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美国页岩气开发能否带来一场能源革命

2012-06-04 10:50来源:文汇报关键词:页岩气能源革命美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编者按:近期,页岩气以“游戏规制改变者”的形象频频见诸世界报刊。世界页岩气资源调查表明,全球页岩气储量超过常规天然气储量,且其分布极为广泛。那么,美国页岩气的成功开发是否意味着一场彻底的能源革命?它能真正改变世界能源供需结构,进而影响地缘政治格局吗?为此,本报约请两位学者展开深入讨论。是为上海东方青年学社与本报联合开设的“争锋”栏目第十六期。

页岩气开发引发能源产业革命

吴力波

●北美能源市场的供需平衡发生结构性转折

●页岩气是未来能源体系变革的可能性技术选择之一

●开发中遇到的问题恰恰指明了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的方向

在过去的十年中,美国已经全面掌握了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核心技术,并对其进行快速的产业化推进。2000年,美国页岩气生产量不足100亿立方米,到2011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已达到1800亿立方米。由此,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而且由天然气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在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日本政府面临越来越强的“去核化”压力,预计今年将暂停全部核电站运行,累计减少电力供应近三分之一。因此,日本政府已经开始提出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的构想。德国将在2015年前将其核电比例从20%降低至10%左右。尽管目前德国国内对于页岩气开发持审慎态度,但是其去核化的能源发展战略导向则会对世界天然气市场产生直接影响,成为影响需求预测的重要因素。

北美页岩气革命蔓延

美国是世界重要的能源定价中心,随着页岩气开发规模的井喷式增长,北美能源市场的供需平衡发生结构性转折,这从北美原油、天然气价格的变化趋势中即可得到印证。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价格与英国北海布伦特(Brent)原油价格、迪拜重油价格、米纳斯轻质油价格之间的价差就明显扩大,而其亨利港(Henry Hub)管道天然气价格与欧洲管道气价格、亚太液化天然气价格之间的价差更是持续扩大,WTI油价与Henry Hub气价的变动趋势也同样出现明显脱钩。在今年四月库欣(NYMEX原油期货交割地)的石油运输管线允许反向输油之前,业界及石油经济专业研究人员甚至开始质疑WTI原油价格、Henry Hub气价的世界基准油/气价格的角色在逐渐蜕变,区域性价格特性有增强趋势。然而美国市场显然不希望低迷的油气价格扼杀页岩气的发展,而是希望通过天然气管线的建设大幅度扩张页岩气的市场规模。目前具有丰富页岩气资源的俄克拉荷马州正在更为积极地推动库欣地区天然气管道的建设。近几年来,页岩气开发规模的与日俱增大大提高了管道利用率,即使主要石油和天然气产品交割延迟,也会通过运输页岩气和进口LNG来保证管道的利用率和收益率。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无疑极大地推动了北美页岩气革命的蔓延。

北美市场以成熟度高、制度健全、流动性充足而成为全球能源市场波动的风向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能源大宗商品属性的持续增强,能源生产、销售、消费部门等实体经济层面的主体对能源市场的直接影响逐渐减弱,而非商业主体如指数投资者、对冲基金等则通过“预警线需求”的预期效应左右着能源市场的周期性波动。页岩气的开发利用尽管在实际供需层面还不足以全面改变北美的能源供需结构,但是其爆发式增长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全球性的页岩气革命热潮则彻底改变了市场对于北美未来油气资源供需格局的预期,而这种改变既反映到了能源交易市场上的价格变化趋势上,也直接影响到了市场投资者的投资流向。相较其他国家,美国能源市场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国际油气公司的市场化运营以及地方政府在能源战略上的多元性。因此,页岩气开发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而由此所带来的产业革命也是规模空前。

欧亚学习美成功经验

根据BP统计数据,常规天然气储量的全球分布极不平衡,其中北美的地区仅占世界的5.3%,储采比不到10年,大大低于世界其他地区。然而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北美地区对天然气的依赖程度则非常高。这就大大增加了该地区天然气供应的对外依赖程度。而目前页岩气技术的大发展,无疑是北美地区提高其能源供应安全性的有效举措。与此同时,作为主要依赖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欧洲国家,在美国成功经验的带动下,也希望能通过页岩气事业的发展来改变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高度依赖,近几年来欧洲地区一度掀起了一波页岩气事业发展的浪潮。但就目前的状况看,这些开采事业在波兰、瑞典、匈牙利等国都以失败告终,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开采项目气源不足(基本上是由于勘探和开采技术原因所致),二是受制于社会和环境压力导致项目难产。德国和法国也都已暂停页岩气规模性开发,希望在全面评估和掌握页岩气技术及其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之前,审慎对待页岩气的产业化进程。

对于亚太地区而言,常规天然气的储采比尽管比北美地区高出约20年,但是也同样低于其他地区。在亚洲工业化进程逐渐深化、城市化速度也日益提速的情况下,对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的需求乃大势所趋。在常规天然气增长乏力情况下,对非常规气源予以更多关注和重视也是亚洲主要经济体能源发展战略的共同取向所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近年来在低碳转型、能源安全与经济快速增长等多重压力推动下,一直在探求能源供需体系的清洁化、高效化革命。前期在风电、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无不彰显了这一国家战略。相较这些新能源利用技术,页岩气作为“常规”化石能源的“非常规”形态,从发展前景来看无疑代表了未来能源体系变革的众多可能性技术选择之一。今年3月我国正式发布《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页岩气勘探、开发与利用的国家战略导向初步明确。

尽管北美、欧洲的大量经验表明,页岩气技术还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这恰恰是指明了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的方向。页岩气是否会最终改变世界能源供需格局?其实这一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行动:技术创新最大的敌人是风险,而技术创新的最大魅力也在于将风险有效掌控,实现对人类自身发展道路的革命性跨越!

(作者为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

页岩气开发只是一股“热潮”

●技术瓶颈是各国复制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最大掣肘

●页岩气并没有人们想像得那么“清洁低碳”

●美国“页岩气革命”无法打破国际能源市场格局

笔者认为,美国要想通过“页岩气革命”重塑全球能源格局,至少需要满足两个必要条件:其一,美国“页岩气革命”能够在全球快速蔓延,以实现页岩气在全球、至少在能源消费大国的大规模开发,从而对现有常规化石能源进行有效替代而显著改变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其二,美国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能够对世界能源价格,尤其是石油价格产生实质性影响,从而促使世界能源市场的供需博弈达到新的均衡点。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上述两个条件在短期内均难以实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页岩气查看更多>能源革命查看更多>美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