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储能院校”相关结果221
      远景智慧储能再下一城!助力泰国首个智慧校园项目实现零碳

      来源:远景科技集团2021-03-18

      图为泰国罗勇府vistec大学智慧校园项目eps远景智慧储能系统vistec是泰国政府投资的重点研究型院校。...,并同步协调光伏发电、充电桩充电、园区用电以及储能充放电,满足每个建筑的能源需求,实现剩余能源共享,使能源利用率最大化。

      最新!25所高校新增“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 上海电力大学全国首设能源互联网工程专业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1-03-11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1日,教育部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16省市25所高校新增“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上海电力大学成为全国范围内首个设立“能源服务工程”和“能源互联网工程”专业的院校

      来源:凤台县人民政府2021-01-27

      安徽六和同心风能设备有限公司位于凤台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13年,是专业从事小型垂直轴风光互补路灯、离网式光伏发电、动力及储能锂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运维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几年来,公司始终围绕注重科学、依靠科技、走科技兴企之路,在加强与大专业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的同时,成立了企业研发中心,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多项专利,也为凤台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回顾丨2020年储能行业十大政策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1-01-15

      预计,未来将有更多院校开设该专业,为储能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为我国电力系统安全、低碳、智慧运行添砖加瓦。相关阅读:带动全球能源格局颠覆性调整!...据中关村储能联盟的数据,根据cnesa的统计,2020年1-9月中国新增的电化学储能投运533.3mw,其中新能源发电侧储能比重最大已达到2/3,这除了储能系统集成成本下降之外,更是因为政策的推动。

      来源:晋能控股集团2021-01-14

      在晋能控股集团,5g+智能煤矿、智慧电厂,充填开采、保水开采、小(无)煤柱开采、井下水库、巷道储能、地热资源开发等一大批科技成果赋能高质量发展。...值得关注的是晋能控股集团还牵头联合中煤科工、太原理工大学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校的优质资源和顶尖科学家,正在共同建设具有全球引领、具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煤炭绿色低碳清洁利用国家实验室,为煤炭产业转型发展提供科技动力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0-12-07

      支持新能源整车企业与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鼓励申报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申报成功按规定给予经费补助)。...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5日,广东肇庆市人民政府印发《肇庆市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指出:对向电网经营企业直接报装接电的自用性充电设施或经营性集中式充电设施用电,执行大工业用电峰谷电价

      来源:江西省工信厅2020-11-02

      来自省科技厅、省民政厅等省直单位、各地市工信主管部门、科研院校、有关行业联盟及会员单位的代表约120人出席会议。...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协会工作,支持会员单位开展合作交流,助力协会及会员单位开展技术攻关、污染防治、运输监管、标准体系建设及储能试点,努力形成政产学研协作的良好氛围。

      来源:华声在线2020-10-28

      宁乡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苏继桃告诉记者,该园区是我省发展先进储能材料产业的牵头园区,拥有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院士工作站和省储能产业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等,可有效为电池研产销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尤勇说,此次博览会持续到10月29日,为期三天的展览期间将分设动力电池产业专题研讨论坛25场,是促成科研院校、行业领军企业深入交流的好机会。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0-10-20

      平高集团引进并消化吸收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和能量管理系统技术,与清华大学、中国电科院等科研院校、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在较短时间内攻克了储能行业多个技术难题,掌握了双向主动均衡技术,采用独特的策略和算法...该储能电站项目位于海拔4700多米的西藏日喀则市岗巴县塔杰村,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案,规划光伏建设容量40兆瓦,储能系统配置充电功率40兆瓦,储能有效容量193兆瓦时,储能选用磷酸铁锂电池,是目前全球海拔最高

      来源:胶东在线2020-10-19

      论坛和展会两会合一,层次高、规模大,来自核电产业链各领域的院士专家、科研院校、核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近300人参加论坛。...本次高峰论坛围绕核能综合利用、高端装备制造、储能产业发展、产业金融服务、核应急与公众沟通、核技术应用与后处理等话题展开研讨,共商我国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山东省能源结构优化、烟台市打造“中国清洁能源示范市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0-09-27

      今天的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高朋满座、风云际会,来自党委政府、能源电力行业、科研院校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集聚一堂,畅想能源互联网发展未来,共谋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之路,携手迈向能源转型发展的新时代。...随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氢能、储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光伏、风电、核电、抽蓄等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电动汽车、船舶岸电等电能替代方式的广泛应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呈现清洁化和多元化的显著特征,急需尽快提升多种形式能源系统互联互通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2020-09-27

      今天的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高朋满座、风云际会,来自党委政府、能源电力行业、科研院校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集聚一堂,畅想能源互联网发展未来,共谋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之路,携手迈向能源转型发展的新时代。...随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氢能、储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光伏、风电、核电、抽蓄等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电动汽车、船舶岸电等电能替代方式的广泛应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呈现清洁化和多元化的显著特征,急需尽快提升多种形式能源系统互联互通

      工博会高纪凡再谈无碳能源新世界

      来源:天合光能2020-09-18

      天合光能正与众多高精尖企业、院校、科研机构一起为这个目标持续努力。...未来能源体系不仅仅是基于电网、管道等传输网络的能源,而是随着储能、氢能以及光伏的发展,构建线上+线下的能源互联网体系。

      “十四五长三角储能产业一体化建议专家座谈会”在京召开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0-09-09

      据介绍《“十四五”长三角储能产业一体化建议书》由中国万向集团普星聚能股份公司发起编写,组织来自政府部门、发电集团、电网公司、科研院校的近50位行业专家学者共同完成。...同时,建议书还提出在龙头企业区域建立储能产业园、储能特色小镇。

      来源:高工氢燃料电池2020-08-25

      公司和院校在新能源前沿科技、燃料电池等方面不断进行产学研合作。公司在武汉光谷研发中心成立了以知名专家院士领衔的外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持续输入技术源动力,在电动车用15w燃料电池展开合作。...动力源成立于1995年,2004年上市,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动力及动力环境产品、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服务,产品涵盖通信与大数据、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布式新能源和储能等应用领域。

      南京工程学院召开<mark>储能</mark>学科建设研讨会 将着力在<mark>储能</mark>大数据中心等方面取得突破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0-07-28

      浙能集团研究院、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北方工业大学、江南大学等相关企业及科研院校应邀参加。...会议聘任浙江省能源集团储能首席研究员,国家千人马福元为我校客座教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储能标委会秘书长李建林教授为我校储能学术委员会主任。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0-07-24

      高考分数已陆续公布,今年一些院校的招生计划也略有调整。...在6月的储能专业招生宣讲会上,储能班的师资团队也首次亮相。包括储能专业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雅玲,以及储能班项目主任兰剑、三位储能班学业导师。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整理2020-07-03

      瑞士sgs集团是国际公认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在全球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中排名第一,曾与牛津大学、哈弗大学等全球知名院校开展合作。...项目预计总投资1.5亿元,位于江津双福工业园,致力于储能相关技术研究,重点研究电池系统设计、优化、集成技术,固态、液流电池应用,废旧电池环保循环利用等,搭建梯次利用(电池)大数据管理系统与云控平台,形成新能源动力电池从检测

      来源:华龙网2020-07-03

      据悉,瑞士sgs集团是国际公认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多次与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全球知名院校开展合作,目前在全球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中排名第一。...同时,储能研究院将运用国际先进技术成果,开展储能领域相关技术研发及应用,重点涉及电池系统设计、优化、集成技术,固态、液流电池应用、废旧电池环保循环利用等方面。

      来源:华电集团2020-06-24

      ,同时瞄准产业转型升级和前沿技术创新,加大对国际化及大数据、智能制造、能源互联网、储能等前沿产业和紧缺专业人才的招聘力度。...从“拔尖”学校选“拔尖”人才——中国华电每年在国内外知名高校集中招聘优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为主的高层次应届毕业生,国外和港澳台主要以世界权威排名前50的院校为主,国内主要以“双一流”、985、211院校及重点专业院校为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