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储能充换电站评论正文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电动汽车商业化第一大瓶颈

2014-07-04 09:36来源:国家电网杂志作者:王为民关键词:电动汽车充电桩基础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与电网紧密相关,对配电网具有明显的依附性,充换电设施必须与电网紧密衔接。

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公司将根据我国能源战略和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以“主导快充、兼顾慢充、引导换电、经济实用”为原则,科学有序建设充换电设施,构建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

陈强认为,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是推动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是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利用先进的智能电网技术,能引导电动汽车在电网低谷时段充电,参与负荷管理,实现电动汽车综合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电动汽车具有移动性和多样性(不同车型)的用电需求,充换电设施的网络化建设能够适应电动汽车的这种需求,有利于发挥电动汽车的规模化效益、降低运营和维护的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构建智能充电服务网络,有助于实现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的标准化,这对整个产业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构建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还必须与电网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相协调。

国网能源研究院李立理博士告诉记者,由于具有随机性特征,电动汽车在充电负荷上必须加以科学的控制和引导,避免因大规模充电出现电网峰谷差加大,设备过载等情况。同时,要将充换电网络与智能电网建设结合起来,构建连接电网和电动汽车用户的交互平台。同时,借助该平台,可以将电动汽车充换电与智能电网管理相结合,从而实现根据电网负荷水平、峰谷电价等信息,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充换电服务。

目前,从国际上来看,许多发达国家已逐步构建具有本国特色的充换电服务网络。例如,美国启动“EV Project”,计划从2012年至2015年,建成1万多处充电点;英国实施电动汽车普及计划,建设了500多个充电站,德国计划在柏林市区建设550个充电站。我国也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与建设工作。

记者从国家电网公司了解到,早在2011年,公司便完成了《国家电网“十二五”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发展规划》编制。目前,公司已累计建成400座充换电站、1.9万个充电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投运充换电设备最多的国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原标题: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电动汽车商业化第一大瓶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动汽车查看更多>充电桩查看更多>基础建设查看更多>