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五、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加快推进基础设施转型升级
(一)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实施可再生能源倍增行动,以风电、光伏发电为重点,以生物质、地热能、海洋能等为补充,因地制宜推动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协同化发展,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力争达到9000万千瓦左右。以海上风电为主战场,着力打造渤中、半岛南、半岛北三大片区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坚持集散并举,重点打造鲁北盐碱滩涂基地和鲁西南采煤沉陷区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开展整县(市、区)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积极有序开发利用核能,实施天然气供应能力提升行动。实施“外电入鲁”提质增效行动,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的跨区域电力消纳基地,加快送端配套电源建设,持续提高省外来电规模。到2025年,接纳省外电量达到1500亿千瓦时以上,力争达到1700亿千瓦时左右;煤电发电量、清洁能源发电量、省外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由2020年的68:15:17优化到60:20:20。
加快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依法依规退出煤炭煤电低质低效产能,重点淘汰安全无保障、资源枯竭、长期亏损等煤矿,到2025年,煤炭产量稳定在1亿吨左右。在确保电力、热力接续稳定供应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关停整合,完成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电厂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小热电机组(含自备电厂)关停整合,全面关停淘汰中温中压及以下参数或未达到供电煤耗标准、超低排放标准的低效燃煤机组,推动煤电机组节能提效升级和清洁化利用,到2025年,全省煤电机组供电煤耗降至295克标准煤/千瓦时左右,煤电装机容量控制在1亿千瓦左右。
提高能源智能化绿色化程度。依托新能源、储能、柔性网络和微网等技术,实现分布式能源的高效、灵活接入以及生产、消费一体化。依托能源市场交易体系建设,逐步实现能源网络的开放共享。推动多种能源的智能定制,合理引导电力需求,鼓励用户参与调峰,培育智慧用能新模式。
(二)提升交通体系绿色发展水平
深化运输结构调整。统筹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加快完善全国领先的轨道网、公路网、水运网,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到2025年,全省铁路总里程力争达到97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及在建里程达到10000公里、内河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500公里。加快构建以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为主体的大容量快速客运系统,稳步提高铁路客运比重,发展更具吸引力的城市交通,持续推行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绿色出行方式。逐步推动构建以电气化铁路、节能环保船舶为主的中长途货运系统,以低排放车、新能源车为主的短途货运系统。持续优化运输结构,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到2025年,全省公路货运量占比较2020年下降3个百分点。
推进交通设施绿色化、智慧化建设和改造。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加快建设公路绿色服务区、绿色铁路站、绿色机场、生态航道及其他绿色交通廊道。统筹集约利用综合运输通道线位、桥位、土地、岸线等资源,打造复合型基础设施走廊,强化生态选线选址和生态保护设计,避让耕地、林地、湿地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国土空间。加快建设以智能设施、车路协同、自主作业、智能决策等技术为特征的“智慧高速”“智慧港口”2个试点工程,加快基础设施、公众出行、物流运输等3个领域的智慧化升级,推进交通新型融合基础设施、一体衔接的数字出行、多式联运的智慧物流3个网络建设。
加快交通工具绿色更新迭代。推广应用高能效、低排放的交通运输装备,促进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车辆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新能源动力船舶发展。到2025年,除保留必要应急救援和抢险救灾车辆外,新增和更新公交车辆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占比100%,新增和更新巡游出租车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占比80%。加快氢能在交通行业的推广应用,支持青岛港建设“中国氢港”。配合推进加气站、加氢站、标准化充换电站(桩)等公共设施建设,到2025年,建成公共领域充换电站8000座,充电桩15万个,建设不少于100座加氢站。
(三)加快城镇绿色化建设和改造
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实施绿色建筑统一标识制度,以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以及其他大型公共建筑为重点,积极发展星级绿色建筑。不断提升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探索发展低碳建筑。深入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既有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稳步提升建筑节能降碳水平。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不断提升构件标准化水平,推动形成完整产业链,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十四五”期间,全省累计新增绿色建筑面积5亿平方米。2025年底,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40%以上。
加快城镇绿色化建设和改造。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到“十四五”末,全面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力争完成2005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和排水设施补短板行动,深入推进“两个清零、一个提标”,确保城市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清零、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建改造修复城区污水管网5000公里、雨水管网5000公里。进一步提升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全省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力争达到90%以上。积极营造舒适宜人的慢行交通出行环境,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加快各类管线入廊,新增城市地下综合管廊120公里,缓解马路拉链问题。
强化城镇自然生态和人文价值实现。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理念,保护城市山体自然风貌,修复河湖水系和湿地等水体,完善城市绿化生态,到2025年,全省城市(县城)建成区绿地率力争达到37.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城镇人文功能,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城市历史格局,延续城市文脉,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塑造城市特色品牌。
六、深化生态环境治理,切实提高环境质量
(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协同开展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污染防治,推动城市PM2.5浓度持续下降,有效遏制O3浓度增长趋势。推进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及持续改善,到2025年,青岛、烟台、威海、日照4市实现全面稳定达标,其余12市编制实施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明确“十四五”空气质量阶段改善目标及空气质量达标期限、各阶段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和空气质量达标路线图。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和区域协作,优化重污染天气应对体系,健全“省—市—县”污染天气应对三级预案体系。实施重点行业NOX等污染物深度治理,强化车船油路港联合防控,大力推进重点行业VOCS治理,全面加强各类扬尘精细化管控。
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深入开展河湖排污(水)口排查溯源,按照“一口一策”进行规范化整治,2025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入河湖排污口整治任务。狠抓工业污染防治,严格控制缺水地区、水污染严重地区和敏感区域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发展,加快推进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的高耗水、高污染企业搬迁入园。推进化工园区雨污分流改造和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完善一企一案、分质处理等措施。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建立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坚持陆海统筹,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强化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系统防控。将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根据土壤、地下水污染状况和风险,合理规划土地用途。加强耕地污染源头控制,解决一批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水、大气、固体废物等突出污染问题。防范工矿企业新增土壤污染,定期对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和地下水重点污染源周边土壤、地下水开展监测。以饮用水水源保护为核心,实行地下水环境分区管理,在黄河流域、南水北调沿线等重点区域选择典型城市,争取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试点城市建设。
持续压减煤炭消费总量。继续压减煤炭消费总量,制定煤炭消费压减方案,对各市压煤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通报、考核,“十四五”期间,全省煤炭消费总量压减10%左右。严控新建耗煤项目,对确需新上的耗煤项目,按要求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禁止新建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新建生物质锅炉不得掺烧煤炭、重油、渣油等化石燃料。加强散煤使用管理工作,采暖期开展散煤复燃专项检查,严厉打击违法销售散煤行为。以区县或乡镇为单元推进清洁取暖,设计并推广高效率低排放取暖设备,逐年提高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率。
(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确保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深入实施山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短期与中长期的关系,全面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增效等重点工程。加大对各地推进碳达峰的支持力度,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区域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下降20.5%。
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管理。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开展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工作,实施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协同控制,推动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防治统筹融合、协同增效。开展气候变化风险评估,识别气候变化对敏感区水资源保障、粮食生产、城乡环境、生命健康、生态安全及重大工程的影响,开展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管理。完善极端天气预警发布体系,加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三)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为引领,统筹谋划保护与开发,加快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深入推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实施黄河入海口湿地生态修复与水系连通工程、近海水环境与水修复生态工程,促进三角洲内外部水系连通。加快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全面落实勘界立标,推进自然保护地确权登记。加强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黄河沿线生态廊道建设,实施重点区域生态治理,深入开展黄河下游南四湖—东平湖自然湿地保护修复、泰沂山区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生态保护修复、滩区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3项重点工程。
全面提升我省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扎实开展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统筹处理好国土绿化与耕地保护关系,大力优化国土绿化空间。推进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能力建设,按照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深入开展受损生态系统修复。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和湿地保护修复,深入推进林长制工作,实施严格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全力提升森林碳汇能力。全面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深入实施大运河沿线生态修复、鲁东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
七、完善技术标准政策,构建绿色发展支撑体系
(一)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强化绿色技术创新企业主体地位。支持部分企业纳入国家绿色技术创新“十百千”行动。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每年支持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牵头实施技术创新项目。指导地市遴选一批绿色低碳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推动加快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遴选一批绿色低碳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纳入科创板上市企业培育库,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到科创板上市。遴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绿色低碳领域高新技术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方式,培育成为科技型领军企业。深化科技奖励“悬赏制”改革,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国内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绿色低碳技术成果实行定向奖励,直接授予一等奖或特等奖,适当提高奖金标准。
加速绿色低碳关键技术成果转化。依托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技术转移机构,建设绿色低碳技术成果库。发布《山东省绿色低碳技术成果目录》,以市场化、专业化模式和机制面向社会进行推广和转化。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绿色低碳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培育一批专业化绿色低碳技术经纪人。依托科技特派员和农科驿站,积极推广先进绿色生产技术与产品,对在绿色技术转移转化、推广应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一线科技人员进行表扬奖励。
打造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建设山东绿色技术银行,强化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快实现科技成果资本化。高质量推动山东能源研究院、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加速布局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设绿色技术成果中试基地,面向行业提供检验检测、成果熟化等公共服务。围绕绿色低碳领域布局建设创新创业共同体,带动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鼓励各市结合实际对创新创业共同体给予补助。
(二)建立健全绿色标准计量体系
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相关标准。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抓紧修订一批能耗限额地方标准,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要求,扩大能耗限额标准覆盖范围,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完善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围绕生态环境重点工作,重点在应对气候变化,海洋、固废和农村污染防治,生态监管,中小企业环境管理,清洁生产等方面补齐制定相关标准。完善能源计量体系,开展能源计量审查,提升计量服务绿色发展的能力。
完善绿色生产消费等标准。建立健全土壤治理及监测评价、农业投入品治理、循环型生态农业、农产品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等绿色农业发展标准。建立健全清洁生产标准,不断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绿色设计、绿色包装和绿色供应链、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标准。依据绿色产品相关标准,规范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标识。构建节能节水、绿色采购、制止餐饮浪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等绿色生活标准。
(三)加快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
完善财政政策。深入实施财政涉企资金“绿色门槛”制度,按绿色发展相关性对企业实行差别化支持。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强化生态评估结果运用,以黄河流域、南四湖流域为重点,健全横向、纵向相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县际间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采取重点项目投资补助、贴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方式,支持绿色发展重大工程建设。着力发挥好各类绿色发展基金作用,撬动社会资本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完善省级能耗指标收储交易管理机制,推动能耗、煤耗指标更好地保障省级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支持重点排放单位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加强碳排放配额分配管理。深入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探索建设排污权、用水权交易市场,完善确权、登记、抵押、流转等配套管理制度。
健全绿色金融体系。用好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开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业务,支持生态治理、环境修复、节能环保、循环利用等项目融资。逐步压缩落后产能企业信贷规模,对节能环保不达标且整改无望的企业,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环保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创新产品。发挥绿色金融研究院作用,加强绿色金融标准制定、产品创新、信用评价体系与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加快培育服务绿色金融发展的中介机构。
深化价格调控机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生态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建立完善差别化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对高耗能行业实施差别价格、超额累进价格等政策,促进能源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全面清理“两高”项目优惠电价。全面推广供热分户计量和按供热热量收费,落实农村地区“气代煤”“电代煤”项目用气、用电价格支持政策。
八、积极开展创建行动,推行绿色生活方式
(一)引导生活方式绿色化
深入推进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制定完善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方案,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引导和推动创建对象广泛参与创建行动,加强不同创建行动之间的横向联动,整体提升创建领域的绿色化水平。各级财政部门要对创建行动给予必要的资金保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环境脏乱差,打造宜居生活环境。依托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开展绿色低碳主题活动,搭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传播渠道,进一步加强绿色生活方式宣传引导。
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参照国家标准,进一步明确城市生活垃圾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分区域合理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系统,规范各类别垃圾收集容器的颜色和标志标识,方便居民分类投放生活垃圾。进一步完善分类运输系统,提升分类处理能力,加强分类处理产品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所有设区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持续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积极推动塑料生产和使用源头减量,加快推行绿色设计和电商快件原装直发,引导公众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科学稳妥推广塑料替代产品,加大可降解塑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强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和再生利用,合理布局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设备,提升塑料垃圾无害化处置水平。加强江河湖海、农村、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的塑料垃圾清理整治。到2025年,重点区域露天塑料垃圾基本清零,商品零售、外卖、快递等重点领域不合理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现象大幅减少,塑料废弃物收集转运效率大幅提高。
(二)扩大绿色产品消费
加强绿色消费引导。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覆盖范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优先采购使用绿色产品。加强对企业和居民采购绿色产品的引导,鼓励地方采取补贴、积分奖励等方式促进绿色消费。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汽车、家电、照明产品等,切实提高能效标识二级以上的空调、冰箱、热水器等市场占有率。加快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管理,完善认证机构信用监管机制。推广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引领全社会提升绿色电力消费占比。
畅通绿色产品销售渠道。推动电商平台设立绿色产品销售专区,引导电商在产品展示页面明确展示产品绿色标识,鼓励通过发放消费券、直接补贴、绿色计分、降价降息、免费包邮等方式,激励绿色产品消费。鼓励设立绿色批发市场、绿色商场、节能超市、节水超市等,支持市场、商场、超市等流通企业在显著位置开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有条件的地区可利用群众休闲场所、公益场地开设跳蚤市场,方便居民交换闲置旧物。
九、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机制。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有关部门建立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共同研究解决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有关情况。省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解细化工作任务,加大指导和推进力度。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主体责任,在抓落实上投入更大精力,确保规划任务落到实处。各级要建立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日常监管督导机制,定期调度通报重点任务推进情况,并加强监督评价结果应用,对工作突出的地区、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给予表扬奖励,对工作推进落实不力的,依法依规实行通报批评和约谈问责。
(三)完善统计监测。根据绿色发展内涵,结合我省实际,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客观反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完善能源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核算体系,建立覆盖重点领域的能耗和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建立完善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产业等统计报表制度,强化统计调查,掌握全面真实数据,开展动态监测分析,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四)倡导全民参与。利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等多种传播渠道,广泛宣传节能减排法规、标准、知识,大力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广大消费者提高绿色消费意识。发挥行业协会、商业团体、公益组织的作用,支持节能减排公益事业。开展节能减排自愿承诺,引导公众自觉履行节能减排责任。扩大各类环境基础设施向公众开放范围。畅通公众生态环境监督渠道,发挥各类举报热线作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东兴泰煤矿取得60万吨/年改扩建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为下一步取得该项目施工规划许可证奠定了基础。东兴泰煤矿60万吨/年改扩建项目井田面积13.66平方公里,煤炭资源储量为6836万吨,可采储量为4475万吨,服务年限53.27年。煤种为低灰分、低硫分、特低磷的贫煤和焦煤,具有产品附加值高、市场
11月20日上午8时58分,电力集团鲁西电厂煤炭地下气化项目成功点火试运,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宣布点火成功并讲话。李伟指出,煤炭地下气化项目是山东能源集团落实“双碳”目标,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点科研工程,是国内首台大型机组掺烧示范项目,项目意义重大。各参建单位要本着“稳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长协煤政策上由80%调减至75%。通知明确,签约对象。电煤中长期合同供应方包括所有在产的煤炭生产企业,需求方包括统调公用电厂和承担民生供电供暖任务的相关电厂。鼓励北方集中供暖区域相关省(区、
近日,第七师胡杨河市人民政府公示2024年关闭退出煤矿名单,详情如下:第七师胡杨河市2024年关闭退出煤矿名单公示为进一步释放优质产能,优化第七师胡杨河市煤炭产业结构,根据《兵团发展改革委印发〈兵团深入实施“三个一批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4–2030)的通知》(兵发改能源发〔20
短期电厂“高库存、低日耗”状态难有改善,叠加铁路全力打库,环渤海港口疏港压力增大,可能加剧卖方被动出货压力;而终端补库动力依旧不强,采购或仍偏刚性。同时,部分省份水泥行业也在陆续发布错峰计划,多重利空因素压制下,行情上行依然存较大阻力。本周前半程,煤价继续承压下行。(来源:鄂尔多
11月19日,新天然气公告,控股子公司新疆明新油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参与了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矿区七号勘查区普查煤炭资源探矿权的挂牌出让竞拍,并以约人民币35.23亿元竞得。本次交易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落地实施。探矿权面积109.28平方公里,煤炭资源量1000米以浅估算资源量2
随着“迎峰度冬”旺季渐近,上游长协煤发运保持稳定;加之部分铁路运费优惠政策延续,环渤海港口集港量整体保持高位运行。但是,由于大部分贸易商因行情疲弱、看不到市场有转好迹象,而选择谨慎发运,导致港口市场煤存量减少。调出方面,上周,因终端电厂存煤量已居于同期高位,北上拉煤计划依然不多,
11月14日,贵州省能源局组织召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作推进会。贵州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华,贵州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碧雁,贵州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大旺,贵州省能源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负责人,各市(州)能源行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重点煤炭企业集团公司及煤炭采选企业、电
主产区煤价稳中偏弱运行,冶金、化工及民用等终端用户采购需求尚可,大部分煤矿库存压力不大。受环渤海港口和大集团价格下调影响,站台贸易商发运较差。此外,部分煤矿受雨雾天气影响,拉煤车较少。大秦线检修结束后,发运量达到年内发运高位,环渤海港口持续垒库,市场交投氛围冷清,贸易商出货困难,
11月11日5点53分,首列5500大卡优质煤万吨大列从大路西站台正式发车,于次日6点49分顺利抵达曹妃甸港,标志着魏家峁5500大卡优质煤至曹妃甸港下水通道成功贯通。7月以来,在集团公司统筹下,燃料公司与北方公司主动作为,多次与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公司等单位深入沟通协调,推动魏家峁5500大卡优质煤炭下水
本周,南方总体气温偏暖,沿海耗煤大省火电厂发电负荷及日耗大致维持在中位水平。本周五开始,华东、华中地区天气降温,电厂煤耗量环比略有增加,但供应商储煤及电厂库存量处在高位,预计市场煤价格维持稳定波动走势。环渤海港口市场冷清,主力贸易商不愿低价出货;但下游需求疲软,采购积极性较差,较
截至9月18日,公司年累计煤炭产量完成4007.5万吨,超时间进度27.4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72.1%;商品煤年销量完成4025.81万吨,超时间进度45.7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72.4%,煤电一体化协同创效持续发力,生产运营机制不断优化,在煤炭生产的平稳、高效、安全接续上精准发力,以煤炭保能源安全,以煤电保电
陕西煤业披露2024年8月主要运营数据,2024年8月煤炭产量1358.82万吨,同比增长1.06%;2024年8月自产煤销量1,335.29万吨,同比增长1.11%。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8月7日,陕西煤业公告,2024年7月公司煤炭产量为1396万吨,累计产量为10036.9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73%和2.64%。自产煤销量为1363.29万吨,累计销量为9900.5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56%和2.16%。
2024年上半年,华电煤业煤炭产量、商品煤销量等主要指标均实现同比增长,获评国务院国资委2023年度“双百行动”专项考核标杆,多篇典型案例在国资委、中国华电改革刊物交流推广,生动书写了改革三年行动的生动“续篇”,翻开了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新篇”。将2024年确定为“改革攻坚年”,确立“分类差
入夏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用电负荷持续攀升,给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带来挑战,中国华电煤炭板块坚决扛起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政治责任,充分释放煤炭产能,全面升级供应链建设。华电煤业积极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巩固拓展常态化长效化保供机制,建立保供调度令工作机制,创新奋进、奋勇争
5月24日,从山西省统计局传来消息,作为全国煤炭大省,山西今年前4个月规模以上原煤产量36923.3万吨,同比下降16.9%,约占全国同期产量的25%。山西是我国煤炭大省,素有“煤海”之称。根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3)》,截至2022年底,全国煤炭资源储量为2070.12亿吨,其中山西省煤炭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陕西煤业披露2024年5月主要运营数据,公司5月煤炭产量1532.71万吨,同比增长5.05%;5月自产煤销量1520万吨,同比增长5.08%。
截至5月8日,国家能源集团港口公司年累计煤炭进港10087.2万吨,超年进度计划236万吨,同比增加5.68%;煤炭出港10054.8万吨,超年进度计划386.8万吨,同比增加7.1%,切实扛牢国家能源保供责任。2024年以来,港口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136”发展战略和“41663”总体工作方针,以“511”生产标尺为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和价格稳定的决策部署,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煤炭产能管理机制,推动煤炭产能保持合理裕度和足够弹性,不断夯实能源安全保障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了《关于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十四五”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放和稳定,充分把握全国煤炭生产力西移的有利契机,解放思想、主动作为,增产能增产量增外运,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加快新疆大型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建设,进一步释放煤
11月19日,西藏山南市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清洁能源项目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送审稿),其中指出,支持输配电网建设、电网老旧设备更新,加大投资建设改造力度,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着力提升电网接入新能源的能力。完善新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建立完善新能源电力消纳责任考评指标体系和奖惩机制。
11月20日,三峡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李富民在湖北武汉与来访的四川省攀枝花市委副书记、市长范继跃一行座谈,双方就共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深化务实合作进行深入交流。攀枝花市副市长龙勇出席座谈。李富民对范继跃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对攀枝花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给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1月19日,云南省发改委、云南省能源局发布云南省2024年第三批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方案,根据方案,纳入云南省2024年第三批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方案实施的项目共51个,装机405.295万千瓦,其中,光伏项目41个、装机容量321.17万千瓦,风电项目10个、装机容量84.125万千瓦。详情如下:
11月19日,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刘明胜在总部与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会谈,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交流。中交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杨志超参加会谈。王彤宙感谢国家电投一直以来给予中交集团的信任和支持,介绍了中交集团总体情况。王彤宙表示,国家电投是我国能源电力领域的领军企业,肩负
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是篇大文章,要坚持先立后破,使清洁能源平稳有序替代传统能源,加快世界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中方愿同各方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矿产、绿色交通等领域国际合作,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第二阶
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是篇大文章,要坚持先立后破,使清洁能源平稳有序替代传统能源,加快世界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中方愿同各方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矿产、绿色交通等领域国际合作,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携手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
暨第二十届空气能/供暖/锅炉/净水/空调/卫浴东北展主办单位沈阳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沈阳市节能协会承办单位沈阳大美展览展示服务有限公司展览日程布展:2025年3月08-09日(08:30时~16:30时)展出:2025年3月10-12日撤展:2025年3月12日(13:00时开始,当天撤完)展览地点:沈阳国际展览中心E1/E2/W1馆(沈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024年前三季度,西藏地区最高用电负荷237.09万千瓦,同比增长30.68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109.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85%,其中工业用电量45.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电力消费延续较快增长势头。截至9月底,西藏地区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到675万千瓦,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2.83倍,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发布《2024年最不发达国家报告:利用碳市场促进发展》碳市场为最不发达国家开辟绿色转型之路近日,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贸发组织”)发布了《2024年最不发达国家报告:利用碳市场促进发展》(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碳市场对于促进最不发达国家的绿色结构
当地时间11月11日至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此次大会聚焦于如何公平、有效地分配气候融资资源,确保每一分钱都能发挥最大效用,助力各国实现低碳经济转型和气候韧性提升。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时刻,作为全球清洁能源领域可持续发
11月14日,中国华电在阿塞拜疆巴库成功协办并参加COP29中国角“中国碳市场创新与管理实践”主题边会活动,华电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曹海东出席。本场边会由生态环境部统筹安排,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及湖北省生态环境厅、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环境能源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