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报道正文

情恸大山深处麻风村 ---遵供德江供电局服务麻风村真情故事

2012-05-15 16:19来源:贵州省遵义供电局作者:刘遐友 李畅关键词:遵义供电局麻风村抢修服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距德江县荆角乡角口村东南方大约5公里的半山上,是当地人叫做麻风村的地方。这里居住着5位已经治愈的麻风病患者。当地的人们怕疾病传染而远离他们。遵供德江高山供电所的抢修服务人员成了麻风村里的常客。9年来,他们用实际行动真切关怀着这个特殊的群体。

麻风村里的常客

5个病人就是5个家, 9年前这里就通上了电。由政府出资,现在每家都用上电视机。田应明是5个病人患病最重的。右脚掌已经全部没了,10个指头全部萎缩,双眼严重变形几乎看不见耳朵也不那么听得见了,由于生活不能自理,亲人不愿亲近,旁人更是离他远远的。他告诉记者,来这里最多“外面人”是小丁。

小丁名叫丁明军,是高山供电所的一名农电工,德江供电局东门坡台区管理员。自9年前通电后,他就成了麻风村里的常客,他每个月都要来这里抄表,同时还给麻风村的居民们带来一些油盐之类的必须品,和他们聊聊天、说说话。由于田应明行走不便,小丁每次给他带的东西最多。

麻风村村民的电费由荆角乡民政部门解决。但从抄表、缴费、甚至垫付电费都几乎是小丁在跑、在做。小丁给我们讲着他的平常工作:从角口到麻风村走上40分钟抄表,回到供电所垫付电费,再走上40多公里山路到荆角乡民政部门凭发票领钱。9年来,小丁一直在坚持着,他说:“他们其实很需要关心和帮助,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到他们,我也很高兴的。”

5个人的供电专档

“没有电我们没法活,弄不来柴,煮饭烧水全都得靠电”,60岁的村民张玉禄说道。所以,高山供电所专门为麻风村的供电设立了专门档案,里面放着应对麻风村停电的抢修预案。所长冉朝忠告说:“事关生存,再难也要想尽办法全力保证麻风村里的5个人的供电。”麻风村最年轻的居民、今年60岁的张玉禄有这个村里唯一的一部手机,王进军、丁明军他们都存着这部手机的电话号码,以便随时掌握麻风村的用电情况。

有一年夏天,一场暴雨,使得东门台区的变压器故障停电。高山供电所抢修班长王进军在电话里急切的对同事说:“如果不能及时抢修送电,麻风村的居民将没有饭吃!”。角口河暴涨,渡船没法摆渡,为了排除故障,王进军和另外两名抢险队员冒着生命危险强行渡河,再爬坡1个多小时到东门坡抢修故障,两个多小后,又到麻风村进行用电抢修,复了电,此时已经是中午12点眼瞅着麻风病人们都在用电动手做饭了,他们才放了心。

小小电磁炉,浓浓南网情

高山供电所所长冉朝忠告诉记者:“麻风村的5位居民固定收入是政府每月每人发放的340元生活费。由于经济困难,过去,他们做饭用的还是土坯电炉丝式的电炉,直到目前,他们才有所改变。”冉所长所讲的是今年4月底,所里派人到村里进行日常的用电服务工作,村民田应明对工作人员说出了大家盼望已久心事:“我手脚不灵便,电炉丝烧断了没法接。电磁炉方便,不会被电打。我们都一直想要一个电磁炉。”麻风村民想要一个电磁炉的消息传到了遵供德江局,该局立即发起爱心行动,5月初就为5位麻风病人购买了5台电磁炉,还免费给他们更换了室内开关、插座和灯泡。76岁的唐永叶老人看着电力工作人员在她家里忙绿的身影,眼里啜满了泪花。

“麻风村的病人现在已经得到了治愈,但全社会对麻风病的歧视还需要更多爱心人士参与进来。”防疫站的医生对记者说到。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人心,最近的也是人的心。”麻风村地处深山,却阻挡不了南网员工的脚步,为了那里灯火长明,他们一直用心在守护。

作者: 刘遐友 李畅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遵义供电局查看更多>麻风村查看更多>抢修服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