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矿山智能化建设速度已达到新的高度!”在日前召开的2022年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发布会现场,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安全基础司司长孙庆国给出一组最新数据——全国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由494个增至1019个,同比增加42%;智能化煤矿由242处增至572处,产能由8.5亿吨增至19.36亿吨;煤矿井下机器人从19种增加到31种,矿山专用操作系统、5G专网等前沿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
在此推动下,减人、增安、提效的成效日益显现。孙庆国介绍,仅去年一年,全国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就减少6万人,一批大中型矿井固定岗位基本实现无人值守。尤其是保供以来,智能化矿井累计释放产能近6亿吨,为煤矿安全增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筑牢理论基础,建设多点开花
技术要突破,理论需先行。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任怀伟回忆,在煤矿智能化建设启动之初,基础理论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由王国法院士牵头,我们申请立项了国家首个煤矿智能化领域的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针对煤矿复杂巨系统的整体模型及决策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经过3年多时间,数字煤矿及智能化开采基础理论体系现已形成,开启矿山多学科、多系统交叉融合的新方向。“行业还全面搭建了数据、通讯、装备、安全、管理等40余项团体标准,让智能化建设有标可依,有据可查,有章可循。”任怀伟称。
效果好不好还得看实操。记者了解到,全国智能化煤矿建设投资累计达到1000亿元,25个省份出台了财税支持保障措施,带动建设成果在多地多点开花。“内蒙古自治区建成智能化煤矿126处,智能化煤矿全员工效达到28吨/工;陕西省建成102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66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陕煤集团智能化产能占比达到99%。”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副主任张建明举例。
“年产千万吨级及以上矿井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像小保当2号矿井,建设规模1300万吨/年,受制于开采厚度,采用常规开采方式却难以实现设计产能。从增产降损角度来说,我们必须增加工作面长度,减少资源量损失。”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旭感慨,正是依托智能化建设,该矿打造了首套国产450米超长智能综采工作面成套装备,为2-3米中厚煤层高效开采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项目实施后,工作面最高日产5.2万吨,平均月产107万吨,推进速度提高20%-60%,产能提高约100%-230%。同时少布置3个工作面,节约3次安撤费用约1.8亿元。”
●●系统性、融合性有待持续强化
成绩和经验有之,薄弱环节更值得重视。“同时应该清醒看到,智能化建设仍存在短板和弱项。比如这项工作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进展总体是好的,但是存在不均衡,有的企业建设方案在技术路径、设备选型方面不合理,特别是一些复杂条件的煤矿智能化建设还需要下更大功夫。”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鲁俊岭指出。
孙庆国认为,矿井数量更多、建设速度更快、覆盖范围更广,也意味着煤矿智能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此提出了更高要求。“还需进一步优化研发和应用环境,构建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矿山企业、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装备厂商等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大力推动跨界合作、协同创新。”
“智能化建设是一个迭代发展进步的过程,不是一次性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煤矿智能化创新联盟理事长王国法提出,这样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应由单个系统向全面智能化、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智能化迈进。“但目前,矿山行业数字化生态体系尚在形成雏形阶段,数字化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呈现出产业链不完整、技术链片面、资源投入不平衡、标准体系难统一等现状。”
王国法举例,部分智能矿山数字化偏重于生产运营阶段,设计建设、运销市场等其他环节的融合还不够;由于未从智能化建设全要素技术链、技术发展图谱进行系统布局,往往重硬件轻软件、重系统轻数据;为追求建设效果,简单场景投入较大,复杂场景问题难解决,资源投入反而少;从矿山企业到行业供应链仍存在信息壁垒、数据孤岛,数据安全缺乏保障,导致数据无法流动,知识不能共享、产业链数字化水平不高等。
●●核心在于重大关键装备的进步
如何进一步提升?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核心和支柱在于重大关键技术装备的进步。
“技术进步既是一项基础工作,更是一项根本问题。没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和重大技术成果应用,煤矿智能化这件事是干不成的。”鲁俊岭表示,下一步,应聚焦现场难点和问题,充分发挥科研主观能动性,全面夯实科技的支撑和保障双重作用。“定期梳理需要集中重点攻克的技术和装备,支持鼓励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基础性关键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修订,增强建设标准性、兼容性,组织遴选一批技术先进、经济性强、可靠性高的案例,以此推广安全智能高效的建设和生产模式。”
在王国法看来,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不仅仅是指矿井“采掘机运通”各业务系统的运行,还包括采前智能地质探测、采后智能洗选加工与增值利用等环节。“煤矿智能化巨系统协同运行难度大,综合可靠性保障难度大,多系统集成的客观复杂化,导致整体稳定性降低。光是综采工作面就有矿压监测、巡检机器人、煤流量监测等10多个子系统,亟待融入原有的工作面控制系统。需要衔接的硬件、软件接口越来越多,迫切要求统一系统的接口及性能指标要求,形成模块化、系统化、标准化的智能化系统模式。”
对此,孙庆国再次强调“系统观念”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快矿井整体智能化建设,实现智能化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推动矿山企业管理模式重塑、业务流程再造,由管人员、管现场向管网络、管数据、管装备转变,在生产系统智能化单兵突击的基础上,加快实现全系统、全流程、全链条智能化的整体推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产地市场略显平静,降价煤矿无论数量还是下跌幅度都有所减少,部分煤矿因发运状况不理想,继续小幅下调煤价;整体来看,产地发运继续以刚需客户为主,市场发运情绪依然不高。随着电煤市场进入传统淡季,非电需求虽有一定支撑,但支撑力度较弱;在产地保供政策的持续进行以及环渤海港口和终端库存高位的
2023年3月19日10时46分许,黔西市谷里镇鑫昇煤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建谷里煤矿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5人被困,1人送医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发生后,黔西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能源、卫健、矿山救护等部门赶赴现场展开救援。贵州省、毕节市相关部门已赶到现场指挥救援。目前,相关工作正有
3月14日,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华率队赴黔西南州调研煤炭产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坚持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统筹发展与安全,进一步把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陕西省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陕西省煤矿智能化建设项目验收结果的公示(2023年第一批),根据验收结果,拟认定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石圪台煤矿、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哈拉沟煤矿、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榆家梁煤矿、国能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锦界煤矿、陕西德源府谷能源有限
二月份,动力煤市场先抑后扬,市场煤价格先跌后涨。三月份,煤炭市场基本处于供需平衡局面,因市场氛围转好,市场煤价格先跌再涨,再跌,本周企稳止跌后仍有小幅反弹机会。上周,坑口价格下降,刺激了贸易商发运积极性,煤矿库存压力逐步释放。本周,在中长协和老客户的拉运支撑下,主产区煤矿出货尚可
“4个充电桩可为26台60吨级国产纯电驱矿卡提供所需电量,充电1小时可以连续作业5个小时,基本满足我们一个班的作业需求。”初春的霍林郭勒乍暖还寒,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北露天煤矿机电管理部副主任王惠杰边检查设备边介绍,“投入运行后,在同等工况下,纯电驱矿用卡车成本低于传统柴油矿卡,而且噪音
3月13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公示了15处拟命名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一级达标煤矿,原文如下:公示拟命名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一级达标煤矿名单按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办法(试行)》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煤安监行管〔2020〕16号)
近日,省应急管理厅印发《2023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我省将对煤矿、尾矿库等确定为重点检查的生产经营单位,年度内实现监督检查“全覆盖”,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减少一般事故,有效防范较大事故,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中,我省全面推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公示、
重要会议期间,煤矿安监力度趋严,产量收紧对煤价有一定支撑;叠加前期采购成本较高,发运企业积极挺价。此外,部分下游跃跃欲试,开始抄底,助推煤价回归上涨通道。但受民用电负荷回落,环渤海港口库存高位,叠加非电行业采购数量不多等因素影响,预计此轮煤价涨幅有限。下周,煤价有可能再次回落。涨
3月3日,毕节市2023年煤矿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推进会在黔西市召开。会前,全体参会代表分别到贵州豫能投资有限公司新田煤矿和贵州永贵机电制修有限公司进行现场观摩。毕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仕飞,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晓阳,省工信厅总经济师吴仕华出席会议并讲话,毕节市副市长谢志昌主
“进入2023年以来,国内煤炭市场仍较紧张,市场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国家煤炭主管部门仍需继续推动煤矿生产能力提升,延续或出台有关政策,有效解决释放先进产能时存在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宇刚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侯宇刚认为,煤炭企业要积极按照核定能力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陕西省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陕西省煤矿智能化建设项目验收结果的公示(2023年第一批),根据验收结果,拟认定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石圪台煤矿、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哈拉沟煤矿、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榆家梁煤矿、国能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锦界煤矿、陕西德源府谷能源有限
3月3日,毕节市2023年煤矿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推进会在黔西市召开。会前,全体参会代表分别到贵州豫能投资有限公司新田煤矿和贵州永贵机电制修有限公司进行现场观摩。毕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仕飞,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晓阳,省工信厅总经济师吴仕华出席会议并讲话,毕节市副市长谢志昌主
3月7日,国家电投召开矿山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国家电投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陈海斌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全国矿山智能化建设和安全发展推进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安,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
近日,按照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管理有关规定,我委组织国家煤矿智能化专家对天池能源准东南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进行了验收。专家组通过听取专题汇报、观看智能化建设宣传片、现场问询及查阅资料等方式,对信息基础设施、矿山设计、智能穿爆、矿山工程、智能辅助、管理与决策、智能化园区等进行考核验
“科技范儿十足的4G地面远程调度指挥中心,用GIS平面地图及三维影像模式,竟让车辆动态运行轨迹尽收眼底;主运输系统无人值守却‘跑’起巡检机器人;井下防爆手机也可‘滴滴打车’。”职工赞不绝口的这一项项新科技,正是黄陵矿业一号煤矿近五年来在辅助运输系统上智能化、无人化的一次次变革。辅助运
近日,永煤新桥煤矿顺利通过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组验收,达到国家Ⅰ类中级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水平,成为全国首批、河南省第一座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矿井。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工作有关安排部署,2月19日至20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抽取国家煤矿智能化专家库权威专家成立验
2月16日,国家能源集团神延煤炭西湾露天煤矿顺利通过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这是国家能源集团首座国家级智能化示范露天煤矿,标志着集团在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方面领跑全国。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葛世荣院士带领国家级专家组进行现场验收。在加速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的进程中,该矿以“两化”
矿山智能化建设速度已达到新的高度!全国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由494个增至1019个,同比增加42%;智能化煤矿由242处增至572处,产能由8.5亿吨增至19.36亿吨;煤矿井下机器人从19种增加到31种,矿山专用操作系统、5G专网等前沿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矿山智能化建设速度已达到新的高度!”在日前召开的20
1月7日,2022年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发布会在京召开。会上,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安全基础司司长孙庆国介绍,2022年矿山智能化建设速度达到新的高度。全国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从494个增加到1019个,同比增加42%。智能化煤矿由242处增加到572处,产能由8.5亿吨增加到19.36亿吨,全国智能化煤矿建设投资累计
今年煤炭增产不低于5%、将达13.65亿吨,同时还要兼顾“双碳”。1月31日,能源大省山西开年即聚焦能源增产保供。在2023年山西能源工作会上,山西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邓维元表示,能源发展进入低碳转型的重要窗口期。山西将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提升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占比,加快煤炭产业和降碳技术一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