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报道正文

长垣县电业局:网改“点亮”幸福生活

2012-07-26 00:31来源: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电业局作者:王慧卿 何书乾关键词:新乡市长垣县电业局农网升级改造电气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电压高了,电够用了!”这是长垣县农民对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最直接的赞誉。也是供电质量提高后,农民最直接的感受。工程的实施为群众带来了可靠的电力和舒心的用电环境,为千家万户送去了光明和致富的希望。

生活电气化

7月6日,笔者走进长垣县南蒲新村,一排排漂亮雅致的三层别墅,宽敞整洁的道路,各种绿化植物、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美观大方的箱式变压器、崭新的电能表箱、安全无忧的地埋线路似乎都在告诉我们,如今的新村比城市里的居民小区一点都不差。

走进居民牛广亮的家中,6米高的挑高客厅里挂着亮晶晶的大吊灯,空调、液晶电视、冰箱、电脑等家用电器应有尽有。走进厨房,电磁炉、微波炉、消毒柜更是样样俱全。

“你这小家可真是电气化啊!”笔者看得有些艳羡。

“这不都是你们电业局的功劳!自打上个月,村里新装个变压器,这家电想咋使就咋使,我把家里的液化气、电风扇啥的都淘汰了,生活全面电气化!”牛广亮高兴地说。

“你这生活过得真得劲啊!”笔者羡慕道。

在农网改造升级过程中,该局以适应新农村发展,解决民生问题为出发点,重点解决农村电网“低电压”、设备过载超载、“卡脖子”等突出问题。2010年以来,先后新建35千伏变电站2座,扩建增容35千伏变电站2座,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改造)配电台区105台,新增容量19445千伏安,新建10千伏线路152.3千米,400伏线路46.3千米,极大地优化了长垣电网的网架结构,改善了用电环境,为“三农“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生产自动化

每天早上8时,长垣县南蒲区赵店村的杜如选就开始一天的工作。电源一开,备料、切割、加工、成形,一个标准的起重机齿轮就做成了。

杜如选是赵店村加工起重配件最早的一家。

“以前电压低,我的一台滚齿机都启动不起来,一天生产20多个齿轮就不错了。根本不敢多接订单,赚得也少。”说起以前的生意,杜如选连连摇头。

赵店村,紧邻该县“省级起重工业园区”,周边制造起重机械的企业约200余家,全村1200口人,700多人与当地起重企业“打交道”。加工起重机配件、为企业配货是该村的重要经济来源。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加工起重机配件的客户日益增多,低电压问题异常突出。苦于用电问题,村民都不敢扩大生产规模。

2011年,该局通过农网改造工程,为赵店村新增2台100千伏安变压器,改造线路500余米,导线粗了,电压也稳了,彻底解决了该村的用电问题,该村供电量也由2009年每月4千度增至目前每月4万多度。

用电有了保障,杜如选一口气添加了4台滚齿机,每天能生产150个齿轮。

杜如选还告诉笔者,他又订了1台数字型车床,今天就要到货了。这台数字型车床只需把图纸资料输入电脑,鼠标一点,切割、成形一次完成。生产自动化了,一天加工500个齿轮没问题,订单也敢大胆接了。

发展产业化

走进位于长垣县丁栾镇的河南果林农业有限公司万亩无公害冬枣种植基地,绿油油的果树让人心情愉悦。

总经理于全义正在和省农科院的专家交流果园管理经验,他们采用果蔬间作方法种植的西瓜、韭菜又迎来了大丰收。

“5年前,电力不足,果园灌溉、包装全靠人工。有了机井通电工程,浇地用机井,大棚用上了电动卷帘,棚顶安装了电热膜,不仅节省了人工,也提高了产量。”于全义连声称赞农网升级改造工程。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启动以来,该局共增加排灌配电台区229台,新建10千伏线路87.19千米,涉及机井2300眼,覆盖耕地11.5万亩,解决了94个行政村的浇地用电问题。

现在,于全义果园里的冬枣由原来的1万株,增加到4万多株,所注册的“宋源牌”有机冬枣也成了沃尔玛、新玛特等知名超市的“座上客”。如今,附近的农户在于全义的带领下,走上了冬枣种植产业化发展道路。

“农网改造工程为长垣县发展绿色高效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用电环境,我县计划到‘十二五’末,建成15万亩冬枣生产基地、25万亩蔬菜生产基地、1.5亿棒食用菌生产基地、年出栏10万头肉牛饲养基地,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长垣县副县长范文卿谈起农业发展,踌躇满志。

作者: 王慧卿 何书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乡市长垣县电业局查看更多>农网升级改造查看更多>电气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