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中俄“能源联盟”雏形初现 风险不可忽视

2011-11-25 13:18来源:《能源》关键词:俄罗斯天然气核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尽管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管道上的谈判并没有因为两国元首的会晤而最终取得突破,但双方却在其他能源合作上继续推进,两国正在从单纯的原料进出口贸易关系发展成全面的投资开发合作伙伴。

国家主席胡锦涛访俄期间,由于中石油和俄气公司未能就天然气价格达成一致,有关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和建设中俄天然气管道的合同将推迟签署。双方在价格方面的分歧大概为100美元:中方根据国内承受能力和进口其他来源天然气的参考价格,希望以每千立方米250美元左右的价格进口,而俄方坚持以对欧洲国家出口的价格向中国出口,大约为350美元。此外,双方在管道建设的融资方面也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是否利用中国的贷款建设管道,而这将大大影响对中国的天然气供应价格。

尽管谈判并没有最终达成一致,但主流意见认为“持续的谈判有助于解决任何细微的问题”,并对未来达成最终协议持乐观态度。可以说,这正是两国能源合作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以来,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出现了新的趋势——投资合作。而合作的范围,也从石油、电力贸易和核电站建设扩大到了煤炭、发电站建设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等。

要知道,俄罗斯对最近几年两国贸易结构始终表示不满。根据俄方的统计,在俄罗斯对华出口中,石油和原材料占绝对多数,工业产品的比例不到10%。而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却正在改变服装鞋帽占主导地位的状况,机电设备的比例快速增长。俄方担忧,如果继续维持这种局面,俄罗斯将成为中国的“能源附庸”。而由于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对战略资源的控制等因素,中资始终无法进入俄罗斯矿产资源开发的上游领域。

“能源联盟”雏形

2008年的经济危机以前,中国能源公司尝试收购俄罗斯项目的努力大多以失败告终,这也让中方得出了两国能源合作只能在原料贸易的低水平上进行的结论。不过,随着两国建立起能源对话机制,以及石油管道建设顺利完成,这一情况已经出现转变。

今年5月底至6月初举行的中俄能源对话结果显示,两国正在或者已经准备在天然气、石油、煤炭、电力、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进行合作,这涵盖了几乎所有形式的能源,中方出资金、俄方出资源的“能源联盟”雏形初现。

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中国神华集团准备同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国际公司联合开发位于库兹巴斯的缅切列普煤矿。该煤矿储量约为8亿吨,项目计划建设两个年产均为900万吨的矿井,一个年产400万吨的露天采矿场,年加工量达2200万吨的选矿厂,以及生产半焦炭、吸附剂、高级碳材料的煤炭深加工设施。而俄罗斯能源部煤炭司司长康斯坦丁·阿列克谢耶夫透露,还计划在该项目框架内建设煤变油工厂,产品将全部销往中国市场。此外,根据两国能源对话的相关文件,神华集团还有望参与阿穆尔州奥格贾煤矿和雅库特煤矿的开发。

在此次胡锦涛主席访俄期间,中国长江电力公司同俄罗斯欧洲西伯利亚能源公司(属于杰里帕斯卡的En+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东西伯利亚建设三座电站: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的列斯卡热电站、60至120万千瓦的下安加尔斯克水电站,以及40至90万千瓦的特兰斯西伯利亚水电站。中国进出口银行将为电站建设融资。欧洲西伯利亚能源公司董事会主席安德烈·利哈乔夫表示,今年秋天将同长江电力公司最终确定项目计划。两家公司去年已经成立了合资公司YES-Power,该公司未来将在俄罗斯建设总装机容量达1000万千瓦的发电站,所发电力将供应俄罗斯国内并向中国出口。

另外,俄罗斯能源署、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国际公司、中国国能生物发电集团公司(NBE)签署了关于建立合资企业的框架性协议。俄罗斯能源署负责人铁木耳·伊万诺夫表示,合资公司将利用中方提供的技术生产燃料,建设生物燃料发电站并对中国出口电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俄罗斯查看更多>天然气查看更多>核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