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今年以来,企业停产退出电池业务的情况时有出现。
2月,珈伟新能公告称,根据其发展规划,后续会集中资源深耕光伏行业,不再将锂电池生产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相关的锂电池制造已经停产,已不具备研发、生产锂电池的相关条件,开发光伏电站及工商业储能项目所需的锂电池,也将通过集中外采的方式进行。
此前,早在2022年4月,珈伟新能就称其子公司过去两年因资金无法及时筹措到位,导致经营未达到预定目标,近几年持续处于亏损状态。未来储能业务重点为锂电池OEM生产和下游储能电站业务的系统集成,不再将锂电池生产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实施停产有利于集中资源进一步深耕光伏行业。
此外,今年以来,部分锂电企业缩减投资规模,多个锂电项目取消、终止或缩水。
6月协鑫能科发布公告称,拟对发行可转债方案进行调整。其中,拟募集资金总额从不超过 45 亿元调整为 26.49 亿元。此外,调整后的方案删除了 " 年产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 "。
6月珠海冠宇发布公告称,公司拟终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之“重庆锂电池电芯封装生产线项目”,其他募投项目不变。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 重庆锂电池电芯封装生产线项目 "已完成房屋主体工程建设,累计投入募集资金金额 1.07 亿元,剩余募集资金金额 1.55 亿元(包括累计利息收入净额 270 万元)。
7月百合花公告,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价格由12.39元/股调整为9.37元/股。前次募集资金使用中存在补充流动资金超过募集资金总额30%的补充流动资金从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中调减,调减金额为5267.56万元;取消使用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实施募投项目之“年产40000吨电池级磷酸铁锂项目”“年产3000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
分析认为,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叠加产能不断释放,市场竞争加剧,行业迎来洗牌,一些竞争力较差的企业或项目被淘汰。
近两年锂电产业链大幅扩产,新增产能从2023年开始将集中释放,锂电行业产能过剩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545.9GWh,累计同比增长达148.5%。其中,三元电池累计产量212.5GWh,占总产量38.9%,累计同比增长126.4%;磷酸铁锂电池累计产量332.4GWh,占总产量60.9%,累计同比增长165.1%。与之相对的,去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94.6GWh,累计同比增长90.7%。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110.4GWh,占总装车量37.5%,累计同比增长48.6%;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183.8GWh,占总装车量62.4%,累计同比增长130.2%。计算可以得知,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的实际产能已经远超过装车量,前者是后者的1.9倍之多。
一汽集团总经理邱现东表示,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今,50多家电池企业对外公布的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超过125个,总投资预算超过1.4万亿元,产能规划超过2500GWh。而这些规划需要3000万辆电动汽车才能消化,过剩已尤为明显。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此前也预计,2025年中国电池产能可能达到3000GWh,而出货量仅为1200GWh,产能过剩明显。
据波士顿咨询数据,到2025年,中国锂电池市场需求量预计会达到680GWh,而粗略估算下,国内企业目前宣布的规划产能到2025年已超过2.6TWh,单从数据来看,产能过剩或成为未来几年的中国锂电产业常态。
一方面扩产潮下锂电产能过剩凸显,另一方面各路跨界玩家还在不断涌入锂电赛道,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内卷”。
行业专家指出,不少跨界企业由于技术沉淀和储备不足,进入之后难以实现大的突破和创新,因此更多选择模仿,照葫芦画瓢,直接造成了技术雷同、产品同质化,质量和品质都参差不齐。更严重的是,由于产品供大于求,下一步就将引发“价格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行业洗牌。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电池行业会迎来又一轮洗牌,市场格局进一步走向集中,而一些不具规模和实力的电池厂则可能会被迫退出。
除了锂电池产业,产业链的四大主材环节(即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风险,一些项目出现停产的情况。
3月尚太科技公布,公司位于石家庄无极县里城道南沙公路西侧的生产基地(简称“里城道基地”)于2008年开始建设,是公司最早的生产基地,也是公司的创业起始地和发源地,主要设施为石墨化炉等配套设施、办公楼及宿舍楼等。按照2022年石墨化工序最大生产能力计算,里城道基地负极材料最高产能约1,152吨/月。公司决定里城道基地自2023年3月28日起陆续停产,在停产期间,公司将妥善安置和分流员工,对相关设备设施进行改造或处置,后续将根据市场情况决定是否恢复生产运营。
尚太科技表示,从需求来看,2023年开年以来,新能源电动汽车增速放缓,动力电池市场受去库存影响,锂电池客户排产不积极,导致整个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增长放缓甚至疲软;从供给来看,经过前几年行业大幅度扩产,包括行业头部企业在内的负极材料厂家均进入产能释放期,行业以石墨化工序为核心的有效产能大幅增长,整个负极材料行业供需已经反转,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在需求增长不达预期及供给大幅增加的情况下,降本增效成为公司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关键措施。
厚能股份不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随着锂电竞争加剧,未来还会有企业停产锂电业务。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锂电企业唯有加强技术壁垒,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降本增效,才可能在未来洗牌竞争中存活下去进而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池行业正突破单一化学体系束缚,进入真正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多核时代。”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在今年4月的公开演讲中曾阐述上述观点。他强调,多核时代是宁德时代的新阶段,无论是追求极致性能,还是强调性价比,多核技术都能让定制化成为现实,消费者无需在续航、寿命、安全、快充等维度进行妥协
近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经信系统重点调度的2025年500个重点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名单,项目总投资17048.9亿元,2025年计划投资3291.6亿元。其中包含川投泸州天然气发电及配工程项目、四川华电内江白马2×475兆瓦燃机示范项目、四川达州燃气电站二期工程、国家电投川东北高效清洁煤电综合利用一体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不完全统计,2025年5月,中国锂电产业链新签约、公告项目共29个,计划总投资额合计约400亿元。从环节分布看,锂电池回收、固态电池及材料成为主要投资方向,各占7个项目,合计占比近50%,反映出行业向技术迭代与循环经济双轮驱动的转型趋势。其他环节中,锂电池及PACK项目6个
中国锂电企业的全球化进程虽早已开始,但自2025年以来,这一进程已步入一个以“产能落地”为核心特征的全新阶段。其关键区别在于,此前的战略多为宣告、框架协议或开工建设,而当前则转变为海外基地实现规模化生产,并由此带动了从材料到设备全产业链的系统性海外布局。自2025年起,这一“落地”趋势在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否可以“逃出内卷”?整个锂电池产业又将利好几何?6月10日夜至11日晨,比亚迪汽车、奇瑞汽车、吉利汽车、一汽、广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等多家汽车生产企业陆续发表声明,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这对于作为汽车上游供应链的锂电产业无疑将是重大利好。然而,从目前接近半年
2025年,磷酸铁锂“大洗牌”已经开始。6月2日,中核钛白公告称,拟终止年产50万吨磷酸铁募投项目。钛白粉、磷化工等跨界企业正在加速出局。然而,就在此时头部企业却已经纷纷绑定大单、加大投资。6月3日,湖南裕能宣布定增募资48亿!拟投建各类磷酸盐正极材料。正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磷酸铁锂,作为
5月29日,锂价正式跌入5字头时代。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开盘跌破6万元/吨大关,收盘于58860万元/吨。同时,业内曝出6月份的碳酸锂供应量预计依然还将大幅增长。本着“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精神,市场价格的矫枉过正的戏码正在越演越烈。然而,也正是此时,真正的产能出清才可能如期到来。锂价!开启5字
5月29日,宁德时代与兰州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重点围绕新能源电池后市场建设、全域交通电动化升级及零碳城市生态构建三大领域深化合作,致力于将兰州打造成西北地区零碳转型的样板城市。兰州市市委常委、副市长魏永辉,副市长阮强,与宁德时代监事会主席、区域管理总裁吴映明,华南
5月22日,四川眉山市甘眉工业园区管委会发布中共甘眉工业园区工作委员会关于巡察集中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通报文件指出,招强引优,加快晶硅光伏、锂电材料等主导产业龙头项目落地建设;重点推进四川启明星、博眉启明星25万吨电解铝生产技术改造工程;加大“腾笼换鸟”力度,加快盘活已停破产企业。原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智能制造的双重驱动下,锂电产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重构”的战略转型。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2万亿美元,中国以超40%的全球份额占据产业链核心地位。2025年5月15-17日,CIBF2025中国国际电池技术展览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如火如荼
1-4月锂电产业链规划扩产项目达123个经历了2024年的低迷,2025年锂电池产业链扩产又迎来一波小高潮。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不完全统计,2025年1-4月,锂电池产业链共规划123个扩产项目,总投资额超3400亿元。具体到环节来看,锂电池、锂电池回收环节扩产项目分别有35个、23个,占整体规划扩产项目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今年以来,储能行业政策利好不断,企业上市融资动作明显加快,市场越来越热闹。近期有包括高特电子、麦田能源、亿纬锂能等多家储能企业申请IPO,又掀起了一波上市小高潮。欣旺达7月1日晚间,欣旺达公告,为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及综合
2025年“赛程”过半,各大企业的固态电池项目也开始加速“冲刺”。6月下旬以来,亿纬锂能、孚能科技、国轩高科、赣锋锂业等头部企业先后官宣。而且,这次不只是半固态电池的“先锋”,而是全固态电池的预期量产。市场也再次陷入兴奋,并且不断开始向纵深挖掘“话题”。然而,整个产业链真的准备好了吗
退役锂电池,特别是退役动力锂电池,正在从“环境负担”蜕变为战略资源。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加速发展,退役锂电池这座“城市金矿”,正引发各国在回收网络、技术标准和资源循环利用上的激烈博弈。不过,近日央视新闻报道,“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存在一个普遍困境:合规企业守规矩却难赚钱,不合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16日,*ST同洲发布公告,宣布公司股票自6月17日开市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ST同洲”变更为“同洲电子”。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后,*ST同洲股票交易价格日涨跌幅限制变更为10%。*ST同洲股票将于6月16日开市起停牌一天,于6月17日开市起复牌。
中国锂电企业的全球化进程虽早已开始,但自2025年以来,这一进程已步入一个以“产能落地”为核心特征的全新阶段。其关键区别在于,此前的战略多为宣告、框架协议或开工建设,而当前则转变为海外基地实现规模化生产,并由此带动了从材料到设备全产业链的系统性海外布局。自2025年起,这一“落地”趋势在
四年过去了,宁德时代与中创新航的专利纠纷仍未平息。就在不久前,宁德时代一起“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落锤,矛头再次指向中创新航。6月10日,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披露了宁德时代与中创新航等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的判决书。公告显示,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7月27日在其官方微信公众
6月10日,有媒体报道称,锂电池资源回收公司Li-CycleHoldingsCorp.宣布,已根据《加拿大公司债权人安排法》向安大略省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保护其自身及其北美子公司。三个月前还在吹捧新融资的“北美电池回收之王”,转眼就躺进资本ICU。资料显示,Li-Cycle是2016年由两名前Hatch公司工程师在加拿大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智能制造的双重驱动下,锂电产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重构”的战略转型。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2万亿美元,中国以超40%的全球份额占据产业链核心地位。2025年5月15-17日,CIBF2025中国国际电池技术展览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如火如荼
全固态电池,因其超高比能、本征安全的优势,成为了突破传统液态电池技术桎梏、开启可持续能源高效运用的“金钥匙”,高能数造(西安)技术有限公司自创立伊始,便以“让电池更高能·让产品更高能”为使命,致力于开发先进的固态电池与干法电极产线整体制造解决方案,以前瞻的战略眼光和深厚的技术底蕴
2024年,由于此前产能迅速扩张导致的阶段性、结构性过剩问题仍未解决,锂电产业产能建设进入“理性期”,主要表现为投资放缓,产能扩张减速。进入2025年一季度,各领域的产能投建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少数头部企业扩产态势不减,更多的企业则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削减项目,回笼资金。四巨头“悬崖勒马”去年
4月21日以来,碳酸锂期货价格再次连续大跌!21日跌破7万元/吨心理防线,22日跌破6.9万元/吨,23日一度跌破6.8万元/吨。海外矿价下跌,美国关税带来的需求增量担忧,以及宁德时代“钠电池”的量产与技术替代,这三大因素的叠加导致碳酸锂市场接连遭遇成本坍塌、需求未卜、技术替代的“打击”。下一步,
近日,昆仑万维公告称拟转让控股储能公司、剥离该公司储能业务,而这距离其官宣踏入储能还不到一年。近年以来,众多上市公司盯上储能这片蓝海,其中有不少企业是为了扭转经营不善的局面,试图通过收购锂电资产来拓展市场,提高企业利润。但随着储能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快,以及今年碳酸锂持续下跌、储能
近日,厚能股份发布公告称,因锂电池生产规模小及设备陈旧原因,导致生产成本较高,不适应市场需求,公司决定停止锂电池生产,公司其他业务正常开展。同时公司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引进新材料项目,目前已签署框架协议,待启动生产。资料显示,厚能股份立足于国家新能源战略产业,致力于打造专业的电动叉
锂电行业正面临着经营寒流,新三板锂电企业也不可避免。据高工锂电统计了目前发布2018年业绩报告的19家新三板企业发现,营收净利双丰收的企业只有嘉元科技、联赢激光、英特莱和方林科技等5家,德瑞锂电、新凌嘉、厚能股份等11家企业营收净利双双下滑,金锂科技、天丰电源、盈博莱6家企业甚至净利亏损,
2018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13家新三板锂电企业业绩表现可谓冰火两重天。锂电池领域,丰江电池、山木新能业绩表现不错,丰江电池是锂电池板块中净利润最高的企业,而山木新能净利润同比增长564.47%,是新三板中净利润增幅最高的锂电企业。德瑞锂电、厚能股份则处于净利润下滑乃至亏损的状态。锂电材料领
每年进入第四季度,动力电池企业都会加快生产进度,产量较前三季度有较大增幅,但今年受多重因素影响,这种现象或不再持续。11月8日,坚瑞沃能在与投资机构交流时透露,6月份时候公司备货还是比较积极和乐观的,从8月份开始进行了调整,趋向保守和谨慎。目前从年底至明年上半年来看,我们预计还是相对
截止至8月23日,经粗略统计,共计22家新三板锂电企业发布2017年半年度业绩报告。其中,只有慧通天下、丰江电池、天丰电源、英特莱、斯盛能源、盈博莱、金力股份、嘉元科技、纳科诺尔9家锂电企业净利同比大增,金力股份净利润增长幅度最高,达到2494.2%。其余13家锂电企业均为下滑甚至亏损状态。事实上
尽管2016年末出台的《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中规定的80亿瓦时产能门槛还没有实际落地,而彼时征求意见稿出台时,动力电池行业也有门槛太高的呼声,但结合该征求意见稿以及后续政策,我们不难发现,扶优扶强的产业政策趋势已经日渐明朗。正因如此,从上述征求意见稿发布之
据起点研究(SPIR)统计,在71家锂电新三板企业中,陆续有天津股份、东杨新材、聚能股份、星和众工等14家企业发布2016年度报告(含业绩预报),其中大部分企业2016年处于盈利状态,但是仍有几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详情如何请看下文:14家锂电新三板企业2016年净利润排名表数据来源: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
前言:自进入2017年以来,锂电新三板企业资本迅速开启资本之路,且融资能力不容小觑。据起点研究(SPIR)统计,截至目前,锂电新三板企业总数已经超70家。仅一季度,锂电新三板挂牌企业数目有3家,且已经有鸿图隔膜、厚能股份、金力股份、纽米科技、卓能股份、惠强新材六家锂电企业公开增募资金,资金总
前言:自进入2017年以来,锂电领域投资扩产项目不断。据起点研究(SPIR)统计,不到3个月的时间,超330亿资本砸向锂电领域,其中在电池领域资本超110亿元;正极材料领域资本超80亿元;在隔膜领域资本超90亿元;在电解液领域资本达5亿元;在铜箔领域资本超20亿元;在PACK领域资本达5亿元;在上游原材料领域资本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