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报道正文

以坚实的步伐迈进——温州监控中心青年攻坚先锋队成长盘点

2011-01-20 16:08来源:温州电力局变电工区关键词:温州电力局变电工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无论你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题记

“我们决心:在温州监控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誓词响彻在监控中心会议室里。2010年11月5日,在温州监控中心班组成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一支由9名青年成员组成的青年攻坚先锋队紧随其后成立了。这支以“我们发现、我们思考、我们交流、我们进步”为口号,以安全、技术、制度和素质为攻坚点,富有青春与朝气的队伍,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经历了筹备、试运行、正式启动运行三个重要时期,正逐渐成为监控中心的生力军。

用团结铸就团队

作为温州电力局2010年重点建设项目,温州监控中心自4月份筹建以来,各项工作紧锣密鼓、有序开展,于9月15日正式成立班组。监控中心的成立,意味着温州电网将告别传统管理模式,向“调控一体化”的智能电网迈出坚实一步。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对每一位运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班组建设、新的人员组合、新的工作模式、新的技术要求,是监控中心的特色,更是对监控中心的巨大考验。如何更快更好地集中壮大队伍力量,加速建设步伐成为当时的主要问题。人多力量大,但蛮力亦是无用,要团结更要有策略,于是在建设的关键时刻,大家决定首先把分散的青年力量集中起来,使其发挥生力军的作用。

顺势而生的青年攻坚先锋队,很快就明确了四个工作要点,即安全攻坚、技术攻坚、制度攻坚、素质攻坚。在工区领导的殷殷鼓励中,先锋队队员接过了沉甸甸的旗帜,肩负起了为温州智能化电网建设尽心尽责的任务。

用品质建设团队

筹建时期的监控中心,工作繁重而琐碎,庞大的监控系统数据库需要运行人员与自动化人员协同完成。常常出现如下情况:运行人员忙不过来了,先锋队员一起核对;自动化人员忙不过来了,先锋队成员一起录入;计划时间赶了,先锋队员一起加班完成。

同时,应对新的“监控中心+操作站”管理模式,为使监控中心运行人员更快更好地熟悉了解各个站所的运行情况,确保监屏更加准确可靠,先锋队员绘制了65个站所的CAD图,包括一次接线图、保护型号图和一次设备型号图。两个星期的时间,攻坚队员每天扎根在电脑前,努力地将每一个CAD图都画得准确详尽。他们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在全体队员们的努力下,原本预计一个月完成的任务仅用半个月便圆满的完成了。

逐渐壮大的青年攻坚先锋队正壮大着监控中心,而逐渐壮大着的监控中心又拓展着先锋队的工作任务。正式启动运行一个多月的监控中心,在与操作站的配合上正处在磨合期,如何规范监控中心与操作站的汇报用语;如何完善监控系统来更快更精准地判断处理事故;如何跟进监控中心运行人员的培训工作等都是监控中心的当务之急,接下来先锋队员将分阶段、分重点逐个攻克完成,这也是监控中心运行工作精细化的要务。

用创新延续团队

“勤于思索,积极创新”是青年攻坚先锋队秉承的理念。由于新“监控中心+操作站”模式导致监控中心不再与变电所的实际设备直接接触,造成监控中心运行人员对现场实际设备可能不熟悉等问题。为使监屏人员及时对各种异常信息进行确认并作出正确判断,攻坚先锋队利用2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解决该问题的QC课题——“变电所现场设备查询系统的开发与研制”。

通过使用该查询系统,监控中心运行人员能方便快捷地通过链接照片的方式查找到现场各类设备的外观、型号以及详细参数。据测算,查询设备的时间从原来的半小时缩短到了平均只需1.8分钟,使得监控中心运行人员在处理异常事故的时候能更加迅速地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和反应。该课题在市局QC成果发布会上,获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新的运行模式和新的管理模式需要我们不断去适应和探索,特别是在新旧模式过渡转变的关键时刻,创新是一帖催化剂,更是一剂强心针,只有不断创新,才有不断前进的企业。作为年轻的青年攻坚先锋队,或许他们的力量会被更新,但所秉承的创新理念将不断延续,继续去发现、去思考、去交流、去进步。(黄佳佳)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温州电力局变电工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