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固碳增汇”相关结果180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整理2021-12-30

      一要着力打造林业碳汇治理标志性成果,高水平编制并实施全国首个林业碳汇中长期规划,高质量实施固碳专项行动,高标准建设林业固碳试点。

      河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加强电力电子化柔性输变电装备等技术研发

      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2021-12-02

      围绕我省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加快碳排放、碳足迹、碳汇全生命周期评估技术方法与标准研究,加大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推动钢铁、电力、建材、化工等碳排放重点行业领域零碳工艺流程变革和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发展森林、草原、海洋等固碳技术

      来源:农民日报2021-11-22

      本次发布的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十大技术模式涵盖种植业减排固碳、畜牧业减污降碳、渔业减排和农村可再生能源替代等重点领域,涉及温室气体减排技术4项、固碳技术4项、可再生能源替代技术2项,主要包括稻田甲烷减排技术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1-11-04

      (市科技局牵头)(五)森林固碳行动。...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日前,浙江丽水市发布了绿色低碳示范行动方案,共包含光伏沐光惠民行动、碳电协同治理行动、“绿色能源虚拟电厂”智慧调度行动、森林固碳行动、碳汇生态产品交易行动等二十项行动。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1-11-04

      浙江省首批林业固碳试点建设分为林业试点县和林业碳汇先行基地两大类,其中林业试点县数量不超过4个、先行基地不超过2万亩。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1-11-04

      (市科技局牵头)(五)森林固碳行动。...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日前,浙江丽水市发布了绿色低碳示范行动方案,共包含光伏沐光惠民行动、碳电协同治理行动、“绿色能源虚拟电厂”智慧调度行动、森林固碳行动、碳汇生态产品交易行动等二十项行动。

      来源:浙江省林业局2021-10-29

      林业固碳试点示范创建方案内提出的林业试点县、林业碳汇示范基地建设方向明确,程序清晰,指标设置准确,县级森林碳汇计量监测方法(试行)和示范基地林业碳汇项目计量方法(试行)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与技术规程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10-22

      主要发达国家以“减排”和“”为 2 条主线,聚焦“零碳能源体系构建”“低碳产业转型”和“生态固碳/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3 个维度。

      全文|普华永道发布《碳资产白皮书》

      来源:普华永道2021-09-29

      排放移除包含工业上的物理捕集和自然方式的固碳两类技术。交易:加速推动多层次碳交易体系,特别是推动更加开放和市场化的自愿碳交易机制,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碳减排需求。

      来源:中国环境2021-09-27

      九是生态固碳关键工程技术。十是气候弹性和适应机制关键技术。

      内蒙古人民政府印发《自治区“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强化CCUS技术研发 强调重点领域实现碳达峰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1-09-15

      加强生态系统技术研究。开展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固碳技术研究;开展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可持续草地经营管理、生物固碳技术研究,稳定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碳中和科技成果示范应用。

      国家林草局发布2021年重点推广林草科技成果100项 竹林碳监测、植被碳汇等入选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1-09-10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国家林草局发布2021年重点推广林草科技成果100项,浙江农林大学的竹林生态系统碳过程、碳监测与技术,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的南方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及多功能协同提升关键技术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1-08-31

      3.发挥我省资源与区位优势,开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绿色原始技术创新,开展海洋、土壤、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固碳技术研发与示范,构建碳汇固碳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系统,依托特色碳汇资源创建国家级海洋碳汇示范区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2021-08-18

      特别是广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林业资源,为固碳提供了有利条件。

      来源:福建省林业局2021-08-11

      据初步测算,固碳规模1550万吨,每年可新增碳汇量77.67万吨。多年来,泰宁县围绕森林固碳功能发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助推“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早日实现。

      来源:中国矿业报2021-07-30

      因此,在现有的节能减排技术基础上,发掘新的固碳途径显得十分迫切。...、土地利用调节吸收等方面探索更多人工固碳途径和生态修复措施,构建因地制宜的人工固碳模式,构建全国自然碳汇数据库系统,形成全国自然碳汇调查标准体系,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服务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2021-03-12

      未来一段时间,要坚持系统观念,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做好节能减排、固碳等系统性工作,一方面,依靠电力等主要领域的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与创新,做好低碳技术研发示范与推广应用;另一方面,挖潜土壤、植被、海洋等碳库的碳汇作用与固碳能力

      生物质炭与土壤可持续管理:从土壤问题到生物质产业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03-02

      因此,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相呼应,利用生物质炭增加土壤有机质碳库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农业途径引起了科学界广泛关注,全球生物质炭固碳的潜力不断刷新。...炭化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从有机质来源角度处理了生物质源废弃物,属于环境工程领域;另一方面,生产制备的生物质炭用于农业土壤施用,可以改善土壤、增加土壤固碳,服务于减缓气候变化。

      来源:交通部2014-06-23

      三是立足于农林复合、农牧配套、合理调控、促碳中和,构建固碳型优化调控系统的生产模式。...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求和谐为主要特征,追求节能减排、固碳、统筹协调与和谐共生,它可以通俗地概括为,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与业态。

      来源:互联网2011-01-04

      面临全球气候系统崩溃的危险,我们必须要低碳出行、固碳,消除碳足迹,做一个环保时尚的减碳达人,热爱生活,并兼顾疼惜地球,从身边小事做起,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满足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