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发电信息化技术正文

影响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素及其应对策略

2014-02-12 15:19来源:华电能源哈尔滨第三发电厂 作者:孙继祥关键词:发电企业信息化信息化建设电力信息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摘 要: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电力需求大幅增长,伴随着许多新的电源项目的开工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也随之同步进行。同时,已投产运营的发电企业因为经营管理的需要,也在大力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但在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却存在一些瓶颈,严重制约了其效能的发挥,本文从发电企业管理工作的机制,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瓶颈的成因,并对其解决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标准化;管理流程;系统划分;编码规则;协调与协作

引言

发电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设备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显著特点,与机械制造行业和服务业在经营管理、生产流程、产品和顾客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也决定了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做好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企业信息战略规划,才能更好地使规划得到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才能得到最大地回报。 长期以来,电力行业对信息化工作一直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支持和尝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极大地推动了电力行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促进了企业的科技进步,提高了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同样走过弯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思想、管理和技术瓶颈仍然严重地制约着信息化建设的脚步和信息化效能的发挥,极大地影响了发电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1、正确地理解“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是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前提

信息化一词最早由日本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其内涵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展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一般来说,信息化是指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推动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转变,最终引起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发电企业信息化包括三个层面的涵义:第一,发电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在发电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利用分散控制系统(DCS)、厂级监控系统(SIS)、远方闭环控制系统、智能仪表等,这些系统都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信息进行搜集、传递、处理、存储、控制和显示,提供的这些信息确保了生产运行的安全和经济性,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第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将管理过程中各种资源有效集成,实现业务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无缝连接,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这阶段用到的信息技术有企业资产管理(EAM)、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办公自动化(OA)、市场报价与辅助决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S)、广域视频系统(TVS)、门户网站(WEB)等。这些系统的应用都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第三,生产决策的智能化。将生产和管理环节产生的大量数据汇总、整理、分析以产生对企业生产决策有用的信息。企业可以利用专家系统(ES)、决策支持系统(DSS)、数据挖掘技术来辅助企业制定决策。 但如果对“企业信息化”的概念的实质没有正确地理解,就会产生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上的偏差,由此形成了影响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素之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发电企业信息化查看更多>信息化建设查看更多>电力信息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