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电力消费模式”相关结果72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2016-08-23

      6.实施电力需求响应意义重大 起步阶段面临诸多问题需解决需求响应作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组成部分,是指通过分时电价等市场价格信号或资金补贴等激励机制,引导鼓励电力用户主动改变原有电力消费模式的市场参与行为。

      来源:中国电力报2016-08-23

      需求响应作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组成部分,是指通过分时电价等市场价格信号或资金补贴等激励机制,引导鼓励电力用户主动改变原有电力消费模式的市场参与行为。...需求响应是电力需求侧管理在竞争性电力市场下的新发展,良好的市场化机制是需求响应资源融入市场、参与电力系统运行的基础。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6-08-18

      需求响应能力制约能源体系转型需求响应的关键性作用需求响应即电力需求响应的简称,是指电力用户针对实施机构发布的价格信号或激励机制作出响应,并改变电力消费模式的一种参与行为。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6-08-18

      需求响应能力制约能源体系转型需求响应的关键性作用需求响应即电力需求响应的简称,是指电力用户针对实施机构发布的价格信号或激励机制作出响应,并改变电力消费模式的一种参与行为。

      来源:国网宁夏电力公司2016-07-29

      根据《适用于近期西北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及电力消费模式发展的负荷建模应用研究》项目需求,利用安装在330千伏(220千伏)变电站出线侧的智能测量终端所提供的量测信息,开展电力系统负荷特性在线信息采集、处理、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16-02-05

      电力需求响应参与北京市调峰减排需求响应是用户针对实施机构发布的价格信号或激励机制做出响应,并改变电力消费模式的一种参与行为。...贵州关于开展电力市场主体预注册工作的通知北极星输配电网今日从贵州省经信委获悉,《关于开展贵州电力市场主体预注册工作的通知》日前已经下发,通知要求电力市场主体是指进入贵州电力市场交易平台,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的各类主体

      来源: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网站2016-02-04

      需求响应是用户针对实施机构发布的价格信号或激励机制做出响应,并改变电力消费模式的一种参与行为。通过主动采取措施,可临时性减少或者转移某时段用电负荷,从而减少电网高峰负荷压力。...2015年夏季,北京市电网最大电力负荷三次刷新历史最大值, 8月12日和8月13日,北京市先后组织17家负荷集成商、74个用户参与需求响应项目执行,经核证实现一次最高削减电力负荷6.5万千瓦。

      来源:贵州省电机工程学会2016-01-05

      3需求响应 (dr, demand response)含义:通过价格信号或激励手段,利用需求弹性引导用户做出响应,改变电力消费模式,降低成本。特点:包括基于价格的、基于激励的两类形式。...【供需互动对电力市场有哪些影响?】供需互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交易模式,大幅扩展了市场各参与方的获益方式。传统的以销定产的供求机制将被取代,需求侧同样具有真实或虚拟的发电资源。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15-10-28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基本概念需求响应是指电力用户针对实施机构发布的价格信号或激励机制做出响应,并改变电力消费模式的一种参与行为。...北极星输配电网今日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关于组织征选北京市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第二批需求响应负荷集成商和电力用户的通知已经下发,现将要点整理如下:各有关单位:根据北京市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安排

      来源:供用电杂志2015-07-31

      2)需求响应业务是指电力用户针对市场价格信号或激励机制做出响应并改变电力消费模式的行为。...电力市场域通过电力企业间的信息交互,对电力业务数据、电能质量、电能电量平衡等进行管控,为用户提供交易管理、计划管理、结算管理、合同管理及市场成员管理等电力市场信息,指导用户的电力消费,最终平衡供需关系。

      来源:《能源》2013-09-09

      因此,不管什么样的消费侧管理,如果不能有效的区隔不同消费形态的消费者,都可能造成节能效果有限。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系列机制,通过市场机制,鼓励高效节能电力消费模式,抑制造成浪费的消费模式

      来源:ABB评论2011-05-06

      由于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具有间歇性和变化无常的特点,因此亟需储能技术和具有协调功能的系统,使得所有可利用的发电与各种电力消费模式相匹配。...claes rytoft, peter lundberg,harmeet bawa, mark curtis随着电力消费水平不断上升,可替代能源使用比重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增效节能和电网可靠性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