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技术国际正文

从福岛核事故看日本的核电技术发展

2014-07-03 16:43来源:新华网日本频道作者:冯昭奎关键词:核电技术福岛核事故核安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但是,日本依靠其战前工业化的遗产(包括人才、设施等)在引进商用反应堆方面依然进展迅速,这主要是因为核电反应堆实际上是采用核燃料的“锅炉”,在反应堆的堆芯以外,可以利用日本在战后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的火力发电(锅炉)技术(如蒸汽涡轮机等)。然而,到了发展核燃料循环技术环节,由于涉及无法依赖引进的“敏感技术”,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自主开发,这就使日本核电技术队伍特别是主管核燃料循环技术的日本科技厅犯了难。

就日本的核燃料循环技术而言,铀浓缩、后处理、快堆以及高放射性废物处理是“四大关键”。由于没有军事核技术基础(没有成功制造原子弹的技术积累),日本核电产业在发展初期既无铀浓缩的能力,又没有对核电站使用过的燃料进行后处理的能力,对放射性废物的处置也是“得过且过”,暂时存放,因此在一个时期内日本核电产业被形容为“既没有厨房又没有厕所的公寓”。由于民间企业出于经济效益考虑,对尚未达到商用化阶段的铀浓缩、后处理及放射性废物处理等研发项目缺乏兴趣,为此日本政府将核燃料循环的 “四大关键”作为大型“国家计划”,由国家投巨额资金,由科技厅和“动燃”进行一元化管理,取得研发成果后再由通产省推动企业将成果商业化。然而,这些新技术研发项目多数都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通过对日本研发核燃料循环技术过程与引进商用核电技术过程进行对比,可以明显地看出日本科技“应用强、基础弱”,“民间强、政府弱”,“模仿能力强、自主开发弱”的特征。作为“二元体制”一极的科技厅与“动燃”集团在没有现成技术可模仿、只能依靠基础研究积累进行自力更生开拓的核燃料循环技术领域的业绩实在是乏善可陈,其中进展比较顺利的是铀浓缩。然而科技厅集团在铀浓缩方面取得的成绩也仅仅是开发了离心分离试验机而已,在试验机以后的发展阶段,主导权就转移到了电力和电机制造等民间企业方面。至于铀浓缩技术以外的领域,诸如后处理、快堆等的研发,均由于各种原因而遭到挫折。这应该说是对战后日本在核电技术领域采取一味依靠引进、照搬美英技术的发展路线的“报应”。与之对照,同一时期的联邦德国采取了以自主开发为主、同时结合引进的发展路线,其核电技术得到了比较平衡的发展。

(四)日本发展核电技术具有“双重动机”,导致对“敏感”技术投入过多

核能技术是典型的军民两用技术,以此为基础,日本发展核电技术是典型的“一心两用”过程。所谓“一心两用”,就是既要发展商用核电反应堆技术,又要通过发展核燃料循环技术积蓄开发核武器的潜力,而且无论从人力还是从政府财力的投入看,日本对开发核燃料循环技术的重视都大大超过了对民用核电技术的改进完善。

在核燃料循环技术中,可转用于军事领域的“敏感”技术就是铀浓缩技术和后处理技术,日本对发展这两项技术十分热心。1982年3月,人形峠铀浓缩实验工厂开始运行,虽然该工厂制造的浓缩铀中的铀235丰度仅为核电燃料所需的3%~5%,但如果使用7000台离心分离机反复分离,生产“广岛型原子弹”并非难事,何况日本还在研究“原子激光浓缩法”,其特点是装置体积小、消耗电力少、便于秘密地建设和运行,一旦研究成功,不仅能浓缩铀,也能浓缩钚。此外,1981年开始运行的东海村后处理工厂对乏燃料的年处理能力达210吨,可提取约2.1吨“反应堆级”钚,加上委托英法两国进行后处理获取的钚,截至2012年日本国内储存的钚已达9.3吨,在英法存放的钚达34.9吨,共计44.2吨。又据2014年6月共同社披露,过去两年日本政府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本国所储存的“未使用的钚”数量时,竟然漏报了640公斤。由于“反应堆级钚”中的钚239纯度只有62%,“武器级钚”要求的钚239纯度达93.5%,因此“反应堆级钚”不能直接用于制造原子弹。然而,如前所述,随着浓缩技术的进步,钚提纯技术的难度逐渐降低,以日本的高度技术水平,利用秘密方法将“反应堆级钚”精炼成“武器级钚”在技术上是有可能的。据国际原子能机构估计,只要25公斤20%的浓缩铀或8公斤钚即可制造一件核武器。显然,通过发展铀浓缩和后处理分离钚技术,日本已经具有大量制造核武器的潜力,至于日本是否能实现“拥核武”,则主要看它是否有直接开发核武器的政治意图或利用掌握核武器潜力进行对外“威慑”的意图。实践证明,日本发展核电技术早就具有明里开发“锅炉”即核电、暗里培植开发“炸弹”即核武器的潜力的“双重动机”。

原标题:从福岛核事故看日本的核电技术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技术查看更多>福岛核事故查看更多>核安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