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技术技术正文

地下核电站离我们有多远

2013-12-18 09:44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地下核电核电技术核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前景:国内外看好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西方国家正在研究地下核电厂。美国著名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当前一直在对地下核能联合体进行研究,目前已完成地下核能联合体的概念设计已提交美国核管会审查,并表明地下核能联合体在经济上具有一定优势,随着第三代、四代核电技术的发展,更利于地下核能联合体的发展。“从国内外调研情况来看,地下核电厂具有非常好的开发前景。”

接受记者采访时,叶奇蓁一再强调,“不是说内陆核电一定都要建在地下,而是多一种选择,核电站不建设在地下也是安全的。”

采访进行到尾声时,陆佑楣提起了一段往事。“地下核电站这个想法不是今天才提出的,上世纪60年代,因为当时紧张的国际局势,我国曾想把核电站建在地下,洞都打好了。后来环境发生变化,建设被叫停了。”

记者搜索资料显示,这个曾经的地下核电工程名为816厂,816是一个代号,在重庆涪陵的大山中。厂房进洞深度400米左右,顶部覆盖层最厚达200米,核心部位厂房的覆盖层厚度均在150米以上。1984年,由于国际环境变化,国防战略调整,尚未最后完工的816核工厂停建,2010年4月底,闲置近30年的军工洞体正式对游客开放。

这篇报道很难写。采访很顺利,难的是标题。记者一连提了几个题目,都被否决了。这在以往的工作中是没有过的。

严格说来,地下核电现在只存在于纸面上——处于概念性设计阶段。或许因为现在是呼吁启动内陆核电的敏感时期,受访者再三强调,一定要把内陆核电和地下核电站的关系表述清楚,不要引起歧义和误解——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业内对地下核电这个课题的谨慎态度。“对新生事物,怀疑是正常的。”陆佑楣在采访中说的这句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另一句是:不能因为恐惧心理而缺乏科学信念。

起初记者很好奇,作为一位年满八旬的老水电人,陆佑楣为什么如此关注核电,截稿时,似乎找到了答案,这源于一个老科学家对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感、使命感,也源于他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信念。

有了坚持科学追求真理的信念,地下核电站的设想无论能否如愿变成现实,相信正在为这个课题努力工作的科研人员都会交出一份令大家满意的答卷。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地下核电查看更多>核电技术查看更多>核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