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发布会上,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代表蜂巢能源发布了全新一代的高安全动力电池系统化解决方案——龙鳞甲电池,应用热电分离、空间功能集成设计等全新技术实现了单体安全和系统安全的全面提升,开创动力电池安全的新高度;同时还兼具长续航优势,其磷酸铁锂版本可使电动汽车的续航突破800公里,刷新了磷酸铁锂电池续航的新纪录。
此外,蜂巢能源公布超高速叠片技术3.0的命名——“飞叠”,发布了高锰铁镍电池和纳米网硅负极,还宣布公司在储能领域的布局,开启了“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双轮驱动战略。
正在冲击科创板的蜂巢能源,通过第三次举办电池日,展示了一个新创企业持续以技术创新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既奠定了该企业持续强劲增长的基础,也展现了全球一流的动力电池企业的科创实力。
近一两年,磷酸铁锂电池因为成本优势,替代了三元电池,已经成为市场主流。但是,磷酸铁锂电池也有痛点:一方面,尽管本征安全突出,但是成组为电池包之后,安全性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另一方面能量密度不够高,电动汽车续航仍然不足。
本次蜂巢电池日的重磅发布——龙鳞甲电池,为此提供了高安全兼具高续航的解决方案。
在安全性方面,蜂巢能源从电池系统热失控的本源出发,通过多项大胆创新的设计优化电池安全性能。
首先,龙鳞甲采用创新的短刀电芯底出防爆阀设计。电池包系统性风险往往来自于单个电芯的热失控,而常规电池包中电芯的防爆阀设计在顶部,因此防爆阀上方要留出泄压通道,将高温高压的喷发物引导到侧面或底部排出,过程中极易蔓延到相邻电芯导致连锁反应。龙鳞甲应用的短刀电芯防爆阀创新设计在底部,一旦发生某个电芯热失控可快速实现定向泄压,喷发物可按指定方向、通过很短的通道迅速排出,不蔓延至周边电芯。
另外,原本电芯和电池包底部之间一般留有空间,以防止底部碰撞时损伤电池。底出防爆阀设计将两部分空间合并可提升体积利用率,提升续航里程。
其次,在电池包层级,龙鳞甲采取先进的“热-电分离”设计。常规电芯防爆阀和极耳在同一侧,热失控泄压区与高低压线路处于同一区域。一旦一个电芯热失控,喷发物极易伤及其他电芯,引发二次危害。热电分离设计则让热失控泄压区与电源传送区各自独立,大幅降低热失控时内部高压拉弧、打火的失效概率,显著提升安全性。
第三,龙鳞甲采用双面冷却设计,让电芯大面积和冷却板接触,让冷却板迅速带走电芯的热量,换热能力较一般水平提升70%。既可提升非充电场景下电池包的安全,也可显著提升电动车快充场景的安全性。
此外,在电池包结构层级,蜂巢能源还采用了高强钢+弹性支架的设计,为热失控建立安全稳定的泄压通道,提供有力的承载和防护缓冲,避免碰撞带来的电池包故障。
总体而言,龙鳞甲电池做到了单电芯失控不扩散至相邻电芯,整包不起火,远超国标要求的5分钟不起火。实现了从单体安全到系统安全的全面提升,为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系统安全提供了更优的高安全解决方案。
在电池安全方面,蜂巢能源一直在努力,此前也已经做出了诸多创举:通过超高速叠片工艺技术提升电池单体的良品率;通过短刀电芯加强电芯级安全;还通过蜂云平台的实时监控来做故障预警等等。蜂巢能源提出新一代的龙鳞甲电池方案,表明了蜂巢能源不满足于现有成绩,持续以技术创新提升安全的理念。
此次蜂巢能源将新一代方案取名“龙鳞甲电池”,一方面取其坚固无比之意,另一方面也是集大成之意。“龙鳞甲”是传说中龙族收集了每一条龙身上最硬的一片龙鳞,集合打造的无坚不摧的鳞甲。在龙鳞甲电池方案中,能看到短刀电池、超高速叠片工艺技术等蜂巢能源自成立以来就坚持推进的自主研发成果的集合。
实现高安全的同时,续航表现也得到明显提升。在能量密度方面,蜂巢能源遵循从材料、电芯到电池结构的系统性思维,通过优化电芯和系统两大技术,电芯层面采用了更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锂电芯;系统层面,则是通过系统结构件功能集成、空间功能集成设计。通过技术优化,采用磷酸铁锂电芯的龙鳞甲电池系统体积成组效率大幅提升至76%,续航超过800公里,采用高锰铁镍电芯超过900公里,采用三元电芯则超过1000公里,可帮助整车企业在有限的空间内,进一步拓展续驶里程的上限。
在高安全和长续航之外,龙鳞甲电池还有多重优势性能。
该系统的快充性能突出,匹配三元电池时支持4C快充。
电池包要做到快速充电,难点在于如何管理快充时导致的电池温升。如果温升过高,超过安全阈值,就会导致热失控。此前大量电动汽车在快充时起火,就是热管理能力不足。
成本优势也明显,龙鳞甲电池减少了20%的结构件,为电池包减重10-20公斤。这些结构件的减少和减重,既能直接降低物料成本,又能提升生产效率,还能提升整车续航里程。
这一系统也可扩展CTC(电芯直接成组到车身)。传统电池包和CTC的主要区别在于,传统电池包自有一套结构件,比如上盖,和车身的地板同时存在,功能类似。而CTC的电池包,将其一部分结构件和车身共用,减少了材料和重量。
龙鳞甲电池的系统上盖、水冷板,可以和车身乘员舱地板融合,合三为一。这一举措将显著提升电动汽车的集成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装配效率。龙鳞甲电池的这一特点,直追特斯拉的4680+CTC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处。
龙鳞甲电池还具有极强的兼容性,可兼容各种化学体系,可搭载在A00-C级系列车型。极致的兼容性为整车企业缩短了新车型的研发周期;电池包的通用性也为整车企业而进一步降低了采购成本。
在活动现场,杨红新表示,龙鳞甲电池即日起接受全球预定。
他还透露,龙鳞甲电池将陆续搭载到 2023 年量产车型,包括2023 年 10 月份量产的一款SUV和2023 年 10 月量产的一款轿跑。
电池日上,蜂巢能源还发布了多项重磅技术突破和企业动态。
蜂巢能源一开始就主打的叠片工艺技术继续进化,至今发展到超高速叠片技术3.0。蜂巢能源将其称为“飞叠”技术。
蜂巢能源第一代叠片技术的效率是0.6秒/片,第二代0.45/片。而第三代“飞叠”技术效率已经在努力赶超卷绕工艺,达到0.125秒/片的效率。
相较于蜂巢能源上一代叠片机,第三代“飞叠”技术的叠片机占地面积减少达 45%,效率提升 200%以上。第三代“飞叠”技术还集成了极片放卷、裁切、热压功能、叠片 CCD 在线监测、HI-POT在线监测,实现单片不良全检。在一致性方面,采用创新压刀结构,叠片对齐精度提升。
产品方面,蜂巢能源还发布了高锰铁镍和纳米网硅负极相关技术。
高锰铁镍电池,是蜂巢能源针对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存在天花板而提出的新产品方案。由于不含钴,高锰铁镍电池成本可控;同时其能量密度又比磷酸铁锂更高。与磷酸铁锂电池包相比,蜂巢能源的高锰铁镍电池包续航能够提升100公里,低温性能提升2倍;与同体积密度的三元电池包相比,整包成本要降低9.5%。蜂巢能源预计高锰铁镍电池包重量能量密度为 220WH/kg,体积能量密度为 503 Wh/L,量产时间预计2024 年。
纳米网硅负极,是蜂巢能源为高能量密度电池提出的负极技术方案。蜂巢能源为此自主开发了筑网束硅技术、硅碳融合技术、双层包覆技术,循环寿命较进口同类产品提升10%。这一负极材料的特点是,高容量、高首效、低膨胀、低产气、长寿命,支持4C 快充。蜂巢能源预计,纳米网硅负极搭配高镍正极,将率先在大圆柱电芯上实现应用,实现能量密度≥300Wh/kg。2025年,蜂巢能源搭配纳米网硅负极的高能量密度电芯产能将达到 5GWh。
蜂巢能源还首次在品牌发布会上官宣了储能业务规划,并将已经初步成型的生态链命名为蜂窝生态。
蜂巢能源第三届电池日,如以往两届,都是不断输出硬核科技成果。这一系列的成果,源自于蜂巢能源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依赖于持续不断的高研发投入。蜂巢能源申请科创板IPO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蜂巢能源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0.71%,累计研发投入金额近15亿元,远超科创属性评价标准中对近三年研发投入累计金额及占营收比例的要求。科创型企业实至名归。
蜂巢能源自成立以来,推出了一系列创新IP:“叠片电池”“无钴电池”“短刀电池”“蜂云平台”“车规级工厂”……打造了动力电池创新引领者的形象。这源于蜂巢能源对未来电池行业竞争格局的判断。
杨红新在电池日上表示,十年前,电池企业靠产品技术取胜;五年前,靠差异化定位取胜;但进入TWh时代,靠技术+制造取胜。蜂巢能源当前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领域的充分投入,为的是在长期竞争中,保持优势。
“市场在变化,用户需求在升级,唯有持续的技术创新,才能行稳致远。”杨红新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2月11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11月,蜂巢能源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2.34GWh,同比增长68.35%,市占率提升至3.49%,位列第五。今年1-11月,蜂巢能源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达14.21GWh,排名全国第六位。同期,SNEResearch公布的第三季度全球动力电池销售额和出货量排名显示,1-9
12月3日,备受瞩目的坦克500Hi4-Z正式开启预售。该款车型继承了坦克家族一贯的硬朗风格与卓越越野性能,搭载了蜂巢能源为其独家定制的大电量增混电池。该款电池包电量高达59.05KWh,峰值充电倍率超过3C,通过了一系列严格的整车安全性能测试,可应对翻滚、碰撞、底部刮底、功率、涉水等极限工况,为越
近日,蜂巢能源第200,000套短刀电池包在盐城基地成功下线,标志着蜂巢能源短刀电池出货量持续高涨。截止到2024年9月,数据显示,蜂巢能源短刀电池交付量达到了198,435套,位居全球第一,其中出口量达109,545套,占比高达55%。这一数据不仅显示了蜂巢能源短刀电池在全球市场的领导地位,也证明了短刀电
虽然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充电时间过长的问题一直广受消费者诟病。而超级快充技术的迅速发展,则能够有效缓解这种补能焦虑。今年以来,众多电池企业都在争相发布新的快充电池技术应用产品,5C、6C电池已经成为快充技术竞争的新高地。今年9月,上汽通用汽车与宁
2024年开始,超充电池已经成为动力电池企业争夺的技术高地之一,多家动力电池及主机厂推出了10-15分钟充电至80%SOC,或者充电5分钟续航400-500公里的方形、软包、大圆柱电池,快充成为了电池企业和车企的共同追求。7月4日,蜂巢能源在全球合作伙伴峰会上发布了多款竞争力十足的短刀新品。针对纯电市场
6月19日-21日,欧洲智慧能源展在德国慕尼黑盛大开幕。展会上,蜂巢能源携高安全短刀储能电芯、工商业、电力液冷储能和户用全系储能产品亮相。面对低成本竞争下新的储能安全挑战,蜂巢能源最新动储火电分离技术也惊艳亮相,以车规级标准从电芯、PACK及系统层面三重防护,守护储能新安全。车规级多技术路
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量为79.7万辆,同比高增76.6%;销量为78.4万辆,同比高增81.2%;BEV(纯电)汽车产量131.7万辆,同比仅增长9.9%;销量130.5万辆,同比增长13.3%。当期,PHEV汽车产量增速超BEV车型7.7倍,销量增速也超BEV的6.1倍,显示出强劲的增长
4月25日,2024(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正式拉开帷幕。蜂巢能源携旗下全新PHEV和增程市场热销大单品62Ah、90Ah、117Ah,及100Ah龙鳞甲混动三元快充电池和供坦克700越野豪华车专用电池包亮相北京车展。这是蜂巢能源首次全系插混产品亮相车展,并首次与搭载的长城全系车型同台亮
过去“10年来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倍,成本下降80%以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实际上,对于300Wh/kg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行业目前已经司空见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到2025年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达到400Wh/kg,2030年能量密度达到500Wh/kg。随
电动汽车终端消费者的核心痛点已从“续航焦虑”转变为“补能焦虑”。车主对电动汽车“快速补能”的需求日益迫切。在此背景下,包括车企、头部动力电池企业以及超快充产业链相关企业已“打响”了在超快充技术领域的竞赛。尤其动力电池技术作为实现超快充至关重要的一环,截至目前,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
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国锂电产业链经历了需求增速减弱、去库存、产能利用率下滑等多重考验,导致锂盐、正负极、电解液、隔膜、电芯等产业链各环节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行业“内卷”加剧。实际上,2022年年末,产能过剩在锂电产业链各环节已初见苗头,进入2023年后,在电动车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储能
4月10日-12日,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内,一场关于能源未来的盛会正在上演。2025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如约而至,来自全球的能源科技先锋齐聚一堂,共同描绘绿色能源的宏伟蓝图。作为全球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具含金量的储能产业盛会之一,业内领先企业纷纷亮相。这里不仅是储能企业扩大品
锂电产业“出海”这次立功了!特朗普宣布“90天的关税暂停”其实就是怂了!尽管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已经加到了104%,而锂电池产品的关税增长更是达到了130%以上,但是,依然没有压垮产业信心。相反,真正绷不住的反而是美国自己。4月9日,特朗普表示“已授权对不采取报复行动的国家或地区实施90天的关税暂
2025年4月10日-12日,华昱欣携高安全、高收益的全场景光储解决方案亮相第13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全面展示其在产品创新、安全设计、智能运维等方面的最新技术成果,以行业领先的产品力和服务水平诠释其构筑绿色价值、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坚定决心。第13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
4月9日,华中地区首个超级电容耦合火电调频项目,华能武汉调频储能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该电站由华能阳逻电厂与西安热工研究院联合研发,建设14兆瓦磷酸铁锂电池+6兆瓦超级电容混合储能调频系统,通过耦合2台64万千瓦高效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以“机组+储能”联合调节模式参与电网调频。电站可以充分
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跨界企业开始收缩布局。金浦钛业4月7日公告,决定终止子公司南京钛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与兰州金川科技园有限公司、甘肃镍都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共同投资设立参股公司的投资计划。原因是市场环境变化导致项目可行性降低,加之南京钛白资金压力,最终促使公司终止投资。时间回溯至
4月2日,自特朗普关税对等政策出台以来,引发全球关贸海啸。这一被视为美国历史上第三次向全球发动的贸易“战争”,不仅在商品贸易,也在金融、资本乃至技术层面影响全球市场。而这其中,电动汽车产业链便是关键一环。对于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关贸敌视,不仅是因为其从拜登时期便层层叠加关税壁垒,到特朗
4月1日,国家电投河北公司沧州公司海兴新型储能项目正式转入商业运营。该项目是河北公司首个、沧州区域首个独立储能项目,也是公司落实集团传统产业和创新业态均衡发展的具体实践,为区域能源安全和新能源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该项目位于沧州市海兴县,装机容量200兆瓦/400兆瓦时,新建一座220千伏升压站
3月28日-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5)论坛在京成功召开。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百人会理事会暨汽车产业发展形势与政策研讨会上发表总结,主题为《从新能源汽车革命演进过程看汽车产业竞争态势与趋势》,以下是他的发言原文,略有编辑节选。01从2021-2025年
日前,江西发改委发布2025年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2025年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安排544项,总投资1473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857亿元。其中,建成投产项目159项,续建项目212项,新开工项目168项,预备项目5项,涵盖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生态环保项目46个。北极星汇总环保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9日,安徽舒城200MW/400MWh储能电站项目签约仪式在舒城县顺利举行。安徽汉星能源旗下子公司金昌汉星能源有限公司成功签约该项目。该项目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经济开发区,由金昌汉星能源有限公司承建,是舒城县首个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据了解,项目总投资近6亿元,占地面积约51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7日,冠盛股份发布其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披露冠盛东驰固态电池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开始投产,产能爬坡情况将根据现场调试和生产进度决定。冠盛股份提到,其固态电池有两个发展方向。在储能电池领域,采用磷酸铁锂半固态方案,正极材料为磷酸铁锂,负极材料为石墨,未来可能用到硅碳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江西省发改委下达2025年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涉及91个电力能源项目,整理如下:一、建成投产项目江西赣能上高2×1000MW清洁煤电项目国能神华九江电厂2×1000兆瓦二期扩建工程风电、光伏项目(9项)三峡新能源万安弹前01.03风电项目江西省彭泽县棉船风电项目时代绿能奉新县赤田
3月31日,蜂巢能源在遂宁基地顺利下线第120万套电池包,其中越野电池下线累计超28万套。继今年1月8日达成百万套里程碑后,蜂巢能源不到三个月便完成20万套产能跨越,全力展现蜂巢速度。开年以来,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订单量的持续增长,蜂巢能源依托产研效能提升与智能制造,实现产能加速释放,充分展现
“(未来几年)新一代动力全固态电池将实现产业化。从战略全局看,当前重点要防范的是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带来的颠覆性风险。”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再次向行业发出警告。△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作主旨发言中国电池产业又走到了关键的节点。“这
内忧外患、出海突围、融资并举已成企业生存现状的关键词。更长远地看,化债、融资也将带来新的财务隐忧。3月25日消息,哪吒汽车与134家核心供应商达成共识,共同签署超20亿元的债转股协议,哪吒的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瑞浦兰钧在本次债转股供应商名单之列。而本次债转股是哪吒面对
2月份,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大变脸,多家市占率环比下降,有企业失速,亦有企业超车,新一轮洗牌期开启。近年来,“产能结构性过剩”和“去库存”一直是围绕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词。根据研究机构EVTank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产业链的动力电池库存高达164.8GWh,2022年全行业的动力电池库存达到历史
当地时间2025年3月21日,刚果(金)政府发言人帕特里克·姆亚雅(PatrickMuyaya)表示,鉴于2月实施的钴出口禁令已推动钴价反弹超过50%,该国可能会延长为期四个月的出口限制,以进一步稳定市场。刚果(金)是全球最大的钴生产国,其钴产量约占全球供应的78%以上。上月,刚果(金)宣布暂停钴出口四个
破解新能源汽车“顽疾”今年以来,随着比亚迪、小鹏、小米、尊界等品牌,相继发布搭载5C-10C超快充电池及技术的新车型,整车充电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逼近燃油车加油速度,新能源汽车业正迎来一场补能效率“革命”。高端车型方面,近期新上市的小米SU7Ultra,电池快充能力达到5.2C;将于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会议指出,全面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能力水平尤为重要,要强化全链条管理,着力打通堵点卡点,构建规范、安全、高效的回收利用体系。近日,国轩高科与晋景新能就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11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2025年2月国内动力电池数据,2月动力电池装车量34.9GWh,环比下降10.1%,同比增长94.1%。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6.4GWh,占总装车量18.5%,环比下降24.6%,同比下降7.2%;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28.4GWh,占总装车量81.5%,环比下降6.0%,同比增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5日,韩国研究机构SNEResearch发布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2025年1月统计数据,2025年1月全球电动汽车(EV、PHEV、HEV)动力电池装车总量约64.3GWh,同比增长25.7%。中国企业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中表现依旧强劲,共有六家企业进入前十名,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
蜂巢能源一月全球装机量排名第九,前两个月出货量同比增长130%近日,SNEResearch发布了2025年1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数据,蜂巢能源凭借强劲的市场表现,再进一位排名全球第九,结合近期搭载的热销车型销量持续增长,排名有望再进一步。据数据统计,蜂巢能源2025年1月出货量达2.806GWh,2月出货量为2.56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