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海上风电访谈正文

朱荣华谈中国制造业和欧洲海上风电的双赢策略

2014-06-19 08:4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海上风电明阳风电欧洲海上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德国的八达风场建设周期持续了很长,到2013年这个风场情况非常好。八达本身是个集团,规划了风场的建设、管理、施工和运营维护等等,这个风场在交流的时候说很难维持下去,八达公司已经发生了破产,钢结构制造厂在2013年初进行了公开的拍卖,很多的中国企业想去买下来。

三装的基础,德国的风场用了80台,这个基础在欧洲的建造参与的船厂提供技术建造都发生了亏损,有些甚至于接近破产,在欧洲这么高的采购成本的情况下,船厂最后做下来还是很难盈利,钢结构制造采购成本和制造成本太高了。如图,这条船在德国建设海上风场的时候一天的建设成本是50万欧元,如果说不出海刮大风一天成本是25万欧元,中国也在做海上风场的监测,中国真正的施工成本可能一天50万人民币甚至更低,这是中国相对于欧洲有很大的成本上的优势。德国当时做测试风场的时候用的底下这条船,这是全世界最大的海上的协调船,这条船是无法实现商业化的操作。

中国与欧洲在海上风电如何优势互补?

中国跟欧洲在海上风电如何进行优势互补,机会是存在的,如何把这两个机会搭建起来呢?我从2001年对德国的海上风场进行了深度的参与,直到2013年12月份项目进行并网发电整个过程进行了参与。资金成本在项目建设前期资金成本可以进行比较,四百兆瓦的海上风场总投资是18亿欧元,按照中国目前的成本整整是两倍于中国,风机的价格也是远远的高于中国,钢结构基础基本上是中国的2.5倍,海上安装很多倍于中国的安装成本。

这个项目年发电小时是4500小时,并且德国的电价前五年达到19欧分,电价也是远远的高于中国,这样的情况下整体投资是我们的两倍。而德国人建这样的海上风场这样的条件下,前期建了几个风场整个德国的海上风场几乎停滞,最主要的原因是建设成本太高,私人不愿意投了,回报率太低了,这是中国企业的机会,中国的企业的介入肯定可以把前期的投资和建设成本降下来。

实施应该是分阶段的,最合适的机会,目前中国5兆瓦以上的风机卖到欧洲,要做形式认证,中国的企业没有做形式认证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可能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中国大型的风机拿到国际认可形式认证具备了进入欧洲市场的条件。现在最实际的是中国的钢结构制造,中国专门做海上风电基础和支撑结构的船厂,设备和基础条件,硬件远远的优于欧洲大多数的船厂,工期是优于欧洲、付款条件也好于欧洲的制造船厂,目前最大的问题欧洲的企业对中国的质量存在很大的担心,因为银行贷款担心用了中国制造的支撑结构会影响制造的质量。过去十年来都是从事海上平台工程,我早期在墨西哥然后是北海从事海上钻井平台的设计和施工工作转到海上风电。过去也在向欧洲证明中国具备完全满足欧洲要求的钢结构制造能力,中国的海工和船舶制造量是世界第一的,目前全世界最复杂的支撑式或者是半潜式的钻井平台50%都是中国制造,足以证明中国钢板的材料、焊接质量,中国的工期是完全可以满足海工钢结构制造的要求,现在需要向欧洲人证明,中国可以达到欧洲的要求。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上风电查看更多>明阳风电查看更多>欧洲海上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