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发电信息化评论正文

我国电企财务管理发展之路 从账房先生到CFO模式

2014-02-21 10:24来源:EP电力信息化网关键词:财务管理电力企业电力信息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目前,大型电力企业大多为集团型公司,母公司与下属的施工、建筑、投资等行业子公司之间机构设置不合理,造成多头管理、职责不明。下属公司各自建立单独的账套,独立反映生产经营业绩,各单位合并汇总的结果并不能有效反映电力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另外,电力企业内部的机构设置众多,原始资料经层层上报、审批、汇总,在资料传递和审批的过程中,难免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也存在着原始资料丢失、损毁等情况。

第三,财务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由于电力企业长期属于国家垄断经营的行业之一,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较弱。一般而言,政策风险、成本控制风险、经营风险等是电力企业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来越严峻。目前,大多数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及管理能力还未达到应有水平,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和管理机制还不健全。

第四,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首先,由于电力企业大多为集团型公司,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内部存在着财务软件不一致、信息标准不统一的情况,造成财务信息在集团内部不能有效传递、处理、汇总和共享。即使使用统一的财务软件,若非是在与软件开发公司进行良好沟通基础上量身定做而成,很难有一款软件能满足电力企业集团多种业务的需要。其次,一般电力企业的财务人员较多,多人同时使用信息系统易造成系统反应缓慢;若有人操作不当更可能导致系统崩溃、感染病毒等情况,影响整个企业的财务工作。另外,电力企业的专业化信息技术人员较少且集中在总部,一旦信息系统出现状况,尤其是下属公司的信息系统出现问题,很难及时解决。

第五,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从计划经济时代开始,电力企业存在的政企不分、垄断、生产经营效率低下、缺乏成本控制意识等问题至今仍有一定影响。在某些电力企业中,“一股独大”的股权构成现象较为严重,企业高管滥用职权、越权管理,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秩序混乱,财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控制形同虚设,不仅致使财务工作无法在有效监管的环境中进行,财务的监督职能也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三、完善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第一,提高财务管理意识,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在企业内部宣传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使企业上下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建立健全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切实做到不相容岗位、业务相分离;完善授权与批准制度,对于各项业务须经哪个部门、哪个领导授权和审批进行明确规定;建立以成本费用为核心、包含生产、销售、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全面预算制度,制定科学的预算方案以及备用方案,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及时修正,真正发挥预算功能。

第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电力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集中在营业部、下属营业部及供电所,这样的经营特征决定了需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统一监督与控制,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管理层应重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赋予内部审计部门相应的权力,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引入相关职业机构对财务工作进行外部审计和评估,出具审计意见、提供相关建议。财务部门需根据外部审计意见和内部审计结果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对发现的不足进行改善,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财务管理查看更多>电力企业查看更多>电力信息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