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现在中国的一些项目,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很少有时间进行测风塔各个扇区的模拟风廓线和实测风廓线的处理来调整大气浓度的设置,绝大多数中国的项目都不会进行这种发电量的不确定性的分析,因此我们所做的垂直外推和多塔的水平外推,不能用于我们发电量的不确定性。以上这些是我认为都是我们目前中国风资源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但是我相信在以后,随着我国的风电的开发进一步放缓,这些问题都会解决的。以上是我所介绍的内容。谢谢大家。
我的采样样本数是1273个,这是对特定的。
朱蓉:多长时间一个。
尤扬:十分钟。
朱蓉:下面请来自美国的3TIRE公司总经理张大为先生来做报告。
张大为:之前我讲了一段关于我们公司如何去做资源评估的,下面我花一点时间想讲讲关于功率预报的事情,因为预报都是在一起,在这里来讲。刚才已经讲过关于3TIRE公司介绍,我们现在想提提,一个是我们在国内风功率预报作为一个国家的要求,那么行业的一些具体的规定已经制定出来了。那么每一个做项目的风场的业主,他们也都在去做每一个项目的风功率的预报,从一个大范围里面,为什么要要求做这件事,那么大家实际上都已经很清楚了,那么我们总结一下,大致可能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说需要一种可再生能源的供应和供给之间的可靠性。另外是在于市场需要有一个很低成本来做这样一件事。再一个是现在对这个碳排量和污染的强制性的要求。这样的话就构成了这样的一种关系。大家谈到说这是一个风能的项目,这是一个可再生能源的项目的时候我觉得第一点是说和我们的传统能源究竟区别在什么地方。像所有的可再生能源的最大的特点是每一个项目是不一样的。分布的场置和能力和变更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做发电和计划的时候,他会带来跟我们传统的发电有很多不一样的因素。我们如何来去看这些不一样的情况,我们先看看一个热力的电厂。一个热力电厂,第一个是一般来说都有很大的一个发电量的计划。第二个是通常来说他的发电的容量系数都是比较高的。能在70%以上,另外他的输出和去对调度的这种反馈是可以控制的,来去做这样的要求。我们再来看看像可再生能源的方面,一个方面通常来说规模是要小一些,比如说几十个兆瓦,几百个兆瓦对于风来说,太阳能会更小一些。
另外一个方面,他的容量和系数,他的真正发电的能力,也会比他的名义值要低,占25-30%这么一个数。再一个是因为他在变化的一种能源。所以说它的所有的输出的控制,以及调配在时间方面是会有难度的。因此,那么如何来根据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以及我们现在对传统意义上的一个大的电网的要求,能够做到有好的复合型,我觉得这件事就很重要。
那么我们通过对电网这个方面的要求的理解,那么对风电的期望是什么?我们可以期望作为一个发电的电源来说是可靠的。另外是可以依靠,我们确实是拿着用的,而不是弃掉了,另外一个方面根据你的需要进行调配的。这实际上是电网对我们这些风力项目的要求。我们看看我们去做不同的一个区域的预报的时候,那么他带来的误差我们可以看看。那么大概在不同的规模上40个兆瓦,400个兆瓦,4个G瓦这样的情况下做预报的时候给你的误差是类似的。这样的一点是说你可以尽量的去减少到集中的力量,集中智慧去减少大范围面积的预报的误差,实际上来得更有效一些。
我们会举一些例子如何来降低这种误差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通常来说我们大家做预报的时候,通常我们有一些概念我们做大区域的预报的时候,我是需要知道每一个项目,每一个风场的一个气候情况,知道他的风机的出利情况,把这些叠加起来获得一个总体的大区域的结果的情况。但是,我们公司做了很多这个方面的研究,也尝试过这样的方法,但是我们后来发现,是一种方法,但不是一个好方法。
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张图是我们在做预报的时候,针对一个单一的风场以及对一个区域,做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趋势都是很类似的。误差也是在不同的时间段上都会产生误差,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也想引进的一个概念是什么?就是说我们看看这个上面的三个框图,实际上大到小不同规模的一个风场的范围。当你去做更为快速的去调度,那么快速的去计划。做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他会为你的这个整个的预报的成本会带来一个降低。为什么会说是这样的呢?我会详细的讲讲,这是一个150兆瓦的风场,我们做的是4.5小时前的一个预报。那么他这个图里显示的是下面是一个误差的情况。说你预报完了以后,那么他的绝对误差是10%。那么有40%的一个时间是都可以落在正负5%的误差范围。我们把这个作为计划的频率提高的时候,提高到1.5小时的一个频度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在这个时候的绝对误差包括他在这个正负误差带里面占的百分比都能够得到改善。那么这个实际上是说我加快了我的预报的节奏。
另外一个方面是说我从一个150兆瓦这么大规模的一个风场,如果我去做,我能不能不单独考虑它,我去考虑一个更大范围一个区域。比如说4.5个吉瓦,这种情况下我们做完的结果可以看到实际上从10%降低到了6%的一个绝对误差。同时的话有更多的时间的百分比是落在了正负5%的一个落差带上。因此实际上这个过程非常能够说明问题,比如说我们再扩大到12个G瓦这个系统,这个系统和这个尺寸相当于我们东北电网或者是其他的电网,这是一个相当的范围或者是说区域,这个范围是频次1.5小时的预报的时候,绝对的误差是2%的水平,这样的话落在正负5%的公差带里面达到了88%的时间,这个比起来做一个单一的风场,把每一个单一的风场的预报集合在一起,你能得到的效果,大家是可以看到的。
时间关系这里就不会讲太多,但是我觉得希望大家能够记住从我们做预报的一个经验得出来的结果。第一是我们觉得在预报的时候,应该尽量的去使用中央的集中式的,或者是说区域性的预报。那么同时要去增加这种你在去做预报的时候的频度。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没有必要去细揪每一个风场的预测的情况,把所有的这些细节的东西,去反应到一个整体里面。这样的话实践证明并不会带来个最好的结果。实际上中国现在,因为我刚才也讲了,开始这个方面的探索。以便可以得到更准确的一个预报的调度。那么因此实际上我们在这个方面是非常有幸运去为此做一些事情。通过刚才我讲的整个的这个题目,我觉得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就是说通过这样一个区域性的区域预报的方法可以把风能作为可靠的,可以的电源进行准确性的预报,可以依赖它,可以像对待传统的能源在电网中的作用一样可以进行计划调度的一种清洁的能源,谢谢大家。
提问:请问一下这个观点有没有在比较大的风场出现过。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
张大为:实际上这种事件活动,包括北美、印度、欧洲这些国家我们都做了很多的项目。比如说北美实际上可能和中国更有相似性,第一个国家的国土很大,也是分成了很多的区域性,区域有不同的风场的集群。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我们是对这些包括单独的风场,包括区域性的面积里面,都去做预报,最后得到了这样的结论。
提问:本地是基于多长时间的预报。
张大为:实际上有不同的时间段,这只是举出一个例子。比如说一天里边或者是说一个周期里边的一个统计的误差。
朱蓉:就是说你是用模式预报。然后因为他就模式就是一个区域的平均值,所以可能会对你整体考虑可能会好一点。检验的时候你也要整体的来检验。所以相对好一点,对于复杂地区,对于小的风电场可能不一定。
张大为:您说这件事我们也做过一些实践的活动。那么实际上您说的,就是说比如说项目地自己有自己的一些自然的条件包括地形,气候的条件。那么在遇到这样的不同的,或者是说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会对这个WT的输入会多增加一些,这样的话可能会更好的反应气候和项目之间发电量的关系,这样的话实际上它会有一些就是说并不是一视同仁的来对待它的区域,会分一些情况。
朱蓉:我们最后一个演讲,来自于GL Garrad Hassan的工程师韩韬先生。
韩韬:随着这么多年风电的发展,我们到有台风的地区,到近海去安装风机,尤其是这张图是一个全球的台风图,在中国的近海包括美国的近海,韩国,澳大利亚,日本,都有台风的威胁。所以而且如果你看现有的国际标准,不管是IEC还是GL,并没有一个针对台风的认证。所以说这一块在以前可能是一个空白,所以我当时在探讨和我GL的同事一起来大概做了一年多这样的研究。所以非常的荣幸就我们整个把所有的参数整合在一起,做出来一个全世界第一个针对台风的。大概是我要讲的内容,所以我要讲一下,因为我们做风机,所有的风都是湍流风,所以我们更关注与湍流的特性。我会简单讲一下我对湍流方面的研究。这是我们主要的贡献。然后我简单的举一个例子,关于台风的载荷和仿真的结果。
简单的说一下台风的参数,所以说你看左边这张图,是一个典型的气旋,首先根据英国这张地图可以发现尺度是非常大的,你看这张图里面整个的一半英国被覆盖进去了。但是非常幸运的是英国从来没有台风。右半边是台风的内部物流参数,所以你看接近台风眼周围风速升高很多,同时下降,伴随很大的雨流,压力下降,温度升高。这张图可以看出来,对比IEC的普通的风况。比起其他的还要差很多。假设没有参数的话,GL五包括我们建议可以根据这个来估算一个风速。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从70年代提出到现在不断的改进,所以在国际上是最权威的。我们主要是针对陆上的,陆上很少见,包括最近刚刚登陆的,登陆的时候已经减弱到了1了。因为风速是一分钟平均的,所以在风机设计里面我们要把它转换成十分钟平均的参数。很幸运国际气象组织已经有一套很成熟的标准体系,根据不同的地形的情况,有不同的参数。所以说非常简单。你只要从参数转换就可以了。关于风向,我同事之前讲了很多了,我简单讲一下,如果正好台风壁周围的风扫过的话,台风是一个单一的很大的气旋,所以不难想象在扫过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到接触会变180度,因为是一个宣传的气旋,台风外围的话风向变化就没有这个距离。所以我们建议大概如果你不知道具体的时间参数的话可以假设是30分钟左右,就是说整个台风壁扫过这个风机。关于风切,这是我们和别人搜集的数据对比。然后这条公式其实是很经典的IEC里面的分切公式,值我们稍微变了一下,根据国际气象组织的图。这个蓝线是我们根据这个公式算出来的值,和实测数据可能是大概五到十年实测统计的数据,耦合得非常好,这是小风机的图,我们风机不可能到一千米高,到一百米,包括到夜间可能到两百米非常符合那个风切的公式,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公式把十秒平均测得的风转换到风机的高度。
下面讲一下湍流,我比较想侧重这个方面,因为所有的风机来的风都是湍流风,因为影响载流的主要是反流。首先关于湍流强度是IEC的公式,包括放大这张图,从45-50,是非常平滑,几乎是一个恒定的值,根据不同,在IEC里面,实际上是因为不同的粗糙度,所以说有不同的湍流强度,我们可以根据左边的公式来定一个均一的值,在所有的情况下,因为非常的平缓。因为是湍流,有不同的ID,所以怎么样确定ID的组成,所以要用一个值来确定,很不幸的是我在文献里找不到现有的值,所以我们就需要看一些非常基本的理论,从理论里面把它推导出来,那个上面是非常经典的模型。这个模型巧妙的进行一下简化,在高频区通过左边和右边的两个公式合并在一起,可以达到非常经典的随高度变化的公式,十米高度的话,这两个比值几乎接近为零,所以可以把这个公式简化,刚才分切那张图里面可以看到,那个边界层几乎相当于一个。我们可以进一步的简化,我们不管风速,粗糙度,所有的我们可以简化到一个唯一的值,77米,在十米的高度情况下,所以这就非常的方便使用,我们不用有太多的变化了。所以对工程师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我跟实验做了一下对比,这是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整个沿着海岸线测的台风。大概是四年的数据,所以你看这条虚线是我们刚才的值,尤其是比较粗糙的地形,你看和实验数据吻合得非常好,在比较平滑的地形,可能稍微偏保守一点,这个值越小,算出来的值越保守,这样的话比较好,会更偏安全一点,尤其是对于认证来说。
但是不要忘记了这是在十米的高度,但是在风机上和这个标准,我要在轮廓的高度来定义。所以我列举了传统的公式,这张图,这些点是从别人史册数据里面抓出来的。这几条陷是刚才的几个公式我们的风机大概在这个位置,所以这张图看得不是特别的清楚。但是我自己的放大一下看过之后我发现任何现有的公式拟合得都不是特别好,所以我放大进去,大概在风机的高度,我们大概经过研究讨论之后又重新的定义一条新公式,新发布的刊物里面也有这条公式。怎么样把十米,刚才定义的77米的转化到高度,因为时间关系我不详细讲了。简单列举一下史册的数据,我们没有找到太多的中国的数据,所以我大概只找到两个。因为我们知道有了这个以后,我们还要湍流的频谱,我们要把风的模型建立起来,这条黑线是实测的频谱。这个线有很多的变化,所以我加了一条线是关于IEC的,路上风机我们主要关注高频区,各条曲线都拟合得很好。对海上的风机来看我们更关注低频区,在低频区的话我们会发现有一些数字拟合得特别好。第二个数据是在上海测的,这条线更明确,黄色的线和蓝色的线几乎重合的。在高频区大家差不多,用这些都可以的,但是用正确的,不能用IEC标准,我简单定义一下,大概我只举一个例子,你看新发布的的话有三个工程,作为一个研究来说我大概举一个例子,因为我们假设在台风中我觉得电网断电是很正常的,所以今天给的值比较高,如果根据IEC的标准如果经常发生的话,可以给1.35,很简单,大概用了一个测试的机,就是说5兆瓦的风机,因为是开源的,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数据,你也可以根据这些东西来做验证。因为台风在热带地区,所以我们把空气的密度降低了一点,标准是1.22,我想降到1.094,可以稍微降低一点。结果不是很满意。因为确实在台风中不难想象风速非常高,你看这条红线是1是代表了设计载荷,所以你看关于塔桶的载荷和底部的载荷都超过了设计载荷了,台风经过的话,很有可能是会倒掉的,实际上确实如此。不过这是简单的做一个测试,假设没有数据。如果具体设计的话,肯定会有更多的数据,比如说我同事刚才介绍的,可以用他介绍的详细的方法把具体的风速和风向定义出来,所以如果根据那个设计的话,我觉得会更好一些。
简单的讲一下结论。首先肯定的是通过我们研究建立一个台风模型,对于风机载荷的计算是完全可能的。相对来说在所有的频谱模型里面拟合得最好,其实陆上风机的话都是差不多。很不幸,台风经过的话它会倒掉,但是我顺便说一句,这不是一个真实的风机,只是一个开源的风机做研究的,真实的风机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比如说我分析数据的时候我发现你的极限载荷一般是集中在当风速是从偏北30度方向来的时候,叶片的温度载荷是最高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做一些适当的改进。比如说我们可以有备用电源,我们科技让风机偏好,所以避免流体从最坏的角度过来。我做了一下简单的实验,如果有偏航的话,可以降到设计载荷之内的。其实台风的控制也是一个很空白的,很有挑战性的领域。我们以后还要在这个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以风为弦、以氢为谱,“捕风制氢”在河北张家口赤城变成了现实。近日,笔者走进京津冀首个全链条绿氢基地,探访自然之力如何转化为绿色氢能。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交会地带的赤城县,风能资源丰富。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氢能公司)河北分公司赤城制氢厂厂长袁建栋说,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氢能公
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华电金沙江上游西藏侧风电项目测风及风资源评估技术服务框架采购-招标公告
4月16日,在哈密市镜儿泉的东天山区,作业人员正在对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新疆段)线路进行验收,工程建设进入投运前冲刺阶段。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之一,也是“疆电外送”的第三条直流通道。工程起于新疆哈密市,止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7日,中国华电集团电子商务平台发布内蒙古华电乌拉特前旗47万千瓦风光制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服务招标公告。根据招标公告,内蒙古华电乌拉特前旗47万千瓦风光制氢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项目总装机规模为350MW风电+120MW光伏+15%/3h电化学储能,年电解水
4月8日,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会同县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提出,积极探索开展微风发电落地试点,启动前期测风等研究。推动水电与风电、太阳能发电协同互补,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以整县户用光伏开发、绿电转化、新能源产业发展和零碳乡村建设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8日,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会同县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和《会同县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其中《会同县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积极探索开展微风发电落地试点,启动前期测风等研究。推动水
3月31日,国能新疆电力博州公司“两个联营”配套64万千瓦风电项目开工仪式正式举行,瑞科科技作为项目设计单位代表受邀参加。项目投资28.58亿元,该项目场址距离博乐市50公里,项目规划容量64万千瓦,一期建设24万千瓦,采购单机容量6.25兆瓦风电机组28台和单机容量8.34兆瓦风电机组8台。配套新建一座2
1、运达、远景分羹中国电建480MW风电项目3月28日,中国电建2025年一季度480MW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集中采购项目成交公示,运达股份中标330MW,远景能源中标150MW。2、国家电投200MW农村能源革命试点风电项目获核准2025年3月,国家电投天门岳口、佛子山镇一期100兆瓦风电项目和国家电投天门干驿、皂市
2025年3月18日-19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与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新能源运维专委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风电运维技改研讨会在北京盛大召开,南京牧镭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用技术经理侯春一分享了激光传感设备在风电智能化运维技改中的应用成效。第四届风电运维技改大会图文直播大家好!今天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3月17日,株洲市资源集团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有限公司“风光储氢充”新能源资源开发合作框架协议举行签约仪式。根据协议,株洲市资源集团将与中车株洲所共同开展风光储氢实证基地项目建设,项目初步规划装机容量11万千瓦,其中风电1万千瓦、光伏10万千瓦,配套建设1.5万千瓦/
近日,新疆塔城地区发展改革委全面启动“十五五”新能源规划修编工作,旨在进一步发挥区域风光资源优势,推动新能源产业向更高水平跃升。作为新疆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地区以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为引擎,把量的快速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统一到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利用新能源大发展契机建设资源
6月6日至7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聚链协同低碳赋能第四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济南成功召开,大会聚焦打造海上风电新质生产力、深远海浮式风电发展、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挑战与技术突破、风电企业“走出去”机遇挑战、海上风电制氢等热点话题,汇聚行业专家、企业先锋与行业
金秋十月,年度行业盛会——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3)如期举行。作为风电发展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今年CWP的参与人次、展览面积、参展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一如当下风电行业的蓬勃发展势头。追风十六载,CWP已经成为一个思想碰撞和展示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平台,见证了中国在风电领域从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近日,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防城港市防城区分散式风电开发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以下为原文内容:防城港市防城区分散式风电开发建设实施方案(试行)为科学合理推进我区分散式风电开发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绿色能源占比,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根据《国家能
2023年6月28日-29日,第八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在河北省唐山市举行。国家气候中心党委常委、副主任袁佳双在题为“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主题演讲中表示,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近年频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使精确的气候预测能力成为电力系统之刚需。以下为袁佳双演讲
近期,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署(ARENA)宣布多项资助,共计投入1.6亿澳元支持储能、氢能、工业减排等技术发展,详情如下:1、储能技术(1)压缩空气储能。10月21日,ARENA宣布投入4500万澳元[1],支持利用新南威尔士州布罗肯希尔的废弃矿山,建设200兆瓦/1600兆瓦时的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设施,该项目建
我国是风电大国,但专业软件等目前仍依赖国外。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学院教授刘永前表示,可借鉴欧美经验,加强基础研究与自主开发,长期积累,不断完善,逐步增强行业“软实力”。图片受访人: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学院、新能源发电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授刘永前Q:在风电产业发展过程中,智能化会起到哪些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王屋山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北部。这里东依太行,西接中条,北连太岳,南临黄河。在王屋镇与大峪镇之间建设的董岭朝村风电场,就坐落在愚公故里、轩辕祭天的地方。不过,这里的丘陵只有四五百米高,年平均风速在4米/秒左右,这样的风速能发电吗?董岭朝村风电场总
平价时代,业主单位在进行风电开发建设最重视的就是内部收益率,而影响内部收益率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风资源,如何精准的进行风资源的测量,准确测算出内部收益率非常重要。未来,漂浮式激光测风雷达将在深远海风能资源测量、机组功率曲线测试、海上气象保障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相对于传统海上测风塔,漂
4月22日,中国能建湖南火电承建的华能阿拉善巴彦诺日公300兆瓦风电项目开工。该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境内,项目安装60台单机容量5MW的风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300MW,同期配置90MW/180MWh储能装置,新建一座220千伏升压站,安装2台200MW安主变,升压站新建单回220千伏线路接入阿拉腾
本周风电行业又发生了许多大事,北极星风力发电网精心整理了2022.1.10-1.14要闻,以供大家参阅。相关阅读:风电一周要闻回顾(2022.1.03-1.07)——北极星风力发电网重磅!电气风电进军海南近日,由申能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联合投资的洋浦申能电气风电零碳能源装备产业项目,正式落户海南省
1月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布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在清洁能源方面,建设1400万千瓦光伏和450万千瓦风电项目、实施隆基乐叶科技年产3GW单晶电池、矽盛光电4GW单晶硅棒硅片、中车株洲风机装备制造、威力传动高精密传动设备、金晶科技太阳能光伏轻质面板等项
01全国重点实验室召开“学术”、“技术”双委会助推公司发展2024年3月,由湖南兴蓝风电有限公司(原哈电风能有限公司,下称兴蓝风电)牵头(湘潭电机、湖南大学)组建的目前我国风电行业唯一全国重点实验室—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
日前,中船科技旗下中船海装携海上H305-25MW平台和陆上H242-12.5MW平台重磅亮相2024风能展,引发行业瞩目。难能可贵的是,在无论技术还是市场都异常热闹的今年,其并没有步入“功率唯大”发展逻辑中。而是始终以“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研发理念,在原有机型上进行迭代升级,稳步
10月16日,“构筑发展新格局践行时代新使命”——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4)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开幕。华锐风电携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风电整机产品、组串式储能新品等亮相本次大会。践行使命担当维护行业健康发展北京国际风能展是被视为中国风电发展的“风向标”的全球风电行业盛会
10月16日-18日,被誉为中国风电“风向标”的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4)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盛大举办。本届大会以“构筑发展新格局·践行时代新使命”为主题,汇聚全球风电领域近1000家企业盛装亮相,全面展示风电新产品、新技术、新动态。作为风电润滑行业的技术创新标杆
10月16日,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4)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正式拉开帷幕。继9月份闪耀亮相汉堡国际风能展后,中国中车风能“天团”以“碳世界、链未来”为主题,携“风电机组解决方案、风电部件产业链供应解决方案、风光氢储一体化解决方案”三大解决方案和亮点纷呈的技术演讲再次闪耀北京
10月16日,为期三天的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在北京#xB7;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盛大开幕。本届展会参展企业800余家,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以下简称:新能源公司)以“光储柔直助力双碳”为主题精彩亮相,向来自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万人次专业观众展示了多款明星产品及多项综合智慧能
从2015年中国第一台混塔样机树立以来,不到十年的时间,混凝土塔机风电2023年的风电中标数据统计显示,陆上风电采用混凝土塔架的装机容量接近18GW,按公开中标陆上风电统计数据测算,混塔的风电市场占比高达30%,实属出人意料,2023年陆上风电单机平均容量5.5MW的数据测算,其采用混塔的塔架数量已经突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从国产16MW海上机组主轴轴承挂机,到陆上10MW风电主轴轴承完成装机,再到不久前国内首台18MW海上风机主轴轴承下线。2023年国产风电轴承正在从外资品牌的围剿下实现浴火重生。不可否认的是,在SKF、舍弗勒、铁姆肯等外资轴承龙头占据中国风电轴承领先市场地位的这些年,间接在产业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11月10日,“国之重器”——东方电气18MW直驱海上风电机组重磅下线,距离其在2023年北京国际风能展发布18MW直驱、半直驱两大海上风电大兆瓦“拳头”产品尚不足一个月,步伐之迅速令行业瞩目。“海上风电大型化、平价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产品可靠的基础上。”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2023年8月,哈电风能股权结构优化及领导班子调整,成功完成了资源重组和战略调整,集中优势力量谋新篇、开新局,以全新的视角与发展战略谋划风电事业新篇章。“当前风电整机及供应链部件严重内卷,国内外质量问题频发,我们更应保持理性和谨慎,坚决抵制以牺牲产品质量和性能为代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一直以来,风电运营期的降本、提质、增效被认为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而且,在平价乃至低价发展阶段,20年运营期的效益水平也将对风电全生命周期LCOE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此,国内多数开发商、整机商、设备供应商致力于以优质产品和服务搭建风电后服务体系,这其中也不乏国际巨头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