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同时,国家能源局发布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数据。
透视国内生产总值、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等统计数据发现,我国能源经济关系呈现出持续优化的喜人态势:我国能源生产稳定增长、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加快提高。
单位GDP能耗下降2.7%,2012年以来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30%
2021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2.7%,接近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3%的目标。2012年以来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30%,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据能源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测算,“十四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幅每扩大1个百分点,每年可减少能源消费0.5亿吨标准煤以上,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亿吨以上。
然而也要看到,由于产业结构偏重、投资占比偏高,我国单位GDP能耗约为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3倍、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下降空间仍然较大,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改善社会民生等任务,决定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能源消费仍将保持刚性增长。我国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较高,高耗能产业比重较高,此外,节能潜力挖掘难度增大,成本低、见效快的节能技术和工程已普遍应用实施,一些最新技术投资大、应用少,企业节能潜力收窄。
要降低单位GDP能耗,就要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同时也离不开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的强化和完善。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21年印发了《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并适当增加管理弹性,差别化分解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创新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市场化手段,推动能源要素优化配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能源消费总量增长5.2%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GDP增速为8.1%,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2.7%,计算可知202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比2020年增长5.2%。
2021年,我国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能源利用率持续提升。这是我国经济增长国际领先,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的强证。
发布会介绍,2021年我国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国内循环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过50万亿元,增长4.9%。同时,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显现,内需扩大拉动了进口;产业体系健全、生产能力稳定的优势得到发挥,外需拓展促进了出口。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进口、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21.5%、21.2%。此外,生产扩大为循环改善打下了基础。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工业行业的增长面达到了95.1%,产品的增长面达到了73.4%。
分季度来看,能源消费增速呈逐季回落态势。这一方面源于2020年同期基数抬升作用,另一方面受能耗双控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政策的影响。
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25.3%
2021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快速发展,天然气、水核风光电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到了25.3%,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绿色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45.6%、42.1%。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让清洁能源发展迎来战略机遇期。2021年,我国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突破10亿千瓦,比2015年底实现翻番,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43.5%。其中,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均稳居世界第一。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3.2亿千瓦,同比增长9%。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亿千瓦,同比增长29%;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2.9亿千瓦,同比增长24.1%。
清洁能源消纳取得新进展,风电、光伏和水能利用率分别达到96.9%、97.9%和97.8%,核电年均利用小时数超过7700小时。
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我国能源生产消费体量大,可再生能源占比与OECD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必须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进一步发挥可再生能源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生态治理效益,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相得益彰。
能源生产稳定增长,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分别增长4.7%、2.4%、8.2%、8.1%
2021年,我国能源需求增长迅速,叠加全球能源商品市场供需紧张、价格上涨,油气煤炭进口成本大幅增加,给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带来了较大挑战。
能源系统切实保障好能源供应,全力以赴增加生产供应,多措并举平抑市场波动,确保经济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2021年,原煤、原油、电力生产比上年加快,天然气生产增速放缓。
全年生产原煤40.7亿吨,比上年增长4.7%,比2019年增长5.6%,两年平均增长2.8%。
全年生产原油19898万吨,比上年增长2.4%,比2019年增长4.0%,两年平均增长2.0%;加工原油70355万吨,比上年增长4.3%,比2019年增长7.4%,两年平均增长3.6%。
全年生产天然气205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2%,比2019年增长18.8%,两年平均增长9.0%。
全年发电8112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1%,比2019年增长11.0%,两年平均增长5.4%。
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0.3%
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831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较2019年同期增长14.7%,两年平均增长7.1%。
2021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64,电力消费弹性系数1.27。在单位产值能耗下降的同时电耗增长明显,表明我国终端能源消费构成中的电力比重明显提高,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
2021年用电走势符合用电量波动通常大于经济波动的规律,从电力视角印证了我国经济持续稳健恢复、稳中向好,彰显了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0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4%;第二产业用电量561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1%;第三产业用电量142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17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
第一、二产业用电量的高速增长充分展现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增强,以及坚决要实现粮食和实体产业“以我为主”的决心,展现出我国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坚定步伐。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速为各产业之最,这进一步印证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需求结构稳定改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6月26日,国网甘肃张掖供电公司建设的“以电折水”水资源智慧管理平台上线试运行,为水务部门加强水资源监管、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以及保护地下水资源的统筹管理提供电力数据支撑。张掖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对区域经济和生态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网张掖供电公司充分发挥电力大数
江苏能源监管办严格执行《电力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加强电力业务许可管理,进一步规范许可流程,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缩短审批时间,为申请许可企业提供便利。2025年6月份电力业务许可情况如下:一、6月份电力业务许可情况6月份,全省办理电力业务许可证(发电类)共计31件。其中,新申请13件、登记事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204.3亿元,同比下降1.1%(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二)。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709.5亿元,同比下降7.4%;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170.7亿元,下降1.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56.8亿元,增长0.3%;私
一、原煤生产情况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4182.03万吨,同比下降3.0%。其中,一般烟煤3968.25万吨,下降2.9%;炼焦烟煤185.58万吨,下降3.1%;无烟煤28.21万吨,下降15.7%。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原煤销售量2082.22万吨,同比增长6.1%。截至5月末,全区原煤生产库存533.99万吨,库存周转
2025年5月,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综合指数为172.5,比2020年基期(以2020年基期为100)增长了72.5%,同比增长15.9%;其中,新能源发电综合指数为263.9,比2020年基期增长了163.9%,同比增长28.2%。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非化石能源及其新能源发电综合指数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其中:5月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
6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5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5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1亿千瓦,同比增长18.8%。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0.8亿千瓦,同比增长56.9%;风电装机容量5.7亿千瓦,同比增长23.1%。1-5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1249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132小时;全国主要发电企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31省份2025年5月各类型电源规上发电量增速情况,包括总发电量、火力发电量、水力发电量、核能发电量、风力发电量、太阳能发电量。总发电量火力发电量水力发电量核能发电量风力发电量太阳能发电量注:数据来自统计局披露的规上发电量,四舍五入取近似值;港澳台数据暂未披露。
6月15日,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第四轮,坐镇主场的徐州队战胜镇江队。“苏超”联赛强势登陆一个月以来,共吸引逾25万人次现场观赛,在文旅和消费领域掀起层层涟漪,从用电量数据中便可一窥:数据显示开赛至今(5月10日至6月15日),全省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3%,其中体育场地设施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31省份2025年5月各类型电源规上发电量排名情况,包括总发电量、火力发电量、水力发电量、核能发电量、风力发电量、太阳能发电量。总发电量2025年5月,规上总发电量排在前五的分别是:内蒙古643.9亿千瓦时、广东省604.1亿千瓦时、江苏省489.8亿千瓦时、山东省462.8亿千瓦时、新疆409.
6月17日,河北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电力需求分析预测智能体投运。该智能体整合分析电力数据与外部影响因素,可为电网规划、经营决策等业务提供精准支持,目前已在河北南网落地应用。针对电力需求分析业务“领域广、指标杂、数据多”的特点,河北经研院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创新打造电力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31个地方2025年5月的发电量数据,包括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1、北京市2025年5月,北京市总发电量2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其中,火电发电量2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水力发电量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5.9%;风力发电量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太阳能发电量0.
“预计2025年新投产装机规模再创历史新高,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新投产装机规模突破5亿千瓦。到2025年底,预计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9.9亿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8.2%。”7月4日,由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2025年电力供需分析报告成果发布会”上,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五章电力行业发展本章作者王雪辰(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电力生产01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6.7%,电力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全国全年电力系统运行保持稳定,供需总体平稳,电力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10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双碳”目标的落实,我国能源电力需求仍将持续刚性增长,新能源已逐步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主体电源。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电力供应和需求都面临关键影响因素变化大、不确定性增多等挑战,电力供需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国网能源研究院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从用电侧看,
又是一年迎峰度夏季。数据显示,截至7月1日,今夏浙江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已13次超过1亿千瓦。随着梅雨消散,副高北上,高温成为主导。气象部门预测,本周浙江大部地区最高气温将超过38#x2103;,意味着浙江电网进入常态化负荷过亿阶段,迎峰度夏电力保供进入关键时刻。这几年,高温引发电力供应紧张,持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要求逐步推动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日,黑龙江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4年黑龙江发用电整体情况。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12084387.17万千瓦时,全口径发电量13306849.26万千瓦时。详情如下:
1-5月,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2449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61.8%,同比提高1.36百分点,占售电量比重为75.9%,同比提高1.74个百分点。其中,全国电力市场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合计为1841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5月份,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完成
又到迎峰度夏时,煤炭价格会否大涨?#x2014;#x2014;煤炭市场研报(2025年6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刘纯丽)#x25C6;5月关税冲击显现,我国经济顶住压力,多数指标实现超预期增长。“两重”“两新”政策效能持续释放,产业转型升级提速支撑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另一方面,中美关税摩擦对部分中下
“AI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已成行业流行语。近年来,在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和AI大模型技术应用的双重驱动下,全国算力产业的用电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随着以阿里和杭州六小龙等为代表的一批人工智能产业的不断升温,据统计,今年以来,浙江算力产业带来的用电增长已超过20%。算力“吃电”
最近《人民日报》通过专访任正非对外释放了重要信号。其中也讲到了,AI竞争的背后,是要有充足的电力、发达的信息网络,而中国有这样的优势。可以说,AI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这已成为科技行业的共识。本期「电网深谈」邀请了阿里云能源行业首席架构师黄振、浙江省电力负荷管理中心孙钢、浙
2025年5月,湖北省全社会用电量242.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3.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35%;第二产业用电量146.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3%;第三产业用电量54.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40%;居民生活用电量38.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7%。2025年5月,湖北省发电量213.6
第五章电力行业发展本章作者王雪辰(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电力生产01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6.7%,电力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全国全年电力系统运行保持稳定,供需总体平稳,电力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10
2015年巴黎峰会上,各国达成里程碑式的气候协定,提出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最好是1.5℃之内的目标。并且提出为了实现该目标,各国应致力于尽快达到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峰值,以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全球气候中和。虽然最近10年来非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但是全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近日,江苏省工信厅发布《江苏省零碳(近零碳)工厂培育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文件明确:到2027年,培育50家以上省级层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零碳(近零碳)工厂建设经验和模式。文件提出,自主减排是零碳(近零碳)工厂建设的重要前提。工厂应因地制宜开发、使用太阳能
记者3日从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获悉,我国海洋油气装备制造领域最大分布式光伏、电力储能及充电桩一体化项目二期工程在海油工程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全面投用。这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装备制造产业绿色发展取得重要突破,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生产清洁化、能源消费电气化、能源结构绿色化具有重要
“农村可再生能源每年可提供约73亿吨标准煤的能量,相当于当前全国农村能源消费总量的12倍。”在国网能源研究院组织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农村能源大会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交流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抛出的数据掷地有声。杜祥琬直言,“农村包围城市”是我国革命成功的核心战略,也是我国能源革命的优选
7月2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山东烟台盛大召开,会议以“逐风深蓝·创新赋能”为主题,围绕最新风电政策市场、聚焦大兆瓦长叶片、核心设备国产化、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X融合、数字化转型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与实践应用展开探讨。吸引了来自行
第四章nbsp;天然气行业发展本章作者nbsp;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天然气供需01天然气表观消费同比增长8%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4260.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随着稳经济政策及接续措施加快推进并落地生效,国内经济持续呈现复苏向好态势。各个领域的用
2024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2022年度全国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以及区域电网排放因子数据,全国平均排放因子为0.5366千克二氧化碳/千瓦时。近年来,国家共4次更新了全国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0.5810、0.5703、0.5568和0.5366千克二氧化碳/千瓦时。新型电力系统的蓬勃发展推动了非化石燃料装机占比提升,
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浪潮中,“绿电直连”与“源网荷储”作为两种备受关注的能源发展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重塑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格局。尽管两者都是旨在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但它们在核心理念、实现路径及优势侧重上存在显著差异。(来源:北极星电力市场网作者:Chloe)核心差异与优势:
2025年6月20日-21日,以“人工智能深化协同,能源科技求索创新”为主题的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会上,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高峰代表编制团队发布了《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能源互联网总体上经历了
五省联动、全主体参与的区域电力市场改革试验,在我国南方区域率先落地。6月28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正式转入连续结算试运行阶段,这标志着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从“试行验证”迈向“常态运行”。云南的水电、贵州的风电、广西的光伏、海南的核电以及广东的虚拟电厂,这些分散在百万平方公里内的能源,正打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