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能源煤炭市场正文

中能财经 | 寒潮之下煤炭价格何去何从

2024-11-29 18:16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关键词:煤炭煤炭价格煤炭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 10月高温缓解,用电量放缓

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7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第二产业用电量53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第三产业用电量13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1—10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818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78027亿千瓦时。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1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第二产业用电量527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6%;第三产业用电量153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6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3%。

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73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电力生产平稳增长,增速较9月有所回落。规模以上工业日均发电235.8亿千瓦时。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780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分品种看,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火电、核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回落,水电降幅扩大,风电增速加快。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火电同比增长1.8%,增速比9月份回落7.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水电下降14.9%,降幅比9月份扩大0.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核电增长2.2%,增速比9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风电增长34.0%,增速比9月份加快2.4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太阳能发电增长12.6%,增速比9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

10月高温有所缓解,居民用电增速回归正常区间;同时10月调休后假期较2023年10月多一天,叠加经济因素影响,第二产业用电增速放缓。受此影响,10月火电发电量增速回落。而由于来水偏少,其中长江流域10月天然来水11300立方米/秒,较历史同期均值偏少31%,较极端枯水的2022年偏少27%,导致水电发电量降幅扩大。11月北方地区全面进入取暖季,据中电联预计,迎峰度冬期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紧平衡,部分省级电网(华东、华中、西南、南方区域)在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形势偏紧。

◆政策刺激生效,非电行业需求有所改善

非电方面,10月份仍是钢铁行业传统的消费旺季,叠加一揽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的刺激,整体市场预期向好转变,钢市需求继续回暖。10月份钢铁行业PMI为54.6%,环比上升5.6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环比上升,时隔19个月后指数重回扩张区间。分项指数变化显示,钢市需求继续回暖,钢厂生产加快上升,原料价格止跌回升,钢材价格冲高回落。预计11月份,市场需求稳定释放,钢铁生产短期内持稳运行,原材料价格小幅回落,钢材价格稳中略升。

10月全国水泥价格普遍上涨,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降幅较大。10月份,全国水泥平均出货率环比小幅回升4个百分点,显示水泥需求呈现出季节性恢复。但与历史同期相比,受项目资金不足和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影响,全国水泥市场需求仍处于下行趋势。

受益于近年来集中投产的化工项目的支撑,化工用煤需求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10月以来,增量政策利好背景下,原材料需求有所恢复,带动石油和化工行业从业信心增强,景气指数回升。11月化工用煤需求保持稳定,但企业补库多以刚需拉运为主。11月27日,化工厂煤炭库存量为1560万吨,周环比持平,化工厂煤炭库存量处于过去一年中位运行。

煤炭调运:临近年底,铁路货运能力持续增强

大秦铁路前10月运量累计降幅收窄

进入四季度铁路货运量开始快速增长。10月铁路货运量为45537万吨,同比增长4.3%,均高于2022年10月和2023年10月的铁路货运量;1—10月铁路货运累计量为426052万吨,同比增长2.1%,均高于前两年同期的铁路货运量,前10个月铁路货运量已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83.46%。从铁路货物周转量当期值来看,2024年10月铁路货物周转量为3194.4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0.2%,均高于2022年10月和2023年10月的铁路货物周转量。国铁集团相关人士表示,临近年底,铁路货运能力持续增强,预计今年铁路货运任务将超额完成。

10月,大秦铁路开展了秋季集中修,为期18天。检修期间,大秦铁路发运量与正常时的发运数量相差无几,日均100万吨左右。10月全月大秦铁路货物运输量完成3411万吨,同比减少2.10%,月环比增长210万吨,实现了连续3个月环比增加。大秦铁路日均开行重车73.3列,日均运量110.03万吨,较9月106.7万吨增加了3.6万吨。1—10月,大秦铁路累计完成货物运输量32055万吨,同比减少8.43%,降幅较前9个月收窄0.71个百分点。

北方港口库存持续累积,疏港压力不断加大

10月天气转凉,电煤消费变淡,长协、进口煤常态化补充让终端库存回升至同期高位。电力企业现货采购意愿低,大秦线秋季检修期间,煤炭供需双弱,市场煤价持续回落,检修将结束时小涨后转稳。环渤海港口市场态势疲弱,影响贸易商发运积极性,调入以长协为主,市场煤调入量低。而在消费淡季和煤价弱势背景下,终端企业派船采购不积极,恶劣天气封航也影响中转港作业效率,港口出港量低于调进量,环渤海港口库存回升。10月31日北方九港库存合计2587万吨,低于去年同期113.7万吨。进入11月份,北方多地开始陆续供暖,“迎峰度冬”正式来临,但港口市场仍维持偏弱运行,煤价小幅下降。当前,部分铁路运费优惠政策延续,大秦线检修结束后,其日运量增至130万吨的年内高值水平,北方港口调入量维持高位,加之下游终端需求偏弱,补库意愿不足,北方港口库存继续走高,疏港压力持续上升。据市场数据,11月22日当周环渤海各港日均调进量129.3万吨,调出量109.3万吨,下降4.4万吨,存煤2689.8万吨,上涨153.9万吨。同时受进口煤市场冲击,港口现货销售情况较差,全国各港口库存均有不同幅度上升。截至11月22日,Mysteel调研全国55个港口样本,动力煤库存为7241.2万吨,周环比增长368.1万吨。11月27日环渤海九港库存合计2969万吨,逼近3000万吨,高于去年同期135.3万吨,港口疏港压力不断加大。

图6  北方九港库存合计年度对比

货盘增加叠加封航影响运力,沿海煤炭运费上行

10月,受天气影响,沿海运力周转放缓,可用运力偏少,叠加冬季储煤情绪升温,市场成交意愿有所好转,即期船舶需求较好,船东报价积极坚挺,各航线运价保持相对高位。10月29日海运煤炭运价指数OCFI收于850.78点,环比上涨15.01点,较月初累计上涨125.37点。进入11月,受多个台风影响,沿海运力周转阶段性不畅;同时沿海电厂补库进程稍显滞后,采购积极性略有提升,市场即期运力需求持续释放,支撑各航线运价明显上扬。而随着台风及气象封航影响阶段性减弱,市场可用运力平稳释放,运价上行驱动减弱。11月下旬,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寒潮来袭带动各地耗煤进程加快,渤海湾短途海运费领涨,叠加终端补库积极性同步小幅释放,市场船货商谈活跃度增加,短期煤炭运价维持强势运行。11月26日海运煤炭运价指数OCFI收于850.78点,环比上涨15.01点,较月初累计上涨125.37点。

图7  海运煤炭运价指数(OCFI)

受大中型船运价市场疲软运力供给过剩影响,10月干散货运价市场持续下跌。截至10月29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指数)从月初2030点下跌至1402点,相较月初下跌30.94%,BDI指数月均值报1693点,环比下降13.84%,同比下降10.30%。进入11月,铁矿发运有所回升,船东对后续市场预期较好,挺价情绪较为积极,对海岬型船运价市场形成支撑,大型船运价市场氛围的持续好转,使BDI指数触底回升至上月中旬水平。但谷物、煤炭等市场需求基本面尚未好转,而随着铁矿货盘减少,海岬型船和巴拿马型船运输需求转弱,叠加运力供给过剩,BDI指数转弱下跌。但目前运价已处于较低水平,预计跌幅有限。11月25日,BDI指数下跌0.52%报收于1529点,较年初已下跌26.95%。26日BDI指数结束了6日连跌,上扬52点至1581点。

图8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

宏观经济:主要经济指标进一步好转,经济运行积极因素持续增多

◆ 景气水平总体有所回升,政策提振市场预期

受存量政策加快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以及出口需求明显回暖影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回升向好态势,短期稳增长政策初见成效,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在持续增多。

10月份,我国经济景气水平继续回升向好。制造业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1%、50.2%和50.8%,比上月分别上升0.3、0.2和0.4个百分点,且三大指数均位于临界点以上。得益于政策支持、预期改善,10月制造业PMI总体提升0.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产需同步回暖,生产指数提升0.8个百分点至52.0%;新订单指数提升0.1个百分点至50.0%,但制造业外需边际回落,新出口订单较上月降低0.2个百分点至47.3%,且小型企业及消费品制造业PMI指数表现仍然不佳。

10月宏观经济边际改善,消费、服务业生产、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工业生产、就业基本平稳,但民间投资、房地产投资和物价再度回落,经济修复基础仍不牢固,畅通国内循环仍需政策加力稳地产、稳物价,以走出需求不足困境。而随着存量政策持续显效、增量政策有效落实、政策组合效应不断释放,11月、12月经济运行有望延续10月份以来回升向好的态势。

图9  中国制造业PMI

行业要闻

◆《能源法》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法》)。这部法律共九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能源规划、能源开发利用、能源市场体系、能源储备和应急、能源科技创新、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能源法》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实际,适应能源发展新形势,就能源领域基础性重大问题在法律层面作出规定,是能源领域的基础性、统领性法律。

“双碳”目标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深入推进能源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一环。煤电用煤在全社会用煤总量中占据主体地位且占比处于提升趋势,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关键环节。《能源法》明确,国家优化煤炭开发布局和产业结构,鼓励发展煤矿矿区循环经济,优化煤炭消费结构,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挥煤炭在能源供应体系中的基础保障和系统调节作用。国家推动燃煤发电清洁高效发展,根据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电力供应保障的需要,合理布局燃煤发电建设,提高燃煤发电的调节能力。

◆ 国家发展改革委:做好2025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了签约对象、签约方式,并就期限、履约、签约数量、进度安排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根据《通知》,2025年长协价仍延续2024年的长协价格区间,定价公式依然是由“基准价+浮动价”构成。此外,《通知》还规定“要按照‘优质优价、低质低价’原则,由供需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煤质偏差结算机制,鼓励协商确定热值折算系数”。

与此前相比,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有两项大的变化。一是关于产煤省区和煤炭生产企业签约量方面,由2024年的“每家煤炭企业任务量不低于自有资源量的80%”修改成了2025年“不低于自有资源量的75%”。二是关于履约要求方面,纳入电煤中长期合同监管台账的合同均应严格履约,由2024年的“全年足额完成履约任务”修改成了2025年的“全年原则上足额履约,最低不得低于90%”。此次调整后,2025年行业长协煤量减少,市场煤供给将增加,市场煤价格波动或将放大。

◆ 煤炭转型委员会:煤炭退出需要对煤电厂进行灵活性改造并创新融资机制

据阿格斯(Argus)消息,煤炭转型委员会(Coal Transition Commission)11月12日发布的报告表示,要实现煤炭的成功转型,需要对现有的一些煤电厂进行灵活性改造后再利用以及创新电厂退出融资机制。

报告强调,目前全球煤炭消费集中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不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面临的挑战主要是经济对煤炭的依赖较强,以及燃煤机组投产时间较短。该委员会指出,能源转型难度最高的国家是印尼、蒙古、中国、越南、印度和南非。

报告提出减少燃煤机组排放的主要选择,包括提前退役、灵活性改造再利用以及改装更新与可再生能源整合。该委员会还表示,现有融资规模不足以满足煤电减排目标要求,需要公共和私人投资创新机制,以使燃煤电厂取得合理回报并覆盖投资成本。

报告呼吁监管机构批准将现有燃煤电厂减少排放的投资归类为“转型融资”,通过对燃煤机组改装更新和灵活性改造给予“转型融资”,可以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能够继续使用相对较新的燃煤电力机组,同时降低排放、控制财务损失。

原标题:中能财经 | 寒潮之下煤炭价格何去何从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查看更多>煤炭价格查看更多>煤炭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