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报道正文

见证电网发展 迈向崭新篇章——温州市首座220千伏慈湖变投运10000天

2011-06-27 09:28来源:温州电力局变电工区作者:潘嘉树 杨莉关键词:温州电力局变电工区国家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983年12月31日,第一台220千伏变压器经过冲击试验后发出了胜利的“嗡嗡声”,温州电力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座220千伏变电所。

欢欣鼓舞的“第一次”

时光流逝,慈湖变已经走过了10000个日夜,加起来有27个多的春秋。如今的慈湖变早已不是当年的摸样,但从室内35千伏电力设备间里那些提拉式的操作手柄、斑黄色的墙壁、铭牌上的铁锈,依稀带给人们往昔的回忆。

当时许多故事依然留在老一辈变电人的记忆中,记得运输人员载着三层楼高的变压器(重要的电力设备,用于转换电压)停在104国道的重要路段——温州三板桥,一个难题出现在眼前:桥的载重能力究竟能否承受几十吨的变压器?这对于大家而言都是未曾经历过的,经过多次绕路,终于让这台变压器安置在了慈湖变电所。而且,对于当时的电力人而言,在当时建设如此庞大的工程曾遇到重重的难题:第一次尝试220千伏电压等级的电力电缆搭建以及高电压电力设备的建设;庞大的地下电缆排布;大量的繁琐的设备运输等。当整个变电所投运完成时,所有人脸上顿时焕发出欢喜的光彩。

奋发进取一次又一次的更新

1985年,为了满足需要,第二台220千伏变压器也安置在了这里。

90年代以来,随着大量的变电所建成和投入运行,慈湖变的输电线路也增至20多条。

到了21世纪,慈湖变电所里经历着不断改革、更新:少油开关因为不稳定的特性,逐步被SF6开关与液压开关替换;双母带旁路的接线保证了供电的不间断性,为人民的生活与社会的生产发展提供的可靠的后备保障。

2001年慈湖变与周围的十多个小型变电所一同纳入管理,成立慈湖集控站。2005年,慈湖变瓯慈、瓯湖线路进行增容改造。

2007年,慈湖变开展了电力自动化的改造工作。电力二次设备全面转入微机自动化控制,以此代替原来的晶闸管保护设备。

2008至2009年,迎来了繁忙的一年工作,慈湖变1号、2号主变压器增容改造,闸刀的大量更换,旁路母线的拆除,整整一年的时间,变电所焕然一新,紧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2010至2011年,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监控中心-操作站,又将带给慈湖变新一次的改变。

同舟共济一代又一代的慈湖人

10000天对于慈湖变而言,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慈湖人的付出,这10000个日出日落凝聚着慈湖人的心血,这27个多春秋有人调出调入,有新人进来,也有老职工退休,变化的是人,不变的是一代又一代慈湖人为了慈湖的发展所怀抱的热情和辛勤的奉献。

记得变电所刚投运的那时,为了工作,为了生产任务的完成,变电所里整夜灯火通明。土地开发条件差,设备反复调试,各种新型的技术正处于磨合期,这些都给生产工作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面对困难,没有一个人退缩,不知谁的一句,“齐心协力,攻克难关”,始终鼓舞着大家。

为了掌握全新的技术,打好坚实的基础,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慈湖人在书山中奋勇攀登,看说明书、翻阅图纸、专研典卡运规,把书本知识融会贯通;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前进,操作、许可、巡视、测温,每个工作环节认真对待,练就一身实战本领。

慈湖人更多的时候是把站所当成家一样,用爱付出、细心呵护。2008至2009年,慈湖变进行大范围的技术改造工作,由于技改的内容多,工作繁重,职工经常加班到深夜,但没有一个人抱怨更没有人说过一声“累”,心里想得最多的是要把工作做好,要尽自己的力量促进慈湖的发展进步。这样的例子还有的很多,慈湖人就是这样以一颗爱岗敬业之心建设慈湖变,与它一起进步、成长。

2011年6月18日,慈湖变投运迎来了10000天的纪念日,它是一个里程碑,但它更是一个路标,为后来者引路,为勇敢者确定下一个目标作参照。有诗云:“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慈湖变投运10000天的纪录已经成为历史,今后的路还很长,慈湖人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生产没有终点,慈湖变将更沿着坚实的脚步继续迈进,实现发展再上新台阶,不断创出新的记录。

作者: 潘嘉树 杨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温州电力局变电工区查看更多>国家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