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六问中国核电(图)

2014-03-24 10:14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王晔君 马骏昊关键词:中国核电核安全峰会核电重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国家大力防治大气污染、发展非化石能源的背景下,核电发展迎来转机。今年1月,国家能源局下发的《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适时启动核电重点项目审批,稳步推进沿海地区核电建设,做好内陆地区核电厂址保护。

“两会”期间,政策层面再次释放出核电提速的信号。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多位代表和委员也呼吁重启因福岛核事故而搁浅的内陆核电站建设项目。

3月17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到宁德核电项目调研时表示,国家能源局将与核电企业一起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在确保安全、扎实准备的前提下,推动国家核电项目稳步前进。

一位业内专家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目前对于启动内陆核电项目各地积极性都很高,主要因为核电项目由国家来投资,而且规模巨大,对当地GDP、就业贡献明显,因此各地纷纷希望上马核电项目,并不是从安全角度出发,而是为了本身经济的发展。

何祚庥强调,虽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开工核电项目,但是是不是意味着重启内陆核电建设还值得商榷,目前我国24个核电项目还在建设或准备建设中,这里的开工建设可能指的是这20多个核电项目中的,此前国务院既然叫停了“十二五”内陆核电项目,在“十二五”期间应该就不会再启动内陆核电建设,至于未来是否会重启,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如果我国内陆出现一个严重核泄漏事件,污染范围将达5万平方公里,而台湾岛面积才3.2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万,可以说核安全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问题,更是可能造成严重的生态、人口问题,我们在启动内陆核电项目时候,不得不谨慎。”何祚庥说。

在林伯强看来,如果稳步增长,目前沿海核电建设已然可以满足需要,但是要大力发展或者长远发展,重启内陆核电是未来趋势。从目前政府的一些表态和核电技术突破来看,“十三五”期间重启内陆核电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问之“内陆”

中国内陆核电为何启动难

内陆核电的启动一直是业界较为关注的话题,支持与反对的声音并存。“内陆核电其实在选址等方面此前有所动作,然而,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就被搁置了。”一业内人士介绍说。然而,随着中国核电产业的开闸,近来,发展内陆核电的呼声也越发高涨,而且,还出现了发展的重要时间点。3月12日,环保部核安全局在答记者问时表示,2015年核电厂安全改进任务可全部完成;备受争议的内陆核电建设有望在“十三五”期间启动。

中核董事长孙勤认为,在内陆核电的认识上有些思维上的误区,“事实上,国际上400多个核电站,一半以上都建在内陆。从技术安全上讲,内陆和沿海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只不过工艺上有所差异。比如,沿海建设核电用的是海水冷却,而内陆用的是冷却塔。但是从安全管理来说,没有本质区别。应该说,核电在沿海是安全的,在内陆同样是安全的”。

然而,反对者认为,由于中国地质的独特性,内陆核电发展存在较大风险。“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20世纪以来我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破坏面覆盖到除贵州、浙江、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日本核事故发生后,国内外核电专家都认同‘日本的地质条件并不适合建设核电站’,同样道理,在地震频发的我国内陆地区,核电站也将是同样的危险。”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表示。

此外,内陆核电站用水量较高,而且必须是“绝对可靠”地保证源源不断的冷却水供应(数量至少为火力发电站的6倍)。一旦断水,就可能发生福岛那样的重大核事故,且放射性污染物只能排向附近的江河湖泊,污染关系着几亿人生命安全的水源。而我国又严重缺水,人均淡水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近些年旱情范围和程度愈发加大。

所以,基于上述原因,上述研究员认为,我国绝不能冒内陆核电之巨大风险,而应该是“稳步健康发展核电”。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核电查看更多>核安全峰会查看更多>核电重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