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硫正极”相关结果48

      来源:新材料在线2016-12-26

      硫正极材料是制约锂硫电池发展和应用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重点关注硫正极。目前,锂硫体系的硫正极也存在几个问题需要解决:穿梭效应,导电性差,体积膨胀。...锂硫电池原理锂硫电池正极为硫或含硫材料,负极为锂。

      来源:中科院2016-12-07

      基于石墨烯多级次复合材料的碳硫正极结构示意图以及电化学性能...这表明该研究提出的零维&二维多级次复合纳米结构设计,发挥了石墨烯和多孔碳球的协同效应,有效地分散、限域硫正极,提高了电化学活性、避免了硫的穿梭效应,为开发高容量、长循环性能锂硫电池以及其它储能器件提供了新的思路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6-06-14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先进炭材料研究部以天然棉花为前驱体,经过高温碳化,制备出具有高导电性的三维空心碳纤维泡沫,最终获得硫的面密度最高可达21.2 mg cm-2的三维空心碳纤维泡沫硫正极。...研究同时提出了利用空心碳纤维泡沫对电解液超高的吸液率,使其在吸收电解液的同时,也将溶于电解液的多硫化物限制在正极区域,阻止了多硫化物向负极的扩散,从而有效抑制了穿梭效应,保证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来源:能源情报2015-12-22

      典型的设计为管式结构,如图1所示,电池由作为固体电解质和隔膜的beta-氧化铝陶瓷管、钠负极、硫正极、集流体以及密封组件组成。

      来源:高工锂电网2015-09-17

      通过这一方案,既提高了硫的装载量,又有效限制了多硫化物的溶出,实现了可放大制备的硫正极材料技术解决方案。除了硫正极外,金属锂负极也是锂硫电池能否实际应用的关键。...前期研究工作中,他们针对锂硫电池中常规环状s8分子正极材料充放电过程中形成易溶性多硫离子,造成硫正极的循环性能极差的问题,从硫分子结构设计出发,提出通过构筑链状小硫分子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多硫离子溶出难题的新思想

      来源:科学网2015-09-07

      9月1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陈剑研究员带领先进二次电池研究团队在锂硫电池工程技术研发中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研究开发了高性能纳米结构碳硫复合材料、高硫担载量硫正极极片和大容量锂硫电池技术。

      来源: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2015-04-23

      研究人员探索了利用尺寸调控使硫正极行为趋近或实现硫材料的理论比容量的方法。...近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陈立桅课题组在理解锂硫正极电荷传递过程的特性,促进正极内部的电荷高效传递的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

      来源:中国储能网2014-06-30

      空间限域的链状小硫分子及其特殊电化学性质的发现,对于根本解决硫正极的多硫离子溶出问题,开发高性能锂-硫电池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结果已申请三项pct国际专利。...然而,受限于硫及其放电产物硫化锂(li2s)的绝缘特性,以及充放电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多硫化锂中间产物易溶于电解液的缺点,锂-硫电池的硫正极活性差、利用率低、循环性能也很差,严重影响电池的性能发挥和实际应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