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热失控”相关结果1521
      “光伏+储能”开启应用新格局

      来源:中国电力报2018-04-25

      热失控极易引起连锁反应,在大规模储能中一旦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若是应用锂离子电池储能,则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锂离子电池中的电解液是用易燃的溶剂配制而成,正、负电极上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只隔一层约20微米厚的隔膜;电池组运行(或停放)时,当某一节电池达到一定温度,氧化剂和还原剂均易与电解液发生大量生热的化学反应热失控

      来源:王宁2018-04-16

      商用车受到一定政策影响,纯电动客车安全规范条件中四项要求进行热失控实验,高比能的三元电池较难通过该实验,所以2017年客车基本采用磷酸铁锂电池。

      汽研中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性测评关键技术实现行业推广应用

      来源: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2018-04-11

      二是建立动力电池单体热失控及系统热扩散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相关成果应用于《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及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等国内外标准草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汽研中心经过多年攻关,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性测评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一是在国内率先建成动力电池本征热-电耦合测评平台,针对35款典型产品开展测试评价,在国际上最早获得大容量动力电池绝热热失控的测试结果

      磷酸铁锂并不会“回潮” 因为它一直存在

      来源:刘进2018-04-09

      商用车尤其是客车搭载的电池量都很大,为了减少热失控带来的风险,磷酸铁锂电池成为了电动客车厂家的首选。数据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一点。

      产业化锂离子电池80℃高温存储研究

      来源:清新电源2018-04-08

      然而,大多数二次锂离子化学物质的工作温度限制在60℃左右,在较高温度下,会有气体生成并且电池性能会发生衰减,甚至会发生热失控反应。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需要实现哪些功能?

      来源:动力电池技术2018-04-04

      当温度高于200℃时,电解液会分解并产生可燃性气体 ,并且与由正极的分解产生的氧气剧烈反应 ,进而导致热失控。在0℃以下充电,会造成锂金属在负极表面形成电镀层,这会减少电池的循环寿命。

      烟台创为李明明:智慧消防安全防护技术护航储能安全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18-04-02

      再一个就是防护热失控扩散的报警,从单体到多米诺效应的发生,形成热扩散。...储能安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电器安全,一个是电池安全,看到多个新能源汽车在去年、前年大量发生火灾事故,是储能一样类型的电池火灾,这个专业名词是电池热失控和热扩展,这是一个非常难的技术难题,如何防止热失控的延展性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2018-04-02

      另外,高比能量单体电池离不开热失控防控技术,要完全杜绝热失控非常困难,必须从系统角度来防范热失控蔓延。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亦是如此。

      来源:新华社2018-03-21

      据悉,会议将系统研讨制定多项锂离子动力电池国际标准,进一步完善国际标准体系,以期在锂电池热失控、振动、冲击、盐雾、腐蚀等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测试方法和技术要求,从而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来源:新能源Leader2018-03-19

      2.电池结构接下我们来从电池单体层面上看看如何给热失控踩下刹车,目前锂离子电池在结构设计中都对热失控的问题进行了考虑,例如在18650电池的上盖中一般都会有泄压阀,在热失控时能够及时将电池内部过高的压力进行释放

      来源: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2018-03-13

      首先,单只能量过高的锂电池,遇到意外,引发热失控,电池内部急剧反应,短时间内,过多的能量无处释放,是非常危险的。尤其在安全技术,管控能力发展还不够充分的时候,每只电池的容量都应该克制。

      解析|全固态锂电池的技术难点和挑战

      来源:储能科学与技术2018-03-12

      (3)正极材料析氧对于高容量的层状氧化物,在充电至较高电压时,正极晶格中的氧容易失去电子,以游离氧的形式从晶格析出,并与电解液发生氧化反应,导致热失控;正极材料结构也逐渐破坏。...但是对于能量密度越来越高的采用液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尽管从材料、电极、电芯、模组、电源管理、热管理、系统设计等各个层面采取了多种改进措施,安全性问题依然很突出,热失控难以彻底避免。

      来源:锂电联盟会长2018-02-13

      首先,单只能量过高的锂电池,遇到意外,引发热失控,电池内部急剧反应,短时间内,过多的能量无处释放,是非常危险的。尤其在安全技术,管控能力发展还不够充分的时候,每只电池的容量都应该克制。

      电动车强制安全国标来了 重点关注<mark>热失控</mark>和热管理

      来源:第一电动网2018-02-08

      :包括系统预警和试验关键事件(热失控触发开启、热失控触发停止、外部烟、火、爆炸)等的试验照片、试验数据和时间等。...就着解读高考考试大纲的感觉认真研读了这三份意见征求稿,并对其中一些变化的地方提出一些看法并重点关注热失控和热管理等相关的部分。

      来源:储能网2018-02-08

      热失控是安全专家和消防人员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当电池系统中的火灾级联失控时,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ul能源和动力技术首席工程师ken boyce表示, ul将一直致力于ul 9540的标准工作, ul最近发布了ul 9540a,这是一种评估电池储能系统热失控的测试方法。

      来源:电动汽车资源网2018-01-24

      在这些环节中,出现制造误差和滥用工况是无论如何也难以避免的,所以在这个现实条件下,对电池发生热失控的预案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热失控不仅是发生安全性问题的本质原因,也是制约锂离子电池性能表现的短板之一。锂离子电池的潜在安全性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

      院士陈清泉:以更高的能源效率驱动车辆 电动汽车碳排放必然比燃油汽车低很多

      来源:电力头条APP2018-01-23

      由于转子细小散热面积不够,冷却水通过的比表面积低,散热能力差,导线集肤效应来不及散热,产生热失控。控制器的频率控制不慎时,dv/dt难以控制导致的热失控,导线产生熔化。要做到高温电机。

      动力电池发生燃烧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来源:电动知家2018-01-23

      如果qeqp则qa为为负值或零,电芯内部温度不会上升,不会产生热失控;如果qe<qpq为,电芯内部温度会持续上升,直至达到热失控温度200~300℃。...热失控诱因导致动力电池系统发生燃烧或爆炸的可能原因有:一动力电池(电芯)的放热副反应导致热失控,引燃电解液和其他可燃物质;动力电池系统的高压回路中局部连接抗阻抗过大,有大电流流过时倒至温度上升达到着火点温度

      欧阳明高院士:未来5—10年电动汽车实现15分钟充电75%

      来源:电力头条APP2018-01-22

      160瓦时/公斤,质量成组效率可以达到77%,循环寿命超过3000次,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热失控防范技术,如果没有该技术,这么高的比能量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单体电池要完全杜绝热失控,目前还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必须要从系统角度来防范热失控的蔓延

      深度剖析锂离子电池衰减机理梳理(二)

      来源:ind4汽车人2018-01-22

      而一旦正负极短路,那么电子就无需通过外部电路即可到达正极,那么电池的整个电化学反应就失控了,产生过流、过温的现象从而进一步损伤电池,并引起热失控等更严重的问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