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评论正文

从能源视角研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2024-07-23 14:44来源:叶春能源作者:叶春关键词:电力市场交易电力市场化改革统一电力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7月2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公布。学习之余,遂成斯文,料不尽然,仅作交流。

(来源:微信公众号“叶春能源”作者:叶春)

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部署具有深远影响。7月2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公布。能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改革和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关键。能源的安全稳定供应、绿色低碳转型和技术创新,成为深化改革的核心任务。

一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通过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并强化市场监管,推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市场化改革

能源行业应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引入更多的市场竞争机制。电力和天然气市场的改革应加快步伐,实现价格机制市场化,减少政府对价格的干预,激发市场活力。2023年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达到了5.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1.4%,比上一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电力市场化改革显著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供应的效率和质量。

(二)产权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能源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2023年调查显示,我国各类型专利产业化率较上年全面提高,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通过保护知识产权,可以激励更多的企业投入研发,推动技术进步。近年来,中国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大量专利积累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公平竞争环境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具体到能源行业,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其在能源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中发挥积极作用。民营经济在能源行业中的作用和贡献不容忽视,特别是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方面。

(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能源行业应推进全国能源市场的统一建设,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实现资源的高效流动。以电力市场为例,应加快区域电力市场的整合,推动形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力。2023年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1.4%。其中,省间交易电量合计为11589.4亿千瓦时,占总交易电量的20.33%,显示出市场整合的初步成效。

(五)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

在“放得活”的同时,也要“管得住”。通过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防止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例如,在油气领域,应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体系,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稳定运行。同时,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防止市场失灵,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国家能源局加强了对油气市场的监管,印发了《2023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稳定运行,并保障能源安全供应。

二 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通过推进技术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能源服务业、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和形成新的增长点的动力及能力。在能源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推动能源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而且对解决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大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的能源技术研发投入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创新能源领域的产业政策机制是营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利环境的关键。建立公平竞争的能源市场体系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保障。

(二)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

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推动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截至2023年底,,我国智能电表保有量已超过6.5亿只,智能电表的快速增长和广泛应用,实现了居民用电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了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用户用电的便利性。

(三)服务业发展

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推动能源服务业的发展。能源服务业在优化能源管理、提升能源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市场研究公司数据显示,中国能源服务市场正在经历快速的发展。通过发展能源服务业,可以提供从能源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的全方位服务,提高能源系统的综合效益,推动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推动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例如,加强输配电网建设,提高电力输送能力和安全性;加快充电桩等新能源车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达859.6万台,同比增加65%。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效支持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五)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为了确保能源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这包括建立完善的供应链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关键能源资源和设备的储备,以及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根据最新的官方数据,中国正在不断增强其能源储备能力。例如,国家石油储备能力已达到一定的安全水平,而天然气储备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这些措施有效增强了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三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通过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

(一)教育和人才培养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培养能源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对推动能源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在能源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贡献。例如,清华大学在能源互联网领域的研究为国家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致力于推动能源科技进展和培养能源行业人才。这些有助于提升能源领域的教育质量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为能源行业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科技创新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能源科技创新。通过健全新型举国体制,集中力量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在太阳能光伏、风能、储能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瓶颈。例如,中国光伏行业近年来在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多晶硅生产电耗显著降低、大尺寸硅片市场占有率增长、N型电池片市场占有率提升等。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到216.88吉瓦,同比增长148%,创下历史新高。

(三)创新驱动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和应用。中国锂电池行业的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显著增加。2022年锂电池板块上市公司的研发总费用高达485.5亿元,同比增长78%。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与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共同在智能电网、储能技术等领域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推动了产学研合作,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

(四)新型举国体制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通过整合全国的科研资源和力量,集中攻克能源领域的重大科技难题。例如,在核能、氢能等前沿领域,国家设立重大专项,投入大量资源,集中力量进行攻关。截至2023年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5台,总装机容量为57吉瓦,核准及在建核电机组36台,总装机容量为44吉瓦;全年核电发电量44万吉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近5%,显示了新型举国体制在推动核能技术发展方面的巨大优势。

(五)创新生态系统建设

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支持能源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通过建立国家级和省级能源科技创新平台,为企业、科研机构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服务。《“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国家、部门、地方、企业各级各类能源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构建开放合作、共创共享创新生态圈”。2023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第一批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名单,包括“国家能源非能动核能共性技术研发中心”等6个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这些平台的建立为能源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六)人才激励机制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通过提供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设立人才发展基金,支持优秀人才开展创新研究,鼓励技术进步和成果转化。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培养符合能源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和激励体系,确保人才的贡献得到合理认可和奖励。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为人才提供充分的创新自由度和必要的资源支持。

(七)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提升能源科技创新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能源行业不断推动创新发展。中国与德国、美国等国家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合作尤为突出,这些合作帮助国内企业提升了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了进一步促进国内能源科技创新,中国持续增加对国际能源技术合作项目的投入。中国能源行业正积极参与全球能源科技的发展,不断吸收国际先进的创新成果,以实现自身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四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通过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强化国家战略规划和政策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宏观调控和政策协调

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加强能源政策与国家整体经济政策的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联合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促进能源结构优化。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4.5亿千瓦,历史上首次超过全国发电总装机的一半,凸显了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电力供应中的重要地位。同期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3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三分之一,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量更是超过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占比突破15%,这充分展示了政策协调在推动能源转型中取得的积极成效。

(二)财税体制改革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能源行业的税收政策。国家通过实施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如增值税即征即退、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新能源企业的成本,为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规模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强了整个行业的竞争力,为能源行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金融体制改革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能源企业融资机制。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支持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和项目建设。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新能源项目的贷款支持力度,推出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2023年,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为8548.54亿元,其中清洁能源领域的资金规模合计占比超过40% ,为新能源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推动能源行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四)区域协调发展

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推动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加强区域合作,促进东、中、西部地区能源发展的协调平衡。“西电东送”工程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通过特高压输电技术将西部地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输送到东部负荷中心,有效缓解了东部地区的电力紧张局面,同时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到2025年西电东送能力将达到3.6亿千瓦以上,显著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

(五)国家战略规划体系

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加强国家顶层设计与能源专项发展规划编制。通过科学规划,统筹资源配置,确保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总装机容量目标是达到12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目标是达到20%左右。当前,正在制订“十五五”能源发展规划。规划不仅为能源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提供了政策支持。

(六)政策实施和监管

加强政策实施和监管,确保宏观调控措施落到实处。国家能源局建立健全监管体系,积极履行市场监管职责,包括监管电力市场运行、处理电力市场纠纷、监督检查电价和各项辅助服务收费标准等。2023年,国家能源局进一步强化电力市场监管工作,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并在内蒙古、浙江、重庆、云南、甘肃开展电力领域综合监管工作,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推动电力领域重大规划政策落实。

(七)应急机制和安全保障

完善能源应急机制和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加强能源储备,健全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源供应的稳定和安全。中国的天然气储备能力不断提升,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储气设施建设的目标和措施,进一步加快推进储气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天然气储备能力。石油储备也在不断增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报告显示,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降至72%,且是20年以来的首次下降。里昂证券分析师预计,中国目前的储备约为70天,接近国际上公认的90天安全线标准。

五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通过统筹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推动乡村振兴、提高城乡能源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一)统筹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

能源行业在统筹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推动新能源项目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到2023年底,中国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为610吉瓦,光伏发电项目广泛分布在包括农村和城镇边缘地区在内的多个区域,这不仅增加当地的电力供应,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结合城镇化建设,中国正在推进城市能源互联网项目,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能源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推动能源的高效和绿色利用。

(二)推动乡村振兴

能源行业应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推进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的《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到2025年,将建成一批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试点,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占农村能源的比重持续提升,农村电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壮大。此外,推广清洁能源在农村的应用,减少农村地区对传统生物质燃料的依赖,提升农村能源的清洁化和现代化水平。

(三)提高城乡能源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

通过科学规划和政策引导,推动城乡能源一体化建设。结合国家能源发展规划,制定适应城乡特点的能源发展方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实施智能电网和微电网项目,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能源管控平台,综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多能互补和智能耦合,形成智慧能源解决方案,促进了城乡能源系统的高效联动和资源共享。

(四)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

推动城乡能源资源的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距。通过建设跨区域能源输送通道,实现能源资源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截至2023年底,国家电网在国内建成35项特高压工程,跨区、跨省输电能力超过3亿千瓦,累计送电超过2.9万亿千瓦时,有力促进了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特高压输电通道不仅将西部地区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输送到东部负荷中心,还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江苏省作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通过与山西省等能源大省的合作,山西省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电力产能通过跨区域输送通道,为江苏等地区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稳定的能源保障。安徽省通过向上海等东部沿海城市送电,不仅促进了自身能源产业的发展,也为接收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持。根据国家能源局相关工作指导意见,还将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能源规划落地实施,支持东北等地区能源高质量发展。优化完善政策机制,推动跨省跨区输电通道高质量发展。

(五)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在推进农村能源建设过程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村能源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通过建立农村能源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参与能源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农业农村部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取得了良好发展势头。截至2023年底,‌农民合作社数量达到223万户,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

通过制定和实施强农惠农富农的能源政策,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水平。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清洁能源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财政补贴和优惠贷款政策,降低农民的能源使用成本。国家推行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包括但不限于粮食生产支持、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种业创新发展、畜牧业健康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提升等方面。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部门积极推动农村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通过支持农村电网建设、推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农村电气化水平提升等措施,助力乡村振兴。

(七)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在推进农村能源项目建设过程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推动新能源项目的落地实施。例如,光伏农业项目结合了光伏发电和现代农业,在农村地区已经取得显著发展,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市场交易查看更多>电力市场化改革查看更多>统一电力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