网。

专栏3: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重点工程项目

冶金行业:推动装备大型化、智能化、密闭化,实施晟晏实业系统自动化改造、滨河集团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建龙龙祥钢铁冷热轧板材管材产品结构升级、昆仑高科特殊合金产业循环经济升级改造等项目。

化工行业:围绕关键工艺提升、绿色循环改造、产品结构优化,实施金昱元化工搬迁改造升级、中化循环经济产业园、惠农精细化工产业园、英力特化工电石技术改造等项目。

纺织行业:重点延伸纺织产业链,推进产业规模化、特色化、高端化、品牌化,实施宁川置业20万锭纺纱织布、恒丰集团50万锭纺纱、固原市百万锭棉纺纱基地、红寺堡现代纺织扶贫二期建设等项目。

生物医药行业:推动医药工艺装备和质量控制改造升级,增加制药制剂品种,培育医用卫生材料及医疗器械产品,实施泰胜生物化学原料药和制剂及医药中间体、太阳山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链、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宁夏生产基地等项目。

做优做强主导产业。打造绿色食品加工优势区,以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打造粮油类、畜禽肉类、乳品类、葡萄酒类、枸杞类、果蔬类绿色食品;引进和培育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一批特色明显、产业集聚的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培育一批绿色食品企业和产品品牌。建设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推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与吴忠太阳山开发区一体化发展,打造千亿级煤化工产业集群,高水平建设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探索利用太阳能资源、高温核能等制取的低碳氢耦合煤化工,部分替代煤制灰氢;超前部署高效CCS以及二氧化碳驱油等CCUS技术的前沿性研发,推动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生产高附加值烯烃、甲醇等化工产品;鼓励制定煤化工行业达峰目标及达峰行动方案。

专栏4:特色优势制造业重点工程项目

绿色食品:实施蒙牛乳业乳制品加工、伊利乳业高端乳制品扩能、西夏乳业乳制品扩能、中桦雪中央厨房及粮油制品生产、原州区马铃薯制品综合加工产业园等项目。

现代煤化工:实施宝丰能源煤制烯烃、C2-C5综合利用制烯烃,鲲鹏清洁能源乙二醇、国能宁煤煤基新材料等项目。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标准建设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加快发展光伏制造、风电制造和清洁能源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氢能制备、存储、加注等技术开发,积极培育储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新材料产业先行发展,打造银川市光伏和电子信息材料、石嘴山市稀有金属、宁东基地化工新材料和高性能纤维材料三大产业集群;推进钽铌铍钛稀有金属、铝镁合金、特殊合金等精深加工,延链发展高分子材料、碳基材料等前沿新材料。推进装备制造业创新升级,重点发展智能数控机床及工业机器人、高端铸造、自动化仪器仪表等先进装备制造业;突破液压泵等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水轮机叶片铸钢件、高铁零部件、新能源装备、高性能轮胎规模生产,打造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智能制造高端产品,提升装备制造产业价值链。

专栏5:战略性新型产业重点工程项目

清洁能源:建设1400万千瓦光伏和450万千瓦风电项目、宁东太阳能电解制氢储能及应用示范工程;实施隆基乐叶科技年产3GW单晶电池、矽盛光电4GW单晶硅棒硅片、中车株洲风机装备制造、威力传动高精密传动设备、金晶科技太阳能光伏轻质面板、日盛高新氢能源综合利用等项目。

新型材料:实施晓星集团氨纶及聚四氢呋喃、泰和新材绿色差别化氨纶和高性能对位芳纶、中色东方稀有金属研发生产、中泰新能科技锂电池负极材料、中镁镁业新能源汽车配套及镁合金材料深加工、信广和芳纶原料、恒力生物高档尼龙基材、正威国际再生铜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

先进装备制造:推广精益制造、柔性生产和智能装备,实施维尔铸造智能制造产业园、银川新松物流及特种机器人智能制造、奥帕航空技术无人机生产、金智智能科技数控机床、泰坦智能工业机器人生产、神州石墨烯大飞机轮胎及高性能子午线轮胎二期等项目。

电子信息制造业:实施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终端产业园、鑫品盛电子材料工业蓝宝石、银和半导体集成电路大硅片、时星科技氰化铝陶瓷基片及元器件、众乾新能源锂电池、康佳银鑫汇智能电子产品、海力电子新一代纳微孔结构铝电极箔、钜晶源压电氧化物晶体、艾威鑫柔性线路板精密电子、罗普特高清摄像头及芯片等项目。

制造业数字化应用工程:实施宁夏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工业3D打印核心软件开发、工业APP服务平台、共享工业云等项目;建设园区在线综合服务平台,推进22个工业园区智能化改造;支持基础条件好的企业建设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化管理系统。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聚焦物流、金融、科技服务及信息服务、节能环保等领域,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专业化、集聚化发展,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全产业链的支撑力度。构建“节点+枢纽+通道+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促进宁夏从物流“末端”到物流“终端”的转变。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发展,加快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科技及信息服务业加快应对气候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创新和推广应用。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重点推广第三方节能环保咨询治理服务、合同能源管理、碳资产管理等。

专栏6:现代服务业重点工程项目

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行动:推进企业发展柔性化定制和共享生产平台,鼓励骨干企业开展咨询设计、制造采购、施工安装、运维管理等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提供远程维修、状态预警、故障诊断等在线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工业遗产和企业发展工业文化旅游。

服务标准化品牌化行动:完善生产性服务行业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引导协会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行业标准,鼓励企业应用标准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培育行业标杆和服务典范,打造一批优质服务品牌。

会展经济培育行动:提升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博览会、宁夏国际现代农业科技博览会、中国西部(银川)房·车博览会、银川(国际)奶业暨农牧机械展览会、中卫云天大会、固原冷凉蔬菜节等现有品牌展会数字化水平,扩大办会规模和影响力,引进国际肉类产业博览会等适应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展会活动。

新兴服务业培育发展行动:强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创意设计、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培育行动:集群集约发展研发设计、信息、物流、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建设检验检测、技术推广、数据处理、人才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公共平台,培育建设5个左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加强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和农药残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推广绿色种养模式。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农产品加工园三园同建,集聚融合发展关联产业,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支持建设田园综合体、农业公园和郊野公园,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建设农产品加工综合园、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引领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5年,全区各类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园区达到100个。

(三)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加强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严格控制“两高”项目建设,对未列入国家规划的煤化工、石化项目一律不得建设,对钢铁、铝冶炼、水泥、平板玻璃、炼化、焦化、电石、铁合金等新、扩建项目实行产能和能耗等量减量置换。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深化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加快推广利用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到2025年,全区新能源电力装机力争达到40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达到30%以上。加强地市政府能耗“双控”目标责任绩效考核,对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市级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对未完成任务的地市实行区域高耗能项目缓批限批。完善节能预警和监管机制。

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严格限制新上燃煤项目,新建耗煤项目实施煤炭减量或等量替代。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新建高耗能项目单位产品能耗、煤耗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推动煤炭梯级利用。加强散煤清洁化治理,深挖工业散煤治理潜力,因地制宜开展“煤改气”“煤改电”“煤改氢”“煤改生”改造。严格控制新建、扩建燃煤火电厂和企业自备电厂,继续实施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升级改造行动计划,因地制宜推广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等节能改造和超低排放环保技术。控制供热行业煤耗水平,持续撤并淘汰分散供热燃煤小锅炉。进一步推进热电联产发展,新建热电联产项目优先采用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加大煤电灵活性改造力度,循序推进燃煤发电转型,降低煤电资产搁浅风险,将煤电功能逐步从电量型电源向电力型电源转变,主要发挥适量调峰、辅助服务、保障灵活性和可靠性等作用,平抑清洁能源与负荷波动。到2025年,全区煤炭产能控制在1.4亿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煤炭消耗下降15%,燃煤电厂平均供电标准煤耗降低到300克/千瓦时以下。

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开展太阳能资源精细化评估,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资源利用率。重点在红寺堡区、中宁县、宁东基地、盐池县等地规划建设一批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充分发挥风、光资源多能互补优势,鼓励利用风电场空闲土地建设风光互补电站。积极在建筑屋顶、工业园区等场所探索分布式光伏。因地制宜建设各类“光伏+”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创新实施光伏+工业、光伏+商业、光伏+校园、光伏+社区、光伏+公共设施等五大分布式“光伏+”工程,有效提高用户侧光电应用比例。“十四五”期间,建设1400万千瓦光伏项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查看更多>煤炭产能查看更多>煤改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