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检讨中俄能源合作

2013-09-09 14:58来源:《财经》关键词:田湾核电能源合作G20峰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能源合作难下“一盘棋”

核电作为中俄能源合作的一步棋,深刻体现了两国各自的诉求。

中方寄希望于两国未来发展出一种非国际通行的、但彼此默契的合作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以政治色彩浓重的高层路线和“能源合作一盘棋”模式,来淡化商业逻辑和市场原则。

这种高层路线和能源全面合作模式的关键,是将政府和企业捆绑,使双方企业的合作在政治上拥有支持和保障。但中俄天然气谈判的艰难历程证明,该思维方式难以获得俄罗斯的认同。

自2008年开始,中俄就在能源合作方面保持着频繁的高层磋商。两国元首在这一年倡议,成立副总理级的能源谈判机制(后更名为“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当年7月,时任中国副总理的王岐山和时任俄副总理的谢钦在北京启动了中俄能源谈判机制,并于10月在莫斯科共同主持了中俄能源谈判代表会晤。

至今,该会晤已历九届,两国间几乎所有能源合作协议均通过这一机制达成协议。今年6月,中俄签下了原油大单,俄油总裁谢钦与中石油董事长周吉平签署了对华长期供应原油协议。

中方为此一片欢呼。“但俄油和俄气根本谈不上什么共同利益。”日本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学者刘旭称。在俄罗斯看来,俄油、俄气和俄原能分属不同的利益主体,难有一致行动。

去年普京再登总统宝座后,曾主管能源事务的前副总理谢钦被任命为俄油新总裁。作为俄罗斯的实权人物之一,谢钦正在积极扩张俄油的天然气业务,和俄气展开竞争。今年春天,俄油又提出取消俄气的LNG出口垄断权。据悉,这一建议得到了俄罗斯能源部、经济发展部和总理梅德韦杰夫的同意。而俄原能更是由于业务领域的差别,与俄气、俄油鲜有业务往来。

刘旭认为,中国期望的中俄能源合作模式偏离了市场原则和商业逻辑,把经济问题变成了政治问题,这种模式对俄方企业的实质性影响有限。俄联邦政府并不如想象中强势,俄几大能源巨头已形成了各自的利益范围,政府居间主要扮演利益协调者的角色,而非决策者角色,“普京无法将几大集团整合起来,一致行动,他没有这个力量。”

具体到项目上,俄罗斯企业思考问题的方式更与中国官方完全错位。譬如,田湾核电二期卖出了高价,但俄罗斯并无打算在油气价格方面退让。多位受访专家认为,中俄能源合作中虽有高层协调机制,但框架性协议达成后仍需具体企业落实。在此过程中,俄方企业更多遵循的是商业原则,而非政治逻辑。

俄联邦政府也未将中俄之间的油气合作摆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上。在俄罗斯看来,输欧天然气才具有战略意义,因此政府会亲自过问其中事宜,一些经济纠纷也可能因政界关注得以解决。但是,中俄天然气谈判的主体是俄气,政府并未直接参与,企业更多地遵循商业逻辑,因此对价格高低极其敏感。

中国亟须重审中俄能源合作模式。坚持以政代商的“一盘棋”合作模式,结果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刘旭称,政治磋商可实现经济合作上的突破,但后遗症很多。“这些后遗症都是商业层面的问题,应当按商业逻辑去解决,但你一旦动手去解决,实际又涉及政治问题,所以最终还是糊涂账。”

诸多专家提示,田湾未来的四台核电机组,中方应该审慎决策,勿再将核电置于筹码地位。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独立董事、江苏核电公司原董事长陈肇博称,“与俄罗斯从田湾核电中学到的东西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应继续向俄罗斯学习。”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阅读下一篇
田湾核电查看更多>能源合作查看更多>G20峰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