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2023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其中提到,在气象条件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完成冬春发电蓄水任务,扎实做好电煤储备,避免再次缺电造成冲击。
详情如下:
2023年1月11日在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 黄 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迈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确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总牵引”“总抓手”“总思路”,绘就了未来五年和“两步走”宏伟蓝图。省人民政府必须肩负新的历史使命,顺应人民期待,团结拼搏实干,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
过去五年和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复杂形势和风险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和超常付出,四川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本届政府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高质量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新时代四川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经济实力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达到5.67万亿元,稳居全国第6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5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8%,推动基础设施和现代产业取得重大进步。
——区域发展更趋协调。成都跻身全国超大城市之列,成为第三个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第一个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人的副省级城市;7个区域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全部超过2000亿元,其中绵阳、宜宾超过3000亿元,构建“一干多支”发展格局成效明显。13个区入围全国百强区,4个县级市跻身全国百强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7个百分点左右。
——产业层次不断提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营业收入占比超过20%、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占比超过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粮食产量时隔20年之后连续3年超过700亿斤,生猪年出栏重回6000万头以上。
——改革开放纵深突破。“放管服”改革大力度推进,市场主体总量达到825.8万户,净增300万户以上。落实留抵退税等惠企政策,退税和新增减税降费累计超过4000亿元。“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蜀道集团跻身世界500强。开展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建设“天府中央法务区”,获评全国改革年度省级特别案例。进出口规模从4600亿元增加到10077亿元,由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8位。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居中西部第1位。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1%、8.8%,达到4.32万元、1.87万元。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500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加1080万人、656万人。人均预期寿命由76.9岁提升至77.95岁。
这五年,集中攻坚打硬仗,聚焦聚力抓大事,化危为机开新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举全省之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如期打赢脱贫攻坚四川战役,圆满实现全面小康千年梦想
历史性终结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夫,尽锐出战攻坚深度贫困。全省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50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在全国脱贫攻坚年度考核中获得五连“好”。136万多人搬离“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地方,217万多人住上“安全房”,414万多人喝上“放心水”,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自付费用低于10%,116.2万贫困家庭学生应读尽读。四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全部通高速公路,新增346个乡镇通油路、1.65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实施农业产业扶贫项目1.9万个,群众长远生计更有保障。流转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帮助贫困地区筹集资金441.6亿元。三年新增投入财政资金293亿元,集中力量攻下全国“难中之难、坚中之坚”,凉山彝区实现新的“一步跨千年”。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的三河村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揪心牵挂的“悬崖村”群众易地搬迁过上了幸福生活。多年来,浙江、广东、国家部委(单位)、广大企业和社会各界倾情倾力帮扶,为四川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突出抓好5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30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扎实开展成都平原和全省耕地保护专项整治行动,新建成高标准农田1366万亩。创建国家级园区15个、省星级园区107个,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个,“川字号”优势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组建省种业发展集团,率先建设省级种质资源中心库,育成中国首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父本新品种“川乡黑猪”。统筹推进路水电气讯“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12个乡镇、119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成效明显。
民生和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全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65%以上,每年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解决一批民生难题,2022年3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学前教育毛入园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整体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评估认定。15年免费教育计划、“一村一幼”计划等惠及民族地区学生超过700万人次。顺利完成“双减”任务。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新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4%,提高13个百分点。高校增加25所、增量居全国第1位,“双一流”建设高校达到8所。职业院校发展到564所,每年培养输送30万左右技术技能人才。三级医院数量五年翻一番,达到310家,居全国第1位。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所有县(市、区)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纳入集采的药品和耗材价格平均降幅50%、80%以上。建成484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638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83个县级失能特困人员养护院。社会救助惠及500多万困难群众。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4.2万套,完成棚户区改造65.9万套,改造老旧小区1.65万个,去年加装既有住宅电梯5800部。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基本全覆盖。纪录片《又见三星堆》等4部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川剧《草鞋县令》获“文华大奖”。成功举办第56届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决赛)和两届全省运动会。川籍运动健儿勇夺世界冠军63个,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上创历史最佳成绩。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开工建设国道351夹金山隧道,改造提升自贡江姐故居、宜宾赵一曼纪念馆和绵阳“两弹城”,在资阳建成“公园城市”里的川音美术学院。
(二)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抓住机遇办成一批奠基未来的大事,全省经济版图发生格局性变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规划纲要》和四川“1+4+7”配套文件,召开6次川渝党政联席会议,川渝联合出台政策文件100余个。重大功能平台加快建设,设立成都东部新区、绵阳科技城新区、宜宾三江新区、南充临江新区,联合打造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渝高竹新区等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和20个产业示范合作园区。重大合作项目加快推进,160个共建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超过5600亿元。重大便民举措加快落实,联合实施43个便捷生活行动事项,推出311项“川渝通办”事项。重大支持政策加快转化,国务院批准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国家批复实施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双城经济圈成为全国第一个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成都“建圈强链”加快产业和城市提质升级,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实质推进,川南一体化发展成效明显,川东北振兴发展稳步提升。川渝一家亲,一盘棋打造全国经济“第四极”,前所未有地提升了四川在全国大格局中的发展位势。
综合创新能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实施“科创10条”,研发经费投入居中西部首位,创新能力从全国第11位升至第9位。西部第一个国家实验室挂牌设立,国家大科学装置达到10个、居全国第3位,建成1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4家天府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达到9个。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挂牌运营,新建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47个、达到195个。实施15个重大科技专项,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45项,歼20、华龙一号、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等国之重器在川问世。建成国家技术转移机构22个,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产品项目1142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万家、增长近3倍。继“三线建设”之后,这几年四川再次抓住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大机遇,显著增强了为国铸剑的硬核实力,显著增强了我省创新驱动发展动能。
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显著提升。五年完成综合交通投资1.5万亿元,相当于前两个五年总和。进出川大通道增至41条,高速公路达到9179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超过5800公里,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39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558公里,民用运输机场增至16个。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成都成为内地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城市。西成、成贵客专建成通车,开工建设成达万、成渝中线、成自宜等高铁,更快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增长极。“世纪工程”川藏铁路、西宁至成都铁路全面开工。雅康、汶马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实现了所有市(州)府所在地通高速。乡村客运“金通工程”发展到2.7万辆、8421条线路,居全国第1位。整合投入水利资金1603亿元,建成毗河供水一期、武引二期灌区等48个大中型工程,开工建设向家坝灌区一期、亭子口灌区一期等24个大中型工程,新增蓄引提水能力20.2亿立方米,新增控制灌溉面积1054万亩。建成5G基站超过11万个、光纤宽带端口超过6500万个,建成一批区块链技术应用示范场景,新能源充电桩达到20万个。
内陆腹地加快向开放高地转变。中欧班列(成渝)五年平均开行数量占全国33%,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累计开行1482列。新成昆铁路全线建成,开通运行中老班列,更好拓展东南亚大市场。国际(地区)航线数量增加27条。综合保税区从1个增至6个,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额连续4年居全国第1位。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增至8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增至20个,国家级服务贸易平台增至9个,国家级经开区增至10个。落户世界500强企业增加46家,达到377家。外国在川领事机构增加8个、达到23个,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增加156对。成功承办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泛珠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等重大活动。
(三)创造和转化优势壮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迈出坚实步伐
先进制造加快扩能。电子信息、食品饮料产业规模迈上万亿元台阶。成都软件和信息服务、成(都)德(阳)高端能源装备、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创建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都生物医药、成都轨道交通装备、自贡节能环保等创建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四川时代动力电池、京东方、通威太阳能等百亿级产业重大项目,引进空客全生命周期服务等重大外资项目,引进培育千亿级动力电池产业。规划建设“中国牙谷”,初步建成全国最大的口腔产业集聚地。新增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8家。
数字经济全面赋能。网络强省、数字四川、智慧社会加快建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更加广泛运用。设立数字经济发展基金。如期完成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任务。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枢纽节点,算力排名全球前十的成都超算中心纳入国家序列,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成为全国首个“碳中和”绿色数据中心。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4324亿元。
消费升级激活潜能。成都成为全国首店经济第三城、夜间经济第一城,培育形成春熙路、交子公园两大世界级都市高端商圈。持续实施服务业“三百工程”,9个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活力显现。新能源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快速增长。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异军突起,网络交易额居全国第6位。
金融支持注入活能。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11万亿元和9万亿元,金融业总资产居全国前列,存贷比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82.6%。组建四川银行,打造地方金融旗舰。境内外上市公司增加74家,是上个五年的两倍。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有力推进,成都纳入全国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今年以来,进口煤大量涌入,缓解了国内供应紧张的局面。同时,由于进口煤价格比国内煤价格便宜,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国内煤价。今日智库注意到,国家海关总署12月7号公布了最新的进口煤数据,2023年11月份,我国进口煤炭4360.6万吨,较去年同期的3231.3万吨增加1129.3万吨,增长34.9%;较10月份的3599
12月7日,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的通知。其中提出,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到2025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煤炭消费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10%和5%左右,汾渭平原煤炭消费量实现负增长,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
近日,印度联邦煤炭部表示,国内电力需求处于高位,煤炭生产积极,11月的煤炭产量为8453万吨,同比增长11.03%,对进口煤的依赖也相应减少。其中,印度国有煤炭有限公司11月产量增至6597万吨,同比增长8.74%,而其对公用事业的调度总量为6226万吨,环比增长3.92%。4月至11月,印度煤炭产量为5.9128亿吨
从供应端来说,年末安全形势紧张,煤炭供应继续收紧。“三西”地区样本煤矿产能利用率出现下降走势,铁路发运略有减少,市场供大于求压力减轻。从需求来看,随着气温降低,下游电厂日耗在逐步上升,沿海八省电厂以及北方港口库存得到进一步消化,为冬季后半程市场反弹奠定坚实基础。产地方面,近期煤矿
12月5日,2024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在河北省唐山市开幕,共有32家大型煤炭供需企业在现场签订了2024年度煤炭中长期合同,合同总量达4亿吨左右。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是我国能源保供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实现能源保供稳价的重要制度创新,在推动上下游行业健康发展、保障煤炭稳定可
12月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关于建立煤矿产能储备制度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到2027年,初步建立煤矿产能储备制度,有序核准建设一批产能储备煤矿项目,形成一定规模的可调度煤炭产能储备。到2030年,产能储备制度更加健全,产能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力争形成3亿吨/年的可调
随着气温不断降低,煤炭需求持续攀升,皖北煤电集团把做好电煤保供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合理安排生产、调整销售流向、优先发运电煤长协,全力以赴打好“迎峰度冬”电煤保供主动仗,以实际行动践行国企担当。1—10月份履行电煤中长期合同发运量257.79万吨,合同兑现率103.81%,通过
吉能集团作为吉林省冬季供暖的重要煤炭保供单位,肩负着保障民生的巨大责任。每年为了确保吉林省冬季供暖稳定,吉能集团组织旗下成员企业商贸物流公司于年初就制定了煤炭战略目标,时刻做好准备,做好储煤工作,落实全年目标任务,稳步推进吉林省煤炭保供工作,体现国企责任担当精神。松西货场位于松原
澳洲昆士兰州雨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近期,国际市场出于对昆士兰州雨季的担忧,认为国际炼焦煤价格有可能上涨。据普氏评估,12月1日,PLV优质硬焦煤FOB价327美元/吨,涨2美元/吨,而中国CFR交货价格不变,为330美元/吨。针对雨季对澳煤供给收紧的预期,目前多数下游仍在处于评估之中。据反馈,目
据山东省商务厅监测,上周(11月20日-11月26日),我省9大类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未出现大幅度的价格波动,3类上涨,6类下降。主要情况如下:一、煤炭综合价格小幅下降。煤炭均价1203.1元/吨,价格环比上周下降0.1%。无烟煤、动力煤、炼焦煤价格分别为1333.3元/吨、980.8元/吨、1295.0元/吨,无烟煤价格上
据天津市市场运行监测数据显示11月份第五周(11月27日-12月3日)全市重点监测的生产资料价格涨跌互现,橡胶、有色金属、水泥价格上涨;钢材、化肥、化工产品价格下降;煤炭、成品油等价格保持稳定。一、煤炭价格持平随着今年秋冬第二场寒潮的到来,多地供电和供暖需求显著增加,能源保供进入迎峰度冬
10月份天津市重点监测的生产资料价格稳中有涨。5大类商品中,二涨三降:煤炭、化肥其中价格均有所上涨,涨幅分别为1.8%、0.3%,成品油、钢材、橡胶价格下降1.93%、2.6%、0.7%。28种主要商品中,上涨的有5种占17.9%,下降的有23种占82.1%。一、煤炭价格上涨。2023年10月份煤炭,需求方面,十一小长假过后
据商务部重要生产资料市场监测系统显示,11月25日至12月1日陕西省重要生产资料监测主要品种以微幅下跌为主。具体表现如下:一、煤炭均价微幅下跌监测显示:煤炭均价1463.1元/吨,环比下跌0.8%。其中:无烟煤1637.5元/吨,环比上涨0.3%;动力煤831.7元/吨,环比下跌1.8%。陕西煤炭产地11月底整体以保供
据监测,上周(2023年11月25日—12月1日)我省8大类重要生产资料均价2涨4跌2持平。其中化工产品和化肥价格环比略有增幅;水泥、煤炭、钢材和成品油(批发)价格环比略有下降;有色金属和玻璃价格环比持平。我省重要生产资料跌多涨少,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具体分析如下:一、本周化工产品和化肥价格稳中
12月5日下午,新疆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国强在能源大厦会见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毛一行,就进一步加强煤炭、煤化工等业务合作深入交流。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高建军,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江峰参加座谈。胡国强代表新疆能源集团对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一行到访表示热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统一部署,12月5日至6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工作考核组第二组对我局开展了2023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考核。12月5日,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主持召开考核汇报会并作表态发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洋汇报我局2023年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考核期间,考核组分别与局有关领导和部分业务司主
12月7日,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的通知。其中提出,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到2025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煤炭消费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10%和5%左右,汾渭平原煤炭消费量实现负增长,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
据商务部重要生产资料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显示:上周(11月25日-12月1日)全区重要生产资料市场货源充足运行稳定,监测的品种样本大类价格与前一周比(下称环比)涨跌互现运行。其中化肥价格环比上涨;煤炭、成品油批发、成品油零售和水泥价格环比下降;钢材价格环比持平。从监测的23种零售商品样本涨跌幅
12月5日,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在昆明拜会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宁。双方围绕能源保供、绿色发展、产业链拓展等领域合作进行座谈交流。云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邱江,副省长杨斌,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冯树臣参加会谈。王宁表示,长期以来,国家能源集团与云南开展央
浙能煤炭:协同高效护航迎峰度冬为加强迎峰度冬能源安全保障,浙能煤炭板块启动专班运作,发挥供应链协同优势,盯兑现、抓调度、提库存,通过“一厂一策一监控”,全力保障电厂燃煤稳定供应。截至12月5日,集团省内电厂可用库存充足,家有余粮底气更足!未雨绸缪时刻绷紧“安全弦”在冬日的六横卸船码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10月份,我国产煤省区煤炭优质产能继续释放,煤炭产量稳步增长,煤炭供应比较充足,存煤量创历史新高,人民群众温暖过冬有保障。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生产原煤3.9亿吨,同比增长3.8%,日均产量1254.0万吨。1—10月份,生产原煤38.3亿吨,同比增长3.1%。中国煤炭工业
进入11月,北方地区陆续步入供暖季。为做好今冬能源保供工作,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纷纷提前部署,备战迎峰度冬。在国家能源局于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前三季度,能源行业多措并举增加能源生产供应,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稳步增长,圆满完成迎峰度夏电力保供。下一步将
进入11月份,多地气温下降明显,北方大部分地区供暖陆续启动。我国煤炭供应维持较高水平,为保障今冬明春供暖工作提供良好基础。宁夏银川:1.49亿平方米供热区域正式开始供暖从11月1日开始,宁夏银川全市1.49亿平方米供热区域正式开始供暖。银川市金凤区新园小区是一个20多年的老小区。今年通过老旧小
进入11月份,北方大部分地区供暖启动在即,今年冬天能源保供情况如何,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前三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呈现稳定恢复态势,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逐步改善,我国煤炭供应维持较高水平。前三季度我国煤炭供应维持较高水平数据显示,1—9月份全国原煤产量34.4亿吨,同比增加1.0亿吨、增长3.0%。
10月27日,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2023年全省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工作推进会,对全省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和今冬明春煤炭保供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胡书东同志主持会议并讲话。省能源局,各产煤市(州)发展改革委(局)、能源主管部门和有关企业,委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3720号提案答复的复文摘要,其中提到,煤炭行业要立足国情、兜住底线,大力推动煤炭绿色智能生产和清洁高效利用。关于统筹能源安全推进煤炭低碳发展,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统筹好能源安全保障和煤炭绿色低碳发
9月7日,鲁信实业与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简称“华能山东公司”)、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华阳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山西太原中国煤炭交易中心举行。华能山东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亮,华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永革,鲁信实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晓鹏参加签约仪式。签约仪式
塔斯社调查的专家认为,俄罗斯“在十年的水平线上”可以将对中国的煤炭供应量增加到1亿吨,对印度的煤炭供应量增加到4000万吨。除此之外对亚洲出口增长的总潜力额外还有5000-6000万吨——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和斯里兰卡也是前景看好的方向。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之前在《能源政策》杂志上的文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日前山东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强重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保供稳价。做好能源、重要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继续对煤炭进口实施零关税政策。加强原材料产需对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衔接联动,稳固煤炭供应链,稳定煤炭产量、储备,抓好气源协调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从严从紧控制现代煤化工产能规模和新增煤炭消费量,确需新建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应确保煤炭供应稳定,优先完成国家明确的发电供热用煤保供任务,不得通过减少保供煤用于现代煤化工项目建设。今年以来煤炭保供力度空前,
近期全国多地持续高温天气,用电负荷不断攀升,能源行业持续发力积极保供。在我国煤炭主产区山西,记者采访了解到煤矿、铁路、电网各方深挖潜力,全力打好能源保供“主动仗”。天刚蒙蒙亮,位于山西朔州的中煤平朔集团东露天矿内就一派繁忙景象,采装、运输、排土等环节有条不紊。垂直深度近300米的矿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