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硅负极”相关结果205

      来源:起点锂电大数据2022-05-05

      起点锂电大数据了解到,航盛锂能总部已布局电解液和硅负极材料,电解液规划产能为10万吨/年,其中一期3万吨/年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第四季度投产,投产后公司电解液产能可达7万吨/年。...‘起点锂电大数据了解到,航盛锂能总部已布局电解液和硅负极材料,电解液规划产能为10万吨/年,其中一期3万吨/年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第四季度投产,投产后公司电解液产能可达7万吨/年。

      来源:​高工锂电2022-05-05

      特斯拉通过做大电芯、无极耳设计、硅负极材料、干电极工艺制造工艺等材料、技术创新及工艺变革,实现圆柱电池安全、性能的最优解。

      来源:电池工业网2022-04-25

      反观硅基负极,单质硅负极理论比容量4200mah/g,是石墨负极材料理论比容量的11.29倍。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04-21

      “硅基负极要实现产业化,还需要解决硅负极膨胀的问题。另外就是降低成本,目前价格还比较贵。”吴辉指出。硅基负极的硅体积易膨胀、导电性差、首次充放电损耗大等问题也有待解决。...据了解,石墨负极的价格一般在3万-6万元/吨,据天风证券测算,硅负极纯品价格一般在30万-70万元/吨,复合品价格一般在8万-12万元/吨。硅基负极在应用上缺乏价格优势。

      来源:电池中国2022-04-20

      sk on则在去年12月成立研究中心,用于硅负极、高镍正极、金属锂等技术研发,并将在该中心建立一条针对软包电池设计的试产线,也将用于测试固态电池等,预计2022年上半年将投入运营。

      Q1负极材料投扩产复盘

      来源:高工锂电2022-04-15

      如安普锐斯2万吨新型硅负极材料生产基地1月在合肥庐江动工,项目总投资20亿元,首期预计2022年下半年投产运行。...其早在2018年已建立新型硅负极材料中试生产线,并开放与国内外锂离子电池制造厂商的深度合作,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丰富的生产经验。

      来源:高工锂电2022-04-12

      )等不约而同地都从硅负极材料或预锂化技术下手,也表明“硅负极、预锂化”将加速进入电池技术较量之列,并有望在2022年开启产业规模化推广应用。...电池厂商的一般做法是,选择了折中路线,提升硅材料的颗粒度,如在碳负极中掺入纳米级的硅材料形成碳硅负极-“石墨+硅”, 粘接剂上采用“sbr”+“ppa”+“pvdf”。

      来源:起点锂电大数据2022-04-02

      研发方面,高镍、硅负极体系的第一代产品正在样品开发阶段,可满足目前主流的600-700公里长续航车型要求,并且完成超级快充的体系开发;同时计划提升三元和铁锂产品的电芯容量,并推进1万次长寿命铁锂电芯的开发

      来源:电池中国2022-03-29

      从目前各家企业在圆柱电池上的研发来看,无极耳(全极耳)设计、高镍材料、硅负极材料、工艺革新等是实现大圆柱突出性能的重要因素。

      来源:高工锂电2022-03-29

      特斯拉通过做大电芯、无极耳设计、硅负极材料、干电极工艺制造工艺等材料、技术创新及工艺变革,实现圆柱电池安全、性能的最优解。

      来源:高工锂电2022-03-25

      电芯也首次成功应用硅负极。...新安股份指出,碳化硅负极项目的中试工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2-02-25

      与此同时,硅负极电池材料的机会开始显现。预计这些事件将导致在华盛顿州摩西湖重新开始运营的坚定计划。”

      哪些电池企业在布局大圆柱电池?

      来源:NE Times2022-01-24

      硅负极、正极材料改性是目前大部分电池企业都在研究的方向,但是目前硅负极的材料成本非常贵,特斯拉选择用冶金硅加上聚合物粘结剂来稳定电池表面结构,正极材料使用新型无钴高镍,针对不同续航里程的应用场景选择不同的电池

      来源:电池工业网2022-01-12

      而目前采用高镍材料和碳硅负极的锂电池,最高单次能量密度仅在300wh/kg左右。...2021年初,广汽埃安发布预告称,其搭载“硅负极电池”的车型将拥有1000km的nedc综合续航里程。2021年11月,工信部发布新一轮目录公告。

      广州发布新政!2025年将实现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商业示范运营

      来源: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1-12-30

      支持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低钴(微钴)动力电池技术研发,突破无线电池管理系统(wbms)、电池管理单元(bms)等技术,提高电池安全性、可靠性、性能和寿命,鼓励硅负极电池、石墨烯电池、燃料电池、固态电池和半固态电池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2021-11-26

      许昌、驻马店等地骨干企业和研发机构为依托,加快推动电池正负极、隔膜、电解质、电池管理系统等技术进步,加强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锂电池、钠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技术攻关,加快石墨烯负极、纳米硅负极等电池关键材料和固态动力电池

      来源:高工锂电2021-09-28

      根据计划,skc将与全球的行业参与者携手成立合资企业,以确保通过核心技术打开市场,包括硅负极和高镍正极等,其中对于负极材料更具体的业务结构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披露。...负极方面,9月初,外媒报道称,sk 集团旗下sk materials与美国电池材料企业group 14 成立合资公司,拟投资8500亿韩元设立电池硅负极材料生产工厂,计划今年10月开工,2022年投产。

      来源:高工锂电2021-08-24

      一是采用自主研发高性能lfp正极材料,实现克容量可以达到150mah/g,压实密度达到2.4g/cc;二是在磷酸铁锂化学体系中首次成功地应用了硅负极材料;三是将预锂化技术实现产业化落地。

      LFP乘用车配套“渗透战”

      来源:高工锂电2021-03-19

      1月初,国轩在其科技大会上宣布210wh/kg磷酸铁锂软包电芯创新,包括三项关键技术创新:自主研发生产的高性能lfp材料、高克容量硅负极材料和先进的预锂化技术,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达到三元5系水平。

      来源:汽车之家2021-02-19

      1月18日,广汽集团对外透露,搭载硅负极电池技术的车型已按计划进入实车测试阶段,并将在今年上市。...1月8日,国轩高科首次发布210wh/kg磷酸铁锂电池产品,并对外宣布,磷酸铁锂电池达到如此可观的能量密度,离不开“高克容量硅负极材料和先进的预锂化技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