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电池钠离子电池市场正文

江苏常州:围绕钠电池制定《“科技创新助力新能源制度建设”专项行动计划》

2023-07-25 09:04来源:常州市人民政府关键词:钠离子电池储能电池动力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常州市人民政府针对胡勇胜代表所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支持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的建议》进行答复。常州市人民政府表示,将制定《“科技创新助力新能源制度建设”专项行动计划》,围绕钠离子电池产业领域不断推进行业发展。

其中还提出,围绕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引导电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创建市、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争创省级以上产业创新中心,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对接国家、省电池产业扶持政策,帮助电池企业镇哪个区更多省级以上“揭榜挂帅”、“核心技术攻关”等各类补助资金。

原文如下:

关于对常州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第200号的答复

胡勇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支持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今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建设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聚焦新能源领域核心产业链,高效率推动新能源在“ 发、储、送、用”环节的融合发展。其中溧阳市、金坛区重点是高质量推进动力储能电池产业链的创新升级,加快钠离子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打造动力储能电池产业集聚高地。

目前全市拥有电池电芯及配套生产企业130余家,2022年,全市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产值超1700亿元,同比增长超140%,连续两年实现产业倍增;动力电池产销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全省的二分之一,国内前二。从国内外城市电池企业分布和发展情况看,常州已成为动力电池产业规模、产能、产销量、装机量全球领先的城市。

一、主要工作

1.抢抓政策机遇。常州市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加强组织协调、做好系统谋划、加大有效投入、加速集群培育、优化政策支持,巧借国家“双碳”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井喷式增长的“天时”,发挥常州工业基础优、产业门类全、配套能力强、产业集聚先发优势明显的“地利”,利用优良的营商环境、良好的人力资源支撑等“人和”,先后招引一大批新能源整车企业、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和产业链优势配套企业,并且持续当好“店小二”“急郎中”,促进企业从“落子”常州向“深耕”常州发展。

2.坚持项目为王。重大项目是产业发展的“主抓手”,引资和投资协同抓,通过高效率服务和要素保障,“争分夺秒”推动一大批引育成功的龙头骨干企业加快投入,努力做到“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和一批在建项目、新签约项目的有序推进,为常州新能源产业持续增添发展后劲。

3. 着力产业创新。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定海神针”,市委、市政府大力引导企业紧跟前沿技术、紧贴市场需求、紧抓产品差异,政策支持持续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加快科技创新赋能,大力实施“揭榜挂帅”,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创新航和省有关部门、机构联合成立了“江苏省动力及储能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牵头筹建“江苏省动力及储能电池制造业创新中心”。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建设江苏省先进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创新中心。

4.注重链式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引育产业链上游企业相伴而生、协同发展,“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各环节形成了有规模、有高地、有优势、有潜能的“四有”格局。以动力电池产业为例,经过多年持续引育发展,常州目前不仅拥有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总部型链主企业,宁德时代、贝特瑞、星源材质、新纶新材、科达利等国内超70%的细分领域链主企业均在常州设立制造基地和研发机构,呈现出“百花齐放”新局面。

5.营造产业生态。近年来,常州市凝心聚力的“造势”实现新赛道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在政策支持上,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先后出台“创新政策20条”“产业政策30条”“新能源之都10条”等重磅政策,支持产业创新发展、做强做优,支持智改数转、专精特新,鼓励重大项目落地,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释放新动能激发新活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二、主要支持政策

我市出台《常州市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常办发〔2023〕1号),系统化集成优化政策撬动市场力量,形成支撑“发储送用”环节融合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切实提升政策竞争力,精准支持涵盖钠离子电池产业的新能源产业领域高质量发展。

1.建强创新平台,提速钠离子电池技术产业化进程。突出公共服务平台、重大创新平台支撑,重点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助推钠离子电池快速产业化。对获得国家、省立项的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别给予国家级最高1亿元、省级最高5000万元支持;对符合政策条件的新型研发机构给予最高300万元建设经费支持;对新认定的国家、省级企业科创研发载体平台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50万元奖励;支持企业创建院士工作站,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对引进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重大创新平台,鼓励实行事业法人与企业法人同步运作,开办经费市、区各半承担;由两院院士领衔并长驻常州的工作室(站),运营经费市、区各半承担。

2.聚力创新攻关,提升钠离子电池技术创新能力。支持钠离子电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对承担国家核心技术攻关的项目,按国家拨付资金的50%给予最高500万元配套支持,对承担省核心技术攻关的项目,按省拨付资金的30%给予最高200万元配套支持;推动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按不超过项目实际付款额的30%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对研发费用年度增长100万元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档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

3.拓展应用场景,助推钠离子电池市场推广。支持钠离子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统筹各级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推进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从2023年起,原则上新增及更新公务用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扩大出租、环卫、物流、通勤等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到2025年,主城区新增公交车基本实现电动化;鼓励市区新增或更新的出租车辆使用新能源汽车,并且比例不低于80%。支持电池储能规模化应用。推动光伏等新能源与储能设施融合发展,对装机容量1兆瓦及以上的新型储能电站,自并网投运次月起按放电量给予投资主体不超过0.3元/千瓦时奖励,连续奖励不超过2年。支持电池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对列入《常州制造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推荐目录》的电池产品,按照制造商首张订单投保年度实付保费的80%给予保险补贴;对新列入省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目录的电池产品,给予每项产品5万元认定奖励,同时支持围绕城市建设、民生改善、数字赋能等领域,使用新技术新产品搭建示范应用场景,择优给予搭建单位最高500万元支持。

三、下一步举措

1.加快产业发展。围绕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引导电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创建市、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争创省级以上产业创新中心,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对接国家、省电池产业扶持政策,帮助电池企业镇哪个区更多省级以上“揭榜挂帅”、“核心技术攻关”等各类补助资金,不断提升本市电池企业技术水平;继续服务好是重大电池项目建设,加大各项资源协调力度,促进项目引进、投入,推进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2.精准统筹资金。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新能源之都建设战略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统筹各级各类财政资金,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推进支持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同时加强政策绩效评估,适时优化相关政策,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更精准更高效支持先进钠离子电池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

3.加强科技计划引导,促进技术升级。制定《“科技创新助力新能源制度建设”专项行动计划》,围绕钠离子电池产业领域,聚焦企业主体壮大、人才资源集聚、新兴产业培育和国际合作等重点工作,按照基础研究、重点研发、成果转化和政策引导等四个类别,推进实施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国家合作等科技计划项目,进一步完善钠离子电池产业领域技术攻关,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助力钠离子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4.深化校地合作,引来源头活水。进一步挖掘梳理钠离子电池技术需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等信息,建立产学研合作数据管理平台。依托“名城名校合作行”等品牌活动,开展科技长征,推进平台共建、技术对接、人才招引等工作,为固态锂电池产业链接优质创新资源。加快推进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中心,在太阳能电池材料、固态锂电池材料、钠离子电池材料、新型电池材料等领域破解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加速清洁能源的大规模、高效率、低成本应用和普及。

5.全面构建产学研用技术创新体系。聚焦我市钠离子电池产业重大技术需求,依托全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以及各类创新载体,深入探索实施“揭榜挂帅”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开展科技重点项目攻关,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加强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6.推进科创“优+”计划,强化人才服务。深化科创服务“优+”计划,聚焦新能源产业,联动重大创新平台,举办“创新常州”公开课、科创训练营和青年科学家沙龙等品牌活动,集聚一批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领域创新创业者,通过主题授课、标杆调研、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开阔全球化视野、拓展战略性思维,培养一批高素质的 “新能源先锋”。

7.加快政策兑现,支持产业发展。持续推行创新政策“快享直达”新模式,突出双招双引、主体培育、平台建设、人才引进,进一步优化创新政策体系和优化政策兑现流程,有序推进各项政策的落实工作,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产品迭代和产业发展,实现创新政策与科技计划项目资金“快享直达”全覆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钠离子电池查看更多>储能电池查看更多>动力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