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液态电解液”相关结果396

      来源:锂电联盟会长2018-05-16

      固态电池的优势主要衍生于其材料的稳定性,日经将固态电池优势归纳为七点:一、提高安全性:完全去除电解液漏液、挥发或起火爆炸的危险二、快速充电:锂电池共同发明人john goodenough教授指出,液态锂电池于过度快充时会产生

      世界顶尖锂电池研究团队及其研究进展

      来源:材料牛2018-05-15

      目前也有不少团队致力于固态电解质的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液态电解液易燃问题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此外在锂金属负极的研究中,引入并使用固态电解质可以抑制锂枝晶的生长。

      深度解读后锂离子电池技术展望(下)

      来源:锂电联盟会长2018-05-03

      (2)锂空气电池是敞开体系,会引发诸如电解液挥发、电解液氧化、空气中的水分和co2与金属锂反应等一系列致命问题。(3)空气电极孔道堵塞问题。...锂空气电池按使用的电解液的状态不同,主要可分为水体系、有机体系、水-有机混合体系以及全固态锂空气电池。

      一文读懂固态电池成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解决方案

      来源:电子发烧友网2018-05-02

      1 固态电池概述传统锂离子电池采用有机液体电解液,在过度充电、内部短路等异常的情况下,电池容易发热,造成电解液气胀、自燃甚至爆炸,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在目前各种新型电池体系中,固态电池采用全新固态电解质取代当前有机电解液和隔膜,具有高安全性、高体积能量密度,同时与不同新型高比能电极体系(如锂硫体系、金属-空气体系等)具有广泛适配性则可进一步提升其质量能量密度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电极设计参数的理论优化

      来源:锂想生活2018-04-27

      (4)图3 不同孔隙率下恒流充电时电解液锂浓度损耗分布示意图图3是不同孔隙率下恒流充电时电解液锂浓度分布示意图,(a)大孔隙率下锂在电极中的传输足以使电解液中的锂浓度接近初始值

      新型钙离子电池室温下性能稳定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8-04-27

      科研人员虽然在室温下未发现钙离子的可逆氧化还原反应,但在75~100℃下发现钙离子在碳酸酯类电解液中能在钙负极表面发生可逆沉积反应,并且在100℃下能循环30周以上。...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钙离子电池,以锡箔作为负极与钙离子发生可逆合金化反应,同时采用活性材料与集流体的一体化设计;以石墨作为正极实现阴离子的可逆插层/脱嵌反应;以溶有六氟磷酸钙、具有5v耐高压特性的碳酸酯类溶剂为电解液

      动力电池:中国目标是全世界

      来源:埋骨地2018-04-16

      目前的以液态电解液为主的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还不能充分满足电动汽车需求,博世更看好固态电池以及下一代锂电池技术,但预计到2025年才能走向成熟。

      全面解析|锂电行业研究

      来源:中咨华澍2018-04-12

      三、锂离子电池产业链锂电池上游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中游为锂电池生产厂商,包括bms等,下游主要是锂电配套应用领域,目前已广泛用于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二、锂离子电池主要分类锂电池的种类很多,按正极材料不同,可分为铁酸锂电池、钴酸锂电池、锰酸锂电池、镍酸锂电池、三元材料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按电解质材料不同,可分为液态锂电池、固态聚合物锂电池;从包装上来讲

      电力储能技术进展与挑战

      来源:新能源趋势投资2018-04-10

      电池在充电过程中,正极中的锂离子脱出,经过电解液传递并嵌入负极石墨层间晶格,放电则执行相反的过程。锂离子电池反应机理被称为摇椅式机制。...在未来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发展高比容量,循环性能优异且成本低廉的关键电极材料,优化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的匹配技术和电池制造工艺,显著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特性,进一步降低电池成本。

      锂离子电池负极表面固体<mark>电解</mark>质膜的多尺度计算模拟研究进展

      来源:材料牛2018-04-09

      固体电解质膜(sei)是影响有机液态锂离子电池稳定性、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的关键因素,由于其复杂的成分结构及动态的固液界面,仅从实验上难以清晰地给出其结构成分特征、离子/电子传导特性、化学/电化学稳定性等物理图像

      如何解决全固态电池中界面问题?

      来源: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2018-04-08

      界面问题:电解质由液态换成固体之后,锂电池体系由电极材料-电解液的固液界面向电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的固固界面转化。区别在于,固固之间无润湿性,其界面的更易形成更高接触电阻。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俞会根:储能型固态锂电池商业化需突破的技术瓶颈分析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18-04-02

      从这张图上大家可以看到,固态电解质llzo密度是5.07,只有基于高分子的peo和tfi有0.93,如果单纯把液态电池,电解液换成固态电解质,大家可以看,液态电池容量密度可以做到297,但是如果单纯的替换固态电解质的华

      来源:拓墣产业研究院2018-03-29

      动力电池现阶段以提升能量密度、降低成本为目标,固态电池导入重点在于车身轻量化先从电池结构来看,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为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与结构壳体等;其中,隔膜与电解液大约占整个电池重量的4成

      来源:材料人2018-03-26

      【成果简介】近日,清华大学张强教授课题组通过调控液态电解液中锂离子溶剂化层的组成和结构,改善sei和锂沉积的均匀性,从而增强了锂金属电池在液态电解液中的循环稳定性。

      来源:新能源Leader2018-03-19

      由于h+在水溶液中的快速扩散能力,早期的可充电电池主要是采用强酸(h2so4)或者强碱(koh)作为电解液,当时最为可靠的可充电电池是采用niooh为正极,强碱性容液为电解液的镍-氢电池,但是我们都知道水的电化学稳定窗口非常窄

      Nature Energy 报道一种新的抑制锂枝晶的方法-应力释放

      来源:能源学人2018-03-13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比如使用电解液添加剂,固态电解液,人工sei膜或者三维集流体。这些方法往往是从化学,物理方法试图控制产生的枝晶,并没有从源头上杜绝枝晶形成。

      解析|全固态锂电池的技术难点和挑战

      来源:储能科学与技术2018-03-12

      (1)sei膜持续生长由于sei膜生长的不致密且正负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体积膨胀收缩,sei膜部分成分可以溶解在电解液里,导致正负极表面的sei膜持续生长,引起活性锂的减少,电解液持续耗尽,内阻

      内燃机没前途了?火花塞厂商NGK转投固态电池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2018-02-09

      贴士:固态电池的原理与液态锂电池相同,但其电解质为固态,不仅如此,固态电池中由于没有电解液,安装在汽车上不需要额外增加冷却管、电子控件等,不仅节约了成本,还能有效减轻重量。

      来源:深圳古瑞瓦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18-02-07

      但是电解液的导电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从而会导致电解液阻抗的增加,并因此增加阻抗。...电解电容工作温度-30~105度电解电容由于存在电解液,人们也担心在低温下会不会冻住,其实电解液在零下40度也不会冻住。

      分析:锂电池过充电、过放电、短路保护电路详解

      来源:锂电联盟会长2018-02-07

      1.无电池漏液问题,其电池内部不含液态电解液,使用胶态的固体;2.可制成薄型电池:以3.6v400mah的容量,其厚度可薄至0.5mm;3.电池可设计成多种形状;4.电池可弯曲变形:高分子电池最大可弯曲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