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国际正文

美国变身“能源型国家”的冲击波

2013-11-08 11:10来源:能源 于宏源 李志青关键词:能源结构美国能源价格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凸显的外交压力

在双边外交层次,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奥巴马和克里作为外访的重要议题,而其工作重点是在对华气候外交方面,克里积极推动中美签署《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设置战略经济对话中的气候工作组,中美首脑首次会晤共同促成中美关于氢氟碳化合物合作。

美印也决定在美印战略对话中设立气候变化工作小组。克里在对日本访问中提出所谓气候外交“三个支柱”。

从国际地缘政治角度来看,美国政府更容易通过气候环境外交而在国际舞台上对中俄施加压力。故而,奥巴马《总统气候变化行动计划》中所隐含的气候外交理念,即以相对较为积极的气候政策或表态来消解欧盟等气候变化应对急先锋的反对情绪,并进一步逼迫中俄在气候变化上露出政策底线或者频频作出让步,同时还可用来换取其他外交领域的利益,其意图不得不防。

随着美国在新能源和能源创新领域的大步前进,仍然高度依赖于石化能源资源的中俄两国,从国际减排到国内能源结构和产业竞争力,则处处受到压制和影响。中国和俄罗斯等国的能源和制造业产业基础因此而受到动摇,并最终也无力与美国相互竞争。

因此气候和能源是当前最大的国家竞争力,无论是外交上的得失,抑或是环境和产业上的利益,世界各国的政策和战略都必须服从于提升国家长期竞争力这个终极目标。什么是国家竞争力,一是国家在各方面的现有实力,二是体现为未来增长的发展潜力。

从表面上看,美国能源型国家建设提升了美国在未来应对环境挑战的发展潜力,就此而言,它对于中俄在更大范围内的可能影响在于,一则促进新能源及相关领域基础设施的发展,逼迫中俄进行升级换代;二则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传统石化能源的过剩,促使价格走低。这一方面可以打击传统能源及其附属领域,另一方面则又令电力等其他部门无法摆脱对于传统石化能源的依赖,从而造成节能减排上的更大压力。

这两点都极有可能波及中俄的某一方。要知道,无论是削弱中俄中的哪一方,其实都会令美国在世界的战略位置得以提升。

奥巴马在能源领域的积极作为,也可以让美国把减排责任转嫁给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让这些发展中大国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推手。奥巴马强调:“我们同样强化了与主要新兴经济体——印度、巴西和中国的气候合作,它们是世界上最大的气候排放体。例如,本月初我和中国的习近平主席达成了一个重要的协议,同意降低氢氟碳化合物的生产和消费,我们计划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采取更多行动。这会带来效果。这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一步。”

奥巴马认为中国、印度等国排放量增长太快,现在非常重要的是需要新兴发展中大国采取行动。奥巴马认为在2009年哥本哈根协议中对新兴发展中大国施压是其外交成就。奥巴马的能源顾问JosephAldy提出,与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的首脑气候会谈是奥巴马最有成效的外交成果,他让这些发展中大国明确自己的减排目标。

美国舆论认为奥巴马应该首先让国会通过这些提案。之后,总统应该与中印等国一起重启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这些国家都迟迟不采取行动。共和党也对中国煤炭消费非常关注,认为即便美国实行碳税,中国却在以美国10倍的速度增加煤炭消费和碳排放。

目前美国和欧盟共同推动环境产品和服务的全球自由贸易,欧美自贸区建设对中国的低碳产业可能造成影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结构查看更多>美国查看更多>能源价格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