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电池体系”相关结果530
      深度解读后锂离子<mark>电池</mark>技术展望(上)

      来源:锂电联盟会长2018-05-03

      本文将概览后锂电材料和体系,论述每种后锂电技术的工作原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评估某些电池材料,在此我们将电池体系划分为短期和长期技术方案。...这些用于能量存储的新电化学体系我们称之为后锂离子电池。后锂离子电池体系的理论能量密度更高,但是寿命短也是其严重的问题之一,主要的技术挑战便是克服其可逆性差的问题。

      一文读懂固态<mark>电池</mark>成为下一代动力<mark>电池</mark>的解决方案

      来源:电子发烧友网2018-05-02

      表 2 电池应用要求与固态电池体系解决思路2 固态电池核心部件固态电解质研究进展对于固态电池,固态电解质是其区别于其他电池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理想的固态电解质应具备:工作温度区间(特别是常温)保持高的锂离子电导率

      <mark>电池</mark>储能已成为能源互联网实现之基石

      来源:铭泽哲麟2018-04-28

      在智慧能源国际论坛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解晶莹教授提到储能电池系统的热与安全、功率电池体系及性能预测、储能系统的数据体系电池失效分析等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无不围绕电池而展开。

      <mark>电池</mark>自热效应可抑制锂枝晶生成?锂金属电极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来源:能源学人2018-04-27

      ,并且这种自热效应处于电池体系的安全水平之下。...与此同时,研究团队将这一研究方法应用于锂硫电池体系,测试结果与上述情况相吻合,表明这一结论具有普适性。在此,作者提出了自愈时间这一概念。当施加高电流密度时,随着枝晶和sei重建,起初ce呈现下降趋势。

      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网2018-04-20

      该工作的导电骨架镀银灌锂方法可普适于任何基于导电骨架的复合金属锂负极设计与制备,其镀银层可实现高效的预置金属锂复合,并实现无枝晶、无死锂的循环容貌,进而获得在锂硫电池等全电池体系中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提升了储能系统系统的安全性

      来源:能源学人2018-04-16

      近日,北京大学郭少军研究员及博士后张业龙将缺陷化学与锂硫电池有机结合,首次在锂硫电池体系中巧妙地引入正电荷硫空位这一概念,首次合成了富1t相mos2及富正电荷硫空位的mxene/1t-2h mos2-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在锂离子<mark>电池</mark>化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来源:材料牛2018-04-16

      他们在手套箱中将afm探针浸入含有电解液的电池体系中,在对电池进行充放电化成的同时,实现对sei膜生长演变的实时观察。...xps分析测试显示,含有lidfob的电解液所形成的sei膜体系中含有较多的无机盐成分如lif,而含有libob的电解液所形成的sei膜体系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盐成分。

      德国应化发表“锂电之父”又一力作 开钾离子<mark>电池</mark>新篇章

      来源:电化学前沿2018-04-10

      goodenough教授团队创造性的将聚苯胺正极材料与聚合物凝胶电解质结合,构建了高能量密度的钾离子电池体系。...至于将二者强强联合组建的钾离子电池性能,直接上图吧图4:(a):半电池充放电曲线对比(10ma/g)(b):半电池倍率性能(c):半电池循环性能(d):聚合物凝胶电解质半电池循环前后eis阻抗测试图图5

      锂离子<mark>电池</mark>负极表面固体电解质膜的多尺度计算模拟研究进展

      来源:材料牛2018-04-09

      的模拟第二部分介绍sei的初始形成机制;基于第二部分形成原理上的理解,第三部分介绍电解质添加剂改性(in-vivo design)sei的计算预测工作;第四部分综述已知sei成分的具体性能,并将其与电池体系的性能老化联系起来

      储能要找到商业化应用切入口与政策密不可分

      来源:新浪广东2018-04-09

      对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改进也在进行,国内主要电池厂商正在集中开发以高镍三元材料为正极、以硅碳材料为负极的电池体系。此外,以固态锂电池、锂硫电池等为代表的新型电池体系也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产业化开发阶段。

      锂空气<mark>电池</mark>可能是动力<mark>电池</mark>领域的未来挑战者 但非现在!

      来源:刘冠伟2018-04-09

      ,这也是锂空电池体系技术的一大瓶颈。...最近美国科学家等在锂空电池的研究方面达成了突破,在《nature》上发文,成功制成了可在类空气气氛中循环超700次的电池,很好的解决了之前很多体系只能与纯氧反应、循环寿命很差(常常只有几十次)的问题,在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层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如何解决全固态<mark>电池</mark>中界面问题?

      来源: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2018-04-08

      如果想要达到更高的能量密度,在未来达到《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技术目标,则需要在革命性的正负极材料、电池体系上进行革新。固态电池是被看做下一代最有希望替代液态锂电池的动力来源。

      烟台创为李明明:智慧消防安全防护技术护航储能安全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18-04-02

      适用性,使用不同锂离子电池体系,刚才说的全钒、液流,锂离子电池不可控的,发生火灾无法救援,也无法中知热点反应。目前传统的储能站的消防主要通过探测方式,应该是通过典型感温方式,加上声光预警,在本地实现。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温兆银:钠系<mark>电池</mark>技术取得新突破 正在向示范产业化推进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18-04-02

      ,我们采用圆形的设计,为我们的大容量,高比表面电池体系奠定了基础。...最后我们还有很多电池部件需要进行组合,我们获得这样一个电池体系,这个是我们设计的电池的结构,我们目前采用圆形的结构设计,这是50安时的电池设计,包括ge公司他们采用方形结构设计,他们的目的也是为了增大反应的比表面

      西北工业大学Nano Letters:多孔介质中锂枝晶生长抑制机理

      来源:材料牛2018-03-30

      将多孔-si3n4亚微米线膜应用于li | li对称电池体系,取得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电池可以连续运行超过3000小时而没有任何短路迹象。...,na,k,al等电池)提供了理论指导。

      储能用超长寿命高安全锌基锂<mark>电池</mark>的研究进展

      来源:电源技术杂志2018-03-30

      zhao等采用单斜晶li3v2(po4)为正极活性物质,开发了li3v2(po4)/zn电池体系。...而储能电池则是开发新能源的主要技术瓶颈。目前市场上的常用的电池体系有:镍镉电池(ni-cd),镍氢电池(ni-mh),铅酸电池以及有机锂离子电池

      告别Li2CO3:基于过氧化放电产物的Li-O2/CO2<mark>电池</mark>

      来源:能源学人2018-03-29

      其中,锂离子的高度溶剂化状态,有希望能够使得c2o62-稳定的存在于电池体系当中。图3....相对应的原位拉曼表征(e),充分的证明了这一基于过氧化放电产物的li-o2/co2电池体系能够保持良好的可逆性。

      华中科大构建新型高电压长寿命“摇椅型”水系锌离子<mark>电池</mark>

      来源:材料人2018-03-28

      电池体系具有1.62v电压,97.5wh/kg的能量密度和长达4000圈的循环寿命(95%容量保持率)。作者通过非原位xps、xrd和sem mapping等表征了电池的机理。...;d)cff-zn//n3vpf@c电池结构和机理示意图;图2 电池电化学性能表征a)cff-zn//n3vpf@c电池的倍率容量性能;b)cff-zn//n3vpf@c电池的不同倍率下的充放电曲线;c

      来源: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2018-03-26

      事实上,自锂电产业兴起以来,电池体系始终都没有更进一步,但其能量密度、安全性、充放电倍率、循环寿命、成本等等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其原因,正是电池结构设计和工艺的技术提升。...而去年沸沸扬扬的21700电池,则是电池结构升级的体现。不能否认,新型电池技术在锂电发展上的重要位置,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锂电性能提升都将决定于电池结构设计和工艺技术的改良。

      来源:能源学人2018-03-22

      锂离子电池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从从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到电网储能应用。然而,由可燃的非水系电解质带来的潜在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在高能量密度的电池体系中。...这种电解质继承了两种母体系统的优点,并且能够实现具有高能量密度,循环稳定性和高安全性的3.2v级锂离子电池。非水性组分的引入帮助形成sei,将混合电解质的阴极极限降至1.0v。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