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这成为2023年油气领域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
来自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原油产量站稳2亿吨,天然气产量超过2300亿立方米,提前达到《“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发展目标。
“深海一号”“深地一号”、深地塔科1井、深地川科1井……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石油人不断向“深”挺进;“海油观澜号”“零碳原油”、绿氢炼化、地热供暖……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石油人持续逐“绿”前行。
一个细节令人动容。2023年12月14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中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项目“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压力最高的开发井——A12井钻井作业顺利完成。
“A12井完钻井深超过4300米,至此‘深海一号’二期项目钻井总进尺已超过50000米,相当于6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钻井作业整体进度达到90%。”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总工程师刘书杰介绍。
6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石油人用行动诠释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使命担当,亦传递出坚定信念——为端牢能源饭碗,珠穆朗玛有何惧,地心历险又何妨!
增储上产端牢能源饭碗
2023年4月4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启动会。会议指出,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始终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首要问题。为进一步筑牢油气供给安全底线,必须“开源”“节流”同步推进,多措并举增加油气供给。其中,“加快进军‘深海、深层、非常规’领域”是一大抓手。
在深海领域,A12井钻井作业顺利完成,刷新国内深水开发井压力等级纪录,有效验证了中国自主建立的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体系的可靠性和先进性,对进一步开发深水复杂油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在深地领域,2023年5月30日,中国石油发布消息,我国首口万米科学探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油田开钻。2023年7月20日,我国第二口万米深井——深地川科1井在四川盆地开钻。两口深井犹如万米“双子星”,于祖国的西北和西南交相辉映。
目光投向我国首个“深地工程”重点油气项目——“深地一号”。2023年12月19日,中国石化发布2023年十大油气勘探发现成果,“塔里木盆地顺北中部超深凝析油气新领域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位列第一。
2023年,中国石化加快建设“深地一号”——顺北油气田基地,集中部署顺北中部富油气区,接连打出了13口高产井,高效发现了两条亿吨级、四条千万吨级富油气断裂带,风险勘探断裂间新领域喜获千吨高产,成功打造了顺北中部“整体富集、含油连片”的大场面,累计探明地质储量石油2.76亿吨、天然气2093亿立方米,建成300万吨油当量产能阵地。
在非常规领域,2023年12月11日,来自我国首个实现商业开发的大型页岩气田——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的消息显示,焦页6-2HF井累计产量突破4亿立方米,创全国页岩气单井累产最高纪录。
绿色发展加快低碳转型
“开源”之余,如何“节流”?
上述会议指出,要围绕“油气上游领域既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费大户”想办法出措施。油气上游领域具有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通过大力实施清洁用能替代,同步增加油气商品供应量,是增强油气供给能力、显著降低油气生产能耗和碳排放的现实途径。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要求,在稳油增气、提升油气资源供给能力的基础上,加快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在此背景下,石油企业发力与新能源的融合,捷报频传。
2023年5月20日,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功并入文昌油田群电网,正式为海上油气田输送绿电,标志着我国海上油气开发迈出进军“绿电时代”的关键一步。
2023年6月30日,我国首个万吨级绿氢炼化项目——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顺利产出高纯度氢气,并实现生产到利用全流程贯通,为国内光伏发电绿氢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案例。
2023年8月4日,中国石油吉林油田新立采油厂Ⅲ区块最后一项清洁替代措施光热系统正式并网运行,标志着亚洲最大陆上采油平台集群零碳示范区建成投运,我国产出第一桶“零碳原油”。
……
CCUS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也是化石能源近零排放的主要路径。
2023年6月1日,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在南海东部海域恩平15—1平台正式投用,标志着我国已拥有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处理、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技术和装备体系,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
2023年7月11日,我国首条百万吨输送规模、百千米输送距离、百公斤输送压力的高压常温密相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工程——“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二氧化碳输送管道正式投运,对推动我国CCUS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油气行业是CCUS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如是评价。
全力保供增进民生福祉
国之重任要负,民生担当更要扛。日常出行的油、灶台升腾的气、对抗寒冬的暖……这烟火人间哪里少得了油气的身影。
2023年12月10日以来,我国多地出现大雪、局地暴雪或大暴雪。华北、黄淮等地最低气温接近或跌破历史同期极值。
严寒来袭,温暖不减。中国石油发挥一体化优势,严格把控天然气产业链各环节,全面落实冬季保供责任。截至2023年12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日供气量最高达到8.6亿立方米,较降温前大幅增加近9000万立方米,刷新历史同期纪录;储气库日采气量较降温前高3400万立方米,LNG日气化量较降温前高4000万立方米,持续守护“民生温度”。
国家管网集团扛稳扛牢冬季保供调度协调主体责任,紧盯天然气供需趋势波动,积极对接三大石油公司等广大托运商,统筹协调油气上载资源,在用气高峰前增加管网储备,利用窗口期错时错峰提升管网管存,确保极端天气下能源可靠供应。数据显示,2023年12月13日,天然气“全国一张网”日输气量突破9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
为积极应对华东地区冬季保供的巨大用气需求,国内规模最大的LNG储备基地——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提前分析天气情况对船舶进出港的影响,在2023年10月份创下“6天接卸3船、1天进出港2船”的高效接卸新纪录。
另一种清洁取暖方式——地热供暖的“热”度高涨。2023年11月15日,作为我国最大的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企业,中国石化全面启动地热供暖服务,900余座换热站陆续投入运行。
据了解,2023年供暖季,中国石化地热供暖能力超9500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5%,可为北京、天津、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11个省市62个市县的百万余户居民提供清洁供暖服务,年减排二氧化碳约470万吨。
数智赋能提升创新能力
记者注意到,与以往不同,2023年的供暖季,中国石化聚焦供热生产数智化,通过自主开发新能源智慧化生产运维管理平台,将738座地热余热站信息化数据接入平台,80%以上的地热站点可实现地热井、换热站、供热单元、用户端一体化调控和自动优化参数,推动节能降耗、质量提升。这也响应了国家能源局于2023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增储上产、绿色发展、能源保供,均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
2023年4月10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深海一号”大气田完成远程遥控生产改造与调试工作,具备在台风期间保持连续安全稳定生产能力,成为世界首个具备遥控生产能力的超大型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
2023年9月15日,被誉为“地热界的奥林匹克”的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首次承办此项国际盛会,也侧面印证了承办方中国石化在地热领域的实力。据悉,中国石化创新形成以地热勘探热储评价技术、地热钻井技术、梯级利用技术等为一体的六大核心技术体系,拥有1个地热重点实验室、100余项技术专利。
当前,中国石油两口万米科探井正安全高效地钻进,意味着该企业已掌握极其复杂地质构造勘探能力,掌握深地钻井技术与装备技术,并跨入世界前列。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金声介绍,围绕万米深地科学钻探面临的科学问题和工程难题,中国石油设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十四五”期间将形成新一代超深层地震采集装备、超高温高压测井仪器、万米级智能钻机、耐240摄氏度以上井筒工作液、175兆帕超高压井口等一批标志性成果,推动深层超深层地质与工程技术装备的迭代升级,带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取得新突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油资本近日发布公告,拟出资6.55亿元,与控股股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自有资金按原有持股比例共同向参股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进行增资,用于投资可控核聚变项目。此次增资合计出资金额为32.75亿元。这并非中国石油首次涉足核聚变领域。早在去年,
近日,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期开展2025年度全省能源领域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2025年度全省能源领域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各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能源行业管理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按照全省职称评审工作总体安排,现就开展2025年度全省能源领域工程系列中、高级职
延长石油建成了我国第四大气田!(来源:石油Link文|木兰)7月1日,延长石油官宣150亿方天然气产能倍增工程建成收官,并启动新一轮产能提升计划。回望2024年,延长石油年产天然气104.57亿方。同期,长庆油田、西南油气田、塔里木油田天然气产量分别为500亿方、447亿方、326亿方。凭借这份成绩单,延长石
第四章nbsp;天然气行业发展本章作者nbsp;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天然气供需01天然气表观消费同比增长8%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4260.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随着稳经济政策及接续措施加快推进并落地生效,国内经济持续呈现复苏向好态势。各个领域的用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要求逐步推动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7月1日,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科技”或“公司”)发布《关于全资子公司中标海洋系列项目的公告》。公告披露,近日,中天科技下属全资子公司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科技海缆”)陆续收到项目中标通知书或预中标公示,确认中标/预中标国内
6月27日,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提出,打造绿色低碳港口。加快港口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推动港作机械和港内运输装备使用绿电、氢、LNG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内河近零碳码头。
全球能源价格走势分析报告(2025年6月)赵君陶(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核心提示国际原油市场:6月,俄乌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美伊核谈判陷入僵局,以色列与伊朗互相发动空袭,紧张的地缘政治氛围主导全球原油市场,叠加沙特希望“欧佩克+”进一步大幅增产、加拿大野火减少本国原油生产、中美经
作者:陈海生1李泓2徐玉杰1徐德厚3王亮1周学志1陈满4胡东旭1林海波1,2李先锋5胡勇胜2安仲勋6刘语1肖立业7蒋凯8钟国彬9王青松10李臻11康飞宇14王选鹏15尹昭1戴兴建1林曦鹏1朱轶林1张弛1张宇鑫1刘为11岳芬11张长昆5俞振华11党荣彬2邱清泉7陈仕卿1史卓群1张华良1李浩秒8徐成8周栋14司知蠢14宋振11赵新宇16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中国石油公告称,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董事会宣布,侯启军先生因工作变动原因,已于2025年6月30日向公司提交辞呈,辞去公司董事、副董事长、投资与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离任后,侯启军先生不再担任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公司的任何职务。
6月30日,记者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获悉,随着延安气田中区南部22亿方产能项目建成中交,延长石油150亿方天然气产能倍增工程提前6个月建成收官;集团同步启动新一轮天然气产能提升工程,预计“十五五”末建成产能200亿方,并努力实现天然气年产量150亿方以上稳产20年。据了解,近年来,延长石油认真践行
中油资本近日发布公告,拟出资6.55亿元,与控股股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自有资金按原有持股比例共同向参股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进行增资,用于投资可控核聚变项目。此次增资合计出资金额为32.75亿元。这并非中国石油首次涉足核聚变领域。早在去年,
近日,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期开展2025年度全省能源领域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2025年度全省能源领域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各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能源行业管理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按照全省职称评审工作总体安排,现就开展2025年度全省能源领域工程系列中、高级职
延长石油建成了我国第四大气田!(来源:石油Link文|木兰)7月1日,延长石油官宣150亿方天然气产能倍增工程建成收官,并启动新一轮产能提升计划。回望2024年,延长石油年产天然气104.57亿方。同期,长庆油田、西南油气田、塔里木油田天然气产量分别为500亿方、447亿方、326亿方。凭借这份成绩单,延长石
第四章nbsp;天然气行业发展本章作者nbsp;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天然气供需01天然气表观消费同比增长8%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4260.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随着稳经济政策及接续措施加快推进并落地生效,国内经济持续呈现复苏向好态势。各个领域的用
国务院国资委在2024年12月23日至24日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强调,扎实做好2025年发展改革工作,加大力度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2025年上半年,各大电力上市公司加快资产重组步伐,通过优化资产结构、整合资源,聚焦主营业务,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的实力。六大电力上市公司重组预案及最新进展整理
氢燃料电池是目前氢能产业中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核心产品之一,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大力推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且清洁的能源转化设备,成为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能源技术攻关的重点方向,并推动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和商业化进程。根据电解质的不同,氢燃料电池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要求逐步推动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
当前,氢能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能源转型、培育经济增长点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的发展,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的能源属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氢能纳入前沿新兴产业,《能源法》赋予氢能法定能源地位,国家设立万亿级创业投资引导基
关于公开征求《水质溶解氧的测定荧光淬灭法》等4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意见的通知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范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我部组织编制了《水质溶解氧的测定荧光淬灭法》等4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可登录我部网站(.cn)“意见
全球能源价格走势分析报告(2025年6月)赵君陶(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核心提示国际原油市场:6月,俄乌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美伊核谈判陷入僵局,以色列与伊朗互相发动空袭,紧张的地缘政治氛围主导全球原油市场,叠加沙特希望“欧佩克+”进一步大幅增产、加拿大野火减少本国原油生产、中美经
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5年7月1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上涨235元和225元。调整后,各省(区、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见附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及其他原油加工企业要组织好成品油生产和调运,确保市场
贸易战背景下,中越地理位置可能成为深层次能源合作的基础。(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作者:罗佐县)中越两国山水相邻,双方经济社会联系交往紧密,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近年越南通过大力推动对外开放、依托人口红利和接纳产业转移等手段成功实现了经济腾飞,成为东南亚乃至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经
6月24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旗下全资子公司CNOOCHongKongHoldingLimited与哈萨克斯坦能源部及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签署了Zhylyoi区块油气勘探与生产合同。Zhylyoi区块部分位于哈萨克斯坦阿特劳地区,部分位于里海哈萨克斯坦海域,面积约958平方公里。根据合同规定,该区块勘探期第一
近日,中国石化石油工程在山东青岛发布“Idrilling应龙”科学钻井系统。该系统犹如为井下钻头装置装上“精准眼”和“智慧脑”,实现钻井全流程智能协同、自主优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前期试验阶段,该系统已在深层超深层、页岩油气、致密气等非常规油气藏累计应用近400口井,应用井段平均机械钻速提升
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驱动力之一,进一步释放其价值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来源:《能源评论》文/尹西明乌日汗王金晓张飞)我国数据要素政策体系经历了从探索阶段到确立阶段,再到体系化建设阶段的发展历程。《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首次提出“数据是国家基础性
近日,《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已由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25年5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文件指出,省、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能源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大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推进液化天然气等接收及储气设施、配套码头和配套外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健全油气产品碳足迹核算体系,规范油气产品碳足迹核算边界、分配规则、计算方法、数据质量要求,率先在国内油气行业实现采油厂、分公司两级油气产品碳足迹核算全覆盖。截至目前,累计完成17家油气开发单位的油气产品碳足迹核算认证。油气产品碳足迹包括油气勘探、开采、集输及生产服务
油气市场研报(2025年5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焦点月评当油气巨头的氢能理想照进现实市场供需全球原油市场总体仍供过于求地缘政治因素深刻影响全球天然气市场格局4月国内原油生产增速回落,天然气生产增速加快前4个月我国原油进口量同比增加0.5%,天然
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力主美国退出了《巴黎协定》,美国退群使得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遭遇逆流。与此同时,特朗普废除拜登时期国内系列油气勘探禁令包括废除美国外大陆架地区勘探禁令,释放阿拉斯加油气资源潜力,旨在全方位推动美国油气勘探开发。同时,特朗普取消对风能、太阳能产业的政策支持,仅对
非洲,石油巨头们一片久违的“新”投资热土!(来源:石油Linknbsp;文|木兰)曾几何时,石油巨头纷纷“撤离”非洲;如今,这片大陆却摇身一变,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投资高地。日前,阿联酋的石油巨头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NDOC)通过新公司XRG完成了一笔油气资产收购,即莫桑比克Rovuma盆地第4区块10%
4月16日,中国海油宣布南部海域某超深水探井,以11.5天的钻井作业周期高效完成,打破了我国3500~4000米超深水钻井周期纪录。此次突破验证了我国自主深水钻完井完整技术体系的先进性和超深水钻完井领域的“优智”技术实,对推动深海油气资源规模性增长,加快深海油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据介绍,该井项目
我国能源领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与建议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邱丽静(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油气勘探、核电开发、新能源基建等环节持续向民企开放,为民营企业开辟了大规模的增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