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分析各家整机企业单个项目中标的最低价(上图左边为陆上,右边为海上),可以清晰地显示,一年内所有的项目,每家企业具体在哪个项目投了最低价。
基本上每家都有一个陆上最低价格低于1400元/kW。
再来看各开发企业单个陆上项目招标的最低价,这个数据值得仔细分析。
我们发现,每家企业如果按最低价项目列出的报价,有超过一半的企业存在低于1400元/kW的价格。
这是开发企业单个海上风电项目招标的最低价。
虽然没有陆上那么大的差距,但大多数企业的最低报价的项目,都在3000元/kW左右,最低的已经下探到2600元/kW。
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在1400元/kW的地方画一条横线?
以6.25MW机组为例,通过仔细统计风电机组用到的材料,乘以市场的平均价格,我们发现仅部件的平均折算成本基本上已达到1200元每千瓦。
如果加上制造、运输、质量等变动成本 200 元,我们认为1400元/kW几乎就是赔本的价格。
低于1400元/kW,整机企业已经没有利润,还怎么发展?
为什么用“To be,or not to be:that the question”这个题目?
第一,前几天,我们邀请了一些风电行业专家,一起将一些风电上市公司的年报和几家没上市企业的经营数据进行了提炼、分析,希望能从数据中观察到一些现象,从而得出一些结论。平时我们对财务、会计、账簿也不太重视,其实这个很重要,财务是重要的管理手段,就像《账簿与权力》这本书中所说的。很多我们理解的问题,真相往往并不如此,还是要用数字说话,从数字中才能发现真相。所以,我们从各家的财务报表里分析出了一些问题,那这是“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我们也不知道对不对,只是给大家一个启迪。
第二,“To be,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是莎士比亚作品《哈姆雷特》里的一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耳熟能详那句:“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我想,现在竞争很激烈了,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谁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谁又被淘汰出局,这是个问题。希望通过具体的财务分析,能提出些问题,对大家有点启发,有助于提高各整机企业的竞争力,在竞争中能生存下去,并取得更大的胜利。
提到用数字说话,我想特别推荐我最近在读的这本书——《账簿与权力》。
这本书值得我们搞风电的人,特别是学理工科、做企业管理的人来认真阅读。
企业管理者如果觉得公司某个地方管理有问题,有的地方看似浪费了,但有可能这只是管理者的个人主观感觉。当拿出企业的报表、财务数据,用数字说话的时候,也许会发现个人感觉其实是不对的。
数字不会说谎,我希望大家能更重视数字,真正用数字来理解这个世界。
我们仔细统计了8家整机制造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表中的蓝色曲线是去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橙色曲线反映的是2023年前三季度的数据。
息税前利润率(息税前利润=净利润+税收+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率是不考虑利息及税收的利润率;)体现了整机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
统计下来,发现8家整机制造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水平都不是很高,而且同期相比2023年有大幅下降的趋势,最大降幅11%。甚至还有亏损的。
这意味着,所有整机商的利润率都不高。而且,这还没刨去企业利润中的其他因素。比如有的企业的利润主要是通过卖风电场来的,而不仅仅是通过销售风机获得的。
所以,这样的情况下,谁能熬过寒冬,又怎样熬过这个寒冬?
再看这8家整机企业风电制造板块的毛利率。
如果把整机制造板块的毛利润率单独拎出来,会发现和2022年上半年相比,2023年各家的利润率普遍大幅下降。
从20%左右的毛利,下降到只有百分之十几的毛利,企业还能有利润吗?该怎么办?
因此,我希望中国的风电开发企业,能看到行业现在的情况,摒弃最低价中标。
如果行业一味选择低价中标,最后把整机商压跨了,产业链崩了,开发企业的利益也无法保证。
当然,整个行业也需要集体探寻,低材料费用是如何做到的?
从成本构成来看,材料成本在营业成本中占比最大,直接影响到毛利。
我们统计了2022年8家整机制造企业陆上机组单千瓦直接材料成本(元/KW),这个数据的差别真不小,这反映了各整机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差距真的挺大。
为什么有的企业能把材料成本降得这么低,是因为采购上有高招,还是其他手段?
有很多企业的单个部件用七八家供应商,而有的企业一个部件可能就采用两三家供应商。这样做,最终是否会降低采购成本?
另外,材料成本低,是否因企业研发设计水平高?别人用材料50吨,你只要45吨甚至40吨是否真的可以?如果真可以,这算企业设计水平更高呢,还是因为设计更激进?
此外,材料成本的下降,是否也受到部分企业开始往上游走的影响?自研、自制部件能否大幅降低成本?
这些过去有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但在新一轮竞争来临的今天,能否在材料成本控制方面,再压榨出空间?
再看研发投入。分析这8家企业的研发投入情况,发现企业研发人员数量的差别也很大,有的几百人,有的几千人,但市占率差距并没有这么大。
研发费率(研发费用/营业收入)差别也较大,有的3%,有的6%。
那么,我们今天的投入是不是为了明天的回报?今天的投入是否能带来明天的回报?整机企业,为了应对低价竞争,未来又会选择怎样的战略?是继续投入更大比例的研发,还是在其中寻找平衡?
下一个关注点,产品质量保证准备(拨备金)多少合适?开发商采购设备时关注这个吗?
从拨备金准备的角度看,各家企业的差异也较大。有的企业接近200元/kw(最高257元/kw,主要为海上机组),有的企业还不到90元/kw。
为什么需要拨备金?因为随着更多的机组投入运行,发生故障的概率也可能提高,尤其在机组投运期的十几年这个阶段。企业需要做好谨慎的资金拨备来抵御相关风险。
在电力行业,做投资分析时都有一个标准,要预备大修准备金,但是很多业主在招标时可能没做大修准备金预算,设备厂家有必要替业主考虑得更周全。
做好拨备金,企业未来可以提供更好的质量保证,从而在未来轻装上阵。
有的企业拨备金过高,这可能会影响到眼下的利润,影响在其他方面的投入,比如开发风电场、扩大产能、应付等等,但也可为未来过冬做好准备。
而如果拨备金准备过低,则未来的风险又可能增加。
我不确定开发商招标时是否看这个指标?不知道开发商以后招标的时候,会不会增加一些有关拨备金的条款?
三角债如何解决?我们统计2023年1-9月5家整机制造企业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数据发现,全行业加起来,整机厂的应付也就是零部件厂商的欠款居然高达500多亿。
而开发企业的应付,等于欠了整机厂商400多亿,这个资金成本的占用太大了!
如果利息按2%来算,一年的财务成本又有多少?一年财务成本起码4个亿。
所以说,如果能让资金加速周转,无疑将减轻企业很大的成本负担。
上世纪90年代我们国家就提要解决三角债问题,没想到三十年后,我们风电行业还受到三角债问题的困扰。
卖机组还是卖电站?这是一个问题!
前面我们提到过,为什么一些整机企业在如此低价竞争情况下还有利润?实际上大部分是卖电站的收入。
我们把数据进行加总,发现2022年典型整机企业息税前利润只有81亿元,但其中卖风电站就卖了30亿元;2023年上半年卖电站的占比进一步上升,息税前利润只有38亿元,但电站出售投资收益占到了26亿元。
有的企业卖电站加其他收入比净利润还要高,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整机销售这一块是亏损的。
我抽取了几家整机企业和传统开发商发电业务的毛利率进行对比发现,整机制造企业发电业务的毛利率居然要高于开发企业。
更多的整机企业开展了发电业务,毛利率比传统开发企业毛利率高。大部分整机企业的发电业务毛利率高于50%,甚至超过70%,而传统新能源开发企业普遍低于50%,甚至低至23%。
面对这个数字,可能有些开发企业会说自己的运营成本高,有收购等各种原因。但也不排除开发企业的管理效率或运营水平可能比整机厂还要低一些。
前两天我听维斯塔斯讲,他们卖出去风电机组,但大部分运维服务还是会给回到他们,招标的时候就会把20年的运维费用也包括进去。
我们的风电机组的长期运维服务,是不是也可一并招标,由整机商来负责自己的机组的20年运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5年4月25日,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储能建设分会(以下简称中电建协储能建设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在北京圆满召开。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副会长尹松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主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电建协储能建设分会服务宗旨、发展定位、工作方向和议事规则
秦海岩:贯彻落实“136号文件”,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2025年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以下简称“136号文件”),这是新形势下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现能源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
1月11日,2025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风电产业链、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800多人欢聚一堂,回顾过去一年的创新成果和高光时刻,畅谈中国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致敬那些为风电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发现美好,汇聚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一年一度的新春茶话会,已经成为
2025年1月11日,一年一度的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在京成功举行。会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秘书长秦海岩做了近100分钟的主题演讲,其中,就国内风电行业面临的“内卷式”竞争和风机价格问题再次发表了观点。*注:综合自专家现场发言和演讲材料,未经本人审核。从2019年抢装之后,风
2025年1月11日,一年一度的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回顾了2024年风电产业的创新成果与高光时刻,致敬所有为风电事业做出贡献的群体,并聚焦新形势下风电质量提升、有序竞争、国际化挑战机遇等热点话题。茶话会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2024年中国风电新
汇聚全球智慧引领产业风向——风电技术创新发展论坛暨第二届国际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大会成功举办12月4日-5日,以“探索风电发展新模式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为主题的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召开。大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和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汕
11月15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办、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风能企业领导人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座谈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后永杰表示,希望大家能够借着此次座谈会,分享智慧,碰撞思想,凝聚共识,集思广益,
在风机价格持续低迷,内卷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中国12家风电整机企业达成共识,联合签署《中国风电行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自律公约》,呼吁企业自律,抵制低价恶性竞争。新起点,向新生截至今年10月,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5亿千瓦,成为我国风电发展历程的重要里程碑,风电技术也从“跟跑”走向“
秦海岩:打破“技术锁定”,加快绿色电力燃料发展,助力碳中和目标——在第二届中丹航运脱碳峰会上的发言当前,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终端用能电气化,电力来自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的现实路径。而电力系统零碳化则是其他部门及全社会实现碳中和的基础。在此背景下,电力系
10月16日—18日,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在北京举行,明阳智能携其创新场景解决方案等革新技术与方案亮相,尽显创新“风”采。其中,在10月17日的创新剧场发布会上,明阳智能展示了针对多种复杂应用场景的风电解决方案,方案涵盖了平原高切变、超低风速区域,沙戈荒大基地,东南沿海台风区域,海
10月16日,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4)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正式拉开帷幕。继9月份闪耀亮相汉堡国际风能展后,中国中车风能“天团”以“碳世界、链未来”为主题,携“风电机组解决方案、风电部件产业链供应解决方案、风光氢储一体化解决方案”三大解决方案和亮点纷呈的技术演讲再次闪耀北京
5月20日,长源电力召开业绩说明会,披露“十五五”规划进展、未来盈利增长驱动因素。长源电力表示,公司于2024年9月启动“十五五”发展规划编制,12月底已完成规划初稿,2025年将深度对接并主动融入区域及地方发展规划,立足湖北区域及公司实际,进一步优化完善“十五五”规划,年底基本形成规划文本。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长源电力5月20日召开业绩说明会,披露“十五五”规划进展、未来盈利增长驱动因素。长源电力表示,公司于2024年9月启动“十五五”发展规划编制,12月底已完成规划初稿,2025年将深度对接并主动融入区域及地方发展规划,立足湖北区域及公司实际,进一步优化完善“十五五”规划,年底基
由中国提出的首个风力发电机国际标准提案——《风能发电系统风力发电机组发电机设计要求》近日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功立项。该国际标准涵盖发电机设计及验证方法、运行维护指导、安全及绿色设计等内容,为通过变流器并网的发电机设计提供基本要求和指导。该国际标准的立项恰逢中国风电产业出海的关
“十五五”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的重要时期。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能源电力将持续处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的大趋势大环境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促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近日,中船科技副总经理、中船海装常务副总经理黄卫民出席风电行业相关活动论坛,与来自能源开发、设计研发、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多位行业专家围绕风电支撑结构技术创新、海上风电开发的技术突破与多场景应用展开深度对话,为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黄卫民在对话中指出,中船海装是行业最早布局混塔
2025年5月16日,里斯本: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的年度《供应侧数据报告》,2024年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共安装了127GW的风机容量,创下历史新高。GWEC市场情报团队数据显示,尽管宏观经济压力加剧、大宗商品和资本成本上升以及供应链持续受扰,29家风机制造商去年仍安装了23,098台风机。虽然2024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2025年5月15日至16日,大唐临海1号海上风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圆满召开。该项目已纳入《浙江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21-2035)》,开发建设契合国家“双碳”战略,符合浙江省能源发展规划。项目用海位于台州市临海市东部海域,场址中心点离岸距离约52公里,规划海域面积55.
5月13日,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揭阳惠来石碑山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采购中标结果公告》。揭阳惠来石碑山风电项目为原石碑山风场的升级改造项目。原石碑山风场采用167台金风科技600kW机组,轮毂高度50m,装机容量100.2MW。因中石油520万方商储库的建设,征用风场内17台机位,目前风
5月13日,华润汕尾红海湾五海上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含塔筒)货物及服务招标。公告显示,华润汕尾红海湾五海上风电项目位于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海域,项目规模500MW。招标内容为风电机组台数不超过32台(含塔筒),16MW≤单机容量≤20MW,叶轮直径小于300m。2025年将是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关键转折
关于举办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的通知2025年将是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关键转折之年,逐风深海、技术创新已然成为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全方位挖掘创新潜能,激发产业活力,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将于2025年7月2日举办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大会以“逐风深蓝创
2025年5月13日,在巴西总统卢拉率团来华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巴西总统府民事办公室主任鲁伊·科斯塔(RuiCosta)、巴西巴伊亚州州长杰罗尼莫·罗德里格斯(JerônimoRodrigues)等巴方代表与金风科技展开会谈,金风科技总裁曹志刚、金风国际总经理汪海参与会见。当日上午,巴西总统府民事办公室主任鲁伊
近日,一则消息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曾经在中国市场有过布局的德国风电整机巨头Nordex,正计划重返中国市场。Nordex的回归,会给竞争激烈的中国风电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回顾Nordex的发展历程,其在全球风电市场曾占据重要地位。2023年,Nordex集团在德国境内的新签订单量增加了36%,从2022年的1.1G
日前,国家电投2025年第一批陆上风电机组规模化采购中标结果定了(除标段14、标段15、标段27未开标外),详情如下:相关阅读:均价2029元/kW,这次风机价格抗住了!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4月7日,国家电投发布《国家电投二〇二五年度第6批集中招标(2025年第一批陆上风力发电机组规模化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梳理,此次公示含27个项目,除了标段14-西秀区新场风电场(65MW)、标段15-西秀区南蔡官风电场(75MW)、标段27-贵州省威宁县新光100M
受全球经济局势等因素影响,今日,风电板块也遭遇了一场大跳水。雪球数据显示,4月7日盘中,风电(CN:BK0527)暴跌10.32%,中环海陆、宏德股份领跌超15%,双一科技下跌13.93%;龙源技术、盘古智能、金雷股份、天能重工等下跌超10%;恒润股份、大连重工、泰胜风能、杭齿前进、麦加芯彩、海得控制、振江
在新型电力系统下,新能源的作用愈加重要,据《中国能源转型展望2024》数据显示,“十五五”期间新能源装机增长速度较快,预计2030年新能源新能源累计达到25-30亿千瓦。2060年,预计风电装机29.5-34.6亿千瓦。作为“十五五”的蓄力之年,2025年海上风电项目动态频繁,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不完全统计了年初
136号文后,光伏和风电整机设备价格整体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涨,让原本一片哀嚎的新能源装备市场似乎迎来了片刻的欢愉。由于光伏发电时段集中,有无保障性小时数对于其电价的影响非常巨大,光伏组件涨价的主要原因是众所周知的“5·31”抢并网。而风电机组的涨价,则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风机涨价的直接
皖垦明光市白米山风电场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采购项目中标结果公示公示时间:20250206皖垦明光市白米山风电场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采购(项目编号:2025AFAAZ00027)评标工作已经结束,中标人已经确定。现将中标结果公示如下:中标人名称: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标金额:大写人民币贰亿零
2025年的首个海上风电机组开标情况,价格就远比我们预料的要低得多。1月23日,华润阳江三山岛四海上风电场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含塔筒)货物及服务中标候选人公示,规模共计500MW,第一中标候选人为东方风电,投标报价14.55亿元,含塔筒单价2910元/kW,海上风电机组价格跌破3000元/kW。值得一提的是,本
2025年1月11日,一年一度的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在京成功举行。会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秘书长秦海岩做了近100分钟的主题演讲,其中,就国内风电行业面临的“内卷式”竞争和风机价格问题再次发表了观点。*注:综合自专家现场发言和演讲材料,未经本人审核。从2019年抢装之后,风
在激烈的行业竞争和不断地变革突破中,2024年落下帷幕。过去一年,风电全年新增装机截至11月底已突破51GW;全球最大15MW陆上风电机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最大26MW级海上风电机组实现吊装和下线。过去一年,行业创新从未止步,变流器电压等级从1140V再次尝试提升至1800V;190米混塔刷新全球混塔高
Q1:如何展望2025年我国风电行业发展?纪成炜:海风制约因素解除+招标高企,25年风电行业底部反转或迎估值切换。2024年前三季度风电装机量略不及预期,行业缩量压力下产业链经营承压,据2024年三季报,塔筒、海缆、主轴/钢构、漂浮式海风、变流器等环节中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盈利能力较强,整机环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