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国际正文

中电联秘书长王志轩译:日本的大气污染控制经验(图表)

2014-02-24 14:48来源:中国电力报-王志轩关键词:雾霾脱硫脱硝大气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六、大气污染对策的损益计算

大气污染对策的损益计算

最后,用模拟分析的结果来评价日本大气污染对策的损益情况。图5-9显示了与日本实际对策历史情况相比,实施对策不同时机的GDP、损害金额的增减,以及收支变化的计算结果,这里GDP、损害金额及收支的变化均按1990年价格计算,1美元约折合140日元。

可以说,这种损益计算是综合性的,它考虑了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以及对能源消耗的主要影响这样一类因素。但是,计算没有考虑如下两个重要因素:

其一是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不可逆性和累积性的损害。这些损害的取值,比模型中使用的损害函数取的值要得大多,由于我们没有能力用经济尺度来表现这种损害,所以在此没有考虑。

第二个没考虑的因素是大气污染对策促进GDP增加的关系。在日本的污染对策历史中,有许多由污染对策引发技术革新,促使污染对策成本大大减少的例子。如,由环境政策引发的技术革新,带来了发动机性能提高、促进节能、普及废旧物的回收系统等,其结果是污染对策的成本被大幅度削减。另一方面,污染控制投资的增加,培育了日本的环保产业。例如,1975年高约1万亿日元的污染控制投资,拉动了工业增长达到了约4.5万亿日元(当时GDP的3%)。而且,确保了其后环保产业稳定发展的需要。关于这些技术革新及环境工业发展给经济发展带来的良好影响,用本报告中所选的长期均衡模型来重现这些情况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没有包含在收支计算中。

尽管考虑了模型的上述局限性,但从经济角度看,日本的大气污染对策的收支为正数。

分析结论

本章分析结论如下:

日本的大气污染对策,始于1964财政年度的燃料低硫化,其后采取了燃料转换、节能等多种对策。其中,烟气脱硫对策的投资额于1974年度达到了顶峰。以烟气脱硫投资额达到顶峰的1974年为标志,假如对策实施时机延迟10年,则大气污染受害金额的累积额预计将增加12万亿日元以上。与此对应,GDP的增加不到6万亿日元,结果将损失6万亿日元以上。即使仅推迟6年,经计算也损失1万亿日元。

另一方面,如果将实施对策的时机提前8年,则很可能使受害金额的减少超过GDP的减少,从而获得比实际情况更经济的结果。

日本大气污染对策的实施时机虽然稍微延迟了一点,但由于70年代庞大的污染控制投资缓和了先前的污染损害,有效地抑制了预想的庞大受害金额的增加,且最终大气污染对策在经济方面也获得了收益。

但如果日本大气污染对策的实施时机延迟,则不仅从受害面上,而且集中性的污染预防投资也可能发生困难。1970年代是工业有足够投资的时代,但进入80年代的经济稳定增长期后,特别是由于许多企业将生存的赌注压在了企业改组上,企业在污染控制等领域投资的能力和积极性就下降了。

第六章 与城市˙生活型大气污染斗争及致力于全球环境问题的研究

一、城市˙生活型大气污染问题浮出

(1) 石油危机发生和向稳定经济增长期转变(1974年以后)

发生石油危机,出现新情况

1973年,日本遇到了第一次石油危机。1974年,经济增长率直线下降,回到了战后初期的负增长(-1.2%)状况,同时,大气污染问题出现了新形势。

产业结构变化

1973年及1979年的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这给全部能源四分之三靠石油,且依赖于进口的日本带来了很大影响。实际增长率大致为5%,进入了稳定增长时代,能源需求也基本平稳。

为此,原材料和能耗高的基础资材产业,由于成本的大幅度上升,国内需求呆滞、国际竞争力降低等原因,出现生产疲软的现象;相反,以电子制品、精密机械为代表的加工组装型产业,由于技术革新,出口大幅度增长,扩大了生产。

能源价格的上涨,既促进了基础资材产业采取节能与节约资源的措施,又改善了环境。

民间防止公害投资的动向

从民间企业用于污染控制的投资趋势(图6-1)可以看出,1975年为最大值。这一年前后,企业一口气引入了排烟脱硫等技术――虽然从目前看来已经有些迟了。在此背景下,要求采取污染对策的舆论高涨,政府也强化了环境控制标准,使企业根据环境标准变化趋势提前投资进行技术研究和开发有了很大进展。而正巧1973年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为保持高速经济增长而活跃的民间投资,从扩大生产设备的投资转向污染控制投资。

从以后的民间污染控制投资的趋势来看,1975年以后,投资额不断减少,直到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年)以后稍微有些增加。这种污染控制投资的骤然降温,说明在产业领域新的污染控制投资已大体完成了一个周期,其投资重点已经转移到维持管理方面。环境对策的重点从所谓的污染物去除的末端控制型,向清洁生产方向转移。例如,在1970年代后半期开始到80年代前半期,为节能进行了活跃的投资活动,虽然在统计上没有列入污染控制投资,但却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发挥了效果。

这一时期,民间的污染控制投资虽然没有像一度那样庞大,但是,只要存在诸如电厂这类大型化石燃料的燃烧装置,则电除尘设备、烟气脱硫设备和高烟囱这些装备的新投资和更新投资还是必不可少的。其年投资总额每年在1500~3000亿日元的规模。这一数字被认为是日本为防止固定污染源所排硫氧化物、粉等大气污染物所必须的民间设备投资水平。

进入1990年代后,一方面,以民间需求为主的大气污染防止装置的生产有增大的倾向;另一方面,官方需要的对下水道、废弃物处理设施等的水处理和废弃物处理装置生产投资也急速增长(参照图6―2和图6―3)。

根据日本的经验,环境对策的确需要大量投资,但并不是像原先所声称的那么大,而且根本不会减缓国家经济发展。用于环境对策的初期投资虽然很大,但走向正确轨道后的维持和更新费用,从日本的经济规模看并不是很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雾霾查看更多>脱硫脱硝查看更多>大气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