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 强化“两高一低”项目源头管控
采取强有力措施,对“两高一低”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严格控制新增项目,严禁新增行业产能已经饱和的“两高一低”项目,除涉及本市城市运行和产业发展安全保障、环保改造、再生资源利用和强链补链延链等项目外,原则上不得新建、扩建“两高一低”项目。实施市级联合评审机制,对经评审分析后确需新增的“两高一低”项目,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要求,严格实施节能、环评审查,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高准入门槛。强化常态化节能环保监管执法,将“两高”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对象,加强日常监管。(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强生态环境准入管理
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事前准入约束、排污许可事中事后监管优势,在重点行业排放源层面落实碳减排要求,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建立完善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适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管理的排污许可制度。将本市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要求纳入建设项目环评管理,建设项目环评和产业园区规划环评试点实施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依托国家及本市相关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探索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市生态环境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资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开展试点示范
(一)开展重点区域协同控制试点
五个新城重点开展超低能耗建筑集中示范区建设,新建城区100%执行绿色生态城区标准,新建民用建筑严格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深入探索零碳园区技术路线和实施路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点开展近零碳试点示范,编制实施示范区水乡客厅等重点片区近零碳专项规划,到2025年,初步建成3-6个近零碳社区(实践区),到2030年,水乡客厅基本建成零碳示范园区。(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资源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开展重点领域协同控制试点
在钢铁、石化化工等重点工业领域探索建立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试点示范工程。交通领域重点利用临港新片区政策高地优势,在重型货运、港口场内机械等场景开展氢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和可再生能源现场制氢储氢试点示范工程,到2025年,推广货运物流燃料电池汽车600辆,试点新建氢能制储加一体化母站4座。(市生态环境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交通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强化支撑保障
(一)建立减污降碳技术体系
1. 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协同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前瞻性研究,建设一批相关重点实验室,部署实施一批重点创新项目。加强可再生能源、氢能、传统能源高效低碳智慧利用、钢铁化工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废弃物资源化和再制造、低碳/零碳建造与交通、碳捕集与利用、生态碳汇等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开展烟气超低排放与碳减排协同技术创新,研发多污染物系统治理、VOCs 源头替代等技术和装备。进一步发挥绿色技术银行、上海技术交易所等绿色技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综合性服务平台的作用,提升减污降碳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和效率。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强化本市减污降碳领域科技力量。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减污降碳技术解决方案,组织编制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技术目录。强化数字赋能,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智慧管理能力。(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交通委、市水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建立健全协同增效评估技术体系
分阶段、分步骤建立健全符合上海环境经济发展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的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增效评估技术体系并强化应用,重点考虑污染防治技术措施的碳减排协同效果分析方法、减污降碳政策措施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以及减污降碳工作落实情况的跟踪评估方法等。开展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协同增效评估试点,不断完善相关标准、方法。(市生态环境局、市经济信息化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完善减污降碳法规标准
研究修订《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法制保障。结合减污降碳要求,修订一批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研究构建由碳减排量绩效评价标准、低碳评价标准、碳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技术规范等组成的地方性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框架。开展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技术标准、监测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探索构建统一规范的产品碳标签标识体系,推动一批碳标签落地应用。加快研究建立上海碳普惠方法学及相关技术支撑管理体系。(市生态环境局、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交通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健全减污降碳协同管理
积极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工作,严厉打击碳排放数据造假行为,强化日常监管,建立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履约制度。做好全国与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衔接,充分发挥碳交易机制在发现价格和降低全社会减碳成本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推动排污权等其他环境权益交易机制的建立。做好碳排放权交易、电力交易、能耗双控、排污权等制度之间的衔接与协调。创新推动减污降碳与碳交易融合,在管理边界划定、配额分配方案制定等工作中统筹考虑减污降碳协同因素,对协同控制成效突出的纳管单位给予一定优惠措施。推动上海碳普惠机制尽快上线运行,在项目签发、购买抵销等政策措施中,融入协同增效考虑因素。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相关计量技术研究,建立健全计量测试服务体系。贯彻落实《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相关要求,组织污染物和碳排放量大的企业开展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减污降碳经济政策
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保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相关经费,加大本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对协同控制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深入推动气候投融资发展,鼓励浦东新区先行先试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积极推动《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中相关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规定落地实施。鼓励金融机构加强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扩大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规模,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协同控制项目。推动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国家级投资基金对本市协同控制项目加大支持力度。探索建立新能源客货车差别化收费和通行便利政策。进一步完善价格政策,建立有助于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绿色电价政策,激励企业积极参与绿色电力交易。(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上海证监局、市交通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提升减污降碳基础能力
开展大气温室气体监测,结合走航车、无人机和卫星遥感等多种监测手段,构建大气温室气体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并初步建立全过程质控技术规范。依托现有污染源在线监测体系,试点推进火电、钢铁、垃圾焚烧、交通等行业碳排放监测。健全排放源统计调查、核算核查、监管制度,按国家要求编制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建立本地化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库。推动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与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协同编制,打通工作机制和数据基础,探索编制高时空分辨率碳污同源网格化排放清单。探索试点建立固定源污染物与碳排放核查协同管理体系,实行一体化监管执法。依托移动源环保信息公开、达标监管、检测与维修等制度,探索实施移动源碳排放核查、核算与报告制度。(市生态环境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强国际国内合作
充分利用上海对外开放的“窗口”“桥梁”作用,积极代表国家参与全球气候和环境治理,加强减污降碳国际经验交流、强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绿色金融、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依托部市合作大框架,充分发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落户上海的优势,举办年度国际碳交易论坛,提升我国在全球碳定价等方面的影响力。依托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等国家战略和推进机制,深入推进与国内相关省市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合作。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积极探索区域碳减排市场机制,加强区域低碳试点示范、适应气候变化等方面合作。(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水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加强宣传教育
将绿色低碳理念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业务培训,提升政府、企业管理人员能力水平。加强宣传引导,选树减污降碳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示范和价值引领作用,利用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全国节能宣传周等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大碳普惠机制推广应用力度,倡导市民参与绿色出行、光盘行动、衣物再利用、造林增汇等活动。推动电商平台和商场、超市等流通企业设立绿色低碳产品销售专区,积极推广绿色低碳产品。鼓励和推动大型活动实施碳中和。(市生态环境局、市教委、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加强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建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分阶段制定细化落实工作方案和任务清单,统筹调度落实具体工作。建立工作方案“编制-实施-评估-完善”动态跟踪机制,定期开展跟踪评估和督促检查。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应加强沟通协作,协调解决方案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系统推进相关工作。(各相关部门、各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强考核督察
统筹减污降碳工作要求,将国家下达本市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任务和其他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一并分解到条块,建立完善目标分解和评估考核体系。(市生态环境局牵头负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财政部办公厅、工信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印发《关于批复有关城市群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正式批准济源加入郑州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根据目标,济源将引导和推动金马能源等企业新购置150辆燃料电池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日,云南能投曲靖高新区花山氢能综合能源站示范项目在曲靖市沾益区顺利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项目正式开始建设。该项目由电投公司所属配售电公司与云能资本共同组建的节能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达2800万元,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花山镇,是云南省首个具备1000kg/天加氢能力与108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期,海德利森重磅发布超大流量多级氢气压缩机,填补市场空白。该产品凭借3公斤/分钟的加氢速度及智能化控制技术,为氢能产业规模化、高效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海德利森超大流量多级氢气压缩机采用二/三级压缩结构,通过均衡压比分配,降低级间和压缩机出口排气温度,延长活塞密封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羚牛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羚牛氢能”)与北京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德利森”)在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加氢站建设、氢气销售、物流场景应用、氢能车辆检测等业务展开全方位合作,共同推进氢能技术创新与零碳产业生态建设,为全球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27日,河北沧州炼化氢能加供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单机排量最大,加供中心采用全国单机排量最大的双压液驱式氢气压缩机单机排量可达1500标立每小时,关键设备由中国石化氢能机械有限公司提供,设计、制造、建设、运营全部为中国石化系统内企业。加供中心投用后成为中国石化系统内首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27日上午,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公司成功举办“氢能全链条产业成果发布会”,随着1万标立/小时氢气提纯装置启动、全国首车30兆帕燃料电池氢气出厂及四座新加氢站同步投运,燕山石化以科技创新赋能首都绿色能源转型,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氢”动力。作为2024年北京市重点工程,燕山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兰石集团与沙特某公司成功签订70MPa撬装加氢站项目合同。这是兰石集团首个氢能装备国际订单,也是兰石集团承办甘肃省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暨氢能产业合作招商大会发布项目的成功落地实践,标志着兰石集新能源业务国际市场拓展取得重要突破。70MPa撬装加氢站项目合同涵盖设备供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31日,唐山市悦安氢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河北迁安市氢电综合能源站项目-彭李线站设备采购项目中标结果公示,公示显示,浙江耀鼎氢能科技有限公司3734.58万元中标该项目。本次招标采购彭李线站所需氢能部分、电信(公用工程项目)的设备,氢能部分、厂区电缆及通信(公用工程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28日,申能合资公司上海化学工业区液空申能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液空申能)开业仪式隆重举行,上海氢能保障基地一期项目氢气充装中心正式投产,标志着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此次投产的上海氢能保障基地一期氢气充装中心项目是全国首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由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能源局等5部委批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哈密市于2025年3月12日正式加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郑州城市群和广东城市群,成为自治区唯一入选国家示范城市群的城市。目前,哈密市印发了《哈密市加氢站管理办法(暂行)》(哈政办规〔2023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28日,国富氢能发布2024年度业绩公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59亿元,下降12.2%;归母净亏损2.1亿元,较2023年的7330万元亏损显著扩大。据业绩公告显示,国富氢能集团收益主要来自销售其四大类主要产品:(1)车载高压供氢系统及相关产品;(2)加氢站设备及相关产品;(3)氢气液化及液氢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日前,新疆哈密市、河南濮阳市、山西吕梁市分别发文宣布正式加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而在近日,又有两地官宣——河南济源市、辽宁大连市陆续发文宣布也正式加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截止目前,已有5个地方官宣,分别为濮阳市、哈密市、吕梁市、济源市、大连市。哈密市2025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财政部办公厅、工信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印发《关于批复有关城市群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正式批准济源加入郑州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根据目标,济源将引导和推动金马能源等企业新购置150辆燃料电池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由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等五部委批准,大连市于2025年3月12日正式加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据悉,大连市自2020年启动“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以来,全市氢能协会会员企业64家,2024年产值达120亿元,同比增长近10%。高新园区氢能
据北极星氢能网不完全统计,2025年3月,国家以及各地方共出台20条氢能政策。从国家层面来看,3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鼓励企业参与氢能、储能系统开发建设。从地方层面看,3月,新疆哈密市、河南濮阳市、山西吕梁市分别发文宣布正式加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由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能源局等5部委批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哈密市于2025年3月12日正式加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郑州城市群和广东城市群,成为自治区唯一入选国家示范城市群的城市。目前,哈密市印发了《哈密市加氢站管理办法(暂行)》(哈政办规〔2023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推进实施,我国氢能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以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交通领域成为重要突破口之一。“截至2024年底,全国氢能车数量不足3万辆,其中80%以上为商用车。”国家氢能中心主任邓波介绍,因具有重量轻、导热性强、发热值高、清洁低碳、可回收利用等特性,氢能已成为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广东石油下属广东力源有限公司商品检验检测分公司获得CMA认证(中国计量认证),成为销售企业中首个具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气全项分析检测资质的单位。广东石油加快氢能检测技术攻关,依托中国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联合石科院于2022年12月建成华南地区首座车
据北极星氢能网不完全统计,2025年2月,国家以及各地方共出台16条氢能政策。从国家层面来看,在国家能源局印发《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指出,加强氢能、绿色液体燃料等领域标准供给,稳步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可持续燃料产业,稳步推动燃料电池汽车试点应用,有序推进全国氢能信息平台建设,稳妥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广东石油下属广东力源有限公司商品检验检测分公司获得CMA认证(中国计量认证),成为销售企业首个具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气全项分析检测资质的单位。广东石油加快氢能检测技术攻关,依托中国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联合石科院于2022年12月建成华南地区首座车用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山西省重点产业链能级跃升2025年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指出,力争到2025年底,山西省级产业链整体营收突破8000亿元,链主企业达到45家以上,链核企业突破120家,产业链企业突破800家;产业集群和产业链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上
根据《宁波市氢能示范应用扶持暂行办法》(甬能源综合〔2021〕93号),《关于进一步做好氢能示范应用扶持有关工作的通知》(甬能源综合〔2024〕105号),经组织申报、区(县、市)核查、市级部门审查、专家评审等程序,现将2025年宁波市氢能示范应用第一批补贴情况进行公示,其中加氢站建设本期补贴500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发布变更公司名称、经营范围及修订《公司章程》部分条款的公告,公告称,复洁环保长期致力于节能低碳领域先进技术与高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已从传统的先进环保装备制造企业转型为节能低碳高端装备与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基于战略规划以及经营发
3月31日上午,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一行到访上海电气,同上海电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磊就深化政企合作进行深入交流。曾赞荣感谢上海电气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他表示,当前青岛正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聚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打造
为推动煤电行业向清洁高效、灵活调节方向转型,近期,华东能源监管局组织召开上海市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专题会议,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及各发电企业代表参会。与会各发电企业汇报了机组灵活性改造进展、技术路径及面临的困难,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结合电网运行需求,提出改造时序和闭环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上海市工业通信业碳管理试点示范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建立健全碳管理工作体系,提升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水平,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供应链碳管理,建立工业产品碳足迹数据库,推动建立碳标签制度,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29-30日,上港能源旗下甲醇加注船“海港致远”轮在上海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为韩国“HMMGreen”轮圆满完成同步加注作业,加注绿色甲醇2902.5吨,同步装卸集装箱1532TEU。这是上海港为国际航行船舶首次批量加注国产绿色甲醇,标志着上海港实现了国产绿色甲醇全产业链供应服务,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专项扶持项目的通知,本次申报的项目主要围绕工业、城建、农林和生活等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和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电产品的再制造项目,通知如下: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商务委、市农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2025年第一次配网物资协议库存招标采购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公示(招标编号:2502-GK002)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与第二十二届上海国际袋式除尘技术与设备展览会暨研讨会,本届盛会将于2025年11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世贸展馆(兴义路99号)隆重举行。展会概况名称:第二十二届上海国际袋式除尘技术与设备展览会暨研讨会时间:2025年11月26日-28日地点:上海世贸展馆(兴义路99号)主办单位:国家工业烟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2025年新增第一次物资招标采购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公示(招标编号:2503-GK004)
3月31日上午,山东省济宁市与青岛市的重要代表分别访问了上海电气集团,旨在加强与该集团在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探索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济宁市场张海波表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推动传统新兴未来产业齐头并进。上海电气作为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
上海电力3月31日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27.34亿元,同比增长0.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46亿元,同比增长28.46%。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