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产业研究”相关结果约11000+
      “十三五”以来我国农业用电量加速增长的背后

      来源:电联新媒2024-06-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因此,业内对第一产业用电量增长形势的研究不够深入。如今,农业用电量加快增长,背后的原因值得探究。在国民经济行业用电分类中,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这里的农业仅指种植业,是狭义的农业。

      来源:上海市发改委2024-06-03

      原文如下: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0742号提案的答复颜丽园委员:您提出的“关于聚焦氢能产业未来发展,解决氢能规模化应用若干瓶颈问题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加强氢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提出到2025年,产业创新能力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培育5-10家独角兽企业,建成3-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4-06-03

      据悉,该基金立足于科力远、中创新航在新材料领域的产业基础及武汉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的科研技术优势,将投资碳中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武汉大学学术产业的孵化项目等,为大储能产业联盟和创新联合体上下游成员企业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

      CBC 2024第七届中国(国际)生物质能大会暨展览会圆满落幕!

      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2024-06-03

      现场更有多位专家都提及了最近大热的生物质制氢制甲醇技术,为产业开拓新的发展路径。...生物质能助力“减污降碳” 潜力与方法研究吉林宏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许雪楠生物质热解气化先进技术河北纽思泰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彭光辉上吸式常压固定床生物质气化炉技术应用广州环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

      来源:中国华电2024-06-03

      ,紧密结合实际研究贯彻落实措施。...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5月5日至7日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5月23日向中国-海合会国家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所致的重要贺信精神。一是要持续推进国际业务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电科院王伟胜: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6-03

      新质生产力的兴起将重塑电力行业的产业结构,加快能源电力行业的发展,同时将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对能源转型非常重要,同时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也面临诸多挑战。...认知层面和决策层面正在进行一些研究,主要是要增强这些技术在可信、可靠,以及如何进行验证方面的技术研发和验证。

      来源:《求是》杂志2024-06-03

      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四个面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原创性、基础性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表现形式为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因此,我们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6-03

      研究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多元技术路线,加强热稳定性、主动构网、长时电力储能等技术研发。六是氢能。氢能是需要重点布局的产业。加强绿氢制备关键技术研发,推进氢燃料电池在重卡、船舶、航空等领域的应用。

      陈海生 等:2023年中国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储能科学与技术2024-06-03

      总体上,中国储能技术和产业经历了高速发展的一年,学术界和产业界朋友建议笔者继续撰写一篇综述性文章,对中国2023年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地回顾和分析。...fu等通过研究回流涡和空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抽水蓄能过渡过程的影响,为控制振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guo等提出一种模拟间隙引起的振动位移的计算方法。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4-06-03

      鼓励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有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经过一年多的研究,项目团队研制了全国首款210安时长寿命、宽温区、高安全性的钠离子储能电池,研制了国内首套十兆瓦时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并运用这些技术建设了全国首座电力储能用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2024-06-03

      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体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就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研究,...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新进展,前沿科技领域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企业研发经费、技术合同成交额、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2022年实现倍增,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未来产业规模稳步提升,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更大步伐

      来源:江苏省盐城供电公司2024-06-02

      当前,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大力度培育产业、营造生态、打造集群,是研究探索低(零)碳产业园绿电供应路径的应有之义。...最近,盐城市盐都区发改委来盐城供电公司调研盐都区低(零)碳产业园建设,双方就盐都区新能源开发、网架结构补强、绿电绿证交易等进行了深入交流,盐城供电公司提出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大抓产业、主攻工业

      构建源网荷储数智化新生态——2024年首届源网荷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圆满落幕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2024-05-31

      泰达控股也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支持源网荷储项目建设,凝聚各方力量,为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针对配电公司,也需要研究更有效的特许经营权政策,特别是基于绩效的监管政策,以适应不断进化的配电系统运行形态。

      华为中国行2024·山东发电行业展车&交流会成功举办

      来源:华为2024-05-31

      数智发电:让“数智世界,一触即达”在“双碳”目标压力下,深度调峰、超低排放、灵活运行已成为发电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和长期研究热点,各发电企业急需引进新技术向智慧化转型升级,加强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发电的厂站级智能化建设...“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能源数字化专委会副主任王聪生在致辞中提到,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能源数字化专委会一直致力于能源数字化的发展及推广应用,本次与华为公司举办这次活动旨在贴近用户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4-05-31

      该项目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土山镇,紧邻中广核莱州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研究试验项目升压站,是2023年山东省第一批储能示范项目。...湖北黄冈正创电力电化学储能项目并网投运5月22日,黄冈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服务中心首个集中式储能电站——黄冈正创电力17.5mw/35mwh电化学储能项目成功并网投运。

      中德合作、国内首个!广东500MW海上风电项目获核准

      来源:湛江发改委2024-05-31

      为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市发展改革局主动靠前服务,指导企业做好海上风电项目核准前期工作,多次组织相关单位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协调推进项目的前期审批手续办理事宜。...为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助力企业对产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前沿的深刻洞察,北极星将于2024年6月6-7日召开“聚链协同 低碳赋能——第四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点击查看详情)”,同期于6月5日也将举办

      来源:陕煤电力2024-05-31

      5月30日,陕煤电力集团与国网陕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旨在落实陕煤集团与国网陕西公司5月24日座谈交流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陕煤电力集团和国网陕西电力研究院的交流合作,建立长效机制,按照“资源共享...深度融合双方产业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在能源电力科技创新、常规电源提质增效、新能源和储能、技术服务市场共建、专家人才联合培养等高质量发展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培育新质生产力,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5-31

      5月22~24日,第十届中国国际电动汽车充换电产业大会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举行。...2022年至今,祖国强带领团队开展“大规模电动汽车安全充放电与车网智能互动关键技术”项目研究与示范应用,针对社区、快充站、广域聚合调控三大互动场景,打造车网互动示范样板,目前已完成台区边缘智能充放电装置等样机研制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5-31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发挥综合能源服务贴近客户侧优势,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研究应用,做精做专节能环保、新型储能等业务,带动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提升,促进源网荷储协同发展,切实扛起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的责任...国网综能服务集团以支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导向,紧紧围绕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网建设需求,专注“5+n”核心业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增强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竞争力,推动实现规模和效益双提升

      来源:沈阳市生态环境局2024-05-30

      以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和碳达峰目标为导向,逐步建立产业准入及...全文如下:关于印发《沈阳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县(市)人民政府,相关市直单位:为贯彻实施国家和省碳达峰综合战略,强化我市减污降碳行动举措,有效推进减污降碳措施落实,我们研究制定了《沈阳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