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电力金融评论正文

碳市场顺利收官 碳管理借力前行

2022-04-07 10:48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作者:马莉等关键词:碳市场碳交易碳市场交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我国正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也标志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上线运营。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落实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作者:马莉等)

碳交易的开展将对电力行业产生深远影响。2021年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2162家企业全部为发电行业,首个履约期内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高达1.79亿吨。为了在碳市场中以较小经济代价实现减碳目标,电力企业纷纷打造碳管理平台,将提升碳资产管理水平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碳资产管理的业务形式随着碳市场的不断发展也更加丰富,碳管理借碳市场“东风”起航。

未来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量呈逐步收紧趋势,电力企业需从战略角度提前谋划碳资产布局,进一步提升碳资产管理能力,加速低碳转型发展,在全国碳市场建设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

迎来“开门红”

经过多年试点市场运行和筹备建设,全国碳市场交易终于2021年7月16日9时30分正式拉开帷幕,首个履约周期于2021年12月31日17时顺利结束。全国碳市场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以下简称“控排单位”)2162家,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是全球最大规模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日均成交量超过150万吨。交易产品为碳排放配额现货,采用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两种方式。其中,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累计0.31亿吨,成交额14.51亿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累计1.48亿吨,成交额62.1亿元。

履约完成率好于预期,高达99.5%

从区域分布看,控排单位数量过百的省区有7个,均在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内,山东控排单位数量(338家)居全国第一。山东、江苏、内蒙古(含蒙西)、浙江、山西、新疆(含兵团)7个省区控排单位数量过百。南方电网经营区五省区控排单位共计199家,其中广东最多,为85家;海南仅7家,于2021年12月7日提前完成清缴,是首个完成履约的省份。

从重点企业看,五大发电集团等能源电力央企基本提前完成配额清缴。华能集团以部分盈余配额作为质押物,获得低成本信贷资金1000万元,在满足自身融资需求的同时有效盘活碳资产。国家电投通过排放量申诉核减、CCER与配额置换抵消等方式降低履约成本。

从履约方式看,通过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抵销配额进行履约备受青睐。我国CCER市场于2015年启动运行,CCER主要来源于可再生能源、甲烷、林业碳汇等。根据全国碳市场相关规则,控排企业可使用CCER抵销碳排放配额进行清缴,抵销比例不超过5%。尽管CCER价格在履约期末持续上涨,但部分试点市场CCER价格仍低于碳市场配额价格。此背景下,上海近七成控排单位使用CCER抵销配额进行履约。国家电投通过配额与存量CCER置换抵销,为所属火电企业降本850万元,为新能源企业增收1800万元。

碳市场交易价格、交易量先跌后涨,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波动

全国碳价从48元/吨起步,首周实现快速上涨,短暂突破60元/吨至61.07元/吨;其后一个月跌至38.50元/吨,9月至12月初持续低位徘徊,在43元/吨上下横盘;随着履约截止日期临近,12月中旬再次升至首日开盘价上方,创下年度最高点62.29元/吨;12月31日收盘价54.22元/吨,较7月16日首日开盘价上涨13%。

从交易量来看,随履约截止日期临近,交易量井喷式增长,12月交易量占比高达3/4。启动首日,成交量突破410万吨。随后步入低迷期,多个交易日成交量不足50吨。11月,随着配额核定工作完成,成交量持续走高,当月日均超100万吨。12月,随着履约截止日期临近,市场交易日趋活跃,当月总成交量1.36亿吨,占首个履约周期总成交量的约3/4,其中16日单日成交量达到创纪录的2048.09万吨。

交易方式以大宗协议交易为主。由于首批纳入的发电企业一般为大型国有发电集团及其子公司,特别是当集团为交易主体时,单笔交易量一般较大,具有较强议价能力。在首个履约周期内,80%以上的碳排放权交易通过大宗协议形式完成,其均价低于挂牌协议交易。

总体来看,我国碳市场作为第一个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的国家级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市场运行健康有序,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

全国碳市场对电力企业

碳资产管理提出新要求

碳资产管理是对碳资产进行科学主动的管理,且以碳资产获取、利润扩大、影响力提升、成本优化为目的的现代企业管理行为。碳资产管理是企业在碳交易中规避风险、提高竞争力的“必修课”,各家企业在碳资产管理水平上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在碳市场“答卷”上的成绩。五大发电集团、“三桶油”等能源央企纷纷打造碳管理平台,开展碳资产运营管理,并创新多种方式提升碳资产管理水平,有效助力了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期顺利收官,也为后续开展碳资产管理工作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未来,我国或将借鉴欧盟经验,按照“稳中有降”的原则,适度降低配额上限,稳步提高碳排放基准线水平,利用拍卖机制进行配额分配,通过增加排放成本倒逼市场活跃度提升。随着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量逐步收紧,电力企业要想在全国碳市场的“答卷”上继续取得高分,需要进一步提高碳减排和管理意识、创新碳金融业务、努力提升低碳技术创新能力。

加强碳减排目标管理,服务企业低碳影响力提升

全国碳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对能源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会产生较大影响,企业管理方式需要适应性调整。碳中和愿景下,国内外电力企业纷纷制定碳中和目标,例如东京电力公司和法国电力公司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英国国家电网公司计划到2050年实现公司层面的碳中和,到2033年电网业务净排放量为负。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实施国内企业首个“双碳”行动方案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等。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持续推进,后续国家碳排放管控力度加大,企业碳排放成本也将随之上升,企业应充分重视碳资产价值管理,加强碳资产管理意识。

加强碳金融业务拓展,服务企业碳资产价值发挥

目前,全国碳市场仅允许控排企业参与碳交易,依托全国碳市场的碳金融市场也暂未开放,但纵观国际较为活跃的碳市场,金融机构无不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国际经验来看,欧盟碳交易市场等在成立之初就同时推动碳排放配额现货交易和碳金融交易,市场参与交易的主体并不限于控排企业,也包括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等。以欧盟碳市场为例,投资机构可直接参与碳配额拍卖并持有碳配额。在其对碳配额运作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发挥了多元化作用促进碳配额流动,推动了碳市场发展。随着国内碳市场深入发展,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金融板块,或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发展绿色金融相关业务。

加强能源低碳技术创新,服务企业碳减排成本优化

我国推进碳市场建设,将推动电力行业以最小经济代价实现减碳目标,加速新能源发展,推动电力行业的低碳转型、技术创新,带动电力产业链上下游升级。全国碳市场所设立的减排目标,要求能源电力企业加大低碳技术资金投入,加快洁净燃煤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能源互联网技术等能源电力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科技创新促进能源电力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以碳捕捉与封存技术为例,随着配额收紧、碳价升高,将促使发电企业强化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研发应用,持续降低技术成本。

电力企业碳资产管理“先行者”

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如果说全国碳市场的发展为电力企业碳资产管理水平提升提供“内在”动力,那么国内外碳资产管理“先行者”的实践经验将提供“外在”参照。国外碳市场起步早,大型能源电力企业很早就参与碳市场,在碳业务体系、布局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此同时,国内部分能源电力企业通过参与各地碳市场试点,在管理模式和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基础。

目标定位方面,打造低碳战略路径与行动方案

英国石油公司十分重视碳资产管理和新机制的研究,将减排目标纳入企业低碳发展战略,把碳资产管理融入财务薪酬、绩效管理等环节,设定低碳战略路径与行动方案。在管理模式方面,总部实施碳资产管理的统一管控和指引,下属每家实体企业都有一个碳排放工作组和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温室气体的监测、报告、核查和企业所在区域碳排放控制履约。此外,设立专业的全球碳排放交易管理机构,最大限度地降低集团碳排放合规履约成本。

管理体系方面,打造全链条、全环节碳管理体系

法国电力公司从制定碳减排目标、管理直接排放、开发碳减排项目等方面强化全链条、全环节碳管理。碳减排目标方面,借助“1.5摄氏度的企业雄心倡议”和“科学碳目标倡议”等国际权威机构积极宣传集团碳减排愿景。直接排放管理方面,减少六氟化硫气体泄漏,并计划大规模退役含六氟化硫的设备,加强公司员工出行、运输、办公建筑等方面的碳管理。创新碳金融手段。开发碳减排项目方面,设立子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欧洲开发CDM项目获取经核证的排放量,制定碳金融产品和碳资产交易策略,满足集团减排需求、增加市场收益。

管理模式方面,打造数字化碳交易管理平台

国家能源集团研发了碳资产交易操作平台,是全国首个碳交易操作平台,交易管控全流程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该平台可实现碳交易实时监测和多角色的协同工作,收集以往的碳交易数据,对数据内容进行分析,为交易员制定日后的交易策略提供参考。同时,该平台能够有效地对碳资产进行管理,降低交易风险,解决碳交易管理体系建设、多企业多账户高效管理、风险控制等关键问题。

管理机制方面,打造专业碳资产公司运营管理

大唐集团组建大唐碳资产有限公司,打造专业化公司对集团碳资产进行统一管理。该公司建立了碳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大唐集团降低履约成本、实现碳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了技术保障。在做好集团公司低碳履约服务和碳资产开发等主流业务的前提下,大唐碳资产公司积极发展绿色金融领域业务,拓展碳履约服务、碳减排项目开发、碳金融产品开发等集团对外碳资产经营渠道。

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提出强化国有能源企业节能低碳相关考核,推动企业加大能源技术创新投入,对企业碳资产管理提出新要求。国内电力企业碳资产管理尚处起步阶段,运行机制和实践经验还不够完善,应充分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立足全国碳市场的新要求,借鉴国外企业经验,加强企业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积极拓展碳新兴服务领域,在碳资产管理能力建设上有所作为、更上新台阶。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2年03期,马莉、张晓萱、丛鹏伟、阮文婧、王钰供职于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市场查看更多>碳交易查看更多>碳市场交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