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碳管家碳排放碳源减排评论正文

政策解读《安徽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

2022-12-01 09:48来源:安徽省科技厅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安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起草背景

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均提出制定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于2022年6月正式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要求各地要加强政策衔接,制定落实方案。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为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工作部署,按照省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徽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省科技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信息化厅等部门牵头印发了《安徽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统筹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举措和保障措施,并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安徽科技力量。

三、起草过程

省科技厅多次与科技部汇报对接,学习领会国家文件主要精神,厅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赴全省有关高校院所、重点行业企业调研摸排,多次召开高校院所、有关专家、重点企业、行业协会专题座谈会,在充分征求18家省有关单位意见及厅相关处室意见基础上,形成《实施方案》(送审稿)。按规定进行了合法性审查,由厅务会和党组会审议后报省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经省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通过后,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等7部门共同印发实施。

四、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省绿色低碳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攻关取得突破进展,科技创新平台发挥重要作用,创新人才团队形成集聚规模,重大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产业化,初步建立全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为我省实现碳达峰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进一步突破一批碳中和前沿原创性技术,形成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低碳技术解决方案和综合示范工程,科技支撑降碳能力显著增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有力支撑我省全面转入碳中和阶段。

五、主要内容

聚焦我省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行业领域技术需求,从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到成果转化应用,提出科技创新“十大工程”,共20条举措。

一是绿色低碳战略前沿筑基工程。组织开展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组建安徽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编制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加强前沿原创性低碳技术研究,驱动绿色低碳产业技术变革。

二是能源领域降碳脱碳攻关工程。立足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开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推动新型能源系统技术创新,促进能源绿色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

三是工业流程再造突破工程。围绕我省高碳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需求,加快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促进工业领域低碳工艺技术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强化低碳技术集成耦合与优化,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协同利用。

四是建筑交通智能制造绿色工程。以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和全过程减碳为方向,突破绿色低碳建筑技术。围绕我省交通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需求,推动交通运输低碳攻关,促进交通领域绿色化、电气化、智能化。

五是捕碳固碳生态碳汇增值工程。聚焦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全生命周期能效提升和成本降低,推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充分发挥我省农林资源优势,开发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技术,巩固和提升生态碳汇能力。

六是碳源碳汇监测评估支撑工程。加快碳源碳汇监测评估技术研发,研制一批自主可控的碳源碳汇监测技术装备。推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标准编制,支持有条件的单位积极主持参与国家能效、低碳标准制修订,推动构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标准体系。

七是项目人才平台协同创新增效工程。建立科技项目人才支撑体系,积极发挥省科技计划项目、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作用,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应用示范,培育和柔性引进一批绿色低碳领域科技人才。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创新平台培育建设,力争实现重要产业领域绿色低碳创新平台全覆盖。

八是创新主体孵化培育服务工程。培育市场化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推动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组建创新联合体。构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打造绿色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平台,为企业开展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提供服务和支撑。

九是低碳零碳技术创新示范工程。定期发布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开展低碳零碳技术应用场景创新和示范。积极实施园区循环化、低碳化改造,推进低碳零碳技术创新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加强绿色工业园区、低碳城市、低碳乡村建设。

十是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合作工程。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共建绿色低碳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实验室等,深化绿色低碳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和人文交流。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创新合作,实施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促进长三角绿色低碳技术发展。

六、创新举措

一是突出重点。针对我省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的特征,充分挖掘我省科技和资源优势,结合我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技术需求,力争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光伏、氢能、新型储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优势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的科技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是明晰路径。按照碳达峰增量控制、碳中和减排技术储备“两步走”设计,通过部署新型能源系统、工业流程再造、捕碳固碳等工程,加快构建源头零碳、过程减碳、末端固碳的碳中和技术体系。同时,通过加强战略基础研究、行业领域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平台人才等科技管理服务支撑,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和成果转化运用体系,促进绿色低碳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是示范引领。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统筹考虑碳达峰碳中和技术的成熟度、经济可行性等,因地制宜推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在多领域、多层级、多方位的应用推广,力争形成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低碳技术解决方案和综合示范工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支撑我省碳达峰短期目标与碳中和长远目标、产业发展和降碳减排有机统一。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省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领导下,建立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协调联络机制,省科技厅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任务,形成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省市联动、部门协作、产业互动机制。

二是创新管理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统筹协调各部门创新资源,坚持以企业需求为牵引,产业化为目的,谋划建立全省碳中和技术攻关体系,优化科技资源合理配置,探索建立适应产业技术需求和原创性创新的研发组织模式。

三是组织评价推广。建立实施方案落实情况动态评价机制,定期评估碳中和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情况,适时调整优化我省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发布碳中和技术攻关成果清单,向产业领域推广低碳技术综合性解决方案。

联系人

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王孝文

联系电话

0551-62678552

电子邮箱

ahskjtsfc@163.com

通讯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安徽路1号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邮编:230091)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