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相关结果814

      来源:经济日报2013-11-29

      辽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近期将与碳交易试点省份的交易机构展开合作,使辽宁省符合《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中国核证减排量的企业尽早投入到碳交易市场中。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3-11-26

      其中,北京市首次公布抵消机制相关规定:重点排放单位可用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其排放量使用比例不得高于当年排放配额数量的5%。其中,本市辖区内项目获得的核证自愿减排量必须达到50%以上。

      来源:中国矿业报2013-11-22

      纳入配额管理的单位可使用一定比例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履行清缴义务。清缴时,1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相当于1吨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使用比例最高不得超过当年度通过分配取得配额额度的5%。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8版2013-11-19

      基于项目的交易,是履约的发达国家在联合履约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下分别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展碳减排项目合作,分别产生减排单位(erus)和经核证减排量(cers)的交易。另一类是自愿减排市场。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6版2013-11-18

      纳入配额管理的单位可使用一定比例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履行清缴义务。清缴时,一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相当于一吨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使用比例最高不得超过当年度通过分配取得的配额额度的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3-07-16

      然而,广东此次《办法》中明确,核证减排量不得超过企业年总减排量的10%。此外,广东还明确提出,森林碳汇可以作为一种抵消机制进入碳交易。...今年6月深圳启动碳交易时,虽明确经国家发改委审批的核证减排量(ccers)可作为补充机制进入碳交易,但却并未确定补充机制可以冲抵的比例。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3-06-13

      深圳碳交易试点将允许受控企业使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签发的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履行义务,抵消其年度碳排放量。具体抵消项目的来源、类型和抵消比例目前仍未公布。

      来源:文汇报2012-02-20

      而碳补偿是强制减排行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内企业所进行的自愿减排(碳补偿),并允许这些减排量进入到强制减排交易市场中。在这种机制下,总量限制的行业内部会因为不同企业减排成本的不同而出现优胜劣汰现象。

      来源:上海证券报2012-01-20

      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可提供的cdm项目(清洁发展机制,即主流的减排交易项目)占到世界总需求的50%以上,截至2011年三季度,中国获签发cer(核证减排量)数量超过4亿吨,是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最大的卖方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2-01-12

      而截至2011年三季度,中国获得联合国执行理事会签发的cer核证减排量数量超过4亿吨,占全部cer签发量的一半以上。交易总收入超过4亿美元。...一方面资金规模的大幅扩大,对增强其在国内碳交易市场上的先发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财政部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成为上海环交所的股东,也意味着该所已经成为国内碳交易市场的中心,这为其代表中国开展国际间的自愿碳减排交易增添了重要砝码

      来源:新华网2011-12-09

      中国代表团官员对记者说,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建立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确立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的基本管理框架、交易流程和监管办法,建立交易登记注册系统和信息发布制度,开展自愿减排交易活动。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11-07

      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减排单位、核证减排量以及分配额度3种碳信用产品。几年时间内,全球碳信用交易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多种碳金融市场,2010年全球碳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419亿美元。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1-10-14

      此外,信息披露、注册登记系统都没有建立,很难弄清楚交易是不是有重复交易等等?很难核查是不是国际上卖了cer(核证减排量)以后,又拿来国内做?面对上述风险,企业缺少信心来参与。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1-08-31

      从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的cdm项目数据库系统中查询出的结果显示,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批准的水电cdm项目为1242项,其中699家已在联合国注册,231家获得了cer(核证减排量)签发。...我国曾于今年6月发布过中国企业自愿减排2010年度排行榜,这是国内首个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为主要衡量指标的企业排行榜,被看作是我国碳交易市场建立的前奏曲,但榜单中多为服务性质的机构和企业,高能耗企业数量很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