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安倍经济学”能源困局的背后

2014-02-25 09:14来源:中国石油报关键词:能源结构日本燃煤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深层矛盾难克服

实际上,能源问题只是日本经济问题的冰山一角。它暴露的仅仅是日本经济结构的天然性缺陷:日本经济问题的深刻根源,潜藏于日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深层。

“安倍经济学”有所谓三支箭:超宽松货币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和以结构改革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战略。目前似乎显效的只有前两支箭。但这两个政策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用来“救急”的。然而,日本经济不是像美国金融危机那样的急症,而是长达近30年的“慢性病”。

这30年里,日本经济并没有停滞,而是一直在发展。不过它的发展不是在国内,而是在海外。战后日本经济高举“贸易立国”旗帜,靠出口发家。日本的迅速发展是借助了西方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之间巨大的技术差距。在日本用廉价品占领了世界市场之后,随着日元升值,日本又进行产业资本的海外转移,用产业投资直接占领海外市场。日本长期向海外转移生产,海外企业生产的产品大量返销日本,造成进口猛增。这使得日本的商品出口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自己产业输出的挤压。日本长期实行量化宽松政策,更助长了企业持续向国外转移生产加工。日本企业海外法人的生产在日本全制造业销售额中所占比重,2002年为14.6%,2011年则升到18%。因此,日元贬值对提振出口的作用有限,而对推高进口价格作用明显。

以通胀来刺激国内消费也面临严重问题。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直接抬高了居民的生活成本,电费、煤气费、汽油费等能源相关商品率先领涨,面粉、食用油等食品随后跟进,卫生纸等日用品随声附和,日本涨价领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因增加工资将会削弱企业竞争能力,日本企业已长期没有涨工资。日本厚生劳动省2月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包括奖金在内的每人月均现金工资收入为31.415万日元,与2012年基本持平,为1990年以来最低。这些都使日本普通民众不得不节衣缩食。而节约意识难以刺激内需增加,居民消费持续提升无望,也就无法刺激日本经济明显回升。“安倍经济学”正在出现自我相克的局面。

其实,日本经济的真正问题在于战后经济发展的核心思路是构建一个经济帝国。对国内市场的过度保护和跨国公司的过度民族化,使日本和亚洲国家经济的融合度过低。政治上右倾保守思想的发展,使日本在海外市场开发上,不是积极推动地区合作,而是企图通过搞对抗来削弱中国的竞争力,从而达到提高自己市场占有份额的目的。偏狭的思想意识,将使日本的道路越走越窄。(作者:张瑶华,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日本问题专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结构查看更多>日本查看更多>燃煤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