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油气行业立法何时“照”进现实?

2014-02-12 10:15来源:中国能源报 仝晓波关键词:天然气行业页岩气油气立法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离不开法治。

遗憾的是,我国油气行业至今没有一部涉及全行业的系统法律。而随着油气行业深化改革大幕的拉开,市场逐渐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完备的法律体系建设必将掣肘行业发展。

“目前石油行业立法已经严重滞后于行业的发展。”新一轮改革发展形势下,有法律界人士开始积极呼吁,“需通过立法,从制度的根本层面考虑引进竞争,引进先进的生产关系。”而“采用过渡性立法进行前期改革的大体部署,然后逐步完善”或可成为路径之一。近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业内数位资深专家。

立法“难产”

中国法学会能源法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吴钟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对石油行业开展过一系列立法调研与准备工作,然而无论是先前的石油工业部,还是后来的能源委、能源部乃至如今的三大石油公司,由于实行计划管理,垄断经营,立法方面的诉求不高,石油立法也就一直没有真正提到日程上来。由于对外合作勘探开发石油资源的需要,国务院于1982年和1993年分别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以上两条例2011年均作过修订)。并于2001年又发布了《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随着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此条例被废止——编者注)。

记者了解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能源立法的加强,业界再次集中呼吁石油立法。据悉,在1995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有207名代表提议制定《石油法》。当年,原国家计委能源交通司一度组织人马起草草案,并递交了国务院法制局,后者将该法列入了二档立法项目。但该草案最终因反对意见而“流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下称《矿产资源法》)于1986年颁布实施后,到本世纪初,一直存在这样的争论,就是有了《矿产资源法》以后,还需不需要《石油法》?此后在上世纪90年代对《矿产资源法》进行修改时‘是否要将石油天然气作为一个特定矿种实施管理’成为当时争论的焦点,经过一番激辩,《矿产资源法》于1996年颁布修正案,最终保留了‘石油是特定矿种实行一级管理’一直延续到今天。”中石油咨询中心专家查全衡对记者说。

本世纪初开始,随着中国加入WT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发展形势与能源法体系的建设使得油气立法又有了新的诉求。国家发改委原能源局于2005年再次启动了《石油天然气法》的起草前期工作,但依然无疾而终。

对于此中原因,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卫东体会颇深,“油气行业是整个中国市场化进程里进展最为缓慢的一个领域。阻碍立法的因素太多了,核心的问题都与土地权属、资源归属及分配等制度安排相关。石油是战略资源,更是生产要素和商品,它应该被垄断吗?如果应该,那又应该被谁垄断?如果不应该垄断,那又应该如何分配这些资源才能让其更加有效地被开发利用?过去我们对法的本质认识不够深刻,今后改革又要依法行事,我觉得今后改革的最大障碍也许既不是领导者的决断问题,也不是既得利益群体维权的问题,而是过去陆陆续续建立起来的‘转型期法律体系’。在这个逻辑上看,‘修’比‘立’也许更现实。”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天然气行业查看更多>页岩气查看更多>油气立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