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山西运城市冬季清洁取暖实施方案》印发 2018年现有燃煤热电联产机组实现超低排放

2018-09-29 16:09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清洁取暖热电联产煤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多种渠道提供资金支持。

1.多渠道筹措资金。创新项目建设模式,通过发展绿色金融、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支持清洁供暖项目建设运营,积极引导多元投资主体和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清洁取暖领域,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清洁取暖项目和技术研发。积极同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进行沟通对接,用足用好各类贷款优惠政策,争取资金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清洁供暖企业首次公开发行(IPO)股票并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已上市企业依法依规进行再融资。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清洁供暖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多种债务融资工具,扩大直接融资的规模和比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财政局、运城银监分局)

2.用足用好政府资金。充分发挥中央试点资金作用,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投入,实现试点城市散煤供暖“销号”,形成示范带动作用。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出台支持清洁取暖的政策措施,统筹使用相关政府资金,加大对清洁取暖工作的支持力度,对按时完成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县(市、区)、运城开发区予以重点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同时也要积极争取国家相关专项补助资金支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财政局)

(三)完善价格与市场化机制。

1.完善取暖用电价格机制。对“煤改电”居民用户和执行居民电价的非居民用户,采暖用电试行峰谷时段计价、用电量计价、平段电价计价等多种用电价格政策。完善电采暖输配电价政策,参加电力市场交易的采暖用电,峰段、平段执行相应电压等级的输配电价,谷段输配电价按平段输配电价的50%执行。农村通过“煤改电”改造使用电采暖或热泵辅助加热取暖,采暖用户与居民家庭“煤改电”采暖执行同样的电价政策。鼓励电蓄热、储能企业与风电、光伏发电企业开展直接交易,建立长期稳定且价格较低的供用电关系。在供暖期对“煤改电”居民用户和执行居民电价的非居民用户,推广电采暖用电市场化竞价采购,鼓励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参与交易,予以优先购电保障。(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国网运城供电公司)

2.完善取暖用气价格机制。管输企业供农村“煤改气”采暖用气门站价格,按居民用气价格执行;供城镇“煤改气”采暖用气门站价格,按现行价格政策执行。居民“煤改气”采暖用气销售价格,按居民用气价格执行。进一步完善居民阶梯气价制度,可对采暖用气单独制定阶梯价格制度。鼓励供热企业与上游供气企业直接签订购销合同,运用市场化交易机制等方式,降低天然气采暖用气成本。(市发改委)

3.完善集中供热价格政策。全市适宜采取集中供暖的城镇,通过热电联产、大型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生物质锅炉等方式集中供暖的,必须按照超低排放要求进行环保改造并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后供热。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统筹考虑改造运行成本、居民承受能力,合理制定居民供热价格。对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积极推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加大力度推进两部制热价,各级供热主管部门牵头,核定耗热量指标,对达到50%建筑节能标准、具备按用热量计价收费条件的城市新建建筑和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建筑,实行两部制热价。大型燃煤锅炉环保改造、燃煤锅炉改为燃气锅炉,导致热力生产成本增加较多的,可以通过适当调整供热价格的方式疏导,不足部分通过当地财政予以补偿。(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住建局、市环保局、市发改委)

4.试点推进市场化原则确定区域清洁取暖价格。区域性集中清洁取暖,原则上由当地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供暖实际成本,在考虑合理收益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确定供热价格。在具备条件的城镇,试点推进市场化原则确定区域清洁取暖价格,由供暖企业按照合理成本加收益的原则,在居民可承受能力范围内自行确定价格。(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住建局)

5.加强供热企业成本监审和价格监管。各县(市、区)价格主管部门要依据价格管理权限,根据成本监审办法的要求,加强对属于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的热力管道输送环节成本监审,剔除不合理成本,逐步推行成本公开,强化社会监督,合理制定热力输送价格。(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

(四)保障清洁取暖能源供应。

1.加快天然气供应能力及电网建设。各县(市、区)、运城开发区要根据气源落实情况,明确目标任务,确保天然气清洁取暖有序开展。一是多方开拓气源,建立多元化的气源保障体系;二是加快管道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快管道互联互通,完善我市重点工业用户、重点镇、重点旅游区的管网全覆盖工程,构建形成全市“外联内畅,互联互通”的大燃气网;三是加快储气调峰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燃气应急储备制度,支持通过自建、合建、租赁储气设施或购买第三方储气服务、储气气量等方式,各县(市、区)、运城开发区到2020年形成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区域3天日均消费量的储气能力,城镇燃气企业到2020年形成不低于其年用气量5%的储气能力,供气企业到2020年形成不低于其年合同销售量10%的储气能力。电网企业要加大与清洁取暖相关的配电电网改造力度,与各县(市、区)统筹“煤改电”工程的规划和实施,有效利用农网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满足电供暖设施运行对配套电网的需求。各县(市、区)、运城开发区要建立电力和燃气管网快速应急抢修队伍,确保在电力和燃气管网事故状态下,群众生产生活不受影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住建局,各有关企业)

2.建立健全生物质原料供应体系。以县为单位进行生物质资源调查,明确可作为能源化利用的资源潜力。适应各区域不同情况,支持企业建立健全生物质原料收集体系,推进收储运专业化发展,提高原料保障程度。因地制宜,结合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求,建设生物质原料基地。(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农委)

3.加强余热资源需求调查评价和利用体系建设。各县(市、区)、运城开发区要深入开展余热资源和热负荷需求调查摸底,全面梳理本区域有关行业余热资源的种类、品质、数量、连续性、稳定性、分布和利用状况。加快建设高效率的余热采集、管网输送、终端利用供热体系,按照能源梯级利用原则,实现余热资源利用最大化。(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住建局、市经信委)

4.组织开展地热资源潜力勘查与选区评价。在全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普查的基础上,查明全市范围内主要水热型地热层位及有关特征,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支持有能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地热勘探评价,支持参与勘探评价的企业优先获得地热资源特许经营资格。(市国土资源局)

5.加强节能环保锅炉清洁煤供应能力建设。以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为重点,推进与节能环保锅炉配套的清洁煤制备、配送、储存、使用等环节的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推进清洁煤制备储运专业化发展,完善清洁煤质量要求和检测标准,限制销售灰分(Ad)≥16%、硫分(St,d)≥1%的民用散煤。各县(市、区)、运城开发区根据实际情况按环保标准建设确定清洁煤供应企业,统一格式授牌挂牌后向社会公告公示,保障清洁煤供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经信委、市煤炭局、市质监局)

6.加强集中供热管线建设与维护。一是积极推进老旧热力网优化改造,对城市既有供热管网系统进行认真梳理,结合城市道路及管线改造,对运行年限较长及存在安全隐患的管线制定改造计划。二是加强热网整合,形成多热源联合供热环状热网,提高热力网安全可靠性。充分利用热电联产的供热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长距离输送高温水热网。三是合理确定多热源联合供热环状热网的水力工况、热力工况,设置热力网泄漏检测,做好热力网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提高热力网从热源到热用户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水平,降低热力网热耗、电耗、水耗。(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住建局)

(五)加快集中供暖方式改革。

1.大力发展供热市场。放开能源生产、供暖等方面的准入限制,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清洁供暖领域,多种模式参与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和运营。引导各集中供热经营主体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合并,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大型企业集团,扩大集中供热面积,淘汰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小锅炉。推动以招投标等市场化方式选择供热主体,推广实施区域性规模化经营。支持和鼓励企业发展源、网、站及热用户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减少中间管理环节,降低供热成本。(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环保局)

2.改进集中供暖方式。在适合集中供暖的区域,优先以热电联产满足取暖需求,加快推进热电联产替代燃煤锅炉。优先发展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结合电力系统运行情况严格管理纯凝机组供热改造。热电联产供热区域内,热电联产机组承担基本热负荷,调峰锅炉承担尖峰热负荷,确保热电联产供热区域内热电联产供热率高于 80%以上。城市城区燃煤锅炉要达到超低排放,并安装大气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达不到要求的锅炉要制定替代措施(方案),明确关停淘汰计划并取消补贴。(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环保局)

3.有序推进供热系统智能化建设,完善供热监定指挥系统。换热站要实现水泵变频控制、流量自动调节、气候自动补偿、无人值守;热网要逐步实现压力、流量和温度智能化调节和监控;供热系统要逐步实现热源互备、智能化调度、按需供热。结合智慧城市建设,供热系统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相衔接,数据资源共享,逐步实现供热企业监管、供热服务投诉、能源消耗监控、热源调度指挥、应急抢险和指挥等,提升供热保障能力,提高供热主管部门监管调度水平。(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住建局)

(六)加强取暖领域排放监管。

1.继续推进燃煤热电超低排放改造。2018年,现有燃煤热电联产机组实现超低排放(在基准氧含量 6%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 10、35、50 毫克/立方米)。(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经信委、市环保局)

2.强化燃煤集中供暖锅炉污染排放监管。所有燃煤集中供暖锅炉必须达标排放,安装大气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对市城区、县城的燃煤锅炉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在基准氧含量 6%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 10、35、50 毫克/立方米),并纳入超低排放监管范围。鼓励其余燃煤锅炉参照超低排放和天然气锅炉标准提高环保排放水平。(市环保局)

3.明确天然气壁挂炉、生物质锅炉排放标准与监管要求。从设备、销售环节提高天然气壁挂炉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和监管要求。生物质锅炉(含热电联产)必须配套布袋除尘设施,达到相应环保排放标准要求,按规定安装大气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城市城区生物质锅炉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要达到天然气锅炉排放标准。(市环保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

(七)推动技术装备创新升级。

1.加强清洁供暖科技创新。积极推进清洁供暖技术成果转化,重点推动热回收技术、长距离输热技术、储热技术、智能供热技术、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多能互补技术等方向的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市科技局)

2.着力提高清洁供暖设备质量。加强市场各类清洁供暖设备监督检查力度,对存在不符合产品功效宣传、未达到设计寿命等各类质量问题的企业给予严肃处罚。各县(市、区)、运城开发区在清洁供暖设备招标过程中,要注意产品质量,跟踪用户使用情况,将产品较差的企业列入采购黑名单。供热企业要加强在役设备能效实时监督,对清洁供热设备开展能效检测和项目后评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质监局、市工商局)

(八)构建清洁取暖产业体系。

1.创新经营模式。在清洁供暖领域积极引入合同能源管理、设备租赁、以租代建等新型模式。强调市场引领,创新商业模式,鼓励有关企业结合自身优势,突出核心业务,采用合同能源管理(EMC)、工程总包(EPC)、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融资租赁、能源托管、以租代建等商业模式,引导社会共同参与实施清洁供暖项目的市场化建设运营,保障合理投资收益,带动产品升级和产业发展。

2.提供多元化综合能源服务。结合市场需求,鼓励企业提供多样化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鼓励因地制宜采用天然气、清洁电力、地热能、余热、太阳能等多种清洁供暖方式配合互补的方式,满足不同区域取暖需求。支持采用项目招标、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方式,引导有关企业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清洁供暖,提供技术咨询、方案设计、设备研制、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清洁供暖工程整体解决方案。支持公共建筑率先实施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住建局)

(九)加大农村清洁取暖力度。

1.建立农村取暖管理机制。改变农村取暖无规划、无管理、无支持的状况,各县(市、区)明确责任单位,建立管理机制,加强协调配合,保障农村取暖科学有序发展。

2.选择适宜推进策略。因地制宜,将农村炊事、养殖、大棚用能与清洁取暖相结合,充分利用生物质、沼气、太阳能、罐装天然气、电等多种清洁能源供暖。积极引导建制镇驻地村、中心村、旅游村等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改用燃气或电取暖设施。对暂不具备清洁能源替代条件的散煤,使用型煤、兰炭、洁净焦等洁净燃料进行替代,并保证质量;清洁能源和洁净燃料替代均不具备条件的,可采用优质煤炭替代。开展农业大棚、畜禽舍等用煤替代工作。推进现有农村住房建筑节能改造。

3.保障重点区域农村清洁取暖补贴资金。农村要享受与城市同等的财政补贴政策,探索农村清洁取暖补贴机制,保障大气污染传输通道散烧煤治理工作顺利完成。(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农委、市财政局)

(十)做好清洁取暖示范推广。

通过各类媒体宣传清洁取暖的优点,普及清洁取暖知识,展示清洁取暖成果,改变传统取暖习惯。打造清洁取暖典型项目或示范工程,开展专题报道,形成显著示范效应和良好舆论导向。推动用户逐步改变原有的用暖观念和用暖方式,提高对清洁取暖环保价值的认识,改进粗放的用暖方式,节约能源。(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清洁取暖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煤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