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市场正文

北极星电力网核电一周要闻回顾(3.10-3.14)

2014-03-14 14:1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AP1000内陆核电核反应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辽宁能源转型:核电挂帅 清洁为先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省辽宁已经站在了能源发展的十字路口。近两年,随着东北首座核电站、东北首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东北首座LNG接收站在辽宁落地,城市大型热电联产项目陆续投产,辽宁的能源供应方式已经开始转变。

核电是发展重点

媒体:红沿河核电站投运后,辽宁的电力结构有没有发生变化?

王金笛:辽宁目前还是以火电为主,占比超过70%。这种电力结构并不理想,目前正在调整。

未来辽宁将重点发展核电。按照国家核电发展规划,红沿河核电站二期工程和徐大堡核电站一期工程前期工作已经启动。具体而言,红沿河核电站二期工程将增加2台百万千瓦级机组,达到三代核电技术安全标准。徐大堡核电站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机组,其中一期建设2台机组,已确定采用AP1000型三代核电技术,目前正在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提高设备自主化率。

详情点击>>

东京电力:离职人员急速上升 连续亏损2年半

据报道,自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以来,废炉作业、污水处理等问题堆积如山,有能力的年轻员工相继离去,东电公司人才流失严重。新潟县柏崎刈羽核电站作为东电公司重新站立的希望所在,其未来的发展态势依然不明朗。

3月11日,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3年,东京电力社长广濑直己向员工呼吁:“尽管未来任重道远,但是希望大家团结一心努力干好工作。”虽然广濑直己一再强调“团结一心”,但是东京电力复苏的希望似乎依旧渺茫,主动离职的员工持续不断。

事故发生前,东京电力每年大约有100名员工主动离职,事故发生后这一数字急速上升。

统计显示,事故发生后每年主动离职的人数依次为:2011年465人,2012年712人,2013年4月至12月末315人。其中70%左右的离职者为20岁至30岁的年轻员工,40%为有望成为经营管理者的人才和核能技术人才,而这些离职者正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截止2012年底,东电员工数量约为3.8万人。虽然离职人数占比很低,但其增长速度在日本这样一个实行“终身雇佣制”的国家来说,不得不值得注意。

详情点击>>

中国核电走出去:从“呛声”到“和声”

年前,中国两家核电企业各自组成财团竞购英国同一个核电项目,最终被国资委召回。中国核电企业在国外互相厮杀,一度被认为是“缺乏统一部署”“诸侯割据”。

这种状况有望得到改变。

就在全国“两会”开幕当天,3月3日,中国核工业集团(下称“中核”)官方网站发布了中核董事长孙勤与媒体的对话。孙勤说,中国核电在国际市场上面对的都是世界级的竞争对手,要想“与狼共舞”,就需要联合起来“走西口”。

就像此前报道的一样,孙勤称,由中核和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联手打造的“华龙一号”肩负着核电“走出去”的重任。而在技术融合上,两家集团已经在年初的专家会上达成了共识:中国核电“走出去”就是用“华龙一号”一个声音说话。

这一表态得到了另一家重量级核电企业中广核的遥相呼应,其董事长贺禹在两会提案即为推动“华龙一号”走出国门。

两大核电巨头在国外市场竞争中时有分歧,而这一次,它们有望从此前的互相“呛声”转变为“和声”。

详情点击>>

“核电治霾说”背后:远水难解近渴 各方利益使然?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核电治霾”成为热门话题。不可否认,核能发电比燃煤发电污染更小,但中国的核电发展还存在诸多障碍,靠核电治霾远水难解近渴。

两会期间“核电治霾说”频出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核电治霾”无疑是个热门话题。

3月3日,湖南代表团就呼吁尽早启动桃花江等内陆核电项目建设,称发展内陆核电将成为中国治理雾霾的必要措施。全国政协委员、中广核集团董事长贺禹也在同一天表示,核电对治理大气污染效果明显。

两会之外,中广核和中核集团两大国有核能巨头,也相继传出即将首次公开募股的消息。这意味着核电建设正在提速。

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以燃煤为主的发电方式造成很多地区空气污染严重,寻找替代能源迫在眉睫。

详情点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AP1000查看更多>内陆核电查看更多>核反应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